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家吟联难倒大学士》、《大观楼长联》、《拍案叫绝》、《对对联》、《一副互相挖苦的楹联》、《西先生出联戏主考》……罗新元、罗杨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昆明昆明市卷上下)》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昆明昆明市卷上下) |
| 分类 | |
| 作者 |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船家吟联难倒大学士》、《大观楼长联》、《拍案叫绝》、《对对联》、《一副互相挖苦的楹联》、《西先生出联戏主考》……罗新元、罗杨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昆明昆明市卷上下)》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牧童出题,难倒秀才》、《冰凉水》、《井边楹联》、《秀才和酒鬼吟对》……罗新元、罗杨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昆明昆明市卷上下)》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数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数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上 卷 神话 创世神话 爷掌东分天地(苗族) 造化天地的传说(苗族) 太阳与月亮(彝族) 第七个太阳 阿霹刹、洪水和人 彝族创世纪 不同民族的由来(傈僳族) 洪水滔天 繁衍人类 不同民族的由来 兄妹结婚(彝族) 开中老主与猫诵经 毕摩纂字(彝族子君人) 毕老造字(彝族撒梅人) 找籽种(彝族撤梅人) 英雄神话 亚亚射日月(苗族) 传说 人物传说 段素兴与金梭银梭 金梭与银梭 调子会 赛典赤微服私访(回族) 赛典赤治水(回族) 奇蓝将军与长乐夫人 郑和除海盗(回族) 郑和船队与麻将 王恕斗贪官 杨天官的传说 对联与斩麻 扎扫帚和碎玉桶 老“羊”回乡 打皇帝一嘴巴 钱南园的传说 五岁无师自读书 七岁出门 洪水无情人有情 秀才不守礼教 下乡教学和画马 茶馆趣事 君子行之有道 钱南园赶考 钱南园的神马 奏士李朝凤 张翰林教乾隆皇帝读书 陈圆圆及其故居安阜园 兰茂的传说 祖师力吓洋武士 虚云大法师 活肖芳——宜良戏迷小李赵 聂耳的传说 学吹笛子 故乡的歌 处女作 泪水谱出《卖报歌》 汗水浇出《大路歌》 阿诗玛 张三丰的传说 张三丰画画 玉波池 成仙 徐文长和勇士比武 粗糠宝的故事(彝族) 阿图夫的故事(彝族) 苦荞粑粑 水在高处 捉拿失算 马验山与铁砣仙人 红军传说 周恩来过大石头湾 朱总司令爱l营粮食 碗花洞 大雁北飞 风物传说 昆明的来历(彝族) 拓东城 观音山与观音寺 睡美人的传说 龙门仙境 六姑娘山(彝族) 芝麻兵(彝族) 摩庞山(彝族) 跑马山的由来(彝族) 吴井水 滇池的传说 鸳鸯坝(彝族) 柯渡大叠水的传说(回族) 永济河为什么是弯的 落水洞 云龙山金银洞 白龙潭的传说 龙泉山的传说 碧玉温泉 下江人与犀牛塘 眼泪井 牛井清泉 金牛(回族) 求雨 筇竹寺的传说 玉案山上栽筇竹 黎广修斗塑 黎广修化缘 白马庙与金马寺 古幢 龙王庙和仙牛岩 法界寺的传说 苛税重法界兴 火烧尼姑庵 和尚戒烟 朝阳寺钟 白莲寺的由来 真庆观传说 邪神庙的传说 大黑天神与土主庙 睡佛的传说(白族) 黑塔和白塔 马九成捐银建石桥(回族) 新街桥的传说 银柜巷的传说 鸡鸣桥的传说 撒梅四十八寨的传说 魔王碑 龙的传说 阿咋嘎嗷龙(彝族子君人) 阿涅格兹与水龙王 小黑龙的眼泪 乌龙的传说 洋芋龙(一) 洋芋龙(二) 龙打架 沙朗龙王 赵晓彬卖龙 烂鼻子龙潭 母猪龙潭 圆通寺里的龙 阿诺变龙(彝族) 动植物传说 三官寺茶花 山茶花 茶花仙女 白牛献乳(白族) 人有办法 土特产传说 烤鸭的来历 火腿四两坨 玫瑰大头菜 豆花米线的来历 臭豆腐的来历 晓饵诀的来历 豌豆粉的传说(一) 豌豆粉的传说(二) 风俗传说 荞山龙潭与阿乌(彝族) 板凳龙的传说 摔跤的来历 米线节 哭嫁的传说(彝族) 