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泓主编的《广州的故事》按以往编辑惯例,选人99个故事。为要做到一册在手,能够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历史文化,体现该区的基本文化特色,全集分为9个部分,包括地理变迁、前事风云、文物遗珍、宗教胜地、繁华商事、名老字号、饮食天堂、民俗风情、名人留迹等,有相对完整的独立系统。因此虽与其他集册一样强调故事性、新鲜感,本集还是有个别选题难免与以前选辑的《广州的故事》选题重复,只是在故事的标题及行文的角度上绝不雷同;个别选题的故事性也不是很强,只是从文字上力求生动有趣。
| 书名 | 广州的故事(第6集)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泽泓主编的《广州的故事》按以往编辑惯例,选人99个故事。为要做到一册在手,能够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历史文化,体现该区的基本文化特色,全集分为9个部分,包括地理变迁、前事风云、文物遗珍、宗教胜地、繁华商事、名老字号、饮食天堂、民俗风情、名人留迹等,有相对完整的独立系统。因此虽与其他集册一样强调故事性、新鲜感,本集还是有个别选题难免与以前选辑的《广州的故事》选题重复,只是在故事的标题及行文的角度上绝不雷同;个别选题的故事性也不是很强,只是从文字上力求生动有趣。 内容推荐 陈泽泓主编的《广州的故事(第六集)》是“广州的故事”系列中的一本。本书共收录关于广州地区的历史、人文、地理、社会、民俗、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文章三十篇,文字通俗晓畅,是一本细说广州城市的通俗小读物。 目录 前言 与时俱进的北京路地名 广州城的原点旧仓巷 海珠石的前世今生 番山和禺山 时光隧道跨千年一千年古道 从清海军楼到拱北楼 天字码头见沧桑 归德城门两谜 处理迥异的两次考古发现 陆贾说南越王归汉 南汉太监铸铁塔 开岭南雄直诗风的南园诗社 历尽坎坷说铜壶 开文明门与行青云桥 学使药洲录金石 文明路的清代广东贡院 洪秀全科场遇梁发 彭玉麟督师五层楼 万木森森一草堂 岑春煊与东较场的“省运会” 中山缘系中山路 乙未举义王家祠 史坚如谋炸德寿 选锋队出发小东营 李沛基仓前街炸毙凤山 百年省图藏书渊薮 华南现代美术发源地 广州第一公园 民国时期的广州动物园 农讲所与农协会 中文《国际歌》最早由昌兴街传出 文明路上的中山大学 文德楼与李之龙 东亚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的诞生 20世纪30年代的广州耆英会 20世纪30年代整治东濠涌 海珠桥的兴建与开通 大南路建平民宫 1937年的广东各界援绥游艺大会 1938年的汉民路大火 西湖路医院的自杀案 广州电台诞生记 在广府学宫“祭孔” 五仙观与五羊传说 鲍姑艾疗越井冈 王勃塔铭成绝笔 相国笔授《楞严经》 六祖妙言议风幡 六榕无树记东坡 光塔南宋传奇 供奉南宋末代太后的三娘庙 金花娘娘与仙湖街 闹市大隐无着庵 广东都城隍有名姓 兴建石室风波多 劫后重生的大铜佛 同心济世陈李济 文房四宝名店三多轩 沧桑幻变九同章 实斧实凿的大学鞋店 修表翘楚李占记 商业传奇新以泰 精益眼镜店轶闻 北京路上书店多 文德路的旧书店 海珠路发家“皇上皇” 摄影名店话艳芳 大新公司与粤剧全女班 先施公司与东亚酒店 新华戏院的故事 新式剃头“一乐也” 孔旺记创烧乳猪 养生有术宝生园 酱料名店致美斋 高层建筑话爱群 西餐首店太平馆 占联今续说惠如 敢扒逆水大三元 素菜名店菜根香 饮茶粤海妙奇香 客家名店数宁昌 大同酒家的兴衰 星期美点新陶芳 巧心老板好心有好报 园林酒家数北园 大排档明星胜记 敢说敢干的太爷鸡 主打点心的点都德 “星月争辉”话“南如” 香山黄氏双槐亭 黄佐及其宝书楼 泰泉旧里岭海楼 榨粉街与梁鼎芬 豪贤路的浙江人 古应芬及其仓边路祖屋 陈融和他的颐园 胡汉民与汉民路 在窦富巷出世的黄荫普 林克明和他的“红墙绿瓦” 试读章节 与时俱进的北京路地名 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在南国大门的广州,以北京命名大街,这名字就很威水!广州的北京路的确不负此名,它位于广州老城区的核心部位,历史上就是古代广州城内的纵向中轴线。可是,北京路不是与生俱来就采用此名的,这条大街以及街上的地名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变化。不断变化的名字,紧随着历史大潮的涨落与时俱进,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个饶有意思、风云变幻的历史故事。 对于这一带的地名,有文字记载的地图只能上溯到明代的广州城图,那是刊载在《永乐大典》中的《广州府城图》。我们现在所知道它的最早的历史名字,可以上溯到明代。在此之前,除了封建割据的南越、南汉时期,这条大街的北端很长时间是节度使署、州衙等官府所在地,正如许多古代城市官府前面的大街就称为府前街之类,明之前,这条街多时称为署前直街,这也表明了它在城市中至高无上的中心区位。