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哈里发国家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哈全安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中东国家史概述

中东地处欧亚非大陆的中央地带.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导致中东人口分布的复合结构和多元色彩,闪含语系、印欧语系和阿尔泰语系的诸多分支在中东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各自的印记。不同文明的汇聚与冲突,构成中东历史的鲜明特征。

中东地区的古代文明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了最初的城邦文明。继苏美尔人之后,闪含语系的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先后征服诸多的敌对势力,在美索不达米亚及其周边地带建立起具有相当规模的统一国家。与此同时,闪含语系的古埃及人崛起于尼罗河流域。吉萨的金字塔和卢克索的神庙群构成古埃及文明的集中体现。埃兰人、克塞人、喜克索斯人、腓力斯丁人、腓尼基人、希伯莱人、赫梯人亦曾粉墨登场,角逐于中东的历史舞台。至公元前6世纪,称雄中东的闪含语系诸多分支日渐衰微,印欧语系的重要分支波斯人异军突起,成为主宰中东命运的统治民族;在阿黑门尼德王朝的鼎盛阶段.波斯人一度控制西起尼罗河、东至阿姆河的辽阔疆域。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自希腊起兵,东征波斯帝国,阿黑门尼德王朝寿终正寝。此后数百年间,波斯帝国的安息王朝和萨珊王朝领有伊朗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同为印欧语系分支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相继控制东地中海沿岸,进而在中东地区形成东西对峙的态势。

阿拉伯半岛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虽为三大古代文明发源地所环绕,却在相当长时期内仿佛被喧嚣的文明社会所遗忘。伊斯兰教诞生前的百余年间.为了夺取有限的生活资源和必要的生存空间,阿拉伯人之间的相互劫掠连绵不断,血族厮杀旷日持久,部落战争遍及整个半岛。公元7世纪初,地处阿拉伯半岛西部荒漠的麦加和麦地那犹如两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照耀着“两洋三洲五海”世界的古老大地。61O年至622年间,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以安拉的名义传布启示,遭到古莱西人的抵制,初兴的伊斯兰教面临夭折的危险。622年,先知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离开麦加前往麦地那。先知穆罕默德与麦地那的居民订立一系列协议,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温麦”在麦地那建立。徙志标志着伊斯兰国家的起点,温麦构成伊斯兰国家的最初形态。徙志是早期伊斯兰教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它开启了伊斯兰教历史的新纪元。伊斯兰教摆脱了濒临夭折的境地,文明的萌芽开始植根于麦地那绿洲的沃土之中。先知穆罕默德作为伊斯兰文明的缔造者,成为伊斯兰国家无可替代的唯一领袖。先知穆罕默德发动对麦加古莱西人、阿拉伯半岛的犹太人以及贝都因人的圣战,伊斯兰文明在阿拉伯半岛初步确立。

