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溪、张国华、程梅红主编的这本《国际上海》呈现了上海经过三十多年的腾飞之后,它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靓丽面貌:国际交通枢纽、国际经贸重镇、国际金融中心、国际交流平台、国际旅游胜地、国际友人家园。全书从以上六个方面客观、全面、准确地描述了上海的新发展。中外朋友及媒体可以通过本书了解上海这座现代化东方大都市的崭新风貌和迷人魅力。
| 书名 | 国际上海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作者 |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旅游局编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静溪、张国华、程梅红主编的这本《国际上海》呈现了上海经过三十多年的腾飞之后,它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靓丽面貌:国际交通枢纽、国际经贸重镇、国际金融中心、国际交流平台、国际旅游胜地、国际友人家园。全书从以上六个方面客观、全面、准确地描述了上海的新发展。中外朋友及媒体可以通过本书了解上海这座现代化东方大都市的崭新风貌和迷人魅力。 内容推荐 陈静溪、张国华、程梅红主编的《国际上海》是上海市对外宣传的产品。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本书介绍了上海作为世界大都市,在国际化方面所取得的诸多成就,对外方人员了解上海的成就以及上海为人们所提供的信息便利等均具有一定的帮助。 目录 前言 第1章 国际交通枢纽 第一节 国际空中驿站 第二节 璀璨海上明珠 第三节 立体城市交通 第四节 高效空港联动 第2章 国际经贸重镇 第一节 国际经贸合作 第二节 外贸得天独厚 第三节 外资爱上上海 第四节 集聚式走出去 第五节 国际会展前列 第六节 国际消费城市 第3章 国际金融中心 第一节 全球排名第五 第二节 中外银行云集 第三节 金融市场完备 第四节 人民币国际化 第五节 “互联网+”新业态 第4章 国际交流平台 第一节 从茶楼到路牌 第二节 从峰会到文体 第三节 从筹办到难忘 第5章 国际旅游胜地 第一节 游客纷至沓来 第二节 缤纷深度体验 第三节 魅力精彩展示 第6章 国际友人家园 第一节 第二故乡添彩 第二节 留住历史记忆 第三节 对外交流服务 试读章节 作为国际重要的口岸城市之一,上海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2015年,上海市实现进出口货物总值2.8万亿元,占全国进口总值的11.4%,进出口规模在全国各省区市排名第三。 “十二五”以来,上海已与新加坡、阿布扎比、比利时安特卫普、加拿大魁北克、德国汉堡等国际重要城市和地区签署经贸合作伙伴关系备忘录。深入推进与加利福尼亚州、芝加哥市、华盛顿州的中美省州经贸交流合作。 上海的国际经贸合作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尤为紧密。2015年,上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945亿美元,贸易额高达869.6亿美元,从传统的商品和劳务输出为主发展到商品、服务、资本输出“多头并进”。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捷克为例。 2015年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首创主宾国机制,担任首任主宾国的是捷克。除了在开幕日举行“捷克主题日”活动,上交会上特设面积为l500平方米的捷克馆,展示航空航天、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捷克派出由众议院议长杨·哈马切克率领的超过300名成员的代表团来访上海。上交会期间,布拉格市政府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一项合作备忘录,捷克工贸部也与上海市商务委签署了合作备忘录。2016年,上交会前往捷克举办首届海外展,将中捷两国的经贸合作推向纵深。 “捷克希望成为中国企业进入中东欧开展科技和技术合作的一扇大门,也希望通过上交会这一中国首个国家级的国际技术交易平台,让更多捷克企业来到中国,来到亚洲。”捷中友好合作协会主席雅罗斯拉夫·德沃吉克说。 在雅罗斯拉夫·德沃吉克眼里,捷克是欧洲一体化的交通枢纽中心,也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枢纽,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先进技术,“但很可惜的是,捷克作为工业先进国家的身份在中国尚少有人知”。 捷克商会主席弗拉迪米尔·德鲁希说,捷克企业对于来中国投资的兴趣很大,斯柯达等捷克企业都已经在中国拥有了成熟生产体系和良好的市场知名度。中国是仅次于德国和斯洛伐克的捷克第三大贸易伙伴,以克朗统计的2015年捷克与中国内地的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25.9%。 捷克企业“走进来”,不少中国企业也在捷克“扎根”。中国华信在捷克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横跨金融、制造、航空运输、食品酿造、传媒、体育等多个领域,集团还积极搭建平台,嫁接捷克先进的装备制造技术和精细的管理经验,推动中捷企业开展跨国直接投资与合作。比如,在布拉格举办的2015中国投资论坛上,华信就邀请国内核能、机械、基础设施建设及金融领域的数十家领军企业走进捷克,搭建对接平台,促进中捷高层对话与经贸投资合作交流。 作为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的主宾国,“一带一路”终点国家意大利驻沪总领事裴思泛说,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终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对意大利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希望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上,不仅可以有贸易和人员的交流,更可以有科技的交流。此次意大利派出由教育、大学和科研部部长,环境部副部长等率领的大型科技经贸代表团参加上交会,带来农业机械、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技术。 2015年3月,上海进出口商会与吉尔吉斯斯坦工商会、土耳其一中国工商业协会等国内外商协会和企业共92家单位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贸易商联盟。