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互联网心理学/新经济丛书/华夏智库
分类 教育考试-考试-计算机类
作者 赵小明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互联网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重组,互联网的深刻革命性,将改变人的定义。只不过这个关系,不是过去意义上的社会关系,而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社群关系的总和。由于人的定义的改变,所有建立在人的定义基础上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都将被改写。互联网的革命如此的猛烈,如此的彻底,如此的颠覆,无人可以逃脱,因此,我们不能不懂,我们必须得了解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学!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学理论,不过,我们不是去发明,不是去描述,因为它本身就存在着!在《互联网心理学》这本书里,作者赵小明不想写太多理论的东西,他想呈现给大家的是具有实操性的内容,建议大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一边看一边思考,本书中的每条理论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

内容推荐

样式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赵小明著的这本《互联网心理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如何重新定义互联网、互联网改变人类定义、互联网改变人类驱力、互联网改变人类情感联系、互联网改变人类大脑。

目录

第一章 如何重新定义互联网

 第一节 重新认识互联网

一、大脑模型与互联网

二、复杂系统与互联网

 第二节 互联网“土改”

一、全民“搬家”

 (一)互联网“土改”与互联网场景

 (二)全民“搬家”与互联网设计

 (三)全民“搬家”与互联网生态

二、互联网时代的成功秘笈

 (一)鼓励参与

 (二)印象管理

 (三)情感与组织

三、互联网时代的新逻辑

 (一)镜像改变人类话语权

 (二)从信号检测论看开撕问题

 (三)小众经济还是大众狂欢

 (四)你要修一块巨长的板

 (五)解密大爆炸式创新

 (六)互联网时代的混沌思维

第二章 互联网改变人类定义

 第一节 人类定义从个体到群体

一、生物学概念的人

二、社会学概念的人

 (一)母婴客体关系:亲密关系操纵了我

 (二)拉康的阉割:欲望操纵了我

 (三)荣格的文化人类学:文化原型操纵了我

三、互联网概念的人

 (一)群体操纵了我

 (二)互联网时代人的特性

 (三)互联网时代的女人

 第二节 群体效应的可怕与可敬

一、群体效应的表现

 (一)群体快感与群体共振

 (二)群体无意识

 (三)群体智慧

 (四)群体暴乱

二、群体效应的启发

 (一)从群体控制到互联网控制

 (二)群体决策非最优

第三章 互联网改变人类驱力

 第一节 人类驱力从传统到互联网时代

一、传统的驱力模型

二、互联网的驱力模型

 (一)游戏驱力

 (二)群聚驱力

 (三)自恋镜像驱力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驱力模型对生活的颠覆

一、互联网时代驱力下的产品设计

 (一)游戏化产品设计

 (二)群聚化产品设计

 (三)自恋镜像化产品设计

二、互联网时代的孩子教育

 (一)拒绝社会化

 (二)网络社会化

 (三)自然生活、城市生活、虚拟生活的平衡

第四章 互联网改变人类情感联系

 第一节 人类连接从强联系到弱联系

一、强联系与弱联系的区别

二、强联系的衰减与弱联系的递增

 (一)强联系的衰减

 (二)弱联系的递增

三、强联系向弱联系的过渡

 第二节 互联网连接模型对生活的颠覆

一、人类情感重组

 (一)全面孤独时代的宠物经济

 (二)新的婚恋模型

 (三)亲子关系模型重组

二、圈子与人脉

三、网络与口碑

 (一)网络的关键节点分析

 (二)网络的扁平化设计

 (三)口碑营销的启发

四、弱联系下的组织公民行为

第五章 互联网改变人类大脑

 第一节 互联网下的大脑

一、注意力的改变

 (一)过度注意力

 (二)深度注意力

二、大脑超载

 (一)大脑超载的表现

 (二)大脑超载下的“回音壁效应”

 (三)如何应对大脑超载

 第二节 互联网大脑工作模型对生活的颠覆

一、外部储存

 (一)大脑的分布式储存

 (二)外部储存的设想

二、外部大脑

 (一)外部大脑的可能性

 (二)外部大脑的隐忧

 (三)人工智能是一种思维方式

三、孩子大脑的塑造

附录

互联网时代小明的10个微预言

后记

试读章节

目前国内的微课领域,基本上所有人都是受益的。有些人是通过免费的方式增加知名度,然后开展地面课程。还有很多人就是通过收费的方式直接收益。这里面没有任何事是失败的,都是成功的,因为微课成本几乎为零。

那么,如果我们要把微课搬到国外。比如北美,具体该怎么做呢?

