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十世纪重要经济学家货币金融思想(增订版)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欧阳卫民、欧阳裕德主编的的《二十世纪重要经济学家货币金融思想(增订版)》是《二十世纪重要经济学家货币金融思想》的增订本,新增四位经济学家的货币金融思想同前面四位经济学家一样深刻,一样具有现实意义。作为瑞典学派的代表缪尔达尔,继承和发展了维克塞尔的理论,他的一般动态均衡理论,以及把预期的概念引进货币系统分析很有价值;蒙代尔,作为欧元之父,他的最优货币区域思想,不仅对欧洲货币统一起到了指导、促进作用,而且对其他经济区域货币合作、改革不乏借鉴意义;麦金农的金融发展理论特别是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对中国等转轨国家的金融改革富有启迪;古德哈特认为,一项经济指标,不应该成为政策制定者制定政策的依据,否则,会强化这项指标,使该指标失去它代表的价值和信息内涵。

内容推荐

二十世纪已经过去,但是,世界大战、大萧条、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会议、失业、通货膨胀……并没有从我们的记忆、文字和影像中消逝。同样,许多人离我们而去,他们的思想却根植于我们的灵魂深处。当萧条来临并蔓延时,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起凯恩斯;而当政府干预过度,出现滞胀时,我们又会对哈耶克、弗里德曼表示深深的敬意;当我们裹足不前,平淡无奇时,我们会意识到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09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二十世纪重要经济学家货币金融思想》,书中包括四位经济学家,即凯恩斯、熊彼特、哈耶克、弗里德曼;欧阳卫民、欧阳裕德主编的的《二十世纪重要经济学家货币金融思想(增订版)》,相当于上次版本的增订本,既保留了上次四位经济学家,又新增了缪尔达尔、蒙代尔、麦金农、古德哈特四位经济学家;既保留了原“序”“后记”,又新增了“出版说明”。

凯恩斯、熊彼特生于19世纪末,卒于20世纪中叶,他们的思想主要来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经济现实——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哈耶克、弗里德曼生于20世纪初,卒于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他们经历了整个20世纪,除了与凯恩斯、熊彼特有相同的经历外,他们还看到了20世纪下半叶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及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情况,他们的思想代表了整个20世纪。

目录

第一编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第一章 凯恩斯货币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货币改革论》

第二节 《货币论》

第三节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二章 凯恩斯的主要货币理论

第一节 凯恩斯的利息理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投资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物价理论

 第三章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

第二节 凯恩斯货币政策的发展

第三节 凯恩斯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

第二编 熊彼特的货币金融思想

 第一章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第一节 经济发展理论

第二节 比较:静态经济分析与动态经济分析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

 第二章 熊彼特的货币信贷理论

第一节 熊彼特的货币信贷理论

第二节 比较:熊彼特货币信贷理论与传统货币信贷理论

 第三章 熊彼特的利息理论

第一节 熊彼特的利息理论

第二节 争论:对熊彼特利息理论的批评与辩护

 第四章 对熊彼特经济思想的评价

第一节 对熊彼特货币金融思想的评价

第二节 对熊彼特经济学体系的评价

第三节 熊彼特货币金融思想现实意义初探

第三编 缪尔达尔的货币思想

 第一章 缪尔达尔货币思想概述

第一节 缪尔达尔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缪尔达尔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缪尔达尔货币思想评价

第一节 缪尔达尔货币思想的主要理论贡献

第二节 缪尔达尔货币息想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缪尔达尔货币思想的局限性

第四节 缪尔达尔货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章 货币思想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与凯恩斯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与哈耶克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与弗里德曼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缪尔达尔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宏观调控货币政策

第二节 循环累积进程理论

第三节 其他思想的借鉴意义

第四编 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哈耶克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哈耶克的重要经济思想

