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个内容极为广泛的概念,指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玩的方式,又是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以及人们生活的目的、对生活的态度等的总和。也就是说,生活包括了社会的、经济的、精神的、文化的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人的创造性活动,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
张建兴编著的《做自己的医生(职场人士身心健康指南)》将从现代生活方式的基本概念出发,根据当代中国职场人目前所处的现实状况,与读者朋友一起讨论生活方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规划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由不良生活方式所引发的疾病。
《做自己的医生(职场人士身心健康指南)》作者张建兴以自己丰富的经历结合典型的实例,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阐述了如何从内到外控制生活的节奏,涉及饮食健康、养生运动等内容,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生理、心理小毛病的原理和防治方法,帮助读者以一种更健康、快乐的方式来安排生活。
一、概述: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的健康
(一)现代生活方式与健康观
现代社会,环境和社会的变化已使传统意义上的疾病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今天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是社会性的慢性疾病。单因(生物因子)单果(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模式,已被多因多果的流行病学模式所替代。这里所说的多因,包括生物因子、心理因子和社会因子;多果,则指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临床实践证明,“一切找医生,一切靠医生”的传统观念,已经无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种种疾病和健康问题。只有确立整体医学观和自我保健意识,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对医生和药物的依赖,而代之以科学的自我保健,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要求,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圆满的状态。此“健康”的定义,不仅强调“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指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方面。那么,究竟怎样才是精神上的“圆满”呢?“圆满”本身是一个比“健康”更模糊的概念,于是,有人提出了整体健康的观点。
在整体健康观中,比较完善并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大类十二项因素:
一是生活方式,涉及职业和职业毒害、消费类型、有害业余活动等三项因素;二是环境,涉及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身体等三项因素;三是人类生物学,涉及复合内因系统、成熟老化、遗传等三项因素;四是保健服务机制,涉及治疗机构、预防机构、康复机构等三项因素。
上述对健康概念的解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健康,指功能正常,即健康机体与环境之间相对的动态平衡或和谐,而达到这种平衡或和谐,则意味着机体开始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我们要建立和推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达到与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的平衡或和谐。
(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强身之本
具体来说,科学的生活方式,指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规律来安排生活,而不是按习惯随心所欲。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没有意识到日常的吃、穿、用、住、行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不了解物质生活提高会带来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因而不懂得需要科学地、有规律地来安排自己生活中的起居饮食,结果损害了身体健康,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文明,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要素,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既表现为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也表现为文化的发达和思想的进步。因此,文明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其中精神文明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越进步,生活越现代化,越要讲究精神文明,既要加强文化修养,又要加强道德修养。
健康的生活方式,既指健康的精神生活,也指健康的物质生活。健康的物质生活,离不开健康的身体;而身体要健康,必须尽可能远离或消除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
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含义和内容,并非互相割裂,互不相关,而是互相联系、互为表里的有机整体,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充满生机和活力。这种生活方式,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振奋人的精神,增强人们的体质。
二、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的多因性疾病
近年来,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癌症、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多因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已占据国人死因的前三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临床资料表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之所以明显上升,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不少病被人们戏称为“富贵病”。预防这些疾病最基本、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现代生活方式与高血压
高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值的一种临床表现。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称为血压。血压是人体重要的生命现象,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们的正常活动,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心脏收缩时的血压称为收缩压,舒张时为舒张压,两者问的落差称为脉压。血压以毫米汞柱(或千帕)计算。在正常情况下,一天24小时的血压略有波动,男性略高于女性,下肢收缩压高出上肢收缩压约20毫米汞柱。血压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P5-7
1963年,我考入南开大学读书。开学不久的一天,我和一位来自农村的同学出校去玩。当我冲过车流,跑到马路对面时,却发现他没有跟上来。恰在这时,一声声尖利的汽车鸣笛在马路上响起。我回头一看:天哪,原来是他傻傻地站在马路中间,一任汽车尖叫连连,却就是站在那里岿然不动!