白族火把节(一) 白族火把节(二) 彝族火把节 彝族姑娘的“鸡冠帽” 门神的来历 斗牛会(苗族) 蒙心帕 清明节插柳枝的来历 接太子与青苗会的由来 中秋节吃目饼三十晚E铺松毛 弋卷 故事 动物故事 义牛坟(一) 义牛坟(二) 狗坟的故事 仔猪救母(白族) 公鸡挖地(苗族) 幻想故事 宝石缸 岩朗与兽群 太阳姑娘的三根金头发 金凤仙子 制伏妖婆的人(苗族) 矮人国(苗族) “西利利骚唠唠”(傈僳族) 百鸟羽衣人(傈僳族) 永不凋谢的哝嗦花(彝族) 月亮花 金雀 宝珠的故事 石头嘴 盐的故事 悔恨的咱腊(苗族) 范单的故事 酱缸 孤儿变皇帝(苗族) 鬼狐精怪故事 李大胆捉鬼记(傈僳族) 王三巧斗阎王 沙朗巷鬼公馆的故事 沈官坡闹鬼 守菜老头与鬼(一) 守菜老头与鬼(二) 老医生治鬼病 卖鬼 活阎王的下场 女人死后生孩子 比胆大 狐仙(白族) 白狸冲的传说 老毛人的故事 孙继鲁的故事(彝族) 生活故事 三辈划船人 白车勒的故事 水淌花红(回族) 鸡不在 找工雀与可恶鸟 嵩明首富杨二麦瓜的故事 皇帝和更夫 “龙神”达巴之死 吃鱼 相思鸟 “小背时”起来了 彩云蜜 石狮子笑了 吃苦是金 找“黄金” 米的故事 醉夫妻弟尼姑舅 巧配姻缘 两个包子的故事 哑谜 不是张三就是李四 一条包头 卖嫂 蒜姑的故事(苗族) 鱼王庙 机智人物故事 岳培高智擒匪首 白二老爹 师生吟对 万事不求人 三婆媳 陈抟媳妇 手艺人 屎壳郎拉车 鼻子告嘴巴 三人过小桥 倪“三怪” 倪举人与真假巡抚 三两七钱漆 断案故事 新官与旧差役 小锅破案 乌盆告状 老本家卖水的故事(彝族) 莲花帽坟的故事 燕子 明察秋毫 判钱 藩台是贼 铁笔御史 文人故事 柯四先生 一毛不拔 三个秀才和一个书童的故事 三女婿的故事(一) 三女婿的故事(二) 哥仨学艺 王翰林考倒江西举子 京城带来的一支笔 陈荣昌的墨迹 楹联故事 船家吟联难倒大学士 大观楼长联 拍案叫绝 对对联 一副互相挖苦的楹联 西先生出联戏主考 牧童出题,难倒秀才 冰凉水 井边楹联 秀才和酒鬼吟对 笑话 包姑爷 三字先生 讲白话 一字不识 瞎猫碰着死老鼠 一言巧合 屁股打扁担 老奶取诨名 栽刺扒羊毛 山神老爷上大当 啃骨头 试读章节 这个时期,世人非常痛苦。庄稼无法种下去,人们缺粮饿肚子;买不起盐巴、吃食和布匹;男不能婚,女不能嫁,只能各自在家里混。 人们感到再这样过下去,就太不成话。一些年长者商量,要找出一个好办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他们议定,要把人间工匠请来,特别要把技术高明的匠人请到,为人排忧解难。他们建议部分人到东方挖金矿石,部分人挖铜矿石,部分人挖银矿石,剩下的人挖铁矿石和黑泥巴炭。还说,要多多地挖回来,以便能够铸造铁的擎天柱,能够铸造铜的擎天柱,把上天和下地抵得稳稳当当,这样世上才会安静。 为了铸造铁的和铜的擎天柱,首先要建造一座大熔炉。把金矿拿去炼,把银矿拿去炼。用金矿石制成太阳,用银矿石制成月亮,将太阳和月亮挂在天上。太阳照白天,月亮照夜晚。太阳出去了,月亮又进来。月亮追着太阳跑,绕着天坝团团转。 人间长老集合来商量:要把众多的人集中起来,挖很多铜矿石和金矿石,把足够的黑泥巴炭挖好运去。 各种材料都备齐了,匠人就开始铸造。他们铸造铜的擎天柱,铸造铁的擎天柱,共用了九十九年工夫,才制出四根扎扎实实的擎天柱,把天顶在天上,天和地才稳稳当当。 当他们铸造擎天柱时,众多的匠人非常辛苦。他们怀有很大理想,要为子孙后代立下不朽的功绩。铸造铜的擎天柱、铁的擎天柱的时候,他们把大量的金矿石和银矿石,放在大熔炉里煅烧。 炉火熊熊燃烧,金矿石和银矿石在高温下熔成乳白液,在炉里沸腾翻滚。匠人畦得满身大汗。铜铁的擎天柱已经制成,但是炉里沸腾的熔液不马上用完,众人的劳动就将遭到重大损失。他们来不及铸造什么了,忙拿来碗缸陶盆,接连不断地舀着沸腾的熔液,用力泼向天空,他们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不歇气地舀。 这些熔液泼出去遇冷,马上凝结成无数晶亮斑点布满天空,成为满天星宿,挂在天空闪闪发光。大块的金熔液银熔液则凝结成明亮斑块,变成十二双太阳和月亮,高高挂在天上,绕着天坝游转。 造化天地的传说(苗族) 讲述:杨芝苗族 记录:陆兴凤苗族 1992年菜录于寻甸县仁德镇 天最初形成的时候是个什么样?是自生的呢,还是什么人造出来的?老人们都说“高高挂在上面的天,是神人列老施吐庚米·爷觉朗努创造的。”