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费孝通文化随笔(精)/民盟智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费孝通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费孝通文化随笔(精)》撷取了自费孝通从1926年至1999年70多年里所写文字,结集而成。作者语言平铺直叙、言简意赅,没有学术研究上难懂的名词和句子,“所体会到的道理是普通人都能明白的家常见识”。从这本书里,读者可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人人可以看到的事”,表达自己对厚重的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可以感受作者对亲友、师长一往情深的思念;可以领会一个社会学家眼里观察到的,对域外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描述。

内容推荐

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为人熟知是因其在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领域著述颇丰,并取得了极高成就。然而在学术领域之外,费孝通穷其一生都在努力诠释一个志在富农的知识分子关心祖国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历史情怀。从《费孝通文化随笔(精)》中,读者可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人人可以看到的事”,表达自己对厚重的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目录

一根红缎带

新年的礼物

年终

杂草七则

鸡足朝山记

西山在滇池东岸

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

传统在英国

漫谈桑梓情谊

看了民族歌舞

为西湖不平

为西湖一文补笔

大理历史文物的初步察访

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

“早春”前后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图册序

《中国少数民族诗歌选译》前言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序言

龙胜猕猴桃

再谈猕猴桃

我看人看我

家乡的凤尾菇

乡情脉脉话酒肴

盐城藕粉丸子

洞庭纪游

游青海湖

撒拉餐单

论梁漱溟先生的文化观

旧燕归来

秦淮风味小吃

榕城佛跳墙

无棣金丝枣

乡土教材和社会调查

孔林片思

寻根絮语

对“美好社会”的思考

话说乡味

晋商的理财文化

老字号需要接班人

访天一阁

在服装表演晚会上走了神

说“茶”

我从家庭人手认识社会

洋车·汽车·高速路

烹饪上“华味”能否胜过“洋味”

岁末访中山

游滕王阁小记

中国文化与新世纪的社会学人类学

关于文化交流

圈外人语

文化的传统与创造

更高层次的文化走向

必须端正对异文化的态度

试读章节

一根红缎带

“哥哥!阿桂今天从乡下来,带了一只美丽的小猫,他现在还没有回去。”

我刚才从学校里回来,冰妹就很快活的,跳出来告诉我。

“是,我前天写信去向他要的那只小猫,今天送来了么?在哪里?”我急忙把书包放去,就和冰妹一同去看那只新来的小猫。

我们一同到母亲房里,母亲正和阿桂在那里谈话。“妈!小猫呢?”我急着要看那只小猫。

“少爷!在这里。”阿桂接着说。

“谢谢你,阿桂!”我一面说,一面伸手去接那只小猫,那一只黄白色的小猫,一双碧绿的眼睛,雪白的短须,显出它可爱的面庞。刚才接到手里,它就“溺乎,溺乎……”地叫起来了。

冰妹也用手去摩抚它,它不住地叫着:“溺乎,溺乎,”这时健弟和竞妹都从幼稚院里回来,一听见“溺乎,溺乎”的声音,如飞一般地奔进来,立刻抱起它,不住地拍着,摩抚着,笑嘻嘻地问着:“哥哥!哪里来的?叫什么名字?”

阿桂接着说:“我乡下带来的。你欢喜吗?它名字叫‘鼠虎’。”

我说:“的确的,它真是‘鼠中之虎’。”

冰妹也说:“你看它的面庞和毛衣,不是一只小虎吗?”接着大家都喊起“鼠虎”来,吓得它“溺乎,溺乎”地乱叫。

冰妹把她的红缎带,结在它颈项里。好美丽的一只小猫。

我每天放学归来的时候,它总是“溺乎,溺乎”地欢迎我。有时我在温课的时候,它跳上我的书桌卧在书旁,“呼,呼”地睡去。

尤其是和健弟、竞妹,常常在一起玩皮球,木马,喇叭……和他们组成了一个游戏的团体,吃饭的时候它在台下或是在我们的身上“溺乎,溺乎”地讨东西吃。有时做出许多有趣的样子:追着尾巴,团团地转着;扑着影子不住地叫;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所以从它来了之后,我们的寂寞减少了许多。

隔了几月,阿桂又从乡下出来,在路上碰见了我,一同走着,我说了许多关于鼠虎的事情,并且屡次向他道谢。

他手里提着一只篮,关好了盖。篮里常常发出一种“咀,咀,咀……”的声音。我很奇怪,异常的注意。我问他什么东西?他总是笑着说:“到了家里自会知道。”

