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浒传(一百二十回全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施耐庵//罗贯中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施耐庵、罗贯中所著,郑伟、刘文宙、李贺来、谢蓉蓉注译的《水浒传(一百二十回全本)》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都有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醉翁谈录》记载了一些独立的有关水浒英雄的传说,《大宋宣和遗事》把许多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和长篇小说已经很接近。元代出现了不少水浒戏,一批梁山英雄作为舞台形象出现。《水浒传》是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

内容推荐

施耐庵、罗贯中所著,郑伟、刘文宙、李贺来、谢蓉蓉注译的《水浒传(一百二十回全本)》邀约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专家参与编写,精心选择明清足本作为注释底本,完全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设计,并把“无障碍阅读”作为本书编辑的宗旨,力求扫除中小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使其在轻松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经典名著文学魅力的同时,丰富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在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注释内容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与考试相对接,让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轻松掌握更多词汇和文学常识。

目录

引首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六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四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九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第二十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二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四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二十五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二十六回 偷骨殖何九叔送丧 供人头武二郎设祭

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一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三十四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三十五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大闹浔阳江

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二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四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四十五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四十六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拚命三火烧祝家庄

第四十七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五十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第五十四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五十六回 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五十七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五十九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六十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跳水上报冤

第六十六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七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九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七十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 柴进簪花入禁苑 李逵元夜闹东京

第七十三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七十五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骂钦差

第七十六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

第七十八回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

第八十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出乐和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第八十八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第九十一回 宋公明兵渡黄河 卢俊义赚城黑夜

第九十二回 振军威小李广神箭 打盖郡智多星密筹

第九十三回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

第九十四回 关胜义降三将 李逵莽陷众人

第九十五回 宋公明忠感后土 乔道清术败宋兵

第九十六回 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

第九十七回 陈瓘谏官升安抚 琼英处女做先锋

第九十八回 张清缘配琼英 吴用计鸩邬梨

第九十九回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第一百回 张清琼英双建功 陈瓘宋江同奏捷

第一百一回 谋坟地阴险产逆 蹈春阳妖艳生奸

第一百二回 王庆因奸吃官司 龚端被打师军犯

第一百三回 张管营因妾弟丧身 范节级为表兄医脸

第一百四回 段家庄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双并旧强人

第一百五回 宋公明避暑疗军兵 乔道清回风烧贼寇

第一百六回 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汩没破坚城

第一百七回 宋江大胜纪山军 朱武打破六花阵

第一百八回 乔道清兴雾取城 小旋风藏炮击贼

第一百九回 王庆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第一百十回 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

第一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一百十二回 卢俊义兵分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一百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一百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一百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一百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第一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第一百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一百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历年中考真题

模拟题

试读章节

试看书林隐处(文人学者隐居之所),几多俊逸儒流(超群拔俗的儒士之辈)。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比喻构思新颖精美),谈笑看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泛指利剑。此处是以吴钩自喻)。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指中原地区),七雄(指战国时秦、楚、燕、齐、韩、赵、魏七国)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任其漂流的小舟。比喻人事飘忽,播迁无定)。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一会儿。霎,shà)新月下长川(长的河流),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爬上树去捉鱼,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劳而无所得),拟穷猿择木(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栖身的地方。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恐伤弓远之曲木(被弓箭射伤过的小鸟害怕弯曲的树枝)。不如且复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新作的乐曲的节拍、音调)。

引首

诗曰:

纷纷五代(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60年,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划一,天下一统)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话说这八句诗,乃是故宋神宗(赵顼,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位皇帝)天子朝中一个名儒,姓邵讳尧夫(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道号康节先生所作。为叹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时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朱、李、石、刘、郭(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建立者朱全忠、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与郭威),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地名。在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庙号太祖)来。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宋朝。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十八帝,由公元960年起至公元1279年,享国319年),建都汴梁(古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又称东京、汴京),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因此上,邵尧夫先生赞道:“一旦云开复见天。”正如教百姓再见天日之面一般。

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抟(tuán)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一日骑驴下山,向那华阴道中正行之间,听得路上客人传说:“如今东京柴世宗(五代时期后周皇帝柴荣)让位与赵检点(赵匡胤。赵匡胤曾为检校太傅前殿都点检)登基。”那陈抟先生听得,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双手放置额前。亦用以表示敬意),在驴背上大笑,颠下驴来。人问其故,那先生道:“天下从此定矣。正乃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自庚申年间受禅(“陈桥兵变”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传位与御弟太宗(宋太宗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真宗皇帝(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真宗又传位与仁宗(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

