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游学看美国(跟随中美青年大使体悟美国中学生活)
分类
作者 朱小棣,任兴华编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日常生活体验

在美国家庭一个星期的生活,使我感受到了美国地道的风土人情。无论是家人之间还是同学之间,彼此的关系和相处的方法都与国内有很大不同。

美国的大多数家长都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对孩子成长的陪伴,所以孩子与家长几乎是无话不说,并且习惯于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想法。初次见到乔治时,最令我惊讶的是他用的是最新款的iPhone 6 Plus(苹果公司智能手机),凭借我的个人感觉,他的家庭一定是比较富有的。但通过交流我才得知,他买新手机的钱全部是他自己周末打零工攒的,这不禁让我敬佩不已。美国的父母会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而适度放手,给孩子一定的独立生活和发展的空间,也让孩子逐渐为成年接触社会做好准备,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经济上的独立。特别是孩子成年之后,家长除了供应大学学费外几乎不会再给孩子钱,更不会出现像国内孩子大学毕业后父母给钱买车买房、帮助找工作等情况,这是两国家庭教育一个很大的不同。

这一个星期中,我问美国同学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怎样与父母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因为我之前就已经知道美国人对于个人隐私是十分注重的,父母从不会查看自己孩子的聊天记录或短信等内容,但这样是如何让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放心的呢?通过询问,我并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乔治告诉我他心里清楚如何才能取得成功,如果这件事是错的,或者会对未来带来很不利的影响,他就不会去做。这或许就是印在美国人脑海中的一种是非观和价值观的代表吧,他们的想法都非常简单:既然是错的为什么还要去做?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建立在这种观念之上,这种依靠信任建立的关系既是奇妙的,又是宝贵的。这种信任能够建立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父母对孩子从小到大非常连贯的教育。美国父母非常看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这样一方面能保证孩子始终按照自己的期望成长,另一方面,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总能感觉到父母就在身边,父母可以给予自己最大的帮助。很多国内的父母羡慕美国孩子与父母交流时的无话不说、毫无保留,但他们中的不少人并没有做到自始至终陪伴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做到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尽全力帮助孩子。一位美国家长告诉我们,每当自己的孩子遇到如学习、与异性交往等方面的困难时,他所做的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处理这种问题方面是有经验的,并且自己愿意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对于美国家庭教育的种种先进之处,我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却不知道这优点是如何形成的,明白了其中原因之后才能取长补短,使我们的家庭关系更进一步。

美国人另一个让我敬佩的地方是他们高度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并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很多高中生都有驾驶证,他们中的有些人喜欢在车上大声说笑或播放震耳的音乐,但不论如何,每当他们经过路口时都一定会停下车左右看一下,确保安全后才通过,尽管大多时候并没有人和车经过路口。我坐了许多高中同学驾驶的车,他们无一例外地遵循着这一规则,也许这来自他们从驾校学到的内容,但在无人监督的地方还能严格遵守这一规则,这种高度的自觉性不得不令人敬佩。

美国高中生的课余生活是很丰富的,他们经常会在放学后三五成群地开车去聚会,他们会事先与父母商量好回家的时间,不管聚会有多么愉快,他们一定会按时到家。美国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玩的时候尽情地玩,但学习的时候就将精力集中在功课上。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曾多次看见乔治带我玩完回家后立刻开始学习,而且学到很晚。这就是我敬佩的美国人的另外一点:无论什么时候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并且付诸行动。一个有自知之明并且不断努力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而这个国家也因为有了这样的公民才始终屹立在世界之巅。

短短半个月的经历,使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清晰和真实的美国,它虽不像某些人宣传得那么完美,但它有它的先进之处,它的富裕和强盛是有原因的,在它的领土上生活的人们有着许多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的地方。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先进之处,就可以不断地取得进步。成功的路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P5-7

书评(媒体评论)

