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该如何说再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这么远那么近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夏严,大家唤她燕子,男主人公叫郭磊,别名锅子。他们是大学同学,同级不同系,相遇和在一起的桥段都很普通,无非就是偶尔相遇,彼此欣赏,成为好友,最后在一起,爱情的顺理成章在他们身上应验,他们只是大学中最普通最平常的一对。

锅子家境不好经济拮据,好不容易从外地的农村考到北京的大学,一直都在咬紧牙努力,忙着读书和打工,拿奖学金赚学费,又参加了好几个社团。燕子看到他这么拼命,觉得自己应该体贴、温柔,打理好他日常的一切,’于是燕子在大学里是锅子的后备军,帮他处理杂事,报名参加比赛,和团委领导周旋他入党的名额,争取更好的助学补助,而这一切,燕子做得心甘情愿。

燕子其实是典型的北方女孩,说话大嗓门,做事雷厉风行,是班级里最活跃的一位,但这一切到了锅子身上都变得鸦雀无声,她曾经对我说她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两个人在一起,就要不断地牺牲自我,妥协个性,爱才能长久。

我问她,你这么想,锅子知道吗?她摇摇头。我又问,你这样为了他改变自己,他又为你做过什么?她愣了一下,没有说话。

到了毕业分手季,锅子和燕子依然在一起,在吃散伙饭时同学们都打趣说他们是彼此的“万能胶”,再怎么样都不会分开。锅子哈哈大笑,搂住燕子大声喊对啊,我们就是分不了,永远在一起的那种。

燕子依偎在锅子怀里,眼睛亮亮的,不知道是哭了,还是喝多了酒。

毕业之后两个人都在北京有了工作,锅子凭借自己优秀的成绩和丰富的学校兼职经历,成了一家公共公司的公关,起薪7000元,而燕子也到了一家外企做了行政,薪资虽不比锅子,却知足。

他们在朝阳区边缘一个荒凉地段新开发的小区租了房子,据说地铁六号线马上就要开通,这里是终点站,他们都很满意。唯一让燕子纠结的是锅子更忙了,数不清的会议和报表,还有几乎每天的加班,周末还要应酬,两个人只能在深夜才能匆匆打个照面。

但燕子没有说出自己的一点埋怨,她知道自己在锅子心中的地位,也明白他的忙碌是为了他们共同的将来,她不但承担起了全部家务,还经常在下班之后带着便当去锅子公司探望他,公司的同事都夸燕子体贴又温柔,将来肯定是贤妻良母,燕子听了也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时间过去了大半年,燕子已经从行政人员做到了经理助理,而锅子也开始接手更大的项目,燕子已经不能像从前一样去公司看望他,两个人的交集仅限于几旬不走心的问候,还未来得及温存,就都已经各自进入了梦乡。

偶尔燕子也会有抱怨,觉得工作时间几乎占据了时间的全部,劝说锅子换一家公司,都被他好言相劝压制了下来,理由几乎不可动摇。

锅子说: “现在的辛苦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谁愿意一辈子租房子挤地铁?谁想每天起早贪黑,还不都是为了我们的将来?”

03

看着燕子一天天消沉的脸,锅子心中有愧,他知道燕子喜欢动物,特意在她生目前夕买了一条雪白的萨摩耶送给她。当锅子把装着狗的篮子递到她面前时,燕子并没有像锅子期待的那样喜出望外,而是微微皱了皱眉,就坐在了沙发上一言不发。

锅子觉得疑惑,忙询问她怎么了。燕子按捺不住,说两个人都太忙碌,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小动物,谁给它喂食、谁给它清理、谁带它看病都是问题。锅子笑了,当然是你,你做行政的叉不忙。

燕子微微有点懊恼,我不是行政,我是经理助理。锅子显然吃了一惊,你都是助理了?我怎么不知道。燕子觉得有一口气开始憋在胸前,原来锅子已经对她的生活一无所知,尽管他们依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睡在同一张床上;尽管不是同床异梦,但在锅子梦里,早已没有了她。燕子站起来走进卧室,重重摔上了房门,那一夜,锅子没有进去。

P12-14

后记

这本书写到后半段的时候,我整个人感觉要窒息了,不是忙碌,而是心慌。

那时正是刚刚过完春节,我还没有回到北京,看到很多人都已经开始这一年的忙碌了,每一年的开始我都有些姗姗来迟。

今年的春节过了几天,我就病了几天,从除夕开始输液,一直输到正月初六,哪里都没去,没有看电影没有吃饭没有聚会,过年的新衣服至今还在衣柜里整整齐齐地叠着,我和我妈说这个年感觉还没有过。我妈说,怎么没过,没过也过去了啊。

