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宋元时期就有讲述列国故事的话本出现,到明代,余邵鱼根据宋元话本编写了《列国志传》;此后冯梦龙在该书基础上进行改写,参照史籍删去与史实严重不合的情节,并进行加工再创作,将旧作扩充为一百零八回、近七十万字的《新列国志》;到清代,蔡元放将《新列国志》略加修订润色,并加上评语和夹批、夹注,改名为《东周列国志》,成为后来最通行的本子。此次冯梦龙、蔡元放编著的《东周列国志(上下古典文学阅读无障碍本)(精)》即是以《东周列国志》桐石山房藏本为底本编写而成,为方便读者领略原貌、理解内容,蔡氏评注悉数保留,随正文括注。
冯梦龙、蔡元放编著的《东周列国志(上下古典文学阅读无障碍本)(精)》是一部讲述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的历史演义小说。全书较重视史实,文字通畅,把五百余年间纷繁复杂的历史编排得有条不紊。书中的故事经过作者的生动描述,显得有声有色、趣味横生,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赵氏孤儿、吴越春秋、商鞅变法、孙庞斗智、窃符救赵、荆轲刺秦王等,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深受人们的喜爱。
遂去安从危,去利就害,自寻祸乱。《列国志》中,此等不可枚举。前车既覆,后车复然,甚有身与其祸,而到后来仍自蹈之者。此等愚人,真是愚得又可笑,又可恨,又可怜。
忠而见疑,信而得谤,自是常事。只看自己所处之地,与所遇之人何如耳。《列国志》中,此类甚多。其中有学有术、处之有方者,庶几自全。若只是一味自信,莽戆行去,个个身受其祸。如申生、叔武之类是也,读之令人时生学术不多之惧。子弟于此等处,须加意理会,万勿草草看过。
《列国志》中,有许多出于微贱,一时投契君心,遂得致位卿相,荣宠终身。如管仲、宁戚、百里奚、范雎等类,其胸中抱负经济,都是最上一流。只看他初见时,各有一番高识定论,足以深入人主之心。至其后来设施,也都是条条件件,次次第第,上利君国,下益民生,可见不是一时取给口舌之便者然。若不是机缘凑巧,便也只好困穷草泽,沉埋一生了。天下万世,怀才抱艺而不得其时者,何可胜数,思之令人浩叹。
战国是游士之世。其游说之术,大都不甚相远。只是其中人品,却自有优劣、邪正、高下之不同,读者须自出眼力分别之,莫作一列看了。
物莫不聚于所好。国君好贤,如齐桓便有管、宁等诸人,晋文则有狐、赵等诸人,魏文则有田、段等诸人。齐庄好勇,则有殖绰、郭最等诸人。夫力举千斤,射穿七札,亦难得之力,而一时便有多人。可见一切人材,只患求之不力耳,何患无材哉!有国家者,操用人之权而辄日人材不足,吾不信也。
人主自中材以上,未有不极知国事之需贤其理者。然高爵厚禄,偏难以与君子,而易以与小人。及到有事之秋,却要贤能君子出力,却是急切没处去讨,遂有乏才之叹,岂不可笑。
贪人不顾天理,昧却良心,做上许多坏事,其意不过图终身受用耳。却不知坏却良心,依旧不得受用,枉落千古骂名,有何便宜处?乃前人跌倒,后人偏不晓得把滑,如《列国志》中,乱臣贼子接踵而起,饕餮嗜金,蚺蛇甘鸩,可胜浩叹!
圣人云:“性相近,习相远。”古谚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材之主得贤臣,则可以为贤君,与奸佞谗谄之人处,则陷于恶而不觉矣。《列国志》中诸君,大半是因臣下以为转移,而其名誉美恶,遂成千古话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虽是两句熟话,却是亘古不易之言。试看《列国志》中,许多君相、卿士、大夫,起初任隋径遂,不听好言;及到祸乱已成,身名已败,却才思想善言,自羞自恨,已无及了。吾愿普天下贤士大夫、读书学者与良朋密戚,逆耳言来,莫便愤然加怒,且将那言语细细详味一番,即使其言不是,于己亦无所损。倘事有可疑,理有足采,便可及时补救,免到后来懊悔也。 本书中批语议论,劝人着眼处,往往近迂,殊未必惬读者心。自然,若肯信得一二分,于事未必无当,便可算我批书人于看书人有毫发之益,不止如村瞽说弹词,仅可供一时之悦耳也。
教子弟读书常苦,大是难事。其生来便肯钻研攻苦、津津不倦者,是他天分本高,与学问有缘。这种人,于百中只好一二,其馀便都是不肯读书的了。但若是教他读论道论学之书,便苦扦格不入。至于稗官小说,便没有不喜去看的了。但稗官小说,虽好煞,毕竟也有不妥当处。盖其可惊可喜之事,文人只图笔下快意,于子弟便有大段坏他性灵处。我今所评《列国志》,若说是正经书,却毕竟是小说样子,子弟也喜去看,不至扦格不入。但要说它是小说,它却件件都从经传上来,子弟读了,便如把一部《春秋》《左传》《国语》《国策》都读熟了,岂非快事。
有人来说,《列国志》也不是全美之书,不可辄与子弟读。试问其故,则日:其中夹有许多骄奢淫泆、丧心蔑理之事,恐子弟看了,引他邪心。此真三家村中冬烘先生之见,否则假道学及小儿强作解事者也。夫圣人之书,善恶并存,但取善足以为劝,恶足以为戒而已。他本小说,于善恶之际,往往不甚分明。其下者,则更铺张淫媒,夸美奸豪,此则金生所谓其人可诛,其书可烧,断断不可使子弟得读者也。若《列国志》之善恶施报,皆一本于古经书,真所谓善足以为劝,恶足以为戒者,又何嫌于骄奢淫泆、丧心蔑理也哉!(P4-5)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讲述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的历史演义小说。全书较重视史实,文字通畅,把五百余年间纷繁复杂的历史编排得有条不紊。书中的故事经过作者的生动描述,显得有声有色、趣味横生,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赵氏孤儿、吴越春秋、商鞅变法、孙庞斗智、窃符救赵、荆轲刺秦王等,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深受人们的喜爱。
早在宋元时期就有讲述列国故事的话本出现,到明代,余邵鱼根据宋元话本编写了《列国志传》;此后冯梦龙在该书基础上进行改写,参照史籍删去与史实严重不合的情节,并进行加工再创作,将旧作扩充为一百零八回、近七十万字的《新列国志》;到清代,蔡元放将《新列国志》略加修订润色,并加上评语和夹批、夹注,改名为《东周列国志》,成为后来最通行的本子。此次的无障碍读本即是以《东周列国志》桐石山房藏本为底本编写而成,为方便读者领略原貌、理解内容,蔡氏评注悉数保留,随正文括注。
小说保留了当时的语言习惯、俚语俗语等,经过时久日长的流传,这些都与当今社会的语言习惯有了一定的距离,有些甚至已经无法理解。基于此,我们在原有底本的基础上,在每一回首配以“导读”,帮助读者理解整卷故事,并对文中出现的较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典故等随文进行注音、释义、解读,让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一些理解、阅读上的障碍,轻松地学习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这是我们出版这套“阅读无障碍本”丛书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