《游学看美国》一书呈现出的孩子们眼中的美国各类课程、课堂教学、学习方式之异同,学校育人理念及策略的异同,以及对美国家庭教育的感受,对于丰富我们对教育学科中的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德育理论、学习理论、家庭教育理论等的认识都很有启发。

——中国知名教育家朱小蔓

后记

参与编写完这本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中师生2015年访美手记,使我对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主办的“中美青年大使”项目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和自信。数年来,我们坚持顶着各种困难,通过团队努力,不断地把一批又一批中国孩子领到美国,每年让一百多人实地感受两国教育文化的不同和差异,是因为我们心中相信,这样的短期交流,会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长期作用,更是因为我们相信,这样的教育文化交往,会对中国国内的教育改革,起到促进启迪的积极作用。师生们集体走出国门看一看,会比个体单个落入西方文化的汪洋大海里游泳,更有效地在这样短时段的接触中,吸纳各种观察体验到的知识与感受。

但是说实在话,我自己心中也时常抱有疑问。每次在安生基金会总部的办公室里,接待一批批来自国内的师生,虽然总是亲切有加,却并不知道他们各自心里对这次的短期到访持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真的学到了他们应该有的所得吗?各自的体会和我们举办项目的初衷吻合吗?看着一张张的笑脸,我只能闭着眼睛相信我们的想法是对的,但还从来没有机会证实过。这次透过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中师生的访美手记,使我真切地看到了“中美青年大使”项目的积极成果,可以说是心中倍感欣慰。

宽慰的同时,亦深感内心中有许多经验体会值得与这批师生以及国内广大的学生、教师、家长们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有效而完整地认知中美两国目前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异同,以及背后的思想文化和历史经验差异。细心阅读师生们手记的过程,给我提供了一个抒发自己旅美多年生活积累的机会,将它们自然融入表达于这本手记之中。于是便有了今天这样一个读本,呈送在读者们面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更加确信“中美青年大使”项目的意义所在,更加开朗地支持中美青年之间的短期交流。

赶在本书文稿编辑杀青之前,恰又传来今年新一轮“中美青年大使”项目的喜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艾瑞山市的市长在接见“中美青年大使”时宣布,从此将本日定为该市的“文化多元日”。由此足见“中美青年大使”项目在推动民间外交上的作用与成就。难怪早在2012年,当时身为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在美国副总统拜登的陪同下亲切接见了正在洛杉矶市访问的“中美青年大使”们。可见两国国家领导人也是充分认识和鼓励此种民间外交的。我们作为经办人员,亦为此感到荣耀和任重道远,将会一如既往地努力把这项活动办好,坚持下去,为中美关系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最后,还想要“赘言”几句的是,在编写这本游学手记的过程中,我和任老师都深切感受到,教育的确不只是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分内事,也是每位家长责无旁贷的无尽职责。我们衷心希望众多的家长们,能够通过阅读此书,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和心灵深处,真切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感悟。哪怕没有机会送子女出国去游学,也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重新思考和调整自己的位置,成为他们无时不在的支撑、依靠、朋友、贴心人和人生初始阶段的引路人。也希望能够看到更为融洽和谐、温馨互动的亲子关系,为国内教育改革提供巨大的正能量,使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动力,落实到教育立人的出发点上,放飞青少年的理想,助他们展翅翱翔,收获人生。

目录

序言(朱小蔓)

自序:润物细无声(朱小棣)

引语:飞去来兮——“中关青年大使”项目泽被山东省实验中学学子(任兴华)

第一部分 高中生们眼里的美国课堂和家庭教育

 感受美国(王雨飞)

◎点评:“靠谱”的班长(任兴华)

◎感言:后生可“慰”(朱小棣)

 美国之行随笔——感受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王雨飞)

 体验美国高中生的课内外生活(应元哲)

◎点评:独特的发现(任兴华)

◎感言:辩证的独到(朱小棣)

 走进美国高中的文科课堂(王若涵)

