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为什么会败多胜少,处处受制于日军?国民党高层的决策为什么会失误?沈铁、黑马编著的这本《三战长沙城(1939长沙大会战影像全纪录)》以纪实文学手法详实地记述了这些疑点的来龙去脉,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或引起读者共鸣,勾起对当年中国抗战历史的深层次思索……
| 书名 | 三战长沙城(1939长沙大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
| 出版社 | 长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四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为什么会败多胜少,处处受制于日军?国民党高层的决策为什么会失误?沈铁、黑马编著的这本《三战长沙城(1939长沙大会战影像全纪录)》以纪实文学手法详实地记述了这些疑点的来龙去脉,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或引起读者共鸣,勾起对当年中国抗战历史的深层次思索…… 内容推荐 沈铁、黑马编著的《三战长沙城(1939长沙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自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间的长沙大会战全过程。长沙大会战之惨烈,可以用“一寸土地一滴血”来形容。第一手的珍贵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目录 引子 文夕大火 第一章 寸土必争 一、大火之后谁来执掌长沙 二、日军在进攻长沙的路上遭遇阻击 三、高级别对手的大较量 四、坐镇长沙,严阵以待 第二章 大战爆发 一、冈村宁次的狡猾伎俩 二、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对抗战 三、新墙河、营田相继失守 四、中国军队背水一战 五、无心恋战的日军一溃千里 第三章第二次会战 一、老谋深算的日本人 二、大云山,兵家必争之地 三、日军不再给薛岳观望的机会 四、无法挽回的颓势 五、王牌部队,登场 六、日军忽然全线停止进攻 第四章 口出狂言 一、恐慌,太平洋战争 二、日军扬言在长沙过1942年元旦 三、“天炉战法” 四、方先觉率预10师守长沙城南门 五、日军进攻长沙受挫 六、总反攻 第五章 长衡会战 一、薛岳仍坚持老战术 二、战役在复杂的矛盾中爆发 三、将士血染汩罗江 四、第4军,孤军奋战 五、衡阳变成主战场 第六章 孤城奋战 一、衡阳——修罗场 二、同归于尽 三、日军第二次总攻 四、衡阳之战的另一面 五、悄然撤退的友军 六、衡阳的悲惨结局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排长钟勇坚说:“请连长放心,我们誓死攻下雨母山!” 他话音刚落,日军又打来几发炮弹。师长求功心切,躲在隐蔽部里高喊:“王连长,你们还在干什么?快展开队伍,快上!等一会儿山头就是人家的了!” 王玉福开始下达命令:“各排长注意,现在我们的火力够不着日军,不要乱放枪,带足爆破武器和手榴弹,其他全部轻装,以班为单位,相错掩护,梯形跃进。” 王玉福特地挑选了几个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跟在他身后为他背手榴弹。 全线攻击展开,王玉福率主攻连迅速越过开阔地接近山脚。一开始敌人火力封锁并不严,当王玉福从侧面攻到半山腰时,日军的暗堡交叉火力网突然开火,把王玉福全连罩住,后续部队也被隔开。 这时,突然出现了几架美国飞机。 飞机绕着雨母山来回盘旋,加上地面炮火猛烈射击,日军乱了阵脚,王玉福趁机指挥大家向前猛冲。 队伍向前推进了几米,敌人的重机枪响了起来,跟在王玉福身旁的钟勇坚排长中弹身亡。 钟勇坚排长的牺牲让王玉福深感悲伤。钟勇坚是南宁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他与王玉福相处得很好,开赴衡阳前夕,他的未婚妻从南宁来柳州探望。王玉福特地安排了一间房给他俩,并对钟勇坚说:“你跟她好好谈吧!我们就要上前线了,回得来是个人,回不来便是个鬼。” 没有想到刚上战场,钟勇坚就牺牲了。 在骤烈的枪炮声中,王玉福忍痛挥泪,继续率部向山顶冲去。全连官兵满腔悲愤,很快就攻克了山头阵地,王玉福立即命令士兵将青天白日旗竖在枪刺刀上摇晃,告诉后方的战友,他们已攻占了山头。 当战士们在硝烟中把白布条摆成“工”宇时,刚好飞来几架美国飞机,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国军队能提前攻取山头。一阵狂轰滥炸,夺去了王玉福身边40名弟兄的性命。王玉福心如刀绞——自己的兵没有死在日军手下,却被盟军飞机误炸身亡! 日军发现中国军队被误炸后,立即组织反攻,企图夺回这一制高点。日军从三面发起攻击。王玉福急忙组织大家抵抗。他挥着大手对身边的战士说:“没有想到日军这么多,但不要怕,只要我们坚守到天黑,援军就会上来。” 坚守到天黑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王玉福指挥大家打退日军的多次轮番进攻,9挺机枪直打到剩下3挺。 几小时后,天全黑了,周围几个小山头的战斗逐渐平息,日军开始进攻王玉福所在的主峰阵地。在这种情况下,王玉福当机立断,命令大家边打边撤离。 日军很快就突破阵地,王玉福是最后一批从阵地上撤退下来的。当他们退到山下时,大部队早已不见踪影。 王玉福破口大骂:“全是骗子,后继部队在哪里?我们这是上了师长的当呀!” 王玉福让通信员清点队伍,这时才发现加上不参战的炊事员和伤病员在内,剩下不过20多人。许多负伤的战友和阵亡战友的遗体没有抢下来。王玉福万般无奈,带着20多个兵去寻找大部队。 天亮之后,他们在茅塘山附近找到大部队。大家看到王玉福和战友疲惫不堪地归来,既惊讶又高兴,他们都以为在这场恶战中王玉福全连都牺牲了。 王玉福骂骂咧咧地找到团长,很愤怒地说:“你们当官的是怎么指挥打仗的!这么多部队都摆布到哪里去了?叫我们连孤军奋战,由胜为败!我们攻占了山头,美国飞机不分黑白,瞎炸一通;日军逆袭,你们连一个兵也不增援,打得什么窝囊仗?简直是把战场当赌场,拿士兵做赌具,要不是天黑得快,我这个连队早就全完蛋了!” 团长解释说:“我们增援了,冲不上去呀!” 王玉福很恼怒,说道:“为什么上不去?我们的部队比日军多,装备也不差,怎么上不去?这一仗本来可以打得很漂亮的,却打成这个样了,你们说吧,功过于谁?” 团长挥手说:“消消气,休息一下,写个战斗要报送来。” 衡阳外围友军为什么抵抗不力?这不是战士不能打,而是指挥官失误太多,各自保存实力,这才造成坚守待援的预10师孤军奋战。 P266-267 序言 长沙,古称潭州,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70多年前的抗战烽火中饱经沧桑,给人们留下许多难以忘记的记忆。 