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1 入园第一天,告诉孩子“咱们的分离是暂时的!”
入园前,孩子通常都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在三年的生活中,孩子已经和家人产生了亲密的感情。因此,当他们要离开家人被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抗拒的情绪。幼儿园刚开学的那几天更是如此!
孩子与家人分离时就会表现出焦虑的情绪,这种负面的复合情绪夹杂着紧张、不安、恐惧。在刚刚入园时,大多数孩子都会感到孤独、无助,不想和大人分开,在孩子眼中似乎一分开就是永远的分离。家长只有正确认识到孩子为什么入园会哭,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走出独立的第一步。
朵朵三岁多时,陈女士将她送进了幼儿园,可是每到早晨该去幼儿园时,孩子就撕心裂肺地哭闹,连续三天都是这样,陈女士既无奈又焦虑。
第一天去幼儿园的时候,朵朵就一直紧紧拽着妈妈的衣服不放,一见到妈妈要离开就开始哇哇大哭起来,陈女士虽然心有不舍,但还是咬咬牙离开了幼儿园。
此后,陈女士每次送朵朵到幼儿园,她都很不情愿。开学都一个星期了,朵朵每天还是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大声哭闹。尤其是度过周末后的开学第一天,朵朵更是缠着家长,说什么都不愿意去幼儿园。
陈女士对女儿的表现感到很为难:“孩子到了这个年纪总归是要去幼儿园的吧!可是,把她送去吧,一听她的哭声自己又心疼。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后来,陈女士将自己的苦恼说给自己的同学听。同学家也有个小女孩,比朵朵大一岁,早上一年幼儿园,作为过来人,同学说:“孩子在刚入学的第一天大多都会哭闹,但只要过了第一天,第二天就会好很多。关键是家长要和孩子强调:“放了学妈妈立刻来接你,咱们只是分开一小会儿。”不要看到孩子哭闹就心疼不已,将孩子交给老师,老师一定会照顾好孩子的。”
听了同学的话,陈女士心里踏实了很多。每次送女儿到幼儿园临离开前,她都会蹲下来和朵朵说:“妈妈和朵朵的分开只是暂时的,朵朵在幼儿园好好与老师和小朋友们玩,放学以后朵朵就可以看到妈妈了。”渐渐地,朵朵也不再那么害怕去幼儿园了。
相信大部分刚入园的孩子都和朵朵的情况类似。几乎每个幼儿园在迎接第一天入园的孩子时,都要在门前上演一出“离别”的大戏:“不去,不去,我不要去幼儿园!”“妈妈,你别走,我不要离开你!”“妈妈,你不要我了吗?”……从很远路过,都能听到孩子们在幼儿园门口的哭声。
在幼儿园门口,我们经常会看到抱着大人不放的孩子;经常会有大人一离开就哭的孩子……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作为家长,看着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你要怎样做?有些家长要问了,难道所有孩子在上幼儿园的第一天都会哭闹吗?没错,这些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一旦孩子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关系,在与对方分离时就会感到生气、伤心、痛苦,不愿意分离。三至五岁是孩子产生依恋的一个高峰期,代表亲子关系的高度发展。通常只要到了三岁,孩子都要进入幼儿园学习和生活,需要离开父母。这时候,每个孩子都不愿跟家长分离,只不过有的表现得明显,有的表现得轻微而已。
问题出现的原因
每个家庭在孩子入园前的教育方式不同,使得分离焦虑的表现程度也不同。要想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就要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产生了这样的不良情绪。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孩子不想离开最亲近、最熟悉的人。在入园之前,孩子和家人朝夕相处,家长一手包揽了孩子的全部生活。可是,一旦进入幼儿园,孩子就要接触陌生的环境、老师、小朋友,定会心生恐惧。而孩子还不善于表达,面对恐惧时只能用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哭闹。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入园前的哭闹是正常反应。
初次离开家,孩子对团体生活不适应。幼儿园和家庭环境是不同的,在家里孩子比较自由,在自己的领域可以随心所欲地活动。但是幼儿园是公共场合,有着规矩的约束,即使是吃午饭、玩玩具,也得等一等、排排队,忽然出现一大堆限制,孩子自然会觉得幼儿园不好玩。如果孩子感到适应不了这样的氛围,就会用哭来表达抗议。
受周围其他孩子的影响。三岁多的孩子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看到别的孩子怎样他也会效仿。尤其是当他发现很多孩子入园后都像受了很大委屈似的大哭,受情绪感染,他也会跟着哭起来。有些孩子本来没想哭,可是一见别人在哭,自己也就不知不觉地想跟着哭。一旦孩子离开那个悲伤的环境,情绪又会很快恢复正常。P2-4
孩子初入幼儿园,家长应持平常心
