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红利2.0(即时引爆)》是畅销书《社交红利》作者徐志斌又一力作,《社交红利2.0》讲述了一条与第一本内容完全不同的曲线:引爆曲线。
在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帮助下,应用或服务的发展速度比社交网络本身还要快,甚至会在短期内迅速占据某一细分领域90%以上的市场份额,我们称之为“一九法则”。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企业和应用如何实现一进入社交网络就即时引爆?具备哪些特征的合作伙伴才可以被即时引爆?这正是本书要解答的问题
这是一本系统讲透利用社交网络实现即时引爆的干货集。不但为读者提供了引爆的“火药”,也提供了作者为引爆“后遗症”——快衰定律开出的“药方”——社群运营。
李开复、陈彤、周云杰、张志东等24位重量级CEO联合推荐!
在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帮助下,应用或服务的发展速度比社交网络本身还要快,甚至会在短期内迅速占据某一细分领域90%以上的市场份额,我们称之为“一九法则”。大型社交网络发展至今,开始显露出更为惊人的力量。有一个独特现象与这一结果相伴相生,即新应用或服务一进入社交网络就即时引爆,就像用户在等待它出现一样。随即开始的病毒式扩散,让创业者成为全民话题的焦点。但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具备哪些特征的合作伙伴才可以被即时引爆?
《社交红利2.0(即时引爆)》作者徐志斌从其长期追踪的近30个一进入微博、微信就引爆的经典案例中甄选出若干典型案例。从大量一手鲜活的后台数据入手,并结合腾讯对社交网络的理解,提炼出“社交引爆”的四大定律。有引爆的“火药”——“短定律”、“新定律”、“好友定律”,也有引爆“后遗症”——“快衰定律”。另外,作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解药”——社群运营。深入分析了社群的构建等方方面面,提炼出社群运营的四大原则。
在对营销和用户沟通方面进行阐述后,作者并未止步于此,他还深入到产品开发和企业运营方式上,论述了如何利用社交红利实现快速引爆,并获得不断开发出引爆产品的能力。
对于许多合作伙伴而言,在社交网络中如何让用户接触到自己,如何持续多次、多日前来体验使用,又是什么因素推动用户愿意分享,并将他的朋友再度吸引进来,这些是基础的社交命题,我们将这些小问题都统一纳入这个问题中来:“如何进入用户的好友圈子(关系链)?”
陈塞北说,想要打发时间的诉求,是他主动体验社交中游戏的主要出发点之一。从家到公司,陈塞北要坐一段单程20分钟的地铁。在这段空闲时间里,陈塞北想做点什么事情来打发时间,游戏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2013年8月,微信5.O版本发布,“打飞机”(一款飞行射击类小游戏)被作为推荐应用而推出。
2014年7月22日,HTML5小游戏“围住神经猫”推出,朋友们的分享令这款游戏出现在陈塞北的朋友圈中,在此之前,还有“疯狂猜图”等游戏曾被手机刷屏,他将自己坐在马桶上、临睡前、上下班坐地铁,以及吃午饭的时间都投入类似的游戏中去。
陈塞北刚开始试玩时因为“没花一分钱,打的分数比土豪朋友们(付费用户)的还高,获得了周冠军”,因此喜欢上这款游戏。用户调研期间距离陈塞北玩这些游戏过去了很长时间,他对自己那段时间的感受还是记忆犹新,如玩“打飞机”时,“总惦记那款游戏,因为不知道下一秒又收到了哪位好友的分数超过自己的消息”。因此“早晚坐地铁、中午吃饭这些时间都在玩,尤其是晚上”。最有成就感的是,“分数超过好友后,可以默默发条消息告诉他”。
“同住神经猫”推出后也是一样,每次在朋友圈发出消息,看到自己比其他好友使用了更少的步数就困住了那只贱贱的“神经猫”时,心里充满了愉悦,“你比我少走一步,我一定要比你再少走一步”。
在过去的游戏时间中,有两个时间点一直是游戏高峰。一是每天晚上9点,很多游戏如“打飞机”会开启一个可以获得双倍经验和金币的活动时段,这是陈塞北玩游戏的高峰时段,他一定会将这段时间全部投入进去,来获得他需要的金币和经验,“这样就可以攒‘金币’买新飞机”。
二是每天中午,办公室白领们通常会三三两两结伴出去吃饭。点菜后等待服务员上菜的过程是一段无聊的时光,陈塞北这时会玩上一盘游戏。旁边的同事同样无聊,也都跟着玩了起来。这里面包括他所在部门的总监等同事。吸引其他好友和同事参与游戏在这个小场景中成为无意之举,也是最有效的用户转化。到现在,陈塞北已经开始玩别的游戏,但在朋友圈中偶尔还能看到其他同事发的这些游戏的分享信息。
