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公民社会视域下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彭光灿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2 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

1.2.1 公民社会理论研究现状

1.2.2 中国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研究现状

1.2.3 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的研究现状

 1.3 概念内涵分析

1.3.1 社会

1.3.2 社会管理

1.3.3 社会管理创新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

 2.1.古代的公民社会思想

2.1.1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社会思想

2.1.2 西塞罗的公民社会思想

2.1.3 中世纪末期的城市公民社会

 2.2 近代的公民社会思想

2.2.1 霍布斯的公民社会思想

2.2.2 洛克的公民社会思想

2.2.3 卢梭的公民社会思想

 2.3 现代的公民社会思想

2.3.1 亚当?弗格森的公民社会思想

2.3.2 托马斯?潘恩的公民社会思想

2.3.3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

2.3.4 托克维尔的公民社会思想

2.3.5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

 2.4 当代的公民社会思想

2.4.1 葛兰西的公民社会思想

2.4.2 哈贝马斯的公民社会思想

2.4.3 吉恩?科恩与安德鲁?阿拉托的公民社会思想

第3章 公民社会的内涵、实质及其对中国的适用

 3.1 公民社会的概念、要素、特征

3.1.1 公民社会的概念

3.1.2 公民社会的要素

3.1.3 公民社会的特征

 3.2 公民社会的价值理念

3.2.1 人本精神

3.2.2 个体独立

3.2.3 自由平等

3.2.4 自主自治

3.2.5 法治保障

 3.3 公民社会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及被制约性

3.3.1 公民社会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

3.3.2 公民社会理论在中国所受到的制约

第4章 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理念

 4.1 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价值理念——公民为本理念

4.1.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4.1.2 西方人本思想

4.1.3 社会管理创新的公民为本理念的实质

 4.2 公民社会活动的平等自由理念

4.2.1 自由和平等的含义

4.2.2 社会活动中平等和自由

4.2.3 自由平等理念的实施要求

 4.3 公民、社会组织、政府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民主理念

4.3.1 民主参与理论

4.3.2 民主参与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4.3.3 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

 4.4 社会和谐稳定与个体发展相协调的价值理念

4.4.1 社会和谐稳定和个体发展的含义

4.4.2 社会和谐稳定与个体发展的相互共进

4.4.3 社会和谐稳定与个体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

 4.5 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制保障理念

4.5.1 法制保障价值理念在社会管理中的实施现状

4.5.2 法制保障价值理念对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一般适用性

4.5.3 法制保障价值理念对建构社会管理主体关系的重要性

第5章 以公民权利公平实现为导向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任务

 5.1 个体独立前提下的公民权利协调

5.1.1 公民权利协调的必要性

5.1.2 公民权利协调的原则

5.1.3 公民权利协调的方式

 5.2 自由平等基础上的社会行为规范

5.2.1 社会行为规范的内容和职能

5.2.2 社会行为规范的调节手段

5.2.3 社会行为规范调节的对象

 5.3 人本精神为导向的公民权益整合

5.3.1 公民权益整合的人性假设基础

5.3.2 公民权益整合的原则

5.3.3 公民权益整合的方式

 5.4 法治基础上的社会和谐稳定

5.4.1 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含义

5.4.2 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特征

5.4.3 法治对社会和谐稳定建构的基础作用

第6章 自主自治与法治为基础的中国社会管理多元主体建构

 6.1 建构公民个体在社会管理中的自主精神和基础作用

6.1.1 社会作为个体主体性发挥的结果

6.1.2 个体在社会管理中的自主精神

6.1.3 个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6.2 建构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治作用和中介作用

6.2.1 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

6.2.2 构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治作用

6.2.3 构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中介作用

 6.3 建构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引领和协调作用

6.3.1 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角色定位

6.3.2 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引领作用

6.3.3 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协调作用

 6.4 建构法治统一下的社会管理的交互主体格局

6.4.1 公民个体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

6.4.2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

6.4.3 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体的交互主体关系

第7章 个体权利和法治基础上的中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

 7.1 平等与法治为价值取向的群众权益维护机制

7.1.1 群众权益维护的内涵和必要性

7.1.2 群众权益维护的理论依据

7.1.3 建立和完善群众权益维护机制

 7.2 个体权利公平为价值导向的人口动态管理机制

7.2.1 转型期流动人口的特点及人口管理的现状

7.2.2 转型期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7.2.3 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创新措施

 7.3 以人为本与法治保障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

7.3.1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

7.3.2 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7.3.3 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

7.3.4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7.4 自治与法治相结合的舆论引导机制

7.4.1 建立健全对舆论的综合管理机制

7.4.2 以人为本,健全舆论调控全程引导机制

7.4.3 规范自治,健全法制长效引导机制

第8章 权利平等和机会公平取向的中国社会管理具体制度创新

 8.1 就业权利平等的充分保证制度

8.1.1 社会转型期劳动者就业领域存在的问题

8.1.2 就业权利充分保证的社会价值和人本意义

8.1.3 就业权利平等保证的制度安排

 8.2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制度

8.2.1 教育资源分配现状

8.2.2 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含义及其影响

8.2.3 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制度安排

 8.3 医疗保障资源的平等安排制度

8.3.1 医疗保障资源分配现状

8.3.2 医疗保障资源分配两化的原因

8.3.3 医疗保障资源平等安排措施

 8.4 基层管理的民主与服务制度

8.4.1 基层管理体制的现状

8.4.2 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转型的自主本质

8.4.3 基层社会管理制度改革措施

 8.5 社会保障的人性化制度

8.5.1 转型期的社会保障现状

8.5.2 以人性化为取向的社会保障的必然性

8.5.3 人性化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推荐

彭光灿所著的《公民社会视域下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研究》通过回溯公民社会的思想发展史,理清了公民社会的价值内涵:人本精神、个体独立、自由平等、自主自治和法制保障等。这些价值与中国现阶段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即与中国现阶段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良序发展的价值追求相一致,与建立稳定与活力、秩序与自由、公平与效率等的社会管理内在要求相统一。鉴于公民社会与中国管理创新两者内在价值的一致性,本书提出将公民社会的公民为本、自由平等、民主参与、协调发展和法制保障等价值理念应用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在现实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个体公民在社会创新中的自主精神和基础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自治作用和中介作用,实现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引领和协调作用,最终建构法治统一下的社会管理交互主体,实现公民个体、社会组织和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良性互动。

编辑推荐

彭光灿所著的《公民社会视域下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以柯亨(Cohen)和阿拉托(Arato)为代表的公民社会的三分法框架为基础.将公民社会定义为:独立于国家政治和市场经济、并与它们并存的社会互动领域,这一领域由独立于国家和市场的公民个体和各种组织所构成,他们以自由、平等、自主、自愿、民主的方式相结合,以保护或增进公民个体的权利和社会整体的利益或价值。它由私人领域、非官方公共领域、志愿性组织和社会运动等要素组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7: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