 第二章 “货币非国家化”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

第二节 货币史上“货币非国家化”的案例

第三节 “货币非国家化”类似实践探讨

 第三章 对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理论的简要评价

第一节 “货币非国家化”理论的启示

第二节 “货币非国家化”理论的不足

第三节 “货币非国家化”实现的条件

第五编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第一章 货币数量论

第一节 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

第二节 对货币供给、价格变动、产量变动的研究

第三节 对美国货币史的研究及其提供的证据

 第二章 对菲利普斯曲线有效性的论证

第一节 对负斜率菲利普斯曲线的完善与补充

第二节 竖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自然率假说

第三节 对正斜率菲利普斯曲线的论证

第四节 对弗里德曼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研究的简要评价

 第三章 货币政策与制度安排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功能与局限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实施与战术架构

第三节 对弗里德曼关于货币政策建议的简要评价

 第四章 浮动汇率理论

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节的各种方法

第二节 浮动汇率理论所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浮动汇率的调整时机

 第五章 对弗里德曼主要货币理论观点的评述

第一节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框架

第二节 弗里德曼货币理论框架的不足之处

第六编 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

 第一章 蒙代尔经济思想综述

第一节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货币与宏观经济理论

第三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

 第二章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及实践

第一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欧元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分析

 第三章 中国构建最优货币区的优势条件与面临困难分析

第一节 构建最优货币区的优势条件

第二节 构建最优货币区面临的困难

 第四章 中国构建最优货币区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市场开放度和金融一体化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第五章 中国“最优货币区”的基本构想

第一节 构建最优货币区的目标

第二节 构建最优货币区的路径

第三节 构建最优货币区的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七编 麦金农的“金融抑制”思想与国际实践

 第一章 麦金农金融抑制思想综述

第一节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出台的背景和理论渊源

第二节 麦金农一肖金融深化理论的形成与应用(1973年至80年代末)

第三节 对麦金农—肖金融理论的完善与修正

第四节 麦金农金融抑制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章 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国际实践与中国的自由化改革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第二节 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第三节 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金融自由化进程的横向比较

第四节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历程

第五节 各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章 “金融抑制”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模型构建和变量选择

第三节 数据来源

第四节 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第五节 金融抑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节 金融体系信贷规模及效率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七节 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八节 政策建议

 第四章 总结

第八编 古德哈特的货币政策理论

 第一章 货币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

第二节 M理论与C理论

第三节 货币的起源

第四节 货币的演变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传导机制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分析

第三节 “货币主义”分析

第四节 对两种观点的验证

第五节 两种观点的一致性分析

第六节 对两种观点的评价

 第三章 对部分著名理论的论证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关于基本的IS—LM模型

第三节 关于货币乘数

第四节 关于目前的共识模型

第五节 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

第六节 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

 第四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关于中央银行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实施

 第五章 古德哈特定理

第一节 古德哈特定理的内容与产生

第二节 对古德哈特定理的解读与评价

第三节 古德哈特定理的延伸及影响

后记

试读章节

缪尔达尔生平简介

缪尔达尔(Karl Gunnar Myrdal),瑞典人。早期从事纯理论研究,是瑞典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后研究转向制度经济学,并成为新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标志性人物。

缪尔达尔1898年12月6日出生于瑞典达拉那省的一个农庄。1918年至1923年期间,缪尔达尔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完成了法律专业的学习。之后他转读经济学,1927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开始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经济学讲师。1931~1932年任日内瓦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1933—1939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1945—1947年任瑞典商业部部长。1947—1957年任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1961—1965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1974一1975年为纽约市大学荣誉客座教授。1987年5月17日,缪尔达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逝世。

缪尔达尔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博士时,开启了他早期的学术研究。缪尔达尔撰写了题为《价格构成及其多变性问题》的博士论文,获得了瑞典博士学位中的最高荣誉——“劳达特奖”,这为他的学术生涯之路提供了必要的资历,但是该论文没有翻译成英语和德语,对瑞典之外的影响较小。

