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丛书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本书是其中的《淞沪八一三(1937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分册,由常琦编著,记录的主要是正面战场八一三淞沪大会战的抗战影像。
| 书名 | 淞沪八一三(1937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
| 出版社 | 长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丛书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本书是其中的《淞沪八一三(1937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分册,由常琦编著,记录的主要是正面战场八一三淞沪大会战的抗战影像。 内容推荐 常琦编著的《淞沪八一三(1937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37年“八·一三”事变之后淞沪大会战的全过程。淞沪会战是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在三个多月的时问内,交战双方投入近百万兵力,激战于上海地区。丰富的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目录 第一章 1932,风雨飘摇的时代 一、20世纪30年代的“东方小巴黎” 二、“一·二八”淞沪会战 三、精英人士齐聚牯岭 第二章 中国式的马奇诺防线 一、国防工程纷纷上马 二、古典园林中酝酿的战事 三、南进与北进的矛盾 第三章 蒋介石最终选择一战 一、越来越浓的火药味 二、战事,不可避免 三、是战?是和? 第四章 围攻大上海 一、淞沪会战第一枪 二、集中力量拔据点 三、攻坚战受阳 第五章 保卫淞沪的天空 一、中国空军登上抗战舞台 二、“八·一四”空中大捷 三、打破“日本空军无敌”的神话 第六章 宝山——争夺的共同目标 一、“血肉磨坊”——罗店之战 二、孤城宝山,两军拼杀惨烈 三、喋血吴淞、狮子林 第七章 国内海外的抗日呼声 一、各路“诸侯” 二、共产党大展拳脚 三、上海各界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四、国际社会的声音 第八章 反攻的悲歌 一、抗击日军的总攻 二、坚守蕴藻浜 三、悲壮的大反攻 四、艰难的突击 第九章 白崇禧苦谏 一、大场失陷 二、孤军营八百壮士写传奇 三、中国守军腹背受敌 四、当撤不撤,寄希望予《九国公约》 第十章 淞沪之痛 一、上海,彻底沦陷 二、各路大军全线溃退 三、淞沪会战,痛定思痛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周恩来的话语感动了代表们,他们一致表示赞同。 7月16日,比原定日期推迟了一天的第一期“庐山谈话会”在原庐山图书馆楼上举行。会场经过了一番用心的布置,席位被安排成“山”字形,桌面上铺着一层洁白的台布,每个座位都摆着一杯云雾茶,只有蒋介石面前是一杯清水。会厅里的一对巨大垂幔上写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共158人出席了开幕式,除了各界名流外,国民党要人冯玉祥、于右任、李烈钧、戴传贤等,青年党代表曾琦、左舜生,国社党代表张君劢,以及农民党、村治派的代表也参加了开幕式。 蒋介石和汪精卫并肩而坐。9时许,在张群的主持下“谈话会”正式开始。他对召开“庐山谈话会”的缘起、宗旨和意愿做了简单表述。接着,汪精卫代表国民政府致辞:“感谢各位代表来此,共商国是。自‘九·一八’以来,精诚团结、共赴国难,成为全国一致的口号。最近又突然爆发卢沟桥事件,危机情形,更加严重。根本方法,仍是精诚团结,将全国人力物力,汇聚为一体,方可以抵抗强敌。对于怎样解除困难,复兴民族,各位代表,定有许多高见,还望畅所欲言。” 第一个站起来的是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他慷慨陈词:“日寇猖狂,中国危在旦夕。身为军人,唯有以死相拼。战死疆场,死得其所!现在还有人在说些什么‘和必乱,战必败,败而言和,和而后安’。和了几年,安在何处?还有人把希望寄于美国、英国的出面干涉和援助,中国人民的事情为什么不能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以全国之人力物力,难道还怕小小的日本吗?当今之时,唯有速速抗战,宁使人地皆威灰烬,决不任敌寇从容践踏而过!” 在会上张君劢、胡适、左舜生、钱昌照等人也作了发言。大家一致对精诚团结、一致抗日的方针表示拥护。整个会场被热烈、慷慨的气氛充斥着。 7月17日,“谈话会”进行到了第二天,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蒋介石一身戎装,胸前挂满勋章,精神抖擞地发表《抗战宣言》。他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临到这极人世悲惨之境地,在这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我们不能不应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说完之后,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飞出窗外,荡漾在庐山的峰峦间。 7月19日,蒋介石的这个讲话以“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为题被公开发表,中国政府的抗战立场从此确定,并传遍了世界。伟大的全民族抗战,在庐山正式拉开了帷幕。7月20日,蒋介石离开庐山返回南京,同日,第一期庐山谈话会亦提前结束。 应该特别提起的是,在“庐山谈话会”期间举行的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 周恩来1937年6月12日初上庐山,与何应钦、顾祝同进行了初步接触,就国共两党所辖的军队合作抗日交换了意见。周恩来提出共产党愿意取消苏维埃政府,服从国民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但不能将红军改编的人数压得太少,也不能将红军分散到国民党各个部队中,必须保持独立的编制,特别是要保证共产党对改编后的红军的独立指挥权。 