有两个选择:第一个就是我们改变国内现行的、已经成熟的微课经营模式,然后去北美地区按照北美的风格重新经营。第二个就是将国内的生态环境搬到北美去,这就意味着不仅是搬去一个微课,而是将整个生态环境搬过去。

第一条路基本上是不可取的,原因就是如果我们按照北美的生态环境去运营微课,目前在国外,其实还没有任何一种像国内的微课这样,能够快速营销、快速繁殖、快速赚钱的经营模式,因为大的生态环境不一样。其实在国外不管是想做心理咨询在线的,还是教育咨询在线的,可能都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法律问题,比如教育也是需要有执照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会遇到文化的差别,所以不可能产生快速传播的可能性。

那么,就只能选择第二条路,就是我们把整个生态环境搬过去。我们的主要对象,其实是中国人,所以微课的文化生态环境是可以复制过去的。现在在北美的中国人其实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他们进入不了西方的主流文化,却又离开了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他们处在两种文化冲突或混淆的夹缝中的灰色地带。也就是如果按照北美地区的文化去跟他沟通,没问题,而按照国内的文化跟他沟通也可以。这就要看能用哪种文化把他拉过来。

那么,目前微课的生态环境在国内是怎样的呢?

目前微课的生态环境就是充分运用社群的概念。通俗来讲,就是“玩社群”。

比如一个科幻的社群、亲子的社群、读书的社群,等等,诸如此类因为兴趣爱好组成的各种各样的社群。一旦社群组成起来,就产生了因社群而产生的商业模型。这也是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的事情,因为会产生巨大的利润。

社群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有相同爱好的人组织在一起,因为兴趣爱好相同,所以就具有很高的同质性。社群的经营模式是这样的:

第一步就是将有相同爱好的人组织在一起,不允许有额外的声音,如果一个社群里面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或者不同意见,你应该第一时间把他删除。因为你不需要去讨好所有人,你要的就是有相同爱好的、观点一致的人。

第二步就是快速地复制扩张,当我们把有相同志趣爱好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哪怕只有二三十个人,只要把相同的人加进来,他们就会有替你快速去病毒式传播和复制的驱动力,而一些与你不一致的人是不会去做这件事的。

比如病毒也好,包括肿瘤癌症细胞的发展也好,都符合群体效应的规则,刚开始它只是一般模式的发展,到一定的数量,会突然形成爆炸式的发展。

第三步就是引导这个社群的需求。社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需求,引导需求意思就是我不会去满足你的需求,而是我要引导你们,让你们认为我要给你的东西才是你们要的。

可以说,目前国内所有建立在社交媒体上的生意都是通过玩社群来实现的。

在互联网时代,当你决定建立社群的时候,就要考虑你发起的网络运动是不是把你自己和别人做了一个区分,区分度越高,人们就越喜欢在你的群体里面。

也就是说,边界一定要强大。边界强大的意思就是围墙起得高,有时因为围墙起得足够高,反而使得这里面的人觉得“我们”和围墙外面的人不一样。

人就是这么奇怪,永远都是处于一个动态不安的状态,在动态不安的状态中,你的产品就要考虑刚好处于人们需要的哪个阶段。

所以,建立社群,一定要为社群贴上一个标签身份,以此标示这个社群里的人属于哪一类型。因为贴上标签之后,这些人更喜欢待在这个群里,这就利用了“人传人带”的原理,就是要给群里的人安排一个独特的身份。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1950年,当时还很少有人知道同性恋。当时,有一个人明显懂得利用社会网络的特点,他就是著名政客米尔·哈威克。他发起了一个运动:明确要求一个同性恋必须要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公开自己的同性恋情。

过去同性恋都是藏起来的,但是米尔·哈威克懂得社会网络的联系,他发起了这场运动,因为人会影响三度以内的人。如果一个同性恋向他的家人公开他是同性恋,那么,这就会产生一个社会网络的联系、影响。他的家人在知道他是同性恋后,他们的态度就会转为被迫接纳,当他的家人被迫接纳后就会影响到三度内的人——他家人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这样就会迅速产生一个社会网络传播的关系,然后使得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被人们接受。这就意味着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越多,更容易被接受。所以,米尔·哈威克就这样将整个同性恋的生态改变了。他很明显是利用了我们传播学的原理,影响了三度以内的人。

所以,只要群体的人不停地对外宣告“我”是什么身份,这样影响的面就会特别大,这也算是互联网时代营销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P13-15

序言

小明开篇说

放眼观望,互联网时代奇事多多:

名校的价值说没就没

现在,有一个可怕的现象是所有的重点小学、中学都在转型,其原有的价值将会大幅下降,这又会带来学区房的巨大贬值!因为现在最优秀的中学、小学老师都将在微课教学。未来家长会选择让孩子上最好玩儿的学校,在微课接受一流的小学、中学教育。当前上海的口号是让小学老9币流动授课。

有了网络课,无论在哪个学校都可听名师讲课,重点中学的老师、高级教师的教学视频会网络化,就像现在很多大学名校推出名师的公共课,在网络都可免费观看。

因此,父母可能将不再把孩子送到名校了。另一个新的行业正在产生——专门为一些优秀的孩子提供在一起活动的平台和时间。

现在,专门为这些孩子提供私塾教育的高端会所正在各大城市悄然兴起。因为聪明的父母明白,互联网时代,未来有价值的职业都是招聘受过独特教育的孩子,而不是和大多数人思维方式一样的孩子。