我急忙跑过去,将他拉了过来。在这期间,我听见汽车司机破口大骂,而他,则吓得几乎瘫软,且浑身大汗。我问他:你怎么不跟着我跑过来?他说:来天津上学前,乡里乡亲们告诉他,城市里汽车很多,过马路时如果有汽车开过来,千万千万不要跑,要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否则,汽车会冲过来,把你轧死。刚才的那一幕,就是他按照那个教导去做的一次完美表现。我听了,哭笑不得,说:我还以为你打算壮烈牺牲呢!
从那以后,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城里人”,是需要学习的1
1973年,“文革”尚在进行中,一般中国人是不可以出国的。一位因了某种使命而出国而回来的朋友,来我家看我。对于外面的世界,我自然也是十分地好奇,便向他打听。谁知他首先讲到的却是:哎呀,我刚到日本东京,看见马路上的那些个白道道,以及白道道上面画着的各种符号,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吓得我呀,两条腿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迈步了!
听了他的话,我更懵了,因为我连日本东京的马路上有许多白道道,有许多符号,连听都没有听到过!
作为一个在城市里活过了三十来年的中国人,我才明白要做一个“现代人”,也是需要学习的!
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除开了移民还有些不方便之外,出去转转几乎己经没有任何障碍了。为此,许多中国人都借此大开了眼界。但眼界虽然大开,烦恼却也接踵而至。解除这些烦恼的办法无他,只有学习!
学习什么呢?媒体上谈论得最多的是文明举止和社交礼仪。对于文明的理解,我们曾经接受过完全相反的“教诲”。而现在,我们要走进世界了,这才发现:我们竟然活得如此“粗糙”!同时我们也才发现:一个“野蛮”人,是不会为世界接受的!因此,我们就必须学习!
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外国人批评中国女孩子不会化妆,不会穿衣服。通过比较,我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评。还好,大概也就是十几年吧,中国女孩子们在化妆上和穿着上,已经堪称个个都是“专家”了——在我看来。化妆和穿着的学习,比举止和礼仪的学习,要难得多了,因此,举止和礼仪的学习,将不在话下。
比较艰难一些的学习,是科学,是发明,是生产,是管理,是法律,是法规,是银行,是金融,是国际关系,是外交手段……作为一个“地球村”的村民,你只有具备了这许多知识和这许多技能,你才有可能去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剧烈竞争,你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好在我们中国人足够聪明,许多陌生的东西一学就会。之后,可能还会做得更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我们有能力完成这个学习。而在这方面,从总体上来说,职场精英们的表现最为优秀!
只是,他们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其中,是许多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损害。
去国外转转,你会发现早晨的马路上,有许多中青年人在跑路。显然,他们很重视锻炼。而我们这里呢?都是老头老太太们在锻炼。问问为什么?回答都是:没有时间。
是的,现代人是忙碌的。特别是职场上的人们,忙碌得甚至废寝忘食,乃至于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对此,许多人表示无可奈何,甚至认为这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但,现在有一本书告诉你:你的理解有误!