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给黄榜,召人医治。感动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来揭了黄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员引至殿下,朝见真宗。天子圣旨,教进内苑看视太子。那老叟直至宫中,抱着太子,耳边低低说了八个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见化一阵清风而去。耳边道八个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北宋大将。字汉臣,山西汾阳人。善骑射)。

这两个贤臣,出来辅佐这朝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个年号。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这九年谓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祐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谓之二登。自皇祐四年至嘉祐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谓之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连续二十七年皆五谷丰收。亦借指天下太平)。那时百姓受了些快乐,谁道乐极悲生。嘉祐三年春间,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将来。

且说东京城里城外军民死亡大半,开封府主包待制亲将惠民和济局方,自出俸资(官吏所得的薪金)合药,救治万民。那里(哪里。那,同“哪”,下同)医治得,瘟疫越盛。文武百官商议,都向待漏院(百官晨集准备朝拜之所)中聚会,伺候早朝奏闻天子,专要祈祷,禳谢(向神祭祷,谢罪消灾。禳,r1ng)瘟疫。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有诗为证,诗曰:

万姓熙熙化育中,三登之世乐无穷。岂知礼乐笙镛(礼节和音乐。镛,大钟)治,变作兵戈剑戟丛。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细推治乱兴亡数,尽属阴阳造化功。

P1-2

序言

名师导读

作者简介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存在几种说法。一说施耐庵著,罗贯中编次;一说施耐庵著;一说罗贯中著。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该书是施耐庵所作,其门人罗贯中在原作基础上作了加工,大约成书于元、明之际。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名子安,字耐庵。生于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为至顺二年(1331年)进士。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两年,因为与当道权贵不合,弃官归里,闭门著述。卒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

罗贯中,明初人。名本,号湖海散人。

作品简介

《水浒传》全本共一百二十回,按叙事情节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回到第八十一回为第一部分,自洪太尉奉命上龙虎山,误走妖魔始,以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名好汉按天书、排座次聚义终。描写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带着各自的际遇、身份和性格,以不同的方式走向绿林,最终走到水泊梁山的过程。这部分是全书的重点,写得十分精彩,留下了诸如“林冲雪夜上梁山…‘杨志东京卖刀”“七星智取生辰纲”“宋江坐楼杀惜”“武松景阳冈打虎”等经典情节。

第二部分则是从第八十二回至最后一回,自梁山军受了朝廷招安始,以宋江等英魂神聚蓼儿洼终。叙事模式一改前半部以人物为主线串联情节的方式,转而以叙事为主,讲述这支梁山军在接受朝廷招安后,为赵宋朝廷南征北战的故事。这一阶段应是梁山军的衰败期。这支队伍接受招安以后由强到弱、由集中到分散的演变过程,也是众多英雄梦想相继毁灭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水浒传》中梁山军荡平田虎、王庆的过程,在现存最早的百回本中是没有的,在百二十回本中方才加入。

成书过程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在题材、叙事、风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不但和《西游记》《红楼梦》有明显区别,就是和《三国演义》相比,也有许多相异之处。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宋江起义故事。这个故事的流传,经历了一个由历史到文学的发展过程。而它的文学形态,又经历了由口头到书面、由民间传说到文人创作两个阶段。

有关宋江起义的记载,史书上最早见于南宋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侯蒙传》:“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从这条材料来看,宋江起义最初活动在黄河以北地区。这支队伍规模不大,主要成员只有三十六人,但战斗力很强。《宋史·徽宗本纪》写道:“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讨降之。”这条材料对宋江起义军的转战路线交代得更清楚:在离开黄河以北地区后,逐步向宋河南道、淮南道一带转移,在这里被张叔夜征讨招降。《宋史·张叔夜传》、李纲《赵忠简公言行录》、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等都载有宋江起义事。这些文献材料,已经大致勾勒出宋江起义的基本脉络,是后来水浒故事广为流传的历史根据。

宋江起义故事到南宋时期就已经广泛在民间流传,并且以话本形式出现,成为说书人的重要素材。元代出现大批水浒戏,成为元杂剧的重要题材,今存剧目共三十三种。宋话本、元杂剧都是在民间传说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把它们和史书的相关记载相比,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许多差异:

一是叙事有繁简之分。大体上说,史书简略,话本繁复。故事已由许多分散的独立单篇,发展为系统连贯的整体。二是人物有多寡之别。史书中除宋江外,其余人都未留下姓名。到了元杂剧中,水浒英雄由原来的三十六人发展到七十二人,再到一百零八人,人数已是史书记载的三倍。

上述事实表明,宋江起义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由历史向文学的转变,融人大量说话艺人、戏曲编撰者的创造。施耐庵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写成了《水浒传》这部名著。

那么,施耐庵对流传的宋江故事有哪些借鉴,又进行了哪些加丁改造呢?

