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玲编著的《诗人导演费穆(精)》在鉴赏及研究费穆作品方面,是迄今最全面、规模最大的著作,内容涵盖了费穆本人探究中国电影美学而写的文字、同事及亲友对其创作方式及为人处以的回忆、论述,以及当年及近年影评人对他的评价、重新勘定的费穆生平及创作年表。
| 书名 | 诗人导演费穆(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爱玲编著的《诗人导演费穆(精)》在鉴赏及研究费穆作品方面,是迄今最全面、规模最大的著作,内容涵盖了费穆本人探究中国电影美学而写的文字、同事及亲友对其创作方式及为人处以的回忆、论述,以及当年及近年影评人对他的评价、重新勘定的费穆生平及创作年表。 内容推荐 黄爱玲编著的《诗人导演费穆(精)》讲述:由始至终,费穆对电影的想法都偏离于主流。假如我们超过大半个世纪后看他的作品而仍然有所感动,那是因为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传达了时代沉重的哀痛而又超越了时代。回首他走过的创作道路,我们会发现他那“美的历程”是一生一世的事。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不徐不疾地稳步向前,择善而固执,且最终能够自我完成,这在深受意识形态干扰的中国电影史上,确是异数。 目录 序 独立而不遗世的费穆 费穆笔耕 导演的尝试 《人生》的导演者言 《香雪海》中的一个小问题——“倒叙法”与“悬想”作用 略谈“空气” 杂写(1935年1月) 杂写(1935年3月) 悼郑正秋先生 阮玲玉女士之死 《狼山喋血记》的制作 《狼山喋血记》本事 蓝苹在《狼山喋血记》中 《前台与后台》分幕剧本 南北两战场 孔夫子及其时代 答方典、应卫民的《期望于〈孔夫子〉》 附:期望于《孔夫子》(方典、应卫民) 介绍两位异国的友人——佛莱克夫妇 中国旧剧的电影化问题 舞台剧《恋歌》序 国产片的出路问题 导演、剧作者——写给杨纪 《生死恨》特刊序言 关于梅兰芳五彩电影《生死恨》的通讯 《珠江泪》的光彩 风格漫谈 参考文章(一):导演与心得 参考文章(二):波娜奈格丽——《侠女救忠臣》的女主角 怀思忆记 父亲生命中的两位女性 《狼山喋血记》的寓意和原委 访金信民 费穆影剧杂忆 从“华年”到“上艺” “世界是在地上,不要望着天空” 费穆的舞台艺术 我的启蒙老师费穆导演 三次受教 倏然永诀 访韦伟 费穆叫我忘掉它 第一部彩色戏曲片《生死恨》的拍摄 启迪评鉴 《城市之夜》评 评《人生》 评《香雪海》 评《天伦》 《纽约时报》评《天伦》 《狼山喋血记》观后感 《斩经堂》评 孔夫子的新认识 无字天书《孔夫子》 批评的批评——关于《小城之春》 《小城之春》:春在哪里? 宜乎中国·超乎传统——试析《小城之春》 玲珑妙趣的弦外之音——《小城之春》 《小城之春》:画外回音 费穆:影剧之间 戏曲对中国电影艺术形式的影响——作为实验电影的费穆戏曲影片创作 试谈费穆对戏曲电影的思考和创作 大同世界与小康社会:从《天伦》看费穆对儒家文化的反思 费穆论 费穆新论 附录 《天伦》分幕剧本 费穆生平大事记 费穆作品目录及简介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阮玲玉女士之死 阮玲玉女士的猝然之死,曾引起全国的震疑;而推测她死因的人,大都是结论于婚姻的纠纷而把责任归之于“人言可畏”,换言之,即是社会要对她负责任。 在我,实不忍苛责社会。因为,被社会葬送的人不止阮女士一个;而社会对于人类罪恶生活应负的责任,也不仅是葬送了几个人物而已。 为纪念阮之死,我以为应该在责任问题以外的方面,研究一下阮玲玉究竟为什么要死。我以为应该把阮女士生前之个人的修养、思想和生活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是把她身后的功罪是非作为评判的根据。 就我所知道,阮女士是一个对于人生抱悲观的女子,并且,她的确早存了厌世的心。 至于她为什么对人生悲观,为什么要厌世,那就成了问题。 我曾与阮女士合作过三部作品,但从没有问过她私人方面的事,也从没有问别人打听过,偶然听到一些,也不加注意。只有她这件“婚姻”的纠纷,却曾引起了我的杞忧。因那个时候,我已观察到阮女士是吃不起这一个打击了。然而,这仍是“果”,而不是“因”。婚姻纠纷可以促阮之死,而阮之死志,已至少决定在几年之前。 我对于阮女士之早年生活,一无所知;而在她的“晚年”,我对她也只有一种简单的认识,这种认识我至今还认为是十分正确。那就是: 一、早年的教育不够而在经历方面得到过非常的教训,尤其是在最后三年的演员生活中,她的思想境界获得莫大的进展。 二、对于私人生活已没有奢望,只求平静安定;反之,在艺术生活的一方面,却有着极高的自期。 阮时常对人说:“做女人太苦。”又常说:“一个女人活过30岁,就没有什么意思了。”第一句话,差不多的女子都会这样说。至于第二句,却有着她特殊的感觉了。 然而,阮演过很多的戏,她对自己主演的戏,必然比别人得到的更多。她的思想无疑是颇受自己的作品的影响,因此她更发现了自己生活上的矛盾。 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曾数次到普陀进香;在苏州拍《人生》的时候,一行人曾同去游玩虎丘;归途中,她又在西园进香,在五百尊罗汉面前,每一尊供上一支香。我很记得,她曾这样对我说:“不要笑我,我晓得你是不相信的。”