这本书还告诉你:除开了必须具备种种现代知识和技能之外,你还应该通过学习成为你自己的医生。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
这本书的主编张建兴君,在职场上已经打拼近30年了。他先是在一家部属“中”字头的大企业打工,1998年仅33岁时就竞聘做到了企业的高管担任副总经理职务,负责公司数十亿元的庞大业务,可见其工作异常努力且颇有经管才能。后来呢,伴随着企业改制的完成,他创办了一家以代理国外品牌的专卖公司,生意做得很不错。我认识他,已经20多年了。那时,他喜欢文学,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我俩便是因此而相识。对于他的一心二用,我曾经想过劝阻,以为文学实在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但我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我发现他这个人精力异常充沛,思想异常活跃,记忆力更属超常……而且,他还是一个“有心人”。
我说他是个“有心人”,是说他身在职场,想的却不仅仅是生意,比方说他还注意到了职场上的人们因了工作的压力而损害了身心健康。对此,他很忧虑——当然,作为老板,他自己更是感同身受。
建兴君喜欢交友,喜欢读书。通过与朋友们的探讨和广泛阅读,他发现: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解决职场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为此,他除开了细细地研读有关书籍之外,还不断地向医生、专家、学者请教。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感到有必要撰写并出版这样的一本书了。
老实说,当他把这本书的书稿放到了我的面前时,我有些感动,感动于他做了一件好事,也感动于他为此而付出的心血。
现在,本书即将出版发行,建兴君嘱我为序,我便写了这些话,以表示我的祝贺吧。
2016年6月3日
从有意撰著此书,到现如今即将付梓出版,经历了近两年十易其稿的过程……此时此刻,我最为感激的莫过于我的文学启蒙导师吴若增先生,这位当代最具个性和思想的著名作家,其实也是一位关注身心健康方面的专家学者,从其上世纪90年代所作的长篇力作《离异——一个当代中国男人的内心独白》即可见一斑,该书一俟出版即引起强烈反响,蜚声海内外!百忙中他拨冗为本书写序,那真是“大家落笔,添光增色”!
一段时间里,我悉心研读了我的兄长及挚友,上海市教委原教研室主任、研究员王厥轩先生赠我的两本力作:《浇灌上海·上海教育60年见证》、《中国教育绝不输给美国》,正如龚学平书记在其书序中所言,“他对上海乃至中国的教育心中是有底的”。对我而言阅后所得的丰厚滋养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身心健康的教育其实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深切感谢教育界专家王厥轩会长、奚建华督学兼会长、赵国荣先生、刘齐煌先生等对此书的助掖!
另外,真挚地感谢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医生》编委汪新亮教授以及沪上数十家不同科室的专家教授在不同时期曾从各自不同角度中肯地提出了富有价值的建议,尤其是我的挚友,知名的耳鼻喉专家马兆鑫主任特发邮件给我提出的修改意见,更是使书稿锦上添花。感谢这些教授专家们:陆钦池、沈惠风、沈中仁、葛建伟、许硕贵、刘建平、林晓曦、刘智辉、邵凌云、孙竟、曹立群、邱德华、李怀清、裘贵成……
新闻出版界的资深人士:乐惟清、薛耀先、徐华泉、陆志丰、胡绳梁、沈源琼、张仁和、胡培炯、李伟民等对书稿的修葺付出了极大精力,在此表示深深地谢意!
十分感谢夏贺新先生这位知名的漫画家,他是我多年的好友,多才多艺!在这本相对并不轻松的书里加入“漫画”的轻松,他功不可没!
最后,感谢每一位阅读此书的读者——您!感谢您的购买与阅读!倘此书对您的身心健康带来助益的话,则笔者幸甚!
祝读者诸君生命快乐!
倡导成功而幸福的人生,倡导身心俱佳的健康价值观。
——研究员、学者、博导黄凯锋
我丝毫无意夸大这本书的作用,一个时代的问题不是一本书和一颗聪慧的头脑便可以解决的。但是,打开它,仔细阅读,你将获得一条解救之道:心灵的舒缓,情感的释放。是的,你焦虑的头脑现在正似乎平静下来。
——作家、城市文化评论人王唯铭
如何应对现代病,人们还在摸索;读读这本书,应是大有裨益。
——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薛耀先
编者习《黄帝内经》多年,为职场智者确立了一套以《黄帝内经》为核心,融合现代医学理念的生命保障策略。
——原《新闻报》副刊部副主任、书法家徐华泉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在充满竞争的职场,你时常会感觉身心疲惫。懂得养身、爱惜自己的身体是每个成功人士最渴望的。这本书里有你需要的方法。
——学者、博士孙立行
也许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但你未必知道应该如何有效摆脱。这本书给你展开一幅幅生动画面,从工作到生活,从生理到心理,让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悟出健康之道。
——漫画家、职场策划人夏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