7月17日下午,再上庐山的周恩来及秦邦宪、林伯渠等人来到“美庐”别墅,与蒋介石、邵力子、张冲进行正式谈判。在上午刚刚发表了讲话的蒋介石心情十分愉快,他握着周恩来的手笑着说:“我们在黄埔军校、在北伐时期,有过很好的合作,只要贵党有诚心有诚意,我们以后的合作还会很好的。” 周恩来爽朗地说道:“抗日救国是我党一贯的主张,也是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我们赞同贵党提出的‘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口号,我们赞同蒋先生讲话中所表明的态度。只要各党各派都能以民族利益为重,服从人民的要求,中国的事情是能够办得好的。” 周恩来说着,将经过修改、做出重大让步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呈交给蒋介石,并就其中关于取消苏维埃政府、改编红军为国民革命军等重大问题,做了详细的说明。 P38-39 序言 战争的历史如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源远流长。 进入日新月异的21世纪,虽然战争的年代离我们渐渐远去,战争的残酷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时代主题,但战争的硝烟依然存在,地球上每一天都发生着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战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者的疯狂侵略,为捍卫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生存,中国人民进行了一个世纪屡仆屡起的顽强斗争。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被列强宰割的屈辱历史,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 78年前,中国军队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在淞沪战场上,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冒着日军现代化的装备和陆海空联合作战的强烈炮火,前仆后继,奋力拼搏,谱写了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篇章。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激战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抗战八年中规模最大、时间最持久的战役之一,震惊世界。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减轻华北作战部队的压力,日军准备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8月9日,日军蓄意制造“虹桥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命令大批日军陆续登陆上海,派飞机在淞沪杭上空侦察。 8月13日1日军以租界和黄浦江中的军舰为作战基地,向上海大举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三”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党政府第二天旋即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当地国民党驻军第9集团军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8月14日,日守军开始总攻,空军也投入到上海地区协同作战,15日,日本正式宣布组建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的上海派遣军,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第9集团军司令张治中将军决心扩大战果,对日本侵略军发起全线反击。 在淞沪战场上,中日双方不断投入军队,展开激烈的战斗。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70余个师的兵力,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日本方面先后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 鏖战两个月后,依靠强大的火力,日军突破中国军队防线,但此时中国虽败而不乱。10月20日,日军秘密组建第10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11月5日,第10军10万人在金山卫登陆,准备对中国的军队形成包围网。 因幻想九国公约签字国的干涉,国民党统帅部拖延了撤退时机,但此时西方国家绥靖之风盛行,称中国军队主动在上海非军事区挑起战争为“破坏和平”,对中国的要求置之不理。听闻此风,前线的中国军队大乱,有些部队为避免被围已经自行组织撤退。至此,蒋介石不得不同意撤退。但由于没有规定好各部队撤退顺序,三四十万国军将士挤在几条公路上,被日军狂轰滥炸,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逃,死伤无数。 纵观这次淞沪会战,国民党虽然是战败了,也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但在战略上它却是成功的。它将日军主力吸引到了山川河流众多的长江以南地区,有效减轻了华北地区的压力,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国民党政府的立场——一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蚕食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它坚决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迷梦!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