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个时代这些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佳佳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为了探究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究竟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社会制度能在何种方式控制个体行为,主宰个体人格、价值观念和信念,津巴多博士在报纸上发布了一则广告:“寻找大学生参加监狱生活实验。酬劳每天十五美元,期限两周。”

很快,有七十人报名,经过一系列医学和心理学测试,二十四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情绪稳定的年轻人入选。他们被随机分成三组:九名犯人,九名看守,六名候补。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个实验便让九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毫无犯罪前科、具有大学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看守警察,他们极尽“创造力”地虐待和侮辱“囚犯们”:用灭火器喷射、将他们赤身裸体地锁在床腿上、有些囚犯还被关了数小时禁闭。几天之后,事情升级,他们不允许囚犯上厕所,整个监狱成了臭气熏天肮脏无比的猪圈,他们甚至强迫囚犯模仿表演动物交配……

教授被惊呆了,他提前结束了实验。

据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

多数时候,我们的理智抑制魔鬼,逻辑、道理、规则、秩序和法律赋予我们理智。

而当集体无意识癫狂席卷的时候,个体情绪爆发,一个个魔鬼便被释放出来、到处游荡。苏联的大清洗、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学生们和如今每过不久就会爆发的凌虐同学案,在我看来,莫不如此。

四十多年前的那场实验中揭示的“路西法效应”已经变成人尽皆知的常识:个人的性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般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鼓励会让好人干出可怕的事情。

据有关资料记载,“文革”中第一位遇难的教育工作者是北师大女附中校长卞仲耘。1966年8月,她被学校的一群初中女孩用带钉子的桌椅腿毒打,往头上淋屎尿,强迫她重复“我是牛鬼蛇神”。最后被折磨至死。

我问陈小鲁:“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能爆发出这么巨大的力量,如此之凶狠野蛮地殴打自己的师长??

他的声音是历尽千帆后的平和:“因为当时有阶级斗争的教育,就是不断地在人民当中群众当中划分‘敌我友’,你是‘敌人’呢,雷锋都说了嘛,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冷酷无情。”显然,陈小鲁陈述的同时,也带着调侃。

那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从未学习和了解过宪法,不明白世人皆有尊严和权利,他们满腔热血,以天真、热情、暴力和血腥完成着自以为正义甚至神圣的举动,直至一切都无法挽回。

人类文明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历经了无数恶魔蹂躏之后,道理、规则、法治终于成为了制约魔鬼的天使。

一劳永逸吗?

决不。当人们普遍不了解、不相信、不服膺道理、规则、法治的时候,魔鬼便会再度挣脱枷锁牢笼。

时至今日,依然时常听闻一群人毒打小三、人贩、小偷或凌虐同学,实质仍旧是丛林法则、拳头说话,自认为正义便私设公堂以暴制暴。在我看来,他们的骨子里依然丝毫不认同道理、规则和法治,始终信仰弱肉强食,谁铁腕就服谁。

P5-8

目录

PART 1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魔鬼

 当嘲笑他人信仰,我们还剩下什么

 不一样又怎样

PART 2 有人不沉默

 请别杀死知更鸟

 看,那个从历史穿越来的人

 崔永元:给我想要的自由

 唯有诗歌悲悯她

PART 3 现实与荒诞

 与奥巴马对簿公堂

 国产科幻的春天来了吗?

 管他“做人”如何呢?

 为什么非要做“人生赢家”?

 让我们忘掉“动机”

PART 4 当我们谈论电影

 韩寒:我的文艺无人可及

 1980年代:不只有爱情,错过就不再

 最好的寓言,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看懂了

PART 5 有故事的人

 袁立:“不忍”