我躺在床上没说话,量着体温看着窗外的好天气。心里想,不管是浑浑噩噩,还是兢兢业业,反正一天天地,就这么过去了,就像我妈说的,感觉没过也过去了。

过年时住的是家里的老房子,我从初中就住在这里,十几岁的年纪无所畏惧,每天上学下学没什么新鲜,也是少不更事,从不觉得那有多好。

反倒是十几年后,越发觉得曾经的时光纯真烂漫,尤其是最近看了一部网剧,又躺在病榻无所事事,心里翻江倒海地回想起年少时光。

曾经做过的事、遇到的人、错失的机会、留住的回忆,都是在那些过去的时光里唯一的凭证,觉得再好、再留恋,也终归是过去了。

02

可是我啊,心里就是有一份不甘心,总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没有成熟到非要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情,就好像已经过了要冲要拼的年纪了。

尤其是在今年年初时,我停掉了手头的工作,停掉了进行得不顺利的新书写作,甚至停掉了一直以来坚持做的播音节目,我觉得何必呢,我这是千吗呢?我图的是什么呢?

坦白讲,我不是一个乐观的人,我也曾无数次想过耍放弃,有时我会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有时我会认为自己运气不好,有时给自己占卜塔罗牌会泄气,有时因为几句话也会失落。我曾一次次告诉自己,不然就算了吧,做个普通人也挺好。

这样的想法,在我年底做电台的改版时,尤其强烈,几乎动摇了我继续做下去的信念,我和朋友说,不然就别做了吧,感觉做了许久也没什么用处,也不知道究竟为谁做。一个兴趣爱好而已,别太当真了。

朋友说,你放不下。我说怎么放不下,说不做就不做了。她没有回复,给我发了一个笑脸。

我看着手机屏幕由亮变暗,心里微微有些懊恼,为什么在别人眼中我就一定要坚持呢?为什么我就不能放弃呢?

03

就拿播音来举例吧。

细细算来,我从2002年做地面电台主播,到2007年接触网络电台,一晃儿也是十几年过去了。一个人做一件事坚持十几年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喜新厌旧的性格,除了写作,也就是播音主持一直这样做了下来。

我曾细想过为什么要做这行,官方的理由说得冠冕堂皇,但时间久了也觉得说服不了自己,看着现在播客遍地开花,很多人做得有声有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急流勇退也不是不可以。

但最近两年我几乎是硬着头皮在做节目,当能够从这中间获得的乐趣越来越少的时候,我几乎想不出一个理由说服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看过一本心理学研究的书,说到一。个观点是,什么都没有的人,才不会害怕失败,得到越多,才越惧怕失去。有时想要放弃,想想是真的不愿意继续,还是开始害怕失败。

一开始我对这句话没什么感觉,前一段时间它才突然又蹦回脑子里。顿时觉得有道理,我确实是有些害怕失败,或者说从没有真正成功力看看,或许努力了也不会比现在的结果更好,但是努力了才能甘心。

说老实话啊,这想法是我这些年最单纯的一次了,曾经做事我还有点虚荣心,希望获得肯定关注,希望有所突破,可这一次我就想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点事情,尽管嘴上抱怨心里纠结,可睡过一觉之后,该做的事儿还是要做。

没办法,因为除此之外的任何选择,我们都会不甘。

我是一个不信命的人,我更相信人定胜天,到最后虽然人往往胜不了天,但好歹心里有点念想,我现在觉得有念想真的太重要了,除了继续向前去努力,我们也做不了别的了。

我们这群人呐,天赋一般,运气一般,世界上多得是我们这样的人,可能够走到这里的往往少之又少,扪心自问,我还能努力,为什么选择不呢。

如果不再努力试试看,也许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09

说了这么多,我想应该表达清楚自己想说的意思了。

你必须先伸出自己的手,才能接受来自这座城市和周遭的一切,可当你接受善意的时候,同样也在接纳着所有的不解和敌意,在没有人理会的日子里,在没有人理解的日子里,在那些独自录音和写作的日子里,我都是这么一遍遍安慰自己的——