缪尔达尔的《经济理论发展中的政治因素》一书于1930年发表,贯穿该书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关于主流经济学引述的实证分析系统混乱。缪尔达尔对正统的需求理论和价格构成提出了更为全面的控诉。尽管本书存在一些争论,但是诺贝尔奖选拔小组委员会的委员认为这本书是“如何在政治价值观的许多研究领域嵌入经济研究的开创性的评论”。

《货币均衡论》是缪尔达尔最主要的货币理论著作,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为瑞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宏观经济平衡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维克塞尔货币理论架构之上的,并对其进行了有限的批判。缪尔达尔指出哈耶克和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没有涉及不确定因素和预期”而导致错误。

1932年,缪尔达尔发表了《社会政策的两难》,意图提高社会民主影响力。接下来,他和妻子阿尔瓦合著了《人口问题的危机》,关注20世纪30年代瑞典人口问题和社会政策。

1944年,他发表了其学术生涯中最高成就之一的《美国困境: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一书,它甚至超过了缪尔达尔之前长期从事的、多面精通的工作,甚至有人完全忽略了缪尔达尔在经济领域的基础成就,把缪尔达尔跟这本书等同起来。这本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完全可以被认为是少数可以改变历史航向的著作之一。此书受“累积效应”原理影响,这是吸收维克塞尔的概念,《美国困境: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成了种族问题上自由主义正统说法的圣经,是一本改变了美国生活的书,是开启美国黑人进步大门的催化因素。  缪尔达尔对国际经济问题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1956年发表论文《国际经济:问题与前景》,1958年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以《超越福利国家》出版。1956年,他关注欠发达世界的文章《发达与不发达:国内和国际经济不平等机制的一个记录》,英国版本的标题为《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美国版本为《贫穷国家和富裕国家》。

经过长达十年的研究,1968年缪尔达尔终于由二十世纪基金会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此书主要研究南亚国家贫困的原因和如何摆脱贫困、如何发展的问题。缪尔达尔采用了一种制度性方法,而拒绝了主流经济学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强调制度分析,用系统论方法研究经济发展,持有非正统思想,使得此书在发展经济学中独树一帜,成为发展经济学中的一部名著。

基于以前著作和美国的演讲,两卷关于他对经济政策制定深刻认识的著作面世。1963年,缪尔达尔的《富裕的挑战》一书出版;1970年,他出版了《世界贫困的挑战:世界反贫困计划纲要》。两书都有“挑战”一词,主要对贫富国家的经济政策提出了许多建议。

1974年,他和奥地利学者哈耶克(Fdiedrich Von Hayek)分享了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他学术生涯的最高荣誉,是对他一生研究成果的最高肯定。

P113-115

序言

研究是行政的基础,历史是最好的导师。

二十世纪已经过去,但是,世界大战、大萧条、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会议、失业、通货膨胀……并没有从我们的记忆、文字和影像中消逝。同样,许多人离我们而去,他们的思想却根植于我们的灵魂深处。当萧条来临并蔓延时,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起凯恩斯;而当政府干预过度,出现滞胀时,我们又会对哈耶克、弗里德曼表示深深的敬意;当我们裹足不前,平淡无奇时,我们会意识到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是的,历史是“在另一个时代发现的一个时代的值得记录的东西”(J.Burckhardt)。二十世纪货币金融思想极其丰富,我们相信,重要经济学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值得记录的。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卡尔先生说:“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我们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才能理解现在。使人能够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能够增加把握当今社会的力量;便是历史的双重功能。”我希望,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二十世纪重要经济学家货币金融思想》能发挥“历史的双重功能”,对读者特别是金融研究和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欧阳卫民