◎点评:学霸眼中的中关教育(任兴华)

◎感言:学霸“纵横”(朱小棣)

 我的美国之行(白书玮)

◎点评:从细节中体验美国文化(任兴华)

◎感言:解剖麻雀(朱小棣)

 美国高中课堂真的很轻松吗(邢天琦)

◎点评:独具慧眼的数学课代表(任兴华)

◎感言:超越数字的成熟(朱小棣)

 美国人的家庭教育(郭雅琦)

◎点评:关注美国朋友情感的美丽女孩(任兴华)

◎感言:敞开心扉说真话(朱小棣)

 中美青少年家庭生活对比与体会(傅嘉欣)

◎点评:展现中国之美的“古典女神”(任兴华)

◎感言:阳光女孩(朱小棣)

 美国课堂、家庭面面观(宋金迪)

◎点评:走心的“笛子”(任兴华)

◎感言:“有心插花花始发”(朱小棣)

 自由与规矩——在美国的见闻与感受(杭雨潇)

◎点评:根据生活体验来辩证思考(任兴华)

◎感言:言而有据(朱小棣)

 越南女孩的美国生活(邹安南)

◎点评:思维深刻的“大隐”(任兴华)

◎感言:理性思维的培养(朱小棣)

 我的美国之旅(张梓悦)

◎点评:朴实而有内涵的梓悦(任兴华)

◎感言:独立意识与奉献精神(朱小棣)

 我经历的美国高中学校生活(程康宁)

◎点评:对美国课堂的深入观察(任兴华)

◎感言:文气与狂野(朱小棣)

 我的美国之行全记录(于家正)

◎点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任兴华)

◎感言:深入观察才有益(朱小棣)

 浅谈中美教育方式的不同(齐正阳)

◎点评: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任兴华)

◎感言:一粒沙中看世界(朱小棣)

 美国人的尊重和友善(董金宜)

◎点评:用心体会生活的关(任兴华)

◎感言:与人为善(朱小棣)

 从不敢踏入到不舍离开(高子烜)

◎点评:情感坐过山车的子烜(任兴华)

◎感言:发自内心的交流与感受(朱小棣)

 带着心去美国(薛善烨)

◎点评:找寻差异的乐趣(任兴华)

◎感言:心领神会与走马观花(朱小棣)

 美国的家庭氛围和课余生活(冀政)

◎点评:挑战,感悟,成长(任兴华)

◎感言:关怀与责任(朱小棣)

 难以忘怀的美国之旅(王清宇)

◎点评:游历可以改变人(任兴华)

◎感言:润物细无声(朱小棣)

 我们从经历中学会了照顾和包容(李林夏)

◎点评:把体验当成一种习惯(任兴华)

◎感言:发掘生活之美(朱小棣)

 有经历才能明辨之(张蒴)

◎点评:审问之,明辨之(任兴华)

◎感言:细察明辨于末梢(朱小棣)

 有些东西,是要自己去体会的(李明泽)

◎点评:旅行能带给孩子们什么(任兴华)

◎感言:见事如见人(朱小棣)

 随感(孙鹿尔)

◎点评:“慢半拍”的深刻(任兴华)

◎感言:相向运动中的中关基础教育(朱小棣)

 那段表演,那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展示活动纪实(宋金迪)

◎点评:太极带来的成就感(任兴华)

◎感言:文化交流的硕果(朱小棣)

 静纳(傅嘉欣)

◎点评:感性和理性兼具的才女(任兴华)

◎感言:千里送琴共婵娟(朱小棣)

 感悟(李明泽)

◎点评:音乐是无声的语言(任兴华)

◎感言:大音无疆(朱小棣)

第二部分 老师眼里的美国课堂和家庭教育

 导读:好学好问好写的“三好”老师(朱小棣)

 学校组织篇

美国中学的管理结构

班级管理模式

教师的个人“名片”