我们很快地走,不一刻就到了家里。

冰妹、健弟、竞妹看见我和阿桂一同走来,都很奇怪,并且同时注意到他手中的篮和篮中的声音,一齐要求把篮盖取去。

“小鸡!小鸡!六只小鸡,”我把篮盖取去,六只小鸡都从篮里跳了出来。  我们一齐把小鸡捉起,都到园里,蹲在地上看它们“咀,咀”地噪着。

卧在窗旁边的那只鼠虎,从窗里跳了出来。“溺乎,溺乎,溺乎……”向着小鸡奔来。

“当心,当心,小鸡……”我发出紧急的口号。

“打,打……鼠虎……打,打……”跟着一片嘈杂的声音,把鼠虎赶进了窗里去了。

我一面把小鸡捉在篮里,盖好了,放在廊下。

明天我一早起来,走到园里去看小鸡,只看:篮是翻在地上,旁边远有许多鸡毛,分明是说小鸡被什么东西吃了去了。

我很急地喊了起来:“小鸡不见了,只剩些鸡毛了。”

冰妹听见了就奔出来。“真的么?一定是鼠虎干的。”

“一定是它,”我也这样说,“昨天晚上给我们赶走了,不料它夜里仍旧去干……该死的鼠虎。”

这时众口一词地把鼠虎当作凶手了。我就说:“‘杀人者死’应该把鼠虎正法。”许多人商量的结果,把它逐出境外,派王妈去执行。她就把鼠虎捉住。这时鼠虎还很安逸地睡在我的书桌上。

王妈把它颈项里的红缎带取下,递给我。再把它装进在一口袋里,它莫明其妙地大叫,起初它还以为和它游玩,可怜!但是我当时丝毫没有怜惜的意思。只是恨它,咒诅它,要替小鸡报仇。

到听见最后一声“溺乎”的时候,气才平下去。

这天我在学校里,一天到晚,脑子里总是盘桓着:“鼠虎”,“小鸡”,“鸡毛”,“溺乎”,胡乱地想着。到后来渐渐地疑惑起来——不一定是它干的。因为:为什么六只小鸡一齐失去的呢?鼠虎没有这样本领。并且昨天晚上温课的时候,它还在我书旁睡着,这时园门已经关了,那末它从何出去?我越想越疑惑起来。

所以放课之后,我就回家,走到园里去寻那小鸡的踪迹。

在园里小土山的旁边发现一堆鸡毛和血迹,没有许久,又发现一个洞,洞的旁边也有许多鸡毛,血迹更多了。

这许多证据都替鼠虎辩护而证实了我的疑惑,但是我心中起了一种难受的感触。

冰妹在旁边,一声也不响呆呆地立着,但是眼中的泪珠已经涌了出来。

唉!鼠虎,你受了不白之冤了。使我的心中怎样的难过!

自此之后,我温课的时候,台上是没有呼呼的声音了,吃饭的时候没有“溺乎,溺乎”的声音。何等的寂寞!

唉!只剩去时从它颈项里取的一根红缎带,这根红缎带,却成我永久的纪念。

1926年11月15日  P1-4

序言

费孝通教授是著名的社会学、人类学学者,学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他说,他“所体会到的道理是普通人都能明白的家常见识”,“写的文章也是平铺直叙,没有什么难懂的名词和句子”;他还说,“我和文学无缘,我是圈外人物……至今实质上尚在文学的圈外,未敢探头越墙相望”。

其实费孝通的文学造诣是很高的。曹聚仁在《文坛五十年》里有这样一段话:“王昆仑(太愚)的《红楼梦人物论》,冯友兰的《新世训》,费孝通的《民主、宪法、人权》,从内容说,这都是传世之作……费氏的散文‘深入浅出,意远言简,匠心别见,趣味盎然’。都是其他作家所不能及,虽说他们都不以文艺作家见称。”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在学术耕耘之外,费孝通还写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抒发自己的情怀。我们从费孝通自1926年至1999年70多年里所写的文字中,撷取精粹,分别结集成《费孝通文化随笔》、《费孝通人物随笔》和《费孝通域外随笔》三本集子。

从这三本书里,读者可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人人可以看到的事”,表达自己对厚重的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可以感受作者对亲友、师长一往情深的思念;可以领会一个社会学家眼里观察到的,对域外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描述。同时,读者也能从中欣赏到费孝通别具一格的写作风采,一览“匠心别见,趣味盎然”的、优美的费氏散文随笔的韵致。

2000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费先生研究文化,不只是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而是苦心思考全人类的文化如何共存共美。

——李亦园

特别是费孝通晚年,他并不高调,他比较低调。但是他提出的三个思想:多元一体、文化自觉、文明共存,我觉得对中国讲应该有很大的影响。

——汤一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