 李志:我是一颗荔枝

 风和日丽,饮酒落花

 如果自信的话,他们不会这样说

PART 6 有故事的我

 百年复旦的碎屑

 偷浮生十日,泛不系之舟

PART 7 人在国外

 莱茵河畔取“治水”经

 体验日本的垃圾回收

附录:部分《佳访》节目片尾语

序言

天真一点又怎样

崔永元

这一年(2015),我的《东方眼》停播在前,佳佳的《佳访》紧随其后。一位领导劝我少说话多做事。佳佳的《佳访》停播,我不知道是否也有人找过她,对她说过类似的话。有时我在想,一个小崔一个佳佳能奈何为?不要说开启民智这样压死活人的重担,就是让观众知道大干的电视节目里有《东方眼》《佳访》这么两档,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和佳佳只见过一面,加上电话联系不超过十次。印象最深的,是她告诉我节目即将收场时表现的那份难受,而我这枚老手早已心静如水,停节目和停电停水没有区别。

如果说我稍稍有些难受,是因为又亲眼目睹一位新闻人新闻理想的破灭。我经历的破灭发生在20世纪末,因为一个节目的停播去找一位领导申辩,那位领导当时差不多被整个新闻界誉为先锋和旗手。听完我鼻涕一把泪一把掷地有声的申诉和呐喊,他看着桌上女儿的照片小声笑着对我说:“你还当真了?”

一定是没人对佳佳这样说,我都没舍得说。

曾经有人开玩笑说:在我们的教育门类中,大多数专业都可以当作饭碗,文雅一点叫就业渠道,比如学外语可以当翻译,学金融可以做私募基金,学考古可以帮人收费鉴定,学建筑可以当流行歌手……

唯有学新闻,老师告诉你,可以实现新闻理想,并且告诉你一长串前辈的名单,他们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奋不顾身、一往无前,现在,你来了。宽泛一些,新闻记者或可算作知识分子的一部分,这种分子,常有令人肃然起敬的一小撮,大多是仗义执言之辈。类似储安平、章伯钧一类,吃得好喝得香,时常看内部电影,竟然还有那么多不满。他们一张嘴,总是让人不安,或者说出大家没有想到之处,或者说出人人想到看到却不愿说出之处,讨厌和可爱全在于此。

你相信他们的爱吗?你相信他们是因为深爱才批判吗?

我相信。

爱之深责之切,眼合泪水爱得深沉,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

佳佳也是个年轻有爱的人,她瞪大眼睛去找,用嘴去问,用耳去听,用心去感悟,用声音去传达。我们看到的这本书,是她着力迈出的脚步,这脚步印在尘土上,很快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却发自内心地盼望着佳佳保留一点天真,傻傻的,愣愣的,怯怯的……

我坚信,这世界会给天真留有一席之地。

内容推荐

《这个时代这些人》是新闻人李佳佳十年人生历程的回望,讲述了她媒体生涯的前尘往事,聚光灯下与众多社会精英对时代、形势、生存发展的深入交流。书中也记述了她曾跨出国门,在日本东京街头见识了有条不紊的垃圾堆放景象,在莱茵河畔亲眼目睹了德国污水处理的惊人成就。

在书中,作者将告诉你她从名校毕业生、财经记者到《佳访》主持人兼制片人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采访陈小鲁、李银河、袁腾飞、崔永元、吴百纳(英国驻华大使)、余秀华、李志、袁立、韩寒、刘慈欣等文化名人的来龙去脉。涵盖的话题有:新闻理想、民主信仰、道德法制、名人公益、爱情婚姻、诗歌、电影、环保等。

编辑推荐

《佳访》之后,主持人李佳佳以笔为刀叙写她的十年传媒生涯;聚光灯下的台前幕后。

《这个时代这些人》中,深度对话陈小鲁(陈毅之子)、李开复、茅于轼、严歌苓、张燕生、李银河、闾丘露薇、袁腾飞、崔永元、韩寒、蒋方舟、余秀华、向文波、陈嘉上、胡润、刘慈欣、野夫、袁立、吴百纳(英驻华大使)、李志、王潇、冯唐等中外政商、文化名人。

面对面畅谈新闻理想、职业道德、民主信仰、经济、法治、同性婚姻、网络红人、名人公益、电影审查、环保等当下热门话题。

此外,作者在书中回顾了母校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盛景,也记述了她曾跨出国门,在日本东京街头见识的有条不紊的垃圾堆放景象,在莱茵河畔亲眼目睹德国污水处理的惊人成就。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