一是继承说书艺人和杂剧作者的虚构传统,增加新的故事情节,使全书更加连贯、完整。二是对水浒英雄的塑造上精雕细刻,使之更加丰满。总之,《水浒传》的成书,体现的是由历史故事到文学传说的演变,由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的发展。

叙事手法

《水浒传》的叙事手法很有特点,主要表现在前半部的故事情节铺叙之中。前八十一回梁山军由弱到强的成长过程,采用的是环环相扣的叙事模式。首回的“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只是一个引子,就是要引出一百单八颗魔星降世,大闹赵宋江山的这段水浒故事。而后则笔锋一转,转到了东京市井上的泼皮高俅发迹,由高俅而引出王进出走东京的事件;又由此而引出史家庄上的九纹龙史进投师学艺,结交九华山上的白花蛇杨春等好汉;由史进因此破家,夜走华阴县而结识鲁智深;由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被迫为僧,转投东京大相国寺而结识林冲;再由林冲发配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而引出杨志,而杨志则带出了石碣村七星聚义,黄泥冈上智取生辰纲的情节。《水浒传》就是如此设置了许多人物关系的“连环结”,众多的“连环结”相互沟通,成为一个庞大的人物关系网络,每位好汉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纽结。当这个网络完全织成的时候,各路英雄便全部汇集在一起了。这种手法设置,使得《水浒传》的前半部分故事可以分成几个单元,每个单元集中表现几位英雄。各个单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作品的这种结构方式,是和所要表现的梁山军由分散到集中,人员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相适应的。

作品评价

《水浒传》反映的是忠义交织的价值观,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水浒英雄来自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他们最终之所以能在梁山聚集,结拜为兄弟,一方面是环境所迫,另一方面也在于他们重义气。

梁山英雄的义气体现在多方面:一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见义勇为精神。鲁智深、武松是典型代表。他们都有除暴安良的义举,做事毫不畏惧,愿意承担严重后果。二是富有同情心,救人于危难之中。宋江、柴进是代表人物。他们援助各类英雄,仗义疏财,古道热肠,受到拥戴。三是肝胆相照,以诚相待,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水浒传》往往把误会和冲突作为表现英雄义气的契机,采取“不打不成交”的叙事模式。

宋江率梁山好汉排座次,“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忠”和“义”成为水浒英雄群体的双重价值取向,但起决定作用的观念是“忠”,和前期已经判然有别。可以这样说,“义”是梁山好汉聚众举事的动力,它使起义队伍日益壮大;“忠”则是葬送起义的祸根,把梁山好汉一步步引向痛苦的深渊。如果从思想渊源、文化传统方面考虑,“义”体现的民间文化成分更多,而“忠”则和儒家思想关系更为密切,对知识阶层影响更深。

《水浒传》是英雄悲剧和国家悲剧两线并存。这个群体的毁灭是一场英雄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必然是悲惨的,而不可能在现实社会中找到出路。整个一部《水浒传》,相当大的篇幅用来展示诸多英雄的人生磨难。同时,《水浒传》还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北宋王朝的悲剧,它作为一条副线存在,对英雄悲剧起着补充作用。英雄悲剧、国家悲剧,二者交织在一起,有时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水浒传》是现实性和虚幻性的二元互补。作品是北宋末期社会现实的艺术写照,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和较多的历史依据,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同时,《水浒传》又带有明显的虚幻成分,与现实性纠结在一起。从第一、二回开始,就有洪太尉放走魔君;晁盖等七人智取生辰纲,有北斗七星坠于屋顶之梦;梁山好汉排座次,忠义堂宋江得天书;最后以“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结束。所出现的虚幻场面,都是作为现实事件的预兆、解说,是以天命神意来验证人间发生的事情。这些虚幻情节,强化了作品的传奇色彩,同时带有天命论、宿命论的消极成分。不过,由于这部分内容在全书所占比例不大,并没有冲淡它的现实性。  (高长山)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