P1-2

目录

中东国家史概述

前言

第一章 麦地那哈里发国家

 一、阿布·伯克尔即位

 二、“里达”的平息

 三、麦地那哈里发国家的扩张:背景分析

 四、麦地那哈里发国家的扩张:战争进程

 五、麦地那哈里发国家的扩张:区域差异

 六、政权结构与政治格局

 七、共和政体的危机

 八、最初的内战

第二章 倭马亚王朝

 一、穆阿威叶的统治

 二、内战再起

 三、君主制的加强

 四、新的征服

 五、阿拔斯派的兴起

 六、矛盾与危机

 七、来自呼罗珊的黑色旗帜——阿拔斯人的起义

第三章 阿拔斯王朝

 一、政权的巩固

 二、走向鼎盛

 三、哈伦盛世

 四、内战与秩序的重建

 五、阿拔斯王朝前期的集权政治

 六、哈里发权力的衰微

 七、伊斯兰世界的分裂:自然环境与社会背景

 八、西班牙与马格里布诸王朝

 九、埃及的嬗变

 十、东部的分裂

 十一、白益王公的统治

 十二、库尔德人与贝都因人

 十三、塞尔柱人称雄西亚

 十四、阿拔斯王朝的倾覆

第四章 哈里发国家的经济制度与经济生活

 一、地权与赋税

 二、地产与农民

 三、农作区域与农业生产

 四、手工业

 五、商业

 六、城市

第五章 哈里发国家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

 一、阿拉伯人的迁徙

 二、倭马亚时代的社会交往

 三、阿萨比叶现象

 四、麦瓦利

 五、阿拔斯时代的穆斯林社会

 六、吉玛人

 七、奴隶

 八、时尚与习俗

第六章 伊斯兰教的发展

 一、哈瓦立及派的兴衰

 二、什叶派的演变

 三、逊尼派思想体系的确立

 四、正统伊斯兰教的宗教政治理论

 五、苏非主义的禁欲倾向与神秘色彩

 六、伊斯兰教的法学流派

第七章 伊斯兰世界的文化成就

 一、伊斯兰文化演进的社会氛围

 二、文学

 三、艺术

 四、历史学

 五、哲学

 六、自然科学

本书引用的参考文献

索引

序言

1

“中东”一词源于西方殖民扩张的时代背景.原本具有“欧洲中心论”的历史痕迹和政治色彩。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将介于所谓“欧洲病夫”奥斯曼帝国与英属印度殖民地之间的伊朗以及与其毗邻的中亚和波斯湾沿岸称作“中东”。用于区别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近东和包括东亚诸国在内的远东。1900年,“中东”一词正式出现于英国的官方文件,进而为西方列强普遍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退出历史舞台,所谓近东与中东之间的政治界限不复存在,中东随之逐渐成为泛指西亚北非诸多区域的地缘政治学称谓,包括埃及、肥沃的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在内的阿拉伯世界以及土耳其和伊朗则是中东的核心所在。

中东地区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高原、山脉与大河流域构成基本的地貌形态。高原、山脉与大河流域错综相间的地貌分布,导致截然不同的经济活动与生活方式的长期并存。高原和山区大都地广人稀.适合牧养牲畜的经济活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尼罗河水流量充沛,河水流经之处形成人口分布相对稠密的定居社会。游牧群体与定居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贯穿着中东历史的进程。

中东作为东半球的地理中心所在,地跨亚非欧三洲,处于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以及波斯湾、阿曼湾、亚丁湾、亚喀巴湾、苏伊士湾诸多水域的环绕之中,是联结印度洋与大西洋的桥梁和纽带,堪称“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来便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通道。黑海与爱琴海之间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卢斯海峡、地中海与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红海与亚丁湾之间的曼德海峡、阿曼湾与波斯湾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中东诸地不仅在自然环境方面差异甚大,其人口构成亦极为复杂。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导致中东人口分布的复合结构和多元色彩,“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可谓闪米特一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诸多分支的共同家园。闪米特一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和阿尔泰语系的不同分支皆曾生活在“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在中东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各自的印记。不同文明的汇聚与冲突,构成中东历史的鲜明特征。统治民族的交替出现。无疑是中东历史长河的突出现象。伴随着诸多统治民族的相继兴衰.统一与分裂的政治格局频繁更替,向心倾向与离心倾向长期处于激烈抗争的状态,政治疆域经历剧烈的变动过程。

2

中东地区的文明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传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中下游即美索不达米亚堪称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称作亚述,南部称作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的北部称作阿卡德,南部称作苏美尔。欧贝德人亦称原始幼发拉底人,是巴比伦尼亚地区的早期居民。大约自公元前4300年起,苏美尔人进入巴比伦尼亚南部地区。公元前3500年开始,苏美尔人城邦渐露端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序幕由此徐徐拉开。继苏美尔人之后,阿卡德人于公元前24世纪登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舞台,两河流域进入闪米特化的时代。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是阿摩利人。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当政期间,巴比伦王国的疆域囊括整个巴比伦尼亚地区。亚述地处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山区,亚述城邦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约公元前744-前727年在位)当政期间,亚述人统治着北起乌拉尔图(小亚细亚半岛东部)、南至巴比伦尼亚、西起地中海东岸、东至扎格罗斯山西麓的广大地区。公元前7世纪,伽勒底人兴起于巴比伦尼亚.进而取代亚述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伽勒底人建立的政权称作新巴比伦王国,是为古代西亚闪米特人文明的最后阶段。

