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分析、全面解题、全面提高、全面去障,这是本丛书的突出特色。开篇的“名师导读”“要点提示”,帮助读者在阅读名著前迅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示阅读时最需要关注的要点问题。名著正文行间或段末的注解,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对一些难于理解、影响阅读的生僻字、词和作品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等,都做了全面注释、解析。使学生不用再频繁翻阅字典,查看工具书,让阅读变得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又简单。名著正文后精心设计的“考点延展”,与课内的教学相对应,汇集相关有代表性的真题和模拟题,针对考点,全面解题,在检测阅读成果的同时与考试相对接,使中小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轻松应试。“思考提高”部分,主要为引导读者回顾作品的精彩情节,思考名著的价值意义,启迪心智,在巩固记忆效果的同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全书四大优势模块,辅之以准确的注释、精要的解析、精美的图文,与教育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形成阅读与字词、读写、检测的无缝结合模式,达到“全面去障”的阅读效果。
本书为鲁迅所著的《朝花夕拾野草呐喊/无障碍阅读系列》。
鲁迅所著的《朝花夕拾野草呐喊》收录了作者的三部作品。
《朝花夕拾》是一本自传体的散文集,全书有十二篇文章,以《小引》《后记》和十篇自传体散文构成,这些篇章最早都是在鲁迅自己创办的《莽原》周刊上陆续发表的。1928年9月,《朝花夕拾》作为鲁迅编辑的丛书《未名新集》之一出版,出版社是北京未名社。后来,上海的北新书局也出版了这本书。虽然书中所收录的散文内容大多以叙事为主,但也夹杂着许多关于中国文化、关于社会现实的议论,尤其第一篇《狗?猫?鼠》,一半篇幅都是在讽刺当时北京学术界的一些人,《二十四孝图》则猛烈抨击了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丑恶之处。当然,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鲁迅一生的创作中题材最生活化、笔调最温和轻松的文集。
《野草》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于1927年7月,后来多次重印、再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最杰出的散文诗集。在鲁迅先生自编的二十多种文集中,《野草》是最薄的一本,初版只有九十三页,还不及小说集《呐喊》的一半。但《野草》也是鲁迅作品中大家公认最有价值的一本。据说,鲁迅自己也讲过: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了。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于1923年8月在北京出版。《呐喊》中集录的小说,是在1918年到1922年之间写成的。在全书的最前面,是作者在1922年年底为这本书写的一篇《自序》,其中追忆了自己从少年时代遭遇家庭变故以来的人生经历,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创作了这些小说。根据这篇《自序》的说法,鲁迅创作这些小说的目的,就是为当时正在热情前进的新文化运动者们呐喊、鼓劲,免得他们像自己当年一样“寂寞”,因此,这本书才以“呐喊”为名。事实上,这本小说集也是多少代遭到摧残、迫害的中国人爆发的“呐喊”,更是从鲁迅自己心底的炽热情感中爆发的“呐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宋代学者朱熹)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菜地。畦,qí),光滑的石井栏(石井周围三面的护栏),高大的皂荚(ji1)树,紫红的桑椹(桑树的成熟果实。椹今作“葚”,shèn);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一种形似西瓜子的昆虫。蛉,líng)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俗称放屁虫的昆虫。蝥,máo),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同“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荷花成熟后的花托)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有微弱毒性的毒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乘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秘密、内幕)。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垫高枕头安心睡觉,形容不加警惕)。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li2n,约束)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末了)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寻找食物)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用竹子编的网状工具。筛,shāi)来,下面撒些秕谷(籽粒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秕,bǐ),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jiá,脸的两侧)的“张飞鸟”(学名鹡鸰。鹡鸰,jílíng),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P56-57
阅读,从无障碍开始
在当今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名著阅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国家教育部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新课标”还对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有明确规定,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指定和推荐了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科幻作品等在内的一系列中外名著书目,从国家层面,教育、教学的高度,把名著阅读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中外名著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历代相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在短时间读懂、读通,吃透名著的精髓,对中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事,必须跨越各种阅读的障碍。
本社邀约语文教学线的名师、专家参与编写,精心选择注释底本,推出的这套“新课标中小学必读名著”系列丛书,完全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设计,并把“无障碍阅读”作为丛书编辑的宗旨,力求扫除中小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使其在轻松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经典名著文学魅力的同时,丰富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在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注释内容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与考试相对接。
“四个全面”即全面分析、全面解题、全面提高、全面去障,这是本丛书的突出特色。开篇的“名师导读”“要点提示”,帮助读者在阅读名著前迅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示阅读时最需要关注的要点问题。名著正文行间或段末的注解,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对一些难于理解、影响阅读的生僻字、词和作品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等,都做了全面注释、解析。使学生不用再频繁翻阅字典,查看工具书,让阅读变得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又简单。名著正文后精心设计的“考点延展”,与课内的教学相对应,汇集相关有代表性的真题和模拟题,针对考点,全面解题,在检测阅读成果的同时与考试相对接,使中小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轻松应试。“思考提高”部分,主要为引导读者回顾作品的精彩情节,思考名著的价值意义,启迪心智,在巩固记忆效果的同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全书四大优势模块,辅之以准确的注释、精要的解析、精美的图文,与教育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形成阅读与字词、读写、检测的无缝结合模式,达到“全面去障”的阅读效果。
德国思想家、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对话。”与经典名著的对话,从无障碍阅读开始!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