教师的职责

我的“傻”问题

美国高中的必修课程和课程难度

 为人师表篇

国内老师的倦怠

美国教师的状态

老师可以做好几份“工”

 师生关系篇

融洽的师生关系

校长收到的“情人节”卡片

互相尊重的意识

美国的管与不管

 安全保卫篇

校园警察玛丽

校长——key man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人性关怀篇

免费的午餐

Cisco Strong(西斯科,加油)

一群特殊的学生

乐观应对不幸

 学生管理篇

政教处主任的职责

学生广播站、电视台及校报

如何发布通知

美国老师敢没收手机

 学生指导篇

顾问的职责

学生的“个性课表”

课表的设定

家长手册

 家庭教育篇

我和布拉德·亨宁一家的故事

我和乔·鲁法洛一家的故事

附录(人民网报道):文化交流桥梁 中美友谊使者

后记(朱小棣)

序言

朱小棣、任兴华编著的《游学看美国——跟随中美青年大使体悟美国中学生活》近期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市。因朱小棣是我的胞弟,责编诚邀我作序,并寄来书稿供我提前阅读。我愿意分享作为一个教育学者、一个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一己心得和读后感,并从教育立人的角度和眼光,畅想一下这部书可以达到的目的和极有可能实现的效果。

朱小棣目前供职于美国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中美青年大使”活动是该组织发起的一个长期项目,得到了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支持与鼓励,曾惠及山东省实验中学等全国各地数十所重点中学。该校去年赴美游学的学子们,更是在率队教师之一的任兴华老师的鞭策鼓励下,一一写下了详实的游学手记。任老师本人也写出了好几万字的访学心得,以及对每一位学生平时为人和出游表现两相对照的介绍与点评。朱小棣更是融合自己多年来的教育与文化跨国交流和比较的心得,逐一在每位学生作文后面写下了感言,记录了思绪。

胞弟去美国留学生活已近乎三十载,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又在哈佛大学工作过整整十五年之久,并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亲历了美国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如今他的大儿子已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就读于布朗大学医学院,二儿子刚刚进入波士顿学院念本科。他对中美教育的异同比较,以及作为双语作家在海内外出版过多部书籍的丰富经验,愈加添增了这本游学手记的趣味性、可读性。

中国文化一贯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北宋时期江苏如皋籍大教育家胡瑗(993一1059,世称安定先生)即倡导“游学”,反对死记硬背、无商讨、乏趣味的教学。留美归国的中国现代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倡行“生活教育”,主张“教学做合一”,他支持的新安旅行团(1935—1952),曾经旅行全国,历时18年、行程5万里、足迹遍布全国22个省市,不仅是宣传抗战的“奇旅”,也是中外青少年儿童史、中国当代教育史上课堂外游学的“奇旅”。我作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看到包括山东省实验中学在内的同学们秉承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精髓,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走出国门远涉重洋,收获累累精神果实,心中自然十分欣慰,满怀喜悦。

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被应试捆绑,屡抑不止,学生被学校课程及书本知识束缚,实践活动太少,身体活动、体育活动、感知活动、情感体验活动的机会严重不足。思维活动看似不少,其实真正的思维活动,即:思考生活中真实问题的思维活动依然很少,只是大量地做题。而应试往往是人为刻意命题,甚至可能出现伪命题,这些命题与真实社会普遍存在、大量积压、迫切待解的真实问题,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何况,思维活动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维、独立判断的能力,而这在现行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实施得也很不够。游学对一个少年的眼界、胸襟、认识方式、抱负志向、社会性认知的影响作用极大。举办教育,根本在于立人,立什么样的人?不是小“我”的人,是能够登高望远、能作比较判断、具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最近哈佛大学招生目标的改革不也是如此导向吗?故对待游学,绝不仅是从“成才”的角度,更是从立人的角度来认识,才更具有价值。