公元前2000年,文明的曙光在地中海东岸逐渐显现,包括推罗、西顿和乌伽里特在内的诸多腓尼基人城邦相继建立。腓尼基人是古代世界的著名商人,腓尼基人的商船航行于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的广大水域。腓尼基人曾经在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创立字母文字,腓尼基文包括22个辅音字母。腓尼基字母首开人类字母文字的先河,对于其后出现的希腊字母和阿拉马字母皆有重要的影响。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东岸与约旦河之间的狭长区域,早期居民是迦南人和喜克索斯人。公元前2000年后期,闪米特语的分支希伯莱人移居巴勒斯坦。希伯莱人移居巴勒斯坦初期,分为十二个部落,相传源于希伯莱人祖先亚伯拉罕嫡孙雅各的十二子,其中生活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希伯莱人部落联盟名为以色列,生活在巴勒斯坦南部的希伯莱人部落联盟名为犹太。扫罗是希伯莱人的第一位国王,来自以色列部落联盟。扫罗死后,来自犹太部落联盟的大卫统一巴勒斯坦的希伯莱人.定都耶路撒冷。大卫之子所罗门当政期间,在耶路撒冷建造圣殿,史称“第一圣殿”,亦称“所罗门圣殿”,耶路撒冷由此成为希伯莱人的宗教中心。所罗门死后,巴勒斯坦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国和南部的犹太国,分别都于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

位于北非东部的尼罗河流域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定期泛滥的尼罗河水灌溉着周边的区域,承载着古老的埃及文明。希腊化时代的埃及祭司曼涅托曾经将古代埃及的历史划分为31个王朝,第1王朝的历史则可追溯到公元前3100年的统治者美尼斯当政期间。古王国(公元前2686-前2181年)包括第3-6王朝,都于尼罗河三角洲南端的白城(第6王朝时改称孟斐斯,今埃及首都开罗附近),是古代埃及文明的鼎盛阶段。新王国(公元前1570-前1085年)包括第18-20王朝,都于上埃及的底比斯(底比斯亦称“诺威”,意为主神阿蒙的城市,位于今开罗以南670千米处),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另一鼎盛阶段。新王国的历代法老致力于开拓疆土的扩张战争,在南方溯尼罗河而上征服努比亚,在东部越过西奈半岛攻人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新王国结束之后,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相继入侵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日渐衰落。

公元前6世纪,称雄中东的闪米特一含米特语系诸多分支日渐衰微.印欧语系的重要分支波斯人异军突起,成为主宰中东命运的统治民族。“波斯”一词在波斯语中读作法尔斯,源于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地域名称法尔斯.希腊人称之为波息斯。法尔斯是伊朗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所在。阿黑门尼德王朝和萨珊王朝皆由此崛起,波斯帝国和波斯语亦由此得名。波斯帝国的创立者是居鲁士(约公元前558-前529年在位),后人称之为“波斯之父”。居鲁士属于波斯人的阿黑门尼德氏族,居鲁士创立的政权故称阿黑门尼德王朝。居鲁士自称“巴比伦王、苏美尔和阿卡德王、四方之王”,居鲁士之子冈比西斯(约公元前529-前522年在位)曾经远征尼罗河流域,建立埃及历史上的第27王朝。大流士(约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当政期间,波斯人越过中亚,占领印度河流域,巴尔干半岛南部的色雷斯亦被纳入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版图。大流士创立行省制、军区制、驿政制和贡赋制,统一币制和衡制.初步形成中央集权的政府体系,有效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基础。在阿黑门尼德王朝的鼎盛阶段,波斯帝国统治着西起尼罗河、东至印度河的辽阔疆域。波斯文化与希腊文化交相辉映,曾经是古代世界的亮丽风景。