忍忍吧,再忍忍吧,忍过去就好了,我不就是选择了这条路吗?那这路上的所有掌声和诋毁,这路上的一切曲折和坦途,本来就是早就预料到的,那么就要坦然接受。

接受了,理解了,平复了,融化了,然后再咬紧牙关继续走下去。

感谢公司和编辑,感谢父母,感谢读者,感谢我一直以来都心怀感恩的人,不想赘言,焉望你们都懂,也都在。  特别的感谢,留给那些一路上和我一同成长起来的伙伴,包括书里写下的那些人,包括曾经和我在一个团队的主播、和我一起写文的作者,还有曾经在我荒废多年的博客里留言的读者,感谢那些曾经结伴而行的人。

无论你们是否能够看到这里的文字,我相信多半是看不到吧,但还是要说一声谢谢,是你们影响了我的道路,我会替你们好好继续走下去,放心吧。

我还是想再努力看看,无关成败,不是初心,只为你们。

我会好好守住自己的梦,如你们曾经那般用心。

这么远那么近

目录

 都说习惯了告别,但我们没有

第一章

 我的世界你已早退

 远在远方的远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又没有很想你

第二章

 一座禁城

 3012号房间

 扶桑和安泽

 雨夜出租车

 含泪活着

第三章

 一把匕首

 胜者为王

 你走之后就别回来

 时间会筛选出你想要的人

第四章

 霸道少年你如风

 如风的霸道少年——《霸道少年你如风》番外篇

 不同向的风

 相聚不如相忘,再见不如永别

后记

 我还是想再努力看看

序言

我不喜欢深夜,是因为沉重,但我写文章的很多时候,都是在夜里。

打开文档看了一眼,写下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是2014年的9月,转眼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有些时候我会回想起这些故事中的某些细节,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把它们重新放在这一篇篇的故事里,可过了一段日子,就忘记了。

我们的生活远远比故事要复杂,这里面有的是让自己捧腹大笑或者感怀落泪的桥段,有文字都无法描述的无厘头和小荒诞,更多的是让自己也不愿意再回忆的情感,所谓的感同身受,大概就是你们看到我写的故事,然后回忆起自己的往事。

所以此时此刻写下这篇序言,只能算是为回忆打开一个匣子,算是一种喃喃自语吧。

反正,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正如我们都谈再见,但实际上有多少离别,来不及道声再见。

感同身受不等于完全理解,而再见,也不意味着就一定会重逢。

记得前几天,我一个朋友对我说:你知道吗?其实大家都在背后议论你,议论你为什么有些时候很暖心,有些时候又狠心。

我有些奇怪,问道:这很矛盾吗?朋友摇摇头:不是矛盾,而是你把这两面都表现得太过明显,让自己的善恶都那样的昭然若揭。

想了想,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或许作为白羊座的我实在不善于把情感掩饰在心里,我妈曾经就说我,任何的喜怒哀乐都在脸上,看一眼就知道了。

但大人们都教育我们说,真正的长大,是将自己的喜怒不行于色,不要让别人一眼就看穿你,尤其是看穿你此时的心情。

坦白说,我还是没有做到。

我们已经站在了成人的世界里,却依然没有学会成人的规律,没有学会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我们总是觉得有好多时间,总是以为凡事都可以从头再来,但正如这个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指纹一样,这个世界上,也同样没有可以从头再来的一模一样的道路。

我没办法做到隐藏自己的情绪,我曾想过,这或许就是我不太擅长写故事的原因吧。

我见过的好的作家,他们用一篇篇精妙的故事和写作技巧,构架出一个个异常精彩的世界;他们用自己的脑洞和情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得放置于一个个虚拟的故事里,依托于自己笔下的“乌托邦”。

我尝试过了,我真的认真尝试了。我看许多故事,我读写作技法的文章,我研究那些故事中的套路,但毫无例外的,我都失败了,我始终都想从这些看似冷漠的技巧里,看到作者所蕴含的真实情感,都想从他们虚构的一个个人物上,找到属于作者真实的蛛丝马迹。  有些时候我很沮丧,没办法啊,我就是写不好故事啊。

或许,我不是一个善于遮掩的人,或许我也不是一个好的写作者,但我出了一本又一本的书,我写随笔、写鸡汤、写散文;同样,我也写故事,在这一本故事集里,我写下了这十几个故事,又是我不擅长隐藏的情绪合集,它叫作再见。

嗯,确实是这样子的,这些你即将看到的故事,都有关于告别,都在说着再见,而我们时时刻刻,不也是如此吗?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印象深刻的,往往都是一些不重要的事以及其中的细枝末节。我高中离家时,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树木和绿葱葱的田野,旁边是一个中年的大叔大声地用我听不懂的方言打电话;上大学时送别家人,妈妈拉着我不停地嘱咐,而我一脸不耐烦的表情让她最终放弃,走的时候一步三回头地看着我;姥爷去世后我哭着跪在灵前,磕头烧纸点香,在送别的道路上泪眼婆娑地回忆着曾经的点点滴滴。