《游学看美国》一书呈现出的孩子们眼中的美国各类课程、课堂教学、学习方式之异同,学校育人理念及策略的异同,以及对美国家庭教育的感受,对于丰富我们对教育学科中的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德育理论、学习理论、家庭教育理论等的认识都很有启发。此书与学者阅读的有关美国教育的教育学文献很不一样。事实上,往往有时候,那些为科研而科研的文献阅读,搞不清真实背景,就发出独断的评价,虽不乏有人也去实地参访考察,但学者往往不自觉地便从概括出来的语言文字、概念命题、思想理论出发,以自己原有的框架性认知去套用各种活生生的材料。所以,要真正研究美国基础教育,这本书里的那些基于真实人的真实经历的材料倒是无比宝贵的。

对教育活动的研究,重要在研究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基本的主体,教师也是重要的主体。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感受需求、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生眼中的师生关系、教学管理、教育管理都是教育研究、教师研究的好资料,从中可以发现不少好的研究议题,供我们做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做比较教育研究。细心挖掘,可以从书中开拓出不少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甚至项目,不仅可以作出中美比较,找出差异和距离,有心的读者从书中也可以发现大量反映中国优秀学生的表现,比如: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呈现中国文化的能力等,由此可以反观中国基础教育的某些优长,反映中国文化中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任兴华老师眼中所观察到的以及不断追问出来的那些出于一个普通中学教师的“问题”、答案及思考,我觉得十分有价值。他是一个爱学习、善学习的有心人,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中国教师,他深知中国教育的问题与缺失,所以他拷问的结果非常实用、非常具体,他也能判断哪些方面完全可学,哪些方面可学精神、理念,哪些方面可效法方法、技术。比如,他对美国师生关系的描述概括,他对美国高中走班制、教师拥有表达个人教育风格的教室、美国学校对学生手机管理的观察了解,对美国家庭教育的体味感受等,有许许多多的精彩,我来不及一一细数。我甚至觉得,从研究的角度看,教师眼中观察到的美国教育的价值更大。

最后,我感到有必要说一说“中美青年大使”活动的意义、中美交流的意义。教育交流,亦是一种文化交流,它可以使两国民众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但对于教育者来说,说到底,我关心的是它能不能为这个地球上新人的培养贡献力量、体现教育的价值。我们是着眼未来、为了培养怎样的人而探索教育改进和变革的。要使人类走向更文明、更理性、更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未来,两个大国均负有自然而必然的责任。借助“中美青年大使”这一活动,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师生迈出了可喜的、扎实的一步,我表示由衷的祝贺。期待更多的学生、家长、教师、校长,投身到知行合一的行知实践和教育事业中去,为祖国、为世界、为明天,培养造就出有为的、同时自觉完善自我与造福人类的、独立思考勤于创新的新人。

内容推荐

一群青春洋溢的高中生们,在寒假期间作为“中美青年大使”项目的成员深入美国学校和家庭,亲身感受了美国的教育、社会和文化,开拓了视野和眼界,收获了欢笑、惊喜与感动,完成了一场华丽的人生蜕变。

朱小棣、任兴华编著的《游学看美国(跟随中美青年大使体悟美国中学生活)》收录了他们对中美教育、社会、文化等方面差异的深刻见解,记录了他们游学前后的成长变化。领队老师和项目负责人对每个孩子的见闻游记深度点评,解析孩子们在游学过程中的观察与收获,总论中美教育之异构反差。

此外,领队老师也记录了此次美国之行对中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方位思考和感受,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一手材料。

编辑推荐

朱小棣、任兴华编著的《游学看美国(跟随中美青年大使体悟美国中学生活)》讲述了一群洋溢青春气息的学生,带着紧张与兴奋,深入美国学校家庭生活,亲身体验美国社会文化;一位好学好问好写的老师,带着好奇与思考,概括美国学校家庭教育,总结探知中美教育异同;一名促进文教交流的学者,带着欣赏与比较,深度点评学生游学手记,启发挖掘教育研究新领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