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又称《聊斋》,俗名《狐鬼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内容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聊斋志异》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鬼狐花妖的世界,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所以说,它既是一部“搜抉奇怪”、“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蒲松龄神鬼狐妖画苍生,驰想天外的志怪,是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转换,花妖狐魅异化为芸芸众生,构成聊斋最和谐的美。《聊斋志异》成为集志怪、神话、寓言于一体的小说宝典。”
蒲松龄编著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也就是说蒲松龄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谈狐说鬼”的内容。全书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达到了郭沫若所说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境界,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阅读《聊斋志异》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社会各色人等的生活百态,增长各种历史知识,学到各种关于环境描绘、情节设置、人物刻画的作文方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与水平。
林四娘
青州道(青州巡道,简称道员)陈公宝钥,闽人。夜独坐,有女子搴(qiān)帏入。视之,不识;而艳绝,长袖宫装。笑云:“清夜兀(独自)坐,得勿寂耶?”公惊问:“何人?”日:“妾家不远,近在西邻。”公意其鬼,而心好之。捉袂挽坐,谈词风雅,大悦。拥之,不甚抗拒。顾日:“他无人耶?”公急阖户,曰:“无。”促其缓裳,意殊羞怯。公代为之殷勤。女日:“妾年二十,犹处子也,狂将不堪。”狎亵既竞,流丹浃席。既而枕边私语,自言“林四娘”。公详诘之。日:“一世坚贞,业为君轻薄殆尽矣。有心爱妾,但图永好可耳,絮絮何为?”无何,鸡鸣,遂起而去。由此夜夜必至。每与阖户雅饮。谈及音律,辄能剖悉宫商(古代音律中的官音与商音,后人用其泛指音乐)。公遂意其工于度曲(创作新曲.或指依谱歌唱)。日:“儿时之所习也。”公请一领雅奏。女日:“久矣不托于音,节奏强半遗忘,恐为知者笑耳。”再强之,乃俯首击节,唱伊凉之调,其声哀婉。歌已,泣下。公亦为酸恻(悲痛,凄恻),抱而慰之日:“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女日:“声以宣意,哀者不能使乐,亦犹乐者不能使哀。”两人燕昵,过于琴瑟(指夫妻)。
既久,家人窃听之,闻其歌者,无不流涕。夫人窥见其容,疑人世无此妖丽,非鬼必狐;惧为厌蛊,劝公绝之。公不能听,但固诘之。女愀然日:“妾,衡府宫人也。遭难而死,十七年矣。以君高义,托为燕婉,然实不敢祸君。倘见疑畏,即从此辞。”公日:“我不为嫌;但燕好若此,不可不知其实耳。”乃问宫中事。女缅述(回忆叙说),津津可听。谈及式微(衰败)之际,则哽咽不能成语。女不甚睡,每夜辄起诵准提、金刚诸经咒(指准提、金刚诸佛经的经文与咒文)。公问:“九原能自忏耶?”日:“一也。妾思终身沦落,欲度来生耳。”又每与公评骘(评定。骘,zhì)诗词,瑕辄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公问:“工诗乎?”日:“生时亦偶为之。”公索其赠。笑日:“儿女之语,乌足为高人道。”
居三年。一夕,忽惨然告别。公惊问之。答云:“冥王以妾生前无罪,死犹不忘经咒,俾生王家。别在今宵,永无见期。”言已,怆然。公亦泪下。乃置酒相与痛饮。女慷慨而歌,为哀曼之音,一字百转;每至悲处,辄便呜咽。数停数起,而后终曲,饮不能畅。乃起,逡巡(徘徊不前)欲别。公固挽之,又坐少时。鸡声忽唱,乃日:“必不可以久留矣。然君每怪妾不肯献丑;今将长别,当率成(不仔细斟酌,仓促成篇。率,率然,不加思考)一章。”索笔构成,日:“心悲意乱,不能推敲,乖音错节,慎勿出以示人。”掩袖而去。公送诸门外,湮然没。公怅悼良久。视其诗,字态端好,珍而藏之。诗日:“静镇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红颜力弱难为厉,惠质心悲只问禅。日诵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诗中重复脱节,疑有错误。
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晚七时至九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地名,指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chuán,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快走)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馀,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通。侧”,歪斜),不可汲(jí,从井里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sōu niào,小便。溺,同“尿”),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松口),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多么)可笑!
龙
北直界有堕龙入村,其行(行动)重拙,入某绅家。其户仅可容躯,塞而入。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指火枪和土炮。铳,chòng)轰然。龙乃出。门外停贮潦水(停而不流的积水。潦,lǎo),浅不盈尺。龙人,转侧其中,身尽泥涂;极力腾跃,尺馀辄堕。泥蟠三日,蝇集鳞甲。忽大雨,乃霹雳孥(ná,同“拿”,持拿,执取。这里指牵引)空而去。
房生与友人登牛山,入寺游瞩。忽椽(chuán,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间一黄砖上盘一小蛇,细裁如蚓。忽旋一周,如指;又一周,已如带。共惊,知为龙,群趋(快走)而下。方至山半,闻寺中霹雳一声,震动山谷。天上黑云如盖,一巨龙夭矫(屈伸自如)其中,移时而没。
章丘小相公庄,有民妇适野,值大风,尘沙扑面。觉一目眯,如含麦芒。揉之吹之,迄不愈。启睑而审视之,睛固无恙,但有赤线蜿蜒于肉分。或日:“此蛰龙也。”妇忧惧待死。积三月馀,天暴雨,忽巨霆一声,裂眦而去。妇无少损。
袁宣四言:“在苏州,值阴晦,霹雳大作。众见龙垂云际,鳞甲张动,爪中抟(tuán,持,执)一人头,须眉毕见;移时,入云而没。亦未闻有失其头者。”P87-89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也就是说蒲松龄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谈狐说鬼”的内容。全书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达到了郭沫若所说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境界,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阅读《聊斋志异》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社会各色人等的生活百态,增长各种历史知识,学到各种关于环境描绘、情节设置、人物刻画的作文方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与水平。
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对古典名著存在各种各样的阅读障碍,所以本书的编写原则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让学生获得轻松的阅读体验。在编写体例上,本书以夹批和脚注的形式,对小说中的生僻字词进行了注音,对小说中难解的字词进行了解释,同时对古代文化常识等进行了明确解析。与同类书相比,本书又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采取文中夹注的形式,方便阅读
根据学生对古典文学名著学习的需求,以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本书采取文中夹注的形式,不仅对小说里的生僻字词进行注音,对难解的字词进行解释,而且对小说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官职,相关的传说、天文地理知识、文化知识等也进行了简要解释说明,从而使读者在阅读中能真正做到无障碍,顺利阅读作品、理解作品内容。
二、反复注释,为阅读扫清障碍
由于小说中重复出现的生僻字词、难解字词较多。编者对这些字词进行了多次的注解。反复注释,不仅能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更加方便学生阅读,也可以使学生对这些字词加深印象、理解深刻。
三、资深语文教育专家紧扣新课标精心命题
为了方便学生更好理解原著,专家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集中分析了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巧妙设计了体现原著精髓的相关阅读训练。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编者采用说理与举例相结合的形式,既突出了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同时也折射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思想情感。阅读训练设计,紧扣中学教学重点、难点、考点,起到了课堂与课外有机互补的作用。
四、穿插精美资料性插图,帮助学生更好了解作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著,更好地把握原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以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我们特别在书中穿插了丰富多彩的资料性图片,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更深入、更全面的阅读效果。
最后,祝愿阅读本书的每位读者,都能在阅读中获得快乐,让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编者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