简单地说,正是因为和大多数人不同,这些孩子才会在未来社会有价值。否则,只会成为失业的群体。

因为,大多数人都能做的工作机器都可以替代,而只有创新性的工作机器无法替代。

避免和大众的思维一致,才是我们当代人和未来的孩子最重要的塑造方向。

银行的资金说空就空

五大行一个月存款流失4000多亿元,贷款额骤降600亿元;中行、建行一年减员近9000人;工商银行两年关掉150个营业网点。曾经全年无休的银行,突然开始陆续放假;曾经沾沾自喜的大堂经理,突然觉得生活戛然而止。就连威武霸气的银行行长,也突然发声“寒风刺骨,日子难过”!由于国家托底,银行不至于倒闭,但是会收缩战线,紧接着大量的银行员工会下岗。

京东最新的战略调整是要开始替代传统银行业,接下来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也会跟进,而银行业对这一切并没有良策。京东白条已经开始延伸到教育贷款、购房贷款等一切形式的贷款。银行对京东的突然转型措手不及,这么大的银行业都没估计到互联网革命如此迅猛,更不要说大众对这场革命的麻木。

传统企业说亏就亏

互联网行业吸引了全世界的资本。马克思的资本论认为资本最大的特点是“闻着味儿、跟着最赚钱的行业走”。这意味着大量的传统企业将得不到投资。有钱人做任何投资,只要是非互联网行业的,都将可能亏损。他们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餐饮业,而做餐饮,却不如年轻、玩互联网的人做得更好。

传统心理学理论说失效就失效  微信,对教育界的冲击最大。最典型的是,心理学界大佬之前很贵的地面课程现在沦为零元微课。互联网对心理学界的冲击将是颠覆性的。原因是100多年以来人们创造的所有心理学理论基本是个体心理学,特别是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而互联网时代的新心理学是群体效应心理学。心理学界的大佬们因船太大,巨浪来时来不及转型,终将被淘汰。

未来真正有价值的心理学理论是互联网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群体的心理学效应,包括新式的精神分析。研究这些理论才能对未来有引导性的作用,而且它们是未来真正有价值的学科。

全民金融的时代说来就来

本人应邀参观西部某大型证券公司,为他们设计专门的培训课程。但有件事情值得注意,他们租了一栋楼建设自己的直播演播室。这个现象意味着什么呢?

本书会详细分析这一切。预先透露一点,这意味着:

第一,电视台利润将大幅下降;

第二,全民金融、全行业金融,甚至所有产品都将会具有金融属性。

互联网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重组。互联网的深刻革命性,将改变人的定义,人的定义将更接近于马克思所主张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只不过这个关系,不是过去意义上的社会关系,而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社群关系的总和。由于人的定义的改变,所有建立在人的定义基础上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都将被改写。

互联网还在进一步改变着人性,修改我们几万年以来的基本驱力模型。同时,互联网还在改变人的情感模型,以及人类的大脑。

互联网革命如此的猛烈,如此的彻底,如此的颠覆,无人可以逃脱,因此,我们不能不懂,我们必须得了解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学!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学理论,不过,我们不是去发明,也不是去描述,因为它本身就存在着!

一直以来,心理学都被认为是所有学科里看起来很难产业化的学科。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心理学就有了很多的可能。比如,全国每年都会开发出很多心理测试的软件,大多都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出来组建公司开发的软件,而且一年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动辄上千万元。如果有足够的知识,就能变现,事实上,实际生活对于知识的需要,是海量的。

就是如此,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学其实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有的甚至已经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互联网心理学的很多内容完全可以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找到对应点。

在这本书里,我不想写太多理论性的东西,我想呈现给大家的是具有实操性的内容,建议大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一边看一边思考,本书中的每条理论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另外,我希望这本书里的某个知识点,能给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以及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一些先见之明,而不只是当作理论的学习。

现在互联网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互联网上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大量的可以开发的可能性。哪怕你并没有从事互联网相关的行业,你仍然会被互联网所影响。所以,你一定要了解这个时代互联网的游戏规则。

一定要比别人早半拍!

这也是我写这本《互联网心理学》的目的,希望大家提前抓住机遇!

因为,互联网时代,对我们所有人而言,是开始,也是终结,更是过渡!

后记

互联网构建的新时代、新世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正如19世纪英国大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描述的那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连接、交互、协作、智能会让“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变成现实,机会遍地,我们都是别人的机会,而所有人也都是我们的机会;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是因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别人的机会,我们也就没有了机会,所有的机会都基于市场化和民主化。

互联网构建新世界的逻辑非常清晰,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快从空间和时间中准确找到自身的位置,在互联网构筑的虚拟世界中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把不属于趋势和逻辑的东西统统抛掉,最终在现实与虚拟的融合中实现“个人”与“群体”的平衡。

其实,现如今互联网的威力只发挥了一点点。互联网的未来,应该还将继续推动人类走向大统一,那样人类会真正到达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人类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最大意义,可以归结为几千年来,互联网这个所有科技发明的综合体,将让人类彻底走出相互残杀困境,进入一个精神高度文明、物质高度丰富的美好世界。因为互联网是人类共同发展的机遇、人类共同进步的希望,也是人类共同需要承担和完善的责任所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