这一联盟作为非营利机构,采取开放包容的模式,持续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协)会和企业加入,以服务、交流、沟通和提供贸易机会为主要任务,旨在为“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搭建一个经贸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 成立于2013年的自贸试验区是上海开展经贸合作的一大引擎。自贸试验区首创的“负面清单”不仅从2013版到2014、2015版不断“瘦身”,这一经验更是已经被复制推广到国内多地。 与负面清单相伴而生,外资企业合同章程备案管理、投资项目备案、注册资本认缴、“先照后证”、企业准入“单一窗口”、税务登记自动赋码等一系列投资便利化举措逐步落地,进一步激发了境外投资者的投资热情。2015年,区内新设外资企业3326家,合同外资396.26亿美元。 伴随着服务业的扩大开放,自贸试验区先后引进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游戏游艺生产销售企业(微软)、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等。 P16-19 序言 说到“国际”,对上海有所了解的人也许会自然联想到矗立在南京西路黄河路口的那幢被称为国际饭店的大厦。穿越记忆的历史隧道,人们会发现,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这幢大厦,当时确实无愧于“国际”的冠名。 首先,这幢大厦的设计者是国际著名的匈牙利建筑设计师邬达克。邬达克(L.E.Hudec)在上海居住的近三十年时间里为这座城市设计了六十多幢建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幢大厦在成就邬达克建筑领域辉煌的同时,也成就了这座国际化都市的新貌。 其次,这幢大厦当年就有“远东第一楼”之誉。当年由金城、盐业、大陆、中南四家中资银行联合的“四行储蓄会”投资兴建的这栋高楼,初衷完全是为借以树立“四行”形象,以吸引上海更多的储户到“四行”存款。1934年12月1日启用的这幢大厦有两个大门,朝南的大门为“四行储蓄会”进出处;朝东南的大门为饭店正门。建筑标高83.6米,比当时香港最高的汇丰银行还高出11米,比当年亚洲建筑则高出更多。由于当时楼高惊人,故有“仰观落帽”之说。 再者,这幢大厦的设施当时堪称世界第二。这幢大厦共二十四层,地下二层,地面二十二层。十四楼被称为“摩天厅”,厅内设有西菜厅、宵夜茶座。大楼内装置有三部时速达每分钟600英尺的自动电梯,可直达欣赏夜空和俯瞰风景的顶楼。当年世界上拥有这样先进、现代、新型电梯的大饭店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美国的纽约,另一个就是上海。 无怪乎,这幢大厦要被冠之以“国际”了。 国际饭店建成后,确实也见证了一些在这里举行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活动:1935年2月18日,上海各界人士在二楼举行欢送梅兰芳赴苏联演出的宴会;1936年3月9日晚,梅兰芳、胡蝶等文艺界名人在这里设宴款待到访上海的卓别林;1937年5月19日,中美长途电话通话典礼在这里举行,出席典礼的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隔洋通话;抗日战争胜利后,宋美龄在这里举行欢庆集会;1947年冬,陈纳德与陈香梅在十四楼举行订婚仪式…… 然而,这些仅是这座城市国际影响中的几束小浪花。 让我们打开这座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史册: 曾几何时,人们说“上海曾是—个小渔村”。然而,这毕竟是在现今上海行政区划范围内以“沪渎垒”“春申江”等史迹与传闻对其今生前世所做的田园牧歌式图景的描绘。其实,唐宋时期,今上海青浦区白鹤镇的青龙港已是商贸市舶云集之大港;南宋末年,青龙港畔的青龙镇衰落,继起的上海镇设市舶司和榷货场,成繁华于东南海隅之地。 自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正式置县,1843年正式开埠,上海,这座江南水乡城镇便开始了城市化、国际化的漫长历程。 1845年,上海出现租界。在租界当局管辖的区域里,英美法国市政建设的规划与管理经验陆续得以施行。 随着1851年在租界出现的新式“大马路”和嗣后的“越界筑路”,上海在相继出现一批批以中外名人名字命名的马路,以及南北以省名、东西以城市名命名的马路的同时,现代都市的风景也在这座城市接踵显现: …… 上海,已经成为国际旅游胜地之一。 旅游,是友好往来的桥梁。来到这座城市的五大洲游客,既受到热情、友好、亲切、周到的接待和服务,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舒适度与温馨感,又不同程度获得对这座城市历史文化、旧迹新貌、民风习俗的了解与感知,使他们有如临其间的参与度与真实感。不管是从上海出发去饱览中华各地的瑰丽奇迹与美景,还是重回当年侨居的旧地而发思故之深情;无论是兴致盎然地浏览园林、水乡、市容、美景,还是兴致勃勃地前往参观、购物、美食、互动,“喜欢上海”“爱上上海”,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共同的心声。 上海,已经成为国际友人家园之一。 作为与更多国际城市联系在一起的国际化都市,上海已与世界上56个国家的82个城市(省、州、大区、道、府、县或区),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或友好交流关系。上海不仅与这些友好城市保持日益增长的经贸文化关系,同时也增进日益紧密的友好交流往来。 在上海的外籍人士来自214个不同国家和地区。长期在上海工作或常驻上海的外国专家八万余名,其中千余名为上海建设做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获得各类表彰。上海的四十余所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吸纳了来自一百八十多个国家的八万余名外国留学生。 “第二故乡”,是侨居上海的国际友人的真切感受。上海的良好工作条件、一流医疗保障、舒适生活环境、和谐友好交往,吸引包括在上海工作尚未移民的约四十六万外国人士在上海居住。据统计,每年成为新上海人的外籍人士近万人。生活在上海的国际友人更多融入这座城市的社会文化生活。外籍人士与中国观众一样喜爱参与学唱京剧、歌曲、卡拉OK、网上“配音秀”等活动;学说上海方言,也成为在沪外国人的兴趣与爱好。为了使国际友人更方便、更深入地了解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建起了对外交流服务的三大平台。 春华秋实,都市巨变。 国际饭店,矗立在上海这座城市坐标原点、历经八十余年风雨的这幢大厦,曾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它,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国际化进程的昨天,更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国际化进程的今天,并将继续见证上海这座城市国际化进程的明天!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