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诗长安(上)(精)/诗赋长安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邱丰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诗赋长安》这套丛书,选取中国文学史上两座高峰——汉赋与唐诗,让人们从历代名人以汉赋、唐诗咏唱西安的经典作品中加深对西安的了解。通过通俗易懂的现代注释和赏析故事梳理西安的文学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西安的文心与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邱丰著的《唐诗长安(上)(精)》为唐诗部分。

内容推荐

《诗赋长安》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严谨的前提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注解和赏析,以求让现代读者能理解古意,并对现代文学与文化提供诸多启示。丛书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是一套诗赋解读西安的文化名片。

邱丰著的《唐诗长安(上)(精)》为唐诗部分。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自然风貌

 01.骆宾王《帝京篇》(节选)

 02.崔颢《行经华阴》

 03.王维《终南山》

 04.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05.许浑《成阳城东楼》

 06.白居易《青门柳》

 07.白居易《醉中归周至》

 08.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选一)

 09.李白《杜陵绝句》

 10.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第二章 城市风貌

 11.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选一)

 12.李世民《正日临朝》

 13.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4.苏颋《兴庆池侍宴应制》

 15.白居易《勤政楼西老柳》

 16.杜甫《忆昔》(其二)

 17.杜牧《过华清宫三首》

 18.崔颢《长安道》

 19.杜甫《秋兴》(八首之七)

 20.张说《玄武门侍射》

 21.张说《侍宴浐水赋得浓字》

 22.王维《敕赐百官樱桃》

 23.杜牧《街西长句》

 24.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

 25.李白《少年行》(其二)

 26.刘禹锡《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

 27.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28.白居易《春夜宿直》

 29.元稹《天坛归》

 30.杜甫《曲江》(其二)

 31.白居易《重寻杏园》

第三章 寺院别业

 32.裴士淹《白牡丹》

 33.岑参《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34.李端《题山中别业》

 35.卢纶《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

 36.王维《终南别业》

 37.刘得仁《夏日樊川别业即事》

 38.温庭筠《酃郊别墅寄所知》

 39.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40.元稹《西明寺牡丹》

 41.王维《过香积寺》

 42.岑参《登总持阁》

 43.白居易《仙游寺独宿》

 44.段成式《穗柏联句》

 45.宋之问《奉和荐福寺应制》

 46.钱起《题樊川杜相公别业》

 47.韦应物《蓝岭精舍》

试读章节

关中自古号称“四塞之国”。它的东面是函谷关和崤关,西面是陇山、蜀山,南面是横绝千里的秦岭,北面是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千古流淌的渭水从中穿行,众多的支流形成了八百里秦川。汉代的张良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帝京篇》是骆宾王投赠给吏部侍郎裴行俭的诗作,当时就传遍了京师而成为绝唱。

骆宾王和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

该诗一开头就以四句五言诗一举破题,“山河千里固,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写尽长安地理形势的险要以及长安宫阙的磅礴气势。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六朝时期的绮丽华美,代之而来的是凌厉的气势。

当年萧何建成未央宫时,汉高祖刘邦极为不满,说:“当今天下匈匈,你建这样一座宫殿干什么!”萧何回答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该诗就以这样的典故开头,极为形象地道出泱泱大国的京城风貌。

接下来写帝都的远景。“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诗中连用“五”“八”“一百二”“三十六”等数字,非但没有让人感到枯燥无味,反而显得更加奇特,道尽宏大壮丽的景观,纵横千里,天地广阔,位于此地的帝都可以说是关山护卫,沃野孕育。

下面则是对帝都近景的描绘,耀眼辉煌的宫殿四通八达,温馨艳冶的禁闱复道凌空。宫廷的大道通往四面八方。斜巷交织让人想到天子的尊贵与威严。

诗词接下来描写了上流社会王侯贵族的奢侈生活。“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那些享受殊荣的将相佩宝剑,披貂裘,昂首出入宫殿。他们身上的貂裘在闪动,他们的美名扬于天下,形象刻入画图,业绩载入史册。

“钩陈肃兰户巳,璧沼浮槐市”则是在写学宫中的景象。这里静穆清幽,学子们可以漫步于池畔,畅谈古今。

诗中写景是“铜羽应风回”,抒情则是“金茎承露起”。那些似乎展翅翱翔的铜雀在探测着风云的变换,期待着国泰民安;那高承金盘的仙掌承接着天降的甘露,祈愿天子万寿无疆。

城南传来隆隆的战鼓,那是水军在昆明池水中操练、习武。城西天禄阁中文官在一丝不苟地检校文章。文武百官各司其职,文官安邦治国,武将戍边拓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是王侯贵族的娱乐场所。这里的娼妓之多可以想象。她们的生活自然也豪华奢靡,所谓“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王侯新贵在一起游乐宴饮,自得其乐。