公元前4世纪初,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自希腊起兵,东征波斯帝国,中东地区进入希腊化的时代。亚历山大死后,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半岛分别处于托勒密王国、塞琉古王国和帕加马王国的统治之下。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灭亡托勒密王国、塞琉古王国和帕加马王国。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和小亚细亚半岛成为罗马人的属地。公元前3世纪.帕奈人建立安息王朝。安息王朝鼎盛时期,领有伊朗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诸地,进而在中东地区与罗马人分庭抗礼。公元3世纪,萨珊王朝兴起于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发祥地法尔斯。萨珊王朝的创立者阿尔达希尔(224-241年在位)灭亡安息王朝,自称“诸王之王”,领有伊朗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广大地区。此后四百年间,萨珊王朝与罗马帝国及拜占廷帝国交战频繁,中东地区形成东西对峙的政治格局。

中东地区是诸多宗教的摇篮。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普遍存在多神崇拜的宗教形式,而一神信仰排斥多神崇拜的漫长历程则是古代中东历史进程的突出现象和显著特征。古代埃及人笃信诸多神灵,其中称作拉神和阿蒙神的太阳神以及称作奥西里斯的冥神最负盛名。早在公元前14世纪,埃及第18王朝的著名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废止多神崇拜,独尊阿吞神作为主宰尼罗河流域直至整个世界的神灵,首开一神信仰的先河。希伯莱人原本信奉多神教,主神耶和华被希伯莱人视作诸多神灵中地位最高的神灵。自公元前10世纪初开始,希伯莱人逐渐放弃多神崇拜的宗教传统,独尊耶和华的犹太教始露端倪。至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之囚”期间,犹太教的神学体系随之日臻成熟。琐罗亚斯德教相传系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人查拉图士特拉(希腊人称其为琐罗亚斯德)创立,亦称拜火教,中国史书称之为祆教,是古代波斯的主要宗教。大流士当政期间,尊奉琐罗亚斯德教作为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国教。萨珊王朝建立后,琐罗亚斯德教俨然成为波斯传统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公元初年,基督教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地中海东岸。基督教沿袭犹太教的诸多宗教信条,犹太教法利赛派的神学思想对于基督教的影响尤为明显。基督教诞生的初期,罗马帝国统治者视之为犹太教的分支,迫害基督徒。公元4世纪以后,基督教成为拜占廷帝国最具影响的意识形态.尊奉所谓尼西亚信条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说的官方信仰盛行于爱琴海地区,基督教的异端派别阿里乌斯派以及其后出现的科普特派、雅各派和聂斯脱里派在埃及、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广泛传播。

公元7世纪初,地处阿拉伯半岛西部荒漠的麦加和麦地那犹如两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照耀着“两洋三洲五海”世界的古老大地。伴随着伊斯兰教的诞生.阿拉伯人悄然崛起于仿佛被喧嚣的文明社会所遗忘的角落,进而在圣战的旗帜下走出贫瘠的家园,作为崭新的统治民族登上中东的历史舞台。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哈里发国家征服了西起伊比利亚半岛和马格里布、东到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辽阔疆域,伊斯兰教取代基督教和琐罗亚斯德教而成为中东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麦地那时代和倭马亚时代,阿拉伯人垄断伊斯兰世界的军政要职,非阿拉伯人尚无缘分享国家权力。阿拔斯时代,包括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库尔德人、塞加西亚人在内的非阿拉伯人中皈依伊斯兰教者日渐增多,尤其是波斯人和突厥人的政治势力迅速膨胀,中东伊斯兰世界随之出现群雄逐鹿的分裂局面。

内容推荐

哈全安所著的《哈里发国家史(610-2000)》记述了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哈里发国家征服了西起伊比利亚半岛和马格里布、东到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辽阔疆域,伊斯兰教取代基督教和琐罗亚斯德教而成为中东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编辑推荐

中东地区,是现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重要聚焦点。大国关系、地区安全、民族宗教矛盾乃至各种文明的激荡碰撞,都在这个地区充分展示与体现。应当说,目前的各种体现是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上表达出来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是一个大历史进程,各种历史力量运动其间,各种正能量与负能量也在其间此消彼长。要充分了解中东地区的这些历史积淀,必须要有对这个地区的历史、社会、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的尽可能完整的了解。

请看由哈全安所著的《哈里发国家史(610-2000)》。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