用一寸土地一滴血来形容当年的长沙保卫战之惨烈是不过分的。从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国民党军队第9战区调集重兵,与日军在长沙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攻防战,史称“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侵华日军攻占武汉、南昌之后,为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企图歼灭中国第9战区主力于湘北、赣北地区。从1939年9月开始,日军调集10万人,分三路进占湘北岳阳东南地区、鄂南通城地区、赣北奉新、靖安地区。第9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约20万人,将进占赣北鄂南之日军阻于献钟、修水地区。当日军推进到长沙东北金井、桥头驿一线时,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被迫北撤,恢复战前态势。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初,日军调集约12万人,进占岳阳、临湘一带,企图击溃第9战区主力于湘北地区。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7万人采取逐次阻击,诱敌至长沙附近捞刀河两岸地区予以围歼的战术,将突入长沙市区和进至株洲之敌全部歼灭并乘胜反击,B军被迫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中旬,日军调集约10万人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长沙。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兵力,组织防御。日军攻击受挫,伤亡严重,撤至新墙河以北地区,由赣北西进的日军也被击退。 三次长沙会战之后,“长衡会战”接着进行,从1944年5月至8月,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了一场长达47天的防御战。当时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日军参战人数约36万,中国军队约30万。日军逼近长沙,中国军队撤退,接着交战双方又将主战场转移到衡阳地区。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再次部分调整了对华战略。其总体构想是确保和稳定占领区,使之成为“大东亚战争”的总兵站基地,对国民政府继续施加军事压力,削弱其抗战力量,并以政略和谋略相结合,摧毁其继续抗战的企图,然后利用“大东亚战争”的成果,促使国民政府屈服,实现侵略意图。 正是出于这种战略,侵华日军不断调集兵力,加快了攻占中国南方重要城市的步伐。长沙会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应该承认,前两次长沙保卫战,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达到了阻止日军的战略目的。相比之下,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国民党军队被迫撤退。 虽说这四次重大会战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影响和意义还是很大的。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欧战爆发后的十几天,当时正值波兰败亡、欧洲危急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予10万来犯之日军以迎头痛击,挫败了其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引起欧洲各界人士对中国局势的关注。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3个月。面对着德军的强大攻势,苏联战局岌岌可危。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作战中虽然损兵折将,日军也一度攻进长沙,但最后日军还是撤出了长沙,中国战局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同盟国军队接连败北。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这不仅对中国国内,对同盟国来说也是意义重大。正因为如此,这次会战的胜利引起了盟国,特别是英、美的广泛关注。还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进行过程中的1942年1月1日,世界上26个反法西斯的国家在美国华盛顿集会,发表联合宣言。中国与美国、英国、苏联作为四大强国,领衔在宣言上签字。接着在这次会议上,盟国成立了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经罗斯福提名,由蒋介石出任亚洲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统一指挥在中国的美国军队以及东南亚越南、泰国的军队对日作战。 第四次会战,交战双方激战47天,长沙、衡阳驻军和民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战歌,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把衡阳定为抗战纪念城,1947年8月10日,衡阳抗战纪念城在岳屏山顶举行命名奠基典礼时,蒋介石在训词中这样说:“我第10军残余部队,喋血苦守此兀然孤城者,历时47日之久,此为全世界稀有之奇绩,而我中国有道德之表现与发扬,亦以此为最著。”“抗战八年,战死疆场之英烈士,至少数十万人;而保卫国土,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数;但其对国家贡献之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为衡阳守军。” 在这四次会战中,中国军队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为什么会败多胜少,处处受制于日军?国民党高层的决策为什么会失误?本书以纪实文学手法详实地记述了这些疑点的来龙去脉,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或引起读者共鸣,勾起对当年中国抗战历史的深层次思索……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