那么地最初形成的时候,又是什么人造出来的呢?老人们说:地和万物都是神人列老施吐庚米·爷觉朗努造的,人类也是他造的。 列老施吐庚米·爷觉朗努,是一位最有权威、最有智慧的善良神。他是创造天地,又管天地,还掌管太阳的最大的神。他把上天建造得平平坦坦,建造得像簸箕一样平展,好让太阳姑娘和月亮伙子尽情游玩。 列老施吐庚米·爷觉朗努,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天神,他建造了平坦的上天。在它的上面嵌上千千万万星宿,像镶上金石一样,闪烁放金光;在它的上面嵌上千千万万星宿,又像嵌上银石一样,闪烁着银光。 列老施吐庚米·爷觉朗努,建造了广阔的天空,一望无际。任你满天都是翻滚的白云,也可以自由飘荡;天空无边无际空荡荡,就是起了再大的旋风,也完全可以自由飞翔。这样宽广的天空,还可以让各种飞鸟自由来回。 列老施吐庚米·爷觉朗努,创造出人间无数沟壑深谷,让碧绿的江河从这些河谷平稳地流淌出去。在这些深谷的两边,几乎是悬岩陡壁,经过年久风吹雨淋,两边陡壁现出的大黑石头好像是嵌上去的,那悬岩头上年久未被风化的青石形成高大的岩头。 列老施吐庚米·爷觉朗努,创造人间山坳谷地。那里遍地是参天古树。树梢和枝条好像低头鞠躬,发出嚯嚯的响声。这些参天古树,树高林茂,阳光透不进去,成为阴森老林。P3-4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后记 本卷是昆明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的精选本,精选了昆明市和所属14市、县、区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故事二百二十多篇,以便让读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领略到昆明民间故事的概貌。由于篇幅所限,还有许多优秀的故事未能纳入。好在读者可以在各市、县、区卷本中欣赏到更多精彩的故事。 《中国民问故事丛书·云南昆明卷》(共15卷)的编辑工作可称得上是昆明民间文艺事业的一项浩大的工程,它涉及昆明市及所属14个市、县、区。首先,是领导重视。市、县、区党政领导以及文化部门领导极为关心,给予了大力支持。市、县、区成立了编委会,主要领导亲自领衔挂帅,使编辑工作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其次,是民间文艺工作者勤奋耕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全体总动员,广大会员和理事积极参与,大家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这项浩大的工程终于圆满完成!当15卷书、洋洋洒洒四百余万言、近两干个故事展现读者面前时,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民间文学,大业煌煌;歌之咏之,伟哉壮哉! 这套书的编辑工作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进行的。仅就市民协来说,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王定明主席领导下,先后出版了《昆明民间故事》(一辑、二辑)、《昆明风物传说》《昆明人物传说》《昆明风景名胜传说》等民间故事类书籍。大多数市、县、区也出版过当地的民间故事书籍。这为本套书的编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编辑工作中,又增加了不少新收集整理的民间故事,使这套书更全面、更规范、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 我们在此谨向民间文学的先行者们、谨向千千万万的民间故事家们、谨向对本书的编辑工作给予帮助指导的各级领导和专家们、谨向做了大量平凡工作的同志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的局限,编辑工作中会有许多不足,望予以指正。 编者 2011年12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