长安的夜生活从暮色茫茫直至更深漏残。一边是艳若桃李的娼妓,一边是年少英俊的侠客。歌舞场上轻歌曼舞,碧纱帐里使君与罗敷出入双双。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乐极生悲,诗人以精练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历史画卷,把西汉一代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残酷争斗的景象以及世人的凄凉写得淋漓尽致,举重若轻地记录着帝京中上层社会的生活。

而诗人生活在武则天时期,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更加激烈,酷吏们在罗织罪名陷害忠良。尽管武则天在看过骆宾王为徐敬业所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后说:宰相安得失此人!但骆宾王还是不知所踪。正如诗人所说的那样:“倏忽搏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杜甫说得好:“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初唐四杰早已不在,但他们的诗却会流传千古。

P7-10

序言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都市,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于此,绵延1100余年。就地理环境而言,它处于秦岭北麓,巍巍秦岭是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历史上长安水资源丰富,素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唐代诗人岑参《登总持阁》的诗句“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虽在夸说总持阁之高耸,但也点出长安地标中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南靠秦岭,北依渭水。长安及周边的人文景观星罗棋布,从蓝田猿人、半坡遗址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曲江池、草堂寺、香积寺、青龙寺、阿房宫、大明宫,等等,难以悉数。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化之根;而且由于长安是历史上许多王朝政治文化的中心所在,以长安为核心形成的思想、文化辐射到全国各地,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是华夏民族历史和文化记忆的符号。尤其是西汉与唐代,国家一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汉唐雄风”成为这两个时代精神风貌的高度概括。人们因生活在这座城市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并发出无数的赞叹。当代著名诗人薛保勤说长安是“一城文化,半城神仙”;著名散文家朱鸿教授说长安“是中国的心”;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说西安是“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精神的芯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可见长安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如今,古老的长安正焕发朝气,精神抖擞,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出发,向着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

看长安,看西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视角。视角不同,认识就不相同,感悟也不相同。如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等等,从这些视角看到的长安,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历史记忆。但是这还不够。长安,还与无数的人、无数的文人有关。有了人,有了文人,有了文人创作的诗文,这座城市更有活力,更有魅力,也就更有生命力。所以,我们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认识这座城市。文学作品中的长安,既是历史的特殊记忆,又是文学的形象审美,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正因此,我们策划编辑《诗赋长安》丛书三册,选取中国历史上、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汉代与汉赋、唐代与唐诗,让人们从汉赋、唐诗的经典作品中加深对长安的了解,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作为一个王朝,西汉建国,经过“文景之治”,积蓄力量,到武帝时出现鼎盛局面,而且张骞通西域,打开了中外交流的大门;作为一代帝都,汉长安是空前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作为“一代之文学”,汉赋具有宏大的气势和华丽的语言。大汉雄风,激发了汉人空前的宇宙观念和时空意识,催生出“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汉赋,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现出长安风貌。以“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为代表的辞赋作家,留下了描写长安的精彩华章。可以说长安孕育了汉赋,汉赋再现了长安。“荡荡乎八川分流”(司马相如《上林赋》),“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傍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班固《西都赋》),“沃野千里,原隰弥望”(杜笃《论都赋》),等等,这些描写为我们展现出长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城市的繁荣景象。《汉赋长安》选取两汉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咏唱长安的辞赋作品,用通俗的注解、优美的赏析讲述赋中隐含的文化故事与文学情怀。主题包括山川风物、宫殿苑囿、天子羽猎、汉宫情志、娱乐竞技等方面。通过汉赋再现长安独特的文化魅力,展现西安的汉文化风采。

唐代长安,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显示出一代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与风范。唐代社会的繁荣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为标志,包容开放,文化多元。但是,“安史之乱”打破了这种平静,唐王朝逐渐走下坡路,乃至于衰亡。唐代诗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以饱满的热情、多彩的笔墨歌颂盛世,歌颂长安,关注长安,感叹长安。无数诗人星曜天空,从“初唐四杰”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杜牧、李商隐,等等。许多文人把长安作为自己一生一世难以忘怀的第二故乡。尽管唐诗离现在已有1000多年了,但描写长安的诗篇、诗句至今广为流传。“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李世民),“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骆宾王),“九天间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王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等等。如此令人敬仰、留恋、怀念的长安,深深地刻在诗歌里,刻在人们的心里。《唐诗长安》在星汉灿烂的唐诗里摘取有关长安的篇章,内容包括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寺院别业、社会生活、文化技艺、抒怀言志等方面,通过简明优美的语言,阐明诗作的意义与美妙,讲述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展现长安的文化魅力与文化气派。

长安,说不尽的长安事,道不尽的长安情。《诗赋长安》将送你一个真实而又富有诗意的长安。通过它,你可以了解长安的基本风貌和人文底蕴。但真正的长安,还要每一个人亲自来感受和体悟。

长相思,在长安!

张新科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2015年12月5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