一段时间后,陈塞北回顾这个过程,写下了一篇笔记,其中特别提到这两个时间点:大部分用户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更多的是见缝捅针地体验一款应用、游戏或服务,因此服务必须满足用户短时间就可享受到愉悦体验的诉求[如早晨去卫生间的时间就可以玩一盘游戏,这是“马桶游戏”一词的由来。由热酷cEO(首席执行官)刘勇于2013年提出]。当时间与互动被不断碾碎时,人们能自主支配的最长时问段反而是晚上临睡前(及节假日)的时间,用户活跃度急剧上升,对于娱乐的需求也最大化(这段活跃时间被称作“被窝娱乐时间”)。“马桶游戏”和“被窝娱乐”也是《社交红利》一书中重点提及的两个现象。
“打飞机”游戏侧重晚上9点展开运营的做法,正是被窝娱乐带来的无形变化之一。每天晚上9点是许多应用和游戏重点运营的高峰期,以便抢夺用户时间,类似做法在移动互联网中成为基础运营方式之一。无聊的状态、希望消磨时间、被窝娱乐、马桶游戏、和朋友们一起玩,当大量细微变化逐渐累积起来时,就开始影响应用/服务在社交网络中的发展轨迹。在迅速引爆的应用、活动中或多或少能见到它们的影子。
不过,用户访谈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陈塞北在一些游戏或服务中承担了拓展其他用户的任务(午间等待上菜的间隙)。如果观察其他社交网络中崛起的应用与服务,就会发现这样的用户行为在其中占到了非常大的比例,每一位进来的用户都会变成“陈塞北”,将自己的好友们吸引进来,哪怕这些行为是无意中完成的。当用户之问互相吸引进入的速度足够快时,我们就将看到“引爆”这个结果。
P4-6
引爆社交的火药与解药
和君咨询合伙人 宋旭岚
在我们和企业客户的咨询和沟通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家和营销人员都得了“互联网焦虑症”——大家已然感受到移动互联网的颠覆大潮席卷而来,已然看到线下门店门可罗雀,渠道和营销规则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家发现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在失效,需要引用新的营销方法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从哪儿做起?怎么做?人们还有很多困惑。因为互联网营销发展太快,还没有成型的方法论。大家都在摸索和尝试……在探索和实践中,发生了很多四两拨千斤似的几何级数增长的奇迹。一个个看似偶然的引爆事件,背后还是有其规律和共性的。
本书作者从社会化营销的角度,提炼了“社交引爆”的四大定律,针对如何应用四大定律提供了具体生动的案例。有引爆的“火药”——“短”、“新”、“好友”,也有引爆“后遗症”——“快衰”。有趣的是,作者以乐观的态度,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解药”——社群运营。深入分析了社群的构建、社群成员的连接、社群的成长和黏性、社群中的激励机制等,提炼出社群运营的四大原则。可赞的是,作者不仅在营销和用户沟通方面进行了阐述,而且还深入产品开发和内部管理上,对如何利用社交红利,实现快速“轻开发”和敏捷的“自管理”也进行了论述。
在这个旧规律被打破,新规则尚在建立的时代,用老经验应对新环境肯定是越来越不靠谱儿了,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需要守正出奇。“守正”是坚持做好产业定位,做好产品,这个是基础。“出奇”是在好产品的基础上,用心设计一些让用户尖叫和传播的“引爆点”,利用互联网营销和社交网络引爆市场。
在我为企业提供互联网战略转型和网络营销方面的咨询服务中,常有客户提到阿里巴巴或小米,看到不少介绍阿里巴巴和小米的培训内容或文章,从结果和表象倒推来分析论证一些已有的观点和假设,因为企业发展具有特定的背景和企业领袖的特质,这样的案例分析结果很难成功运用,还有可能导致企业东施效颦,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机会。这些“大案例”的分析文章很多,但至今也没有出现第二个阿里巴巴或第二个小米。
本书中甄选的案例大多是一些小应用,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案例都有真实的后台数据,以及作者与产品经理和开发者的对话及情景再现,细致地重现了从星星之火到引爆的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细节,原汁原味,引人入胜。这样真实的复盘和数据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见微知著。本书一气呵成,既想快点一口气读完,又想读慢一点,结合自己的情况再深入思考一下、再好好想想、再延伸一些。