北京路在明代称为承宣街。明初,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仍沿袭元朝的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广东成为明朝行省之一,广州城就成为广东行省行署的所在地。不几年,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省,大街名却毫不含糊地称为承宣街了。承宣者,是上承朝廷旨意,向地方传达、贯彻。再看看,与承宣街交叉成大十字的、广州城内最大的横街称惠爱街,则是宣示官府施惠一方之民,为民办事。这两条街名是对地方行政机构对上对下职能十分清晰完整的表述,当然也反映了这一地带在城市中的政治中心地位。 清代的官员似乎觉得这样命名还不足以表述其统治的意志,再加上这条大街随着城市的扩大和珠江河岸的南移而向南延长,于是,我们从光绪年间的《广州府志》上的《省城图》,可以看到如今北京路的这一条大街,竟然被分成五段,命以五个名字,显示出历史的变迁。北端(即今中山路以北)叫布政司前街;从中山路口至今青年文化宫门前,叫承宣直街;从青宫至西湖路口叫双门底;从西湖路口至大南路口叫雄镇直街,这是因顺治十一年(1654)巡抚李栖凤为拱北楼题匾“雄镇南邦”而得名;大南路口原来是内城的大南门,门外是南门直街,连接泰康路口的永清门;永清门外至珠江边叫永清大街,表示大清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不过,名字叫得再响,也不能扭转历史前进的方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权,结束封建帝制。永清门立马改为永汉门,永清大街也就改名永汉街。 1920年,广州市政公所主持拆城墙筑马路,从布政司前街到永汉街,整条大街扩展为马路,统名为永汉路。当时主持修筑马路的叫杨永泰,他先是任广州军政府财政厅厅长,继而任广东省长,兼任广州市政公所督办。市政公所设在禺山关帝庙(位于今天的北京路中段西侧禺山市场),修路就从市政公所门口,又是正对着在清朝广东布政使司衙门基础上刚刚竣工不久的广东军政府财政厅大楼(即后来的广东省财政厅)的今北京路开始,全长1252米的马路,统一修成宽16米的平坦的混凝土大马路。这在城市近代化建设初期,也颇为气派。之所以把路名取名永汉路,显然是针对原先其中一段路取名永清路,反其意而来的,在当时有其进步意义。p2-4 序言 北京路是广州的中心商业街道,更是广州古城历史上的传统中轴线。这里长期是广州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积淀着广州的历史文化,聚集着广州的商业人气,也是现代广州的重地,是广州的城脉所在。广州市委、市政府为发展广州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挥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划定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其范围东起东濠涌(二沙岛),西至人民路,北接环市路,南到沿江路,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起步区东起仓边路、东濠涌,西至人民路,面积为3.2平方公里)。为配合市委、市政府这一战略决策,本馆组织编写的第六集《广州的故事》,以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其中以起步区为主)作为选题范围。 本集《广州的故事》按以往编辑惯例,选人99个故事。为要做到一册在手,能够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历史文化,体现该区的基本文化特色,全集分为9个部分,包括地理变迁、前事风云、文物遗珍、宗教胜地、繁华商事、名老字号、饮食天堂、民俗风情、名人留迹等,有相对完整的独立系统。因此虽与其他集册一样强调故事性、新鲜感,本集还是有个别选题难免与以前选辑的《广州的故事》选题重复,只是在故事的标题及行文的角度上绝不雷同;个别选题的故事性也不是很强,只是从文字上力求生动有趣。 本集在今年5月中旬立项,因迎接《财富》论坛在广州召开,要力争在当年11月底出版,由于时间特别紧迫,故采取定向组织文稿的特殊措施。由陈泽泓负责策划,陈泽泓、龚伯洪、林子雄为作者,按现拟框架,作者大致分工是:陈泽泓负责地理、历史事件及宗教胜迹部分,龚伯洪负责饮食文化、老字号及民俗盛会部分,林子雄负责商业、文物、人物部分。杨光治、李穗梅为全书编审。 希望本集的出版,能一如以往出版的纩州的故事》一样,从故事的角度深入发掘名城文化内涵,以其故事短小生动,为读者所喜爱。讲好广州的故事,努力为广州的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编者 2017年5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