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训正
被访者:钟训正(1928年生,1952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毕业,1954年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访谈者:顾大庆、单踊、汪妍泽、刘学超
时间:2013年5月1日,14:30-17:00
地点:钟训正老师住处
入学
我1948年进校时正值南京解放时期,在学校只上了一两个月的课就被疏散回去,等于是休学了。原本我和戴复东是一届的,他家在上海,一解放就回来了,而我们家那边解放得比较晚。1948年进校时,我就比别人晚了一个多月,后来又休学耽误了一年。1949年,我回学校时已经是11月份了。
在校学习
进校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投影几何,那时是和土木系、机械系等一起在丁家桥上的课,教材是英文的,那个书写得很简明。但因为我进校比较晚,错过了一些课程,开始学得很艰难。那门课程是讲课一个小时,当堂画两个小时,作业当时就交,没有交的就是零分。建筑系比较特殊,一个学期就将投影几何学完了,别的系都规定是两个学期。
素描课是杨老教的,也在丁家桥上。另外还有一个助教巫敬桓,他手头功夫也很好,他会带一些兽吻过来让我们画。当时我们对于杨老布置的任务很不上心,四小时的任务我们只花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杨老是很严格的,他看到我们的表现很生气,“你们要是在这么下去就不要读建筑学了”,还说一定要把课上的时间用足。画素描用的是软铅笔画。
还有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设计初步,多立克柱头的渲染相当难画,方形和圆鼓形的交接很难掌握。那时,我们很不耐心,画得很不细致。这是在四牌楼上的。渲染之前还有过仿宋字、方块渲染、柱头渲染等基础练习。一年级上学期都是基础练习。
首先是测绘图书馆侧门画墨线图,这个和第一年相同,只是我第二年进校时已经错过了。然后是墨线字体练习,包括仿宋字、罗马字,竖排版,图幅比A3还要大。渲染先是方块、柱式渲染(法国退晕)练习,然后是多立克柱头。当时只有两个人及格,6l、62分的样子。这就是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大约20周,杨老、巫敬桓为主,童老也会来看看。
西古构是在大背景中将一些内容抽出来,画柱头到柱础的放大图。参考的原图中有一些希腊文的花纹,我原本想省略,受到了杨老很严格的批评。好在及时改正过来,大家的学习风气也渐渐转好,杨老很高兴,向童老、徐中、刘光华表扬了我们,那次我们作业的得分都很高,我的得了95分。古典柱式的资料我们都是参考蓝皮书,将书上的范例按比例放大,再根据一些作图原理绘制到图板上。其实西古构也是先收集资料做好全景构图,再将其中的细部放大放在前景位置。首先要画草图,给老师修改,反复几次才能定稿。蓝皮书中“鲍扎”体系的图都画得很精细,印刷效果也很好。
一年级下学期就开始做设计了,公园桥、茶亭、小车站,最后一个是灯塔,第一个设计公园桥,要求是西方古典的,后面的设计不限制是中古或是西古,也可以做现代风格的。每个作业时间不长,车站是快图,其他作业大概4~5星期。主要是杨老和巫敬桓教,公园桥是杨老教的,最后一个灯塔是徐中先生教的。童老是一下开始教的,没有带过我。做公园桥的时候,杨老要求能够将古典形式应用于设计中,这个作业我也被批评了。还有一个就是柱式渲染了。但我毕业的时候先是分配到湖南,后来到武汉,还是杨老出面到教育部见到部长杨秀峰,当时下文到武汉大学水利学院要求把我调回来,反复了两次。因为当时跨区调任是不允许的,我是在中南区,开始是要调我去华南工学院的。8个人中3个人调去湖南大学,这是因为柳士英等留日的老师想成立建筑学,但是后来教育部没有批准。我在那边教的是建筑学,属于土木系的,后来变成建筑专修科,就是胡伯骞、唐厚炽一班,两年毕业后分配到东大来。我在武汉的时候,恰逢要建立武汉大学水利学院、华中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后来建成了,我在那里设计了一栋建筑,算是我的处女作了。(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