孩子的幼儿园阶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在这个阶段足以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品格、学习兴趣等。只要家长参考这本书中的建议和方法,困惑就会减少很多,教育效果也会更加有效。
孩子入同并不是人生中最重大的事情,这仅仅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只要我们能够了解孩子的心理、掌握矫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方法、及时跟老师沟通,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心理和生理发育都不成熟,即使当时出现了某个问题,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会自行改善,家长没有必要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孩子的成长。
家长的慌乱只会传递给孩子一种消极的暗示:幼儿园很不好。孩子也会因此抵触幼儿园生活。因此,从本质上讲,孩子能否成功渡过幼儿园阶段是由家长决定的。家长信任幼儿园老师,信任自己的孩子,放开手脚给孩子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由于每一个家长都真切地关注着孩子每一点微不足道的变化,家长重视孩子入园无可厚非,但是幼儿园不是龙潭虎穴,家长完全没有必要神经紧张、草木皆兵。幼儿园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如同小学、初中、高中一样,并不需要我们神经太过敏感。我们要做的就是配合好老师的工作,和老师达成良好的互动,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整天都为孩子感到忧心忡忡的,甚至担心孩子有没有吃好、睡好,有没有被欺负,会不会自己上厕所,有没有被老师关注等,无异于杞人忧天。孩子的幼儿园生活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和感知,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家长在其中只起引导作用,不宜干预过多。
家长的过分关注和过多干涉,不仅会让自己感到负累,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而且如果家长整天都跟老师沟通自己担心的问题,老师的教学也会受影响,如此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孩子初入幼儿园,家长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过急过躁反而适得其反。家长只需适当地引导孩子,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信任孩子的适应能力。
相信孩子和老师,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孩子将会用不断的惊喜来回报你。
第1章 巧妙应对,让孩子在第一天就爱上幼儿园
应对1 入园第一天,告诉孩子“咱们的分离是暂时的!”
应对2 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允许他们带着小玩具入园?
应对3 给孩子独立适应的空间,家长离园要果断?
应对4 入园路上结伴走,减轻孩子对父母的依恋?
应对5 激发孩子入园兴趣,回来后让他讲讲幼儿园的故事
应对6 告诉孩子:“你们老师跟我说,她很喜欢你!”?
第2章 走入幼儿园,让孩子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
能力1 教会孩子使用碗筷,引导孩子自己独立吃饭
能力2 幼儿每天都要三杯水,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
能力3 从分床睡开始,教孩子自己独立安静睡午觉
能力4 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让孩子独立穿戴很简单?
能力5 大小便自己去,教会孩子自己如厕提脱裤子
能力6 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不要让可爱的书包乱糟糟?
第3章 幼儿园是个小社会,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方法1 教孩子说普通话,帮助孩子融入群体之中
方法2 孩子有想法时,鼓励他勇敢去表达?
方法3 告诉孩子,没人喜欢满嘴脏话的小朋友
方法4 学会分享,友谊的小船才不会翻
方法5 乐于助人的孩子,小朋友们都喜欢
方法6 周末时间,给孩子结伴玩耍创造机会
第4章 重视能力培养,抓住孩子最佳能力培养期
技巧1 培养注意力,打开孩子心智发展的大门
技巧2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让他的天马行空折翼
技巧3 别小看孩子的观察力,他往往会给你惊喜
技巧4 引导孩子多讲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技巧5 小伙伴们齐心协力,事情完成更容易
技巧6 开发孩子智慧,动手能力不容忽视
第5章 每个孩子都有潜能,关键在于激发
原则1 引导孩子爱上学习,孩子将会一生受益
原则2 阅读习惯早养成,让孩子和书籍交朋友?