2009年9月16日

后记

此书掩卷之时,已然秋冬交替,中国经济也正在悄然复苏,但回旋于我脑际的是经济学大师们苍茫的背影和数届学生青葱的面孔。近十年,我一直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兼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而此本集子就是以隋琛、邱宇航、蒋二波、高晋等几名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为基础,加上我的批注、心得,整理编撰而成的。自2005年始,我带领学生开始了对经济学家货币金融思想的研究,以期这些年轻人能对经济运行有更宏观的视野,对经济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们则依其兴趣择一研究,通过阅读各种典籍著作与大师们进行思想交流。四年来,他们的研究遍及凯恩斯、弗里德曼、哈耶克、熊彼特等经济学家。学生们的选题本也率性,但将四篇论文集结成册时,我惊喜地看到:四位经济学家的思想竟基本概括了20世纪主要的货币金融思想。

凯恩斯、熊彼特生于19世纪末,卒于20世纪中叶,他们的思想主要来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经济现实——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哈耶克、弗里德曼生于20世纪初,卒于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他们经历了整个20世纪,除了与凯恩斯、熊彼特有相同的经历外,他们还看到了20世纪下半叶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及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情况,他们的思想代表了整个20世纪。

20世纪是经济学家辈出的一百年,这里选取的四位经济学家的思想当然不能完全概括所有的货币金融思想。但是我们发现:从这四位经济学家出发,我们可以聆听到众多经济学家不同的声音。凯恩斯是马歇尔的学生,但后期他反对马歇尔所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反而从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的思想中汲取了很多养分;凯恩斯的思想则影响了更多经济学家,以罗宾逊夫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以萨缪尔森、汉森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以曼昆、伯南克、布兰查德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都植根于凯恩斯开创性的经济思想。熊彼特是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庞巴维克的学生,也远赴英国向马歇尔求学过,他早期也着迷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框架,但后来他跳出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框架,创立了动态分析的思想,而此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熊彼特的学生众多,最有代表性的却是“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萨缪尔森和托宾。哈耶克是极端的自由市场主义者,在30年代与凯恩斯的论战后,转而研究哲学和法学,70年代又重新回到经济学领域研究货币和通胀理论;他强调市场的作用,这对弗里德曼思想的形成有很积极的作用。而以弗里德曼为领军人物的“货币学派”,在滞胀后成为代替凯恩斯主义的主流经济学派,同时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以卢卡斯、巴罗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这些新兴学派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20世纪末乃至21世纪经济学的发展,影响现在和未来经济政策的制定。

从思想理念来看,这四位经济学家各具特色。凯恩斯代表了最明显的“政府干预”思想;弗里德曼和哈耶克则强调“市场调节”的作用,相比之下,哈耶克的思想更为极端,完全否认政府的经济调节功能;熊彼特本质上也是不赞成“政府干预”的,但他的观察视角更微观,他注重企业家、银行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趣的是,在这四位经济学家中,只有凯恩斯是政府官员,其余三位都是学者。因此,在回答“调节经济,政府还是市场”的问题上,只有官员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不同的职业使他们在相同的问题上给出不同的答案。暂且不论应当如何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这一现象至少启示我们:在对待经济运行问题上,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纵观当今的货币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处处看到四位经济学家思想的痕迹,正如本书序言中所说:“当萧条来临并蔓延,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起凯恩斯;而当政府干预过度,出现滞胀时,我们又会对哈耶克、弗里德曼表示深深的敬意;当我们裹足不前,平淡无奇时,我们会意识到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鉴古知今,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你我,面对新情况、新挑战,不仅要汲取前人思想的精髓,更应发展前人的理论、思想,以解决当前和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后人的认识和实践积累更多的精神财富。

在浩如烟海的货币金融文献中,我们的工作仅仅是力求客观地梳理和评述。大师们的思想博大精深,著作也恢弘壮阔,相形之下,我们就如同海边拾贝人,才疏学浅但有上下求索的执著。尽管慎之又慎,囿于水平,纰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冀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以求改正!

感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感谢中国金融出版社。

欧阳卫民

2009年10月于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3: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