很好奇一个理工男怎么会有那么细腻的笔触和大量的细节再现。在和作者沟通中得知,本书写作完成时,他的宝宝也要诞生了,这本书也是他的另一个宝宝。每一个案例,作者和开发者都进行过多次深入的沟通并找到相关数据。经过一年多几十次的反复迭代和修改,终于定稿,可谓用心用情。
非常喜欢本书朴素又不失深度和灵动的写作风格,是一本难得的、对专业人士有启示、对入门者有帮助的好书。希望本书出版后,各行各业能够出现更多的“引爆”故事,出现更多的“爆破手”。
有一次,我在写给出版社编辑的邮件中说道,这本书的写作过程是一次烧脑之旅。当琢磨不透时,书稿一搁置就是数周,直到再次与合作伙伴进行访谈,或者重新翻阅大量过往的数据、文献、笔记和案例分析,才又豁然开朗,内容才得以再度实现飞跃。
本书的写作也是一段辛苦之旅。从落笔至提交给到出版社,已近一年整。至出版前夕,仍在对书中内容更迭增补,纳入最新获得的数据和案例。之所以如此,是想作为一份礼物,送给我的小宝贝得米。因此兢兢业业,生怕还有遗漏,也总想做得更好。
每天都在这样烧脑、困惑、豁然开朗中度过,每月甚至每周,迭代的版本都大不一样。我有保留不同版本的习惯,也为一些章节写了三四个不同角度的版本供选择。当把最初的提纲和多个版本调出来,与今天写成的版本进行比对时,发现除了书名类似,其余内容几乎都变了。最后,编辑建议干脆连书名都改掉。
此处必须要表示感谢,因为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
首先感谢我的家人。在本书酝酿、写作的过程中,我的小宝贝得米也在孕育之中。感谢我的爱人承受了许多苦。这些苦,只有为人父母才深有体会。感谢诸位长辈和家人,为这个小家庭承担了许多本应由我承担的责任,使我得以安心沉浸在思考中。这份支持的力量是巨大的。
谨以这份作品,作为迎接得米到来的最好礼物。未来你会知道,爸爸此刻是多么欢喜和激动地在等着你的到来。
感谢书中提及的每位朋友,感谢他们分享的思想、案例和珍贵的原始数据。今天看这本书,或许已经平淡无奇,不过在当时,一些简单的话语、细小的数据,都对思考大有裨益。这些朋友和合作伙伴,将数据后台敞开,陪我一道查看各个时间段的数据,回答了许多敏感的问题。在业界,这些数据往往是保密的,但他们却无条件地向我公开。感谢他们的信任及帮助。因为书中已有提及,我就不再次重复友人的名字了。
特别感谢美联英语的朋友们。受美联英语之邀,本书中的大部分观点在刚刚形成的那一刻,就不断和美联的诸位友人先行探讨,正是因为他们经常面对面提出挑战,抛出诸多实操问题,本书内容才得以渐渐丰满。
感谢易宝唐文,他在朋友圈发表的一句评论,为我写作本书的第一个版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感谢李文龙,我们曾经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演算“粉丝资产”中的各个环节、步骤及计算方式。据我所知,李文龙及另一位业内同行是行业中较早完整地提出“粉丝资产”这个概念的从业者,并在实际的业务中加以应用。虽然这部分内容最终因为篇幅的缘故被删除,但却对本书的后续写作带来巨大的启发。感谢京 东众筹的靳毅,帮我详细补充了涉及京 东众筹的案例及相关细节。感谢韩都衣舍的魏力、ShareSDK的纪元、百度的张丽喆,以及节操精选的张岩等朋友,他们花费了无数时间反复协助我确认数据及相关细节。感谢白雪姗在长连接部分提供的帮助,她还多次将自己了解到的优秀案例与我分享。感谢崔怀舟、李忠利、谢明志在敏捷开发和轻开发部分给予我的专业指导。感谢石昇艳(deeper)对文中图表给出的修改意见。
感谢参与试读的朋友们。写作时我便希望将本书作为迎接得米到来的礼物,因此十分慎重。从粗糙的第一版草稿到后续的迭代版本,都邀请了许多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朋友参与试读,不下十几次。往往大家和我深入讨论某一章节的读后感和修改建议时,已是深夜,但大家仍认真思考,一丝不苟,仿佛面对的是自己精心开发的产品一样。感谢他们能够忍受粗糙的文字与架构,给出十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内容的高度、深度和阅读性等方面使本书得以提升。