原则3 别让成人的世俗成见扼杀孩子的奇思妙想?
原则4 发掘孩子的音乐天赋,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
原则5 鼓励孩子肆意涂鸦,挖掘孩子的绘画天分
原则6 兴趣特长不宜多,家长选班需谨慎?
第6章 3岁是个叛逆期,引导孩子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引导1 孩子爱哭闹,掌握止哭的良方更重要
引导2 孩子脾气大,了解方法就能应对自如?
引导3 孩子太任性,提高孩子的自制力是上策
引导4 孩子爱耍赖,早定规矩早受益
引导5 孩子脾气倔,巧动脑筋就可轻松搞定
引导6 孩子情绪不稳定,改变环境最重要
第7章 不要做个旁观者,主动和老师“家园”共育
途径1 了解为何“老师总是报喜不报忧”
途径2 尊重老师是基本,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
途径3 信任老师,不要让老师对孩子特殊照顾?
途径4 重视与老师的沟通,“家园”教育才能无缝衔接
途径5 以事实为据,消除孩子对老师的偏见
途径6 配合老师工作,幼儿园活动应积极参加
后记
孩子初入幼儿园,家长应持平常心
跟孩子一起成长
当孩子到了三岁的时候,他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集体生活。如果说三岁之前的家庭生活重视的是孩子的自然成长,那么上了幼儿园之后,就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心理、能力、品格、学习等方面的开发了。只有在幼儿园阶段将孩子的各项素质都培养起来,孩子上小学之后才会轻松一些。
如今,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会给孩子选择更好的幼儿园。他们认为,只要将孩子送进理想的幼儿园,孩子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满怀希望地将孩子送进幼儿园之后,接二连三出现的问题却依然让我们手足无措。
一去幼儿园就哭、不睡午觉、不和其他孩子玩、总是尿裤子、不会吃饭、胆子小……凡此种种情形,大多数家长都会遇到。这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家长不能在将孩子送进幼儿园之后就做甩手掌柜,我们还需要引导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要想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不仅要让孩子爱上幼儿园,还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引导孩子顺利度过三岁入园期。
为了解决父母在孩子入园前后存在的困扰和焦虑,我特意写了这本书,将孩子常见的行为举止描述出来,将发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娓娓道出,希望能为家有适龄儿童的父母提供一些帮助。
幼儿入园的过程也是家长和孩子不断适应和成长的过程,有了这本书的引导,相信你和孩子一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3岁左右的孩子,将迎来自己的集体生活——幼儿园。如果说三岁之前的家庭生活重视的是孩子的自然成长,那么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就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心理、能力、品格、学习等方面的开发了。只有在幼儿园阶段将孩子的各项素质都培养起来,孩子上小学,乃至将来的人生才会轻松一些。
马利琴著的《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针对当下很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一去幼儿园就哭、不睡午觉、不和其他孩子玩、总是尿裤子、不会吃饭、胆子小……凡此种种情形,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引导孩子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马利琴著的《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是儿童教育心理学通俗读物,共分为七章,从激发入园兴趣、具备自理能力、培养交际能力、重视智慧培养、激发学习潜能、引导情绪调控、配合老师工作等部分讲述了父母应该如何为孩子进入幼儿园做好准备。孩子去了幼儿园就哭、孩子不喜欢睡午觉、孩子不和其他孩子玩、孩子总是尿裤子、孩子不会吃饭、孩子胆子小……凡此种种,大多数孩子都会遇到。这也就再一次提醒我们,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并不代表着家长任务的完成,还需要引导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本书是为了给家长解决孩子初入园的问题,选取了一些幼儿的典型案例,之后从幼儿心理入手,分析孩子的不适应原因,之后给出解答。相信,定然可以让家有幼儿的家长获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