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读故事,是因为总能从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
在美国畅销书作家唐纳德·米勒的《每个人都有故事却不是他们讲的那一个》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不止一个自己。那个不想让别人失望的自己,那个无法摆脱童年噩梦的自己,那个渴望爱但又不知如何去爱的自己……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曾经或者正在亲历的人生。
然而,作者讲出这些故事,并不只是为了唤起我们心中的共鸣,更为了通过他的亲身经历,让我们相信:真实和精彩,可以共存于我们的生命之中,只要坚守住了自己,就终将获得想要的一切——爱情,友谊,家庭和成功的事业。
文字幽默睿智,深情时又让人潸然落泪,用故事承载起我们所关心的一切命题,在轻松与深邃中巧妙转换,激发出每个人心中隐藏着的那个故事。
这是个擅长迎合与掩饰的年代。
我们习惯了将删减、美化后的生活秀给别人看,习惯了用高超演技让自己变得更受欢迎。当这一切都成为了常态时,这本书却在不遗余力地唱反调,作者力图用自己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继续活在幻象中,那么终将一无所获,唯有自我坦诚
这是个擅长迎合与掩饰的年代。
我们习惯了将删减、美化后的生活秀给别人看,习惯了用高超演技让自己变得更受欢迎。当这一切都成为了常态时,这本书却在不遗余力地唱反调,作者力图用自己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继续活在幻象中,那么终将一无所获,唯有自我坦诚,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由唐纳德·米勒著的《每个人都有故事却不是他们讲的那一个》看起来这像是一本主题丰富的故事集,其中有爱有恨、有忠诚有背叛、有迷失和回归,甚至挖掘到了遥远的童年阴影,但是,每一个故事却都在旗帜鲜明地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讲出心中真实的故事,获得真正精彩的人生。
书中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了一张通往我们内心的地图,指引我们讲出故事背后的人生,并找到通向自己未来的征程。,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看起来这像是一本主题丰富的故事集,其中有爱有恨、有忠诚有背叛、有迷失和回归,甚至挖掘到了遥远的童年阴影,但是,每一个故事却都在旗帜鲜明地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讲出心中真实的故事,获得真正精彩的人生。
书中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了一张通往我们内心的地图,指引我们讲出故事背后的人生,并找到通向自己未来的征程。
贩卖故事的人,却迷失在自己的故事里
“了解”是件神奇的事,没有时间必然不行,但仅有时间却又不够。
记得几年前,我曾看过一期访谈节目,嘉宾是某位前总统的儿子。
当主持人兴致勃勃问他对自己父亲的印象时,他忽然沉默了好久。那时我想,他接下来的回答无外乎“我的父亲很有智慧”“他很伟大,我以他为傲”之类,没想到,对方先是一声叹息,然后无奈地摇了摇头:“我不了解我的父亲,没人了解他。”主持人的表情有些尴尬,他显然没想到对方会报以这样的回答。是啊,谁能想到呢,总统竞选的时候,那些候选人每天出现在电视和报纸上,讲自己的想法,说自己的经历,秀自己的家人,连宠物狗都跟着频繁露脸,恨不得让全世界都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可是,那个每天和他一个屋檐下吃饭、说话的人,却说“根本不了解他”。那一刻,我真的很感慨,“了解”是件神奇的事,没有时间必然不行,但仅有时间却又不够。
如果对方一直处在伪装中,即便相伴一生,也只能是熟悉的陌生人。
不过当时我并没有想到,相似的情景,有朝一日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这一次,我成了那个不被了解的人,贝琪正站在我的世界大门外,轻轻摁响了门铃。
说起来好笑,当总统和当作家虽然不太搭界,但是有一点却异曲同工,那就是我们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搭建一个世界,并且希望里面的一切都由自己说了算。
“我的世界我做主”,这是当作家最大的好处。而当作家最大的坏处,则是常常会以为,自己构建的那个世界真的存在。