有时,我实在是羡慕那些停留在一个地方的人,我也渴望自己一直站在同一片熟悉的土地上,有熟悉的风景和熟悉的人,有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甚至直至我死去,都在这里。

可我正如父亲说的:你不是一个可以停留在原地的孩子,你的心就是你的翅膀,注定要飞起来,飞得越远越好。

那时我将这句话当作一种夸奖,我以为飞得越高越远,就越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曾将父亲说这句话时的落寞表情当作是不舍,后来过了很多年我才想通,那不是不舍,而是无奈。

因为我已经明白,有些人事,一旦说了再见,就再也没有办法回头了,无论是曾经遇到的人,还是我们所谈的那个故乡。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问答,问题是:与人道别后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而且还解释了问题,不是要谈再见,而是谈再见后自己的状态。有一条回复让人伤感,他写道:告别后,我时常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而且没办法熟络起来,害怕下一次的告别如之前一般的伤心。

在那些过去的成长的时光当中,我们多少次和陌生人打交道?我不止一次用冷漠的表象来拒绝旁人的微笑和善意,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养成了表面嬉闹却不走心的习惯,学着不去当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又在一次次的再见后落寞失望,很多时候我都问自己,这样做是否得不偿失。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都没有学好该如何道别,我们也没有为再见练习过台词,我们只是学会了铭记,记住那些转身离开的背影,记住他们最后一刻的笑容和眼泪,记住我们曾为相遇付出的真心,也记住了那些伤害和敌意。

但你知道吗?我们没办法,我们没有理由去固执地挽留一个人停留在身边;我们也不能自私地让那个人因为情感就不去别处,所谓的好聚好散只是对挽留的一种遮掩;我们没办法,既没有办法让相遇早早到来,也没有办法让告别理所当然。

所以,我们说,如果非要告别,那么就让它来得晚一些,哪怕只是多一秒。

多_秒钟又有什么用呢?其实没用,但我们总是自欺欺人地以为多一秒就多一种可能,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多了一秒钟徒增伤心,到了下一秒,我们又要面对离别。

只要你敢说再见,那么一起的情感还是会从生命中淡去,我们认为一辈子都要刻骨铭心的痕迹,还是会从岁月里被抹去。

尴尬的是,我们毫不自知这种变化,所以才会在真的重逢中后知后觉,猛然察觉一切旱已不同于往日,并且对这种隔阂和距离无能为力,这才是我的这本书想要探讨的最后核心。

其实于我而言,写下这书中的故事不需要多大的勇气,我只是挑选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些片段和你分享,我相信你会理解我的这种想法,毕竟没有人会一直拥有所有,毕竟我们都曾经或多或少面对过离别。

我对说再见这回事一点都不含糊,我也对重逢依然怀有希望。

我期待有朝一日,我们真的可以习惯告别,我也期待有人站出来大声反驳我,说我都是错的,说我在胡说八道,明明有些事情可以重新来过,明明有些人再回来一如往昔。

如果这种再见和相逢不是一种特例,我不会气急败坏,反而会感动落泪,我一定会郑重向你道歉,因为这个世界上,终于不再有物是人非。

而我,也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期待,期待属于自己的从头再来。

这么远那么近

2016年5月20日于北京

内容推荐

这么远那么近著的《我该如何说再见》为青春文学类图书。生活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有让自己捧腹大笑或者感怀流泪的桥段,有文字都无法描述的无厘头和小荒诞,但更多的是让自己也不愿意再回忆起的情感。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正如我们都在谈再见,但实际上有多少离别,是来不及说声再见。感同身受并不等于完全理解,而再见,也不意味着就一定会重逢。写给路上无法重逢的告别,如果我们不能再见,那就让此刻的相聚再久一点点,哪怕只是多一秒。

编辑推荐

如果未来的我们终将有各自归去的远方,那不如趁现在就和过去做一次彻底的告别……这么远那么近著的《我该如何说再见》里有让自己捧腹大笑或者感怀流泪的桥段,也有文字都无法描述的无厘头和小荒诞,但更多的是让自己也不愿意再回忆的情感。17个暖伤故事,17种情感合集,都在这里,它叫做再见。写给这路上所有无法重逢的告别——相聚不如相忘,离别不如永别。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