其实,这也是典型的互联网工作方法,并结合了书中提及的一些小变化:将最初的版本在小人群中传播、在不同的人群中传播,每周都进行快速的迭代修改、根据读者的意见快速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试读者集体努力的成果。感谢顾笑群、吴际、顶顶公司的陈莹、魏国强、友群公司创始人李杨、时趣公司的姜峰、莫非、景月辰、陈铁力、“干货”创始人席九天、秦亚冰、何婷然、王海雷、任频捷、蒋裕华、尚书丞、魏江雷、车勇、杨登钧、向金辉、夏阳等朋友或犀利或中肯的修改建议。感谢陈宇在翻译本书简洁外文版本和与海外同行的联络沟通中所做的一切。感谢张晓丽,为美化本书付出的努力。同时,很抱歉无法在此一一列出所有参与试读的朋友们的名单,只能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感谢我的同事刘方、王璇、何婷婷、周豫宁、侯苏苏、谢元香、滕明珠。尤其是2015年,部分同事离职创业,或前往其他优秀的公司担任了更高的职位。他们仍通过各种形式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祝福大家。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个部门同事的支持与协助。在此必须再次感谢腾讯,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这家公司良好的互动氛围、分享氛围,以及对任何问题追根溯源的学习氛围,将一个产品和环节雕琢到极致的工作氛围。这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也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大学。我以能加入和服务腾讯为荣。
2015年5月,我离开服务长达8年之久的腾讯公司,计划创业。本书也是对这段难忘工作经历的最好纪念。
感谢徐朔与我在社交指数方面做了深入探讨,书中关于社交指数中各个参数的解释,参考了徐朔写在笔记上的定义。感谢朱建博在我的写作过程中一直留心帮我推荐案例。感谢牟露详细补充了“自助激励”部分和游戏方面的陈述,他就是书中推荐我去玩游戏的同事,也是公司金牌游戏策划。感谢刘硕裴和我针对几个引爆案例做了深入讨论,硕裴是兄弟开放部门的成员,多个引爆案例中都有他的身影。感谢游敏莉、穆裔坤等老同事在阅读细节和关键内容方面提出的诸多建议。
此外,本书还获得了公司内部多位产品经理、相关兄弟部门同事们的鼓励、指点和帮助。尤其在书稿形成的后期,我曾就许多概念、细节、数据反复和多位业内专家、同事确认,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在一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朋友会在许多环节,乃至出版后给予帮助。可能我已来不及将他们给予的帮助呈现在这里。在此,也为所有曾经帮助过我、未来将给予我帮助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社交红利》的所有读者,你们在微博、公众账号、豆瓣、拇指阅读、电商网站、论坛和博客等平台发表的评论,我都去看过,这些珍贵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了《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的问世,并直接促成了本书的诞生。感谢购买和阅读本书的读者,我已经做好准备,聆听来自你的评论,不论这些评论最终会出现在哪里。如果可能,我也将尽量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这本书持续进行迭代更新。你们的书评,是最好的更新依据和原动力。
感谢中信出版集团大众出版社的编辑朋友。黄一琨一直建议并极力推动此次和中信的合作,大众出版社社长高科放弃春节部分假期,
从外地赶回和我商谈出版前的细节。李穆在宝宝诞生前夕依然不断给出自己的专业建议,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感谢于旻欣、宗雪、罗庚、王京、宋卉姝、上官小贝、钟谷婷等中信编辑们组成的小团队,为拙作出版做了大量细致和辛苦的工作。也由此感谢磨铁的朋友们,尽管此次没能继续合作,但他们仍然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并持续提出了许多专业见解。
在地铁、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上,与合作伙伴深入探讨后回家的路上,以及每晚临睡前这段时间,我完成了本书的写作。这可以算作廉价娱乐时间置换出的最好收益。也谢谢自己,愿意用这些时间,来完成一个30多岁的男人立言的梦想与渴望。
感谢!感谢每一位。
徐志斌
2015年6月23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