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七路34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南丁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个人岁月的回望集,一份河南文学的备忘录。

在《经七路34号》中,南丁先生坦诚朴素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就像是面对老朋友的微微絮语,文字平和,不拔高、不粉饰、不矫情、不做姿态,有着历经淬火之后的平实,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可以说,这本书也是南丁先生在他生命最后时刻写下的对这个世界的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文学深厚的情谊,展现了他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光辉。

内容推荐

经七路34号,特指河南省文联大院。《经七路34号》作者南丁曾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作为一位河南省文联和“文学豫军”亲力亲为的建设者,亦是河南文坛的亲历者,见证者。作者以年愈八十高龄,重新打量这个大院,目光穿越历史的尘埃,在岁月与时代交叠的时空中游走,记忆从而复活……这是一部个人岁月的回望集,也是一份河南文学的备忘录。

目录

引言

开封三圣庙街××号

开封自由路中段××号

郑州行政区24号楼

郑州工人第一新村·平房院之一

郑州工人第一新村·平房院之二

教学仪器楼半边楼+经七路34号院

黄龙庙—下营—教学仪器楼

郑州经七路34号之一

郑州经七路34号之二

郑州经七路34号之三

经七路34号的编辑同人

协会工作者

也是喧闹的1986

2015—2016年际之交的当下

话说《经七路34号》/何向阳

试读章节

我的家在经七路34号。

经七路34号就是我的家。

我的单位在经七路34号。

经七路34号就是我的单位。

我的单位的全称是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河南省文联,或更简称为省文联、文联。既然是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当然就涵盖了这个界别的几乎所有——写作的、唱歌的、画画的、唱戏的、编导或表演电影电视的、照相的、写毛笔字的、唱坠子书的、研究民间文艺的、跳舞的、耍大把戏的等等。这是通俗的好像有点缺乏敬意的说法,正式的比较雅的说法是作家、音乐家、美术家、戏剧家、电影艺术家、电视艺术家、摄影家、书法家、曲艺家、舞蹈家、民间文艺家、杂技家等等。一带上“家”,就显得尊重,满含敬意。文联的大门上,也挂着这些各种协会的牌子,琳琅满目。这些协会也有简称,如作家协会简称作协,音乐家协会简称音协,美术家协会简称美协,戏剧家协会简称剧协,以此类推。

这些协会的简称,一段时期里曾不完全被人所理解。有个段子说作协,说的是一个作协的人被问及是哪里的,干啥的,答曰:作协的。进一步问,做鞋的?做布鞋还是皮鞋?一笑。

这些协会,统归文联领导。都设有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相应界别的联络,协调推动相应界别的艺术创作繁荣发展,如发展会员,向上级协会推荐会员,举办展览、演出、研讨会,办班培训,进行评奖,等等,都是各协会章程所规定的一些事项。还要按照章程所规定的时间,召开代表会,进行换届。各协会的主席、副主席,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理事会选举产生,当为相应界别的佼佼者。通常会有一位驻会的专职主席或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为文联在编的公职人员。主席团其他兼职主席、副主席,则分散在各自的艺术团体和工作部门里。

文联与工会、团委、妇联一样,为群众团体——官办的群众团体,纳入国家的编制,其经费、人员工资由政府财政拨款。在省直,为正厅级单位。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任务是明确的。

文联的传统也可谓历史悠久,延安时期就有边区文协,各抗日根据地也有“文抗”组织,即文艺界抗敌协会。毛泽东对此十分重视,曾说过大意如下的话:革命胜利要靠文、武两支队伍,要靠笔杆子、枪杆子,缺一不可。并于1942年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留下至今仍为中国文艺界奉为经典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文联即为发起单位之一。

中国文联,省、市、县各级文联,自成系统。改革开放以来,行业、企业乃至国家的一些部门也纷纷建立文联,以团结该行业、企业、部门的业余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人们,专业的、业余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的队伍,堪称浩浩荡荡。

河南省文联,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49年10月着手筹备,当时叫作河南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筹备委员会。那时叫作文学艺术工作者,而未称作文学艺术界,也是全国统一的叫法。由“工作者”改称为“界”,大约始自于1988年的全国第五次文代会。据解释称,中国文联召开的全国文代会是她的会员代表大会,中国文联不吸收作为工作者的个人作为会员,而只面对团体会员,其团体会员为国家级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协会,各省(市、自治区)一级的文联。如此解释倒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随之,各级文联也都按此改动。

《河南日报》于1949年6月创刊,9月,报社向上海华东新闻学院要了三十位学生,我为这三十位中之一,并且是最年少者,将满十八岁,我的十八岁生日就是在河南日报社度过的。在报社不到半年的时光,主要任务是去许昌农村参加反霸斗争,回来等待具体分配时,于1950年2月,我与另外三位同学一起被当时正在筹备中的河南省文联要走。我未满十八岁半,一个懵懂少年,一个乳臭未干的青皮小子,一个不谙世事的愣头儿青,就如此这般地成了一个文艺工作者了。也算是一种缘分吗?这缘分不浅,且深得很哪。我在这个文联,直到1998年离休,至今仍在这个文联领工资。一辈子没挪窝,一生都交给了这个文联,始终未渝,算来已经有六十五六年了。想来,肯定也要在此等待上帝的那个召唤,等待我的那一天了。此缘分是浅还是深?你说呢?

于是,就不止一位朋友劝我,写写回忆录吧。

一位朋友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界经过那么多风风雨雨,不写可惜了。河南文艺界,要写回忆录,非你莫属。P1-3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1: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