其实我何尝笑她,这不过她自己解嘲的话——根本她已自觉在佛前烧香是一件迷信的行为,而她暂时还不能克服这种矛盾罢了。 她对于这种内心的冲突,正如对于生活上的矛盾一样,无时不在挣扎,无时不在斗争。她的自杀的念头就有意无意地存在于这种挣扎斗争的搏荡之中。 阮的身世,谁都知道是甚为凄凉。她第一次的爱情给了某先生,而未被某先生所珍视。她见过多少人生悲剧,她尝过多少生活的苦味,以她这样一个女子——感情丰富的女子,她必然会对人生失望的。阮又始终不能变成一个冷酷的人物或者是十分乖巧的女子,她把人生看得甚是严肃。她每次饮酒饮至半醉,常常会对朋友说:“我算不算一个好人?” 因此,每有一件事袭击她的感情,她就立刻悲观起来,她脆弱到毫不能抵抗。 她对于自己,她绝对有权利要求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一些家庭的乐趣。 她演戏的所得,很可以维持一个中人以上的享受,她所缺的是家庭乐趣,因此她和唐季珊先生燕好。(这是在她演《城市之夜》以后的事,或者稍为早一些。) 据我那时的观察,她和唐先生的家庭生活,并不是怎样圆满;或者,她已看到更远的未来,而已有所畏惧。但,她却自安于那种生活,她再不愿突破那种环境而憧憬于更理想的生活。因为,那时她的身心两面都已比较安定而平静,这一点点收获,是她自己苦心造成的局面,她决不肯自己来破坏。不然她将重新堕入精神生活的迷渊。 同时,她对于演戏工作,却是更加勇往迈进,这是有事实可以证明的。 联华的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艺友”的关系而不是“朋友”,这是一个特点,同时也是缺点。特别是女演员,往往不拍戏就没有见面的机会。阮的私人生活和她的痛苦是不容易被人知道的。阮的讼事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同事替她策划应付。这件事,我们至今引以为憾。 婚姻的纠纷!它把阮女士的苟安的生活,渴求平静安定的理想打得一个粉碎。甚至于“我算不算一个好人”的可怜的疑虑也得到了一个否定的答案——“你不是好人!”于是乎,阮死! P13-16 序言 费穆先生,我的父亲,毕生追求独立、自由的人生理想,不盲从趋势、随波逐流,对艺术的态度真诚而热忱,并且是如此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电影和舞台艺术中。 父亲从事电影的创作时期是20世纪的30年代初到50年代初之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政治混乱、经济衰退、生活艰难的外战和内乱的震荡困难时期,他通过电影艺术语言传达了坚持民族气节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情怀与理念;父亲的电影风格淡雅而含蓄,深沉而感人,在我们心灵深处留下了一份难以抹去的莫名感动,更在一股平淡的真实中令人惊叹和兴奋不已。 父亲的第一部作品《城市之夜》于1933年面世,传世之作是《小城之春》,直至1951年1月30日他去世为止,先后拍摄了将近20部电影。父亲无时无刻不在用心探索和思考,因为,他认为“电影的境界是无穷无尽的”,他的作品务必反映时代而又是超越时代。 20世纪的40年代,因战祸蔓延,使上海陷于“孤岛”状态,不能再拍电影,父亲组织“上海艺术剧团”,先后编导了《杨贵妃》、《清宫怨》、《梅花梦》、《秋海棠》、《浮生六记》、《青春》、《红尘》、《小凤仙》、《四千金》等九部舞台剧,其中除了由黄佐临、顾仲彝、费穆联合导演,根据当年秦瘦鸥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秋海棠》保持最高的票房纪录之外,最为人赞赏的是父亲根据沈复(三白)同名笔记《浮生六记》原著中的“闺房记乐”和“坎坷记愁”改编的舞台剧,以及由他原创的剧本《红尘》。父亲文学修养深厚,抒发怀古之幽思、寄借古喻今之意,无论舞台气氛、演员调动,或是情调的蕴酿,他运用拍摄电影的技巧和手法,树立自己独特的舞台艺术风格,并首创采用交响乐队的现场演奏,使“乐”在“戏”中,“戏”与“乐”相辅平行而伸展。记得当时父亲和我还有一个“君子协定”,他希望我把钢琴和作曲学好,可以父女合作,由他导演,我负责配乐;可惜,这个“君子协定”始终没能实现。 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去世前晚对我说的一番话: “当初我的父母,为了我进电影界,一直跟我吵,而且非常生气。可是我从来没有后悔,我爱我的工作,为了实现我的理想,埋头苦干而没有怨言。有人批评我,说我拍的电影不容易接受,叫好不叫座。怎样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用物质上的成功作为评价的标准未必正确,我不在乎,我绝不会为了人家的喝彩而拍电影……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只是,有时候我会觉得很寂寞,问题是我的感受,究竟有多少人能了解?!”但是,父亲的电影和他的生平,大半个世纪以来,仍然不断地被谈论和讨论着,父亲并不寂寞。 我更想起父亲曾经对我说过:“艺术是永恒的。”如果艺术是永恒的话,那么,他就是这个追求艺术永恒的人。遗憾的是,父亲的人生短暂,他毕竞走得太匆忙了。 2012年8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