也正因此,每次我写完一本书,再回到现实中就会特别不适应。书中那个自己亲自搭建的神奇世界消失不见了,自己也不再是一切的主宰,而是恢复成了一个除了写字外再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普通人。说实话,我觉得作家是最靠近精神分裂的一群人,我们时不时地就要来一场梦幻与现实的穿梭,我们负责打造钻石,但自己的生活,却常常只是一个煤块。
贝琪劝我不要伪装,说起来,谁不想率性而为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然而,每个煤块若想在现实世界中光鲜地生活下去,都需要拼命往身上粘贴各种闪亮的东西,好让大家以为我原本就是珍宝。
我已经想不起来,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伪装的,但自从我开始这么做后,就不得不一直这么做下去。就如同一个谎言需要一连串的谎言去圆,一次伪装,也同样需要依靠不停地伪装去维持,这个世界上,谎言与伪装大概是为数不多看不见、摸不着但还需要售后服务的东西吧。 在不断地伪装下,我渐渐迷失在了自己编造的故事中。
可放眼周围,像我一样的人并不占少数。我们总是喜欢在出发前,就勾勒好自己的人物角色和剧情梗概,之后逼着按图索骥,时间一久,却难免混淆真实和幻想的界限。
而这,也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我想让所有希望通过伪装达到目的的人知道,我们因为伪装而获取的一切,终将因为伪装而失去。人生最大的成就,没有一处是通过假装而实现的,正相反,只有先顺其自然成为自己,才能走上获取幸福的那条路。
P7-10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所以才会在听到一首歌时流泪,想起一个名字后沉默,看到一部电影后感怀,或是因为某个看似平凡的场景而内心悸痛,因为它们,都勾出了心中某个暗藏的故事。 这些故事,我们大都藏在心里,却很少愿意从口中说出。大家似乎习惯了在怅然过后抹抹眼泪,然后,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模样示人,因为心中都清楚,世界上虽然故事千百万,但人们喜闻乐见的,却只有那几种。 隐藏太久,也就习惯了假装。 假装晒出的精彩生活是常态,假装自己是某种很酷的人,假装永远完美无瑕,最好还有着一张不老的脸——尽管所有照片我们都PS了好几个版本,每一个字我们都删改到绞尽脑汁。是的,故事我们天天都在讲,但说出的只是别人想听的桥段,距离自己,反而越来越远。 当故事成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套路和换取某些东西的手段时,所有人都变得相谈甚欢,你说个段子,我赶紧接上,每一句话全都保证不掉在地上,可是,欢笑散去后,我们依然只是熟悉的陌生人。是啊,我们只是交换了故事,却从未真正了解过对方真实的模样。 相拥时的寂寞,坚强背后的脆弱,快乐之下的哀伤,假装遗忘实际却念念不忘,看似热情其实内心薄凉。身处人群中的我们,以上无奈,一一品尝。 我们也想活得纯粹些,也希望内心的脆弱、悲伤甚至邪恶,可以有地方安放,也希望可以告诉别人:“嘿,我其实跟你看到的,不太一样。”可是又怕由此就会失去之前拼命获取的一切。 矛盾中,有些人就这样度过了一生。然后直到最后一刻,他们发现,自己人生的真正样貌,从来无人知晓。他们戴着面具离去,留下了很多故事,却唯独没有留下自己。 亲人朋友围绕身边,却依然体会着孤独终老的悲凉,这样的人生,你是否想要? 倘若,我们从此刻开始,换一种活法,将自己的一切开诚布公,生活是否真的因此会天翻地覆? 唐纳德·米勒,这位来自美国的畅销书作家,用自己的真实经历,给出了答案。 他曾经在几十年中假装成另一种样子,并且凭着高超演技,几乎获得了想要的一切——但也仅仅是几乎,他始终无法获得一段真心实意的感情。有一天,他决定放弃之前的生活模式,不惜代价做一回自己,将自己全部真实的故事告诉身边人。当他卸掉面具,以为将失去一切时,结果却出乎意料。 他获得的不仅是真挚情感,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事业的飞跃,和睦的家庭,值得托付真心的朋友,和对于生命前所未有的感悟。 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假装完美时,人人都会爱我们。但当我们坦诚缺点、暴露脆弱、诉说困惑,以最真实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时,那些依然没有离去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财富。他们给予我们安慰和指引,让我们安心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不,应该是比曾经憧憬的还要好。真心的交换中,我们彼此都成为了更好的人,也拥有了创造出更好生活的动力。 成人的世界没有童话,唯有真实的故事,比所有传奇都更能催动人心。 祝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