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名职员会回来告诉你,查不到克里吉奥。当然,我也许会输掉赌注,但是那样的几率太小了,我相信自己不会输掉的。
事实上,如果你是个聪明的家伙,就不应该对那名职员解释,克里吉奥编在哪部百科全书里。你应该面带笑容地说:“算啦,我自己来。”然后就自己去查了。
这种被动的做法,这种恶劣的品质,这种薄弱的意志,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将我们的社会带到互相推诿,不干实事的危险境地。
如果你不能自动自发为了自己工作,又怎么能期待他人能够自动自发地为你工作呢?
表面上看来,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几个不可或缺的职员,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刊登一则招聘一名速记员的广告,应征的10个人之中,会有八九个人不会拼也不会写,更可怕的是这些人甚至认为不会这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能指望这样的人把信送给加西亚吗?
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指着一名职员对我说“你看那个职员。”
“看到了,怎么了?”我不解地问。
这名总经理摇摇头说:“这个人是个精通业务的会计,如果我派他去市里办件小事,他或许能够完成任务,但是他非常有可能中途走进一家酒吧。而到了闹市区,他甚至会完全忘记自己来干什么的。”
你能派这样的人把送信给加西亚吗?
最近,我们经常会听到许多人大发同情心。他们对那些“收入微薄却毫无出头之日”以及“仅有温饱却无家可归”的人表示同情,同情者会觉得那些雇主丧尽天良,从而将他们骂得体无完肤。
但是,这些人难道没有看到,有些老板如何从满头黑发熬到了白发苍苍?即使老板们再苦口婆心都无法使那些不求上进的员工勤奋起来。这些人难道没有看到,有些雇主是如何以最大的耐心容忍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敷衍了事的员工?
在任何公司和企业,经过一段时间,都会做一些常规性的调整。公司和企业的负责人经常会送走那些对公司没有什么贡献的员工,同时也迎来一些新的成员。无论公司和企业的业务如何繁忙,这种调整一直在进行着。当经济危机来临之际,就业机会不多的时候,这种调整非常有效。这种常规性的调整,让那些懒懒散散、马马虎虎的人另寻他路。这种常规性的调整,让那些敬职敬业、自动自发的人留了下来。公司和企业是要盈利的,因此每个老板都期望留下那些最优秀的员工——那些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认识一个十分精明的人,这个人虽然不笨,但是缺乏创造能力,对他人来说没有多大的价值。并且他总是偏执地认为老板正在压榨他,或者有压榨他的企图。
这个人既没有能力指挥他人,也没有勇气接受他人的指挥。如果你让他把信送给加西亚,他的回答肯定是:“你自己去吧。”
我十分清楚,与那些身有残疾的人相比,这种头脑残疾的人完全不值得同情。相反,我们应该对那些用尽毕生精力去经营一家公司或企业的老板表示同情和敬意。他们不会和员工一样,下班的时间一到就放下工作。他们会努力使那些工作散漫、办事拖拉、投机取巧、不知感恩的员工有一份工作。员工们可否想一想,如果没有老板们的努力和心血,你或许要忍受饥饿的折磨,甚至无家可归,到处流浪。
我说得严重了吗?不!即使整个世界都变成贫民窟,我也要为老板们说几句公道话。这些成功者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他们具有强大的导引力量,冲破了重重障碍才获得成功。
反过来想,他们从成功中得到了什么呢?摇落一树繁华,除了必备的食物和衣服以外,真没有什么。
我曾为了填饱肚子而为他人工作,也曾为有一份事业当过老板,我深知两方面的酸甜苦辣。贫穷的确让人觉得不好受,贫穷不值得赞美,衣衫褴褛更不是潇洒,但并非所有的老板都像你想象的一样,是贪婪者、专横的代名词。这就像并非所有的人都有颗菩萨心肠一样。
我敬佩那些无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只需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的问题,更不会随手把信丢进臭水沟里,而是全力以赴地将信送到目的地。(P7-9)
这是一个关于某人独立做某事的奇妙的故事。它被翻译成世界上多种语言,并且成为了成功的典范。
——《纽约时报》
这是一本十分富有灵感的读物,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个人。
——《华盛顿邮报》
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是很少的。很多人满足于平庸的现状,在推诿、偷懒、投机取巧中应付自己的生活,却并不知道:想要成功就必须选择生活,而不是让生活选择你。
——《光明日报》
罗文通过他不畏艰险的敬业精神,影响并推动了一项事业的发展,正如许多公司中那些孜孜不倦、埋头苦干的领导者和员工一样,他们的敬业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公司事业的发展。
——《南方都市报》
不要做有才华的穷人——中文版序
在人人都追求个性的今天,翻译出版这一本书看似不合时宜,实则极为必要。互联网时代,全世界都在谈论着“变化”、“创新”等时髦的概念,重提“忠诚”、“敬业”、“主动”、“服从”、“信用”之类的话题未免会让人觉得无趣。
然而,只要能静心冥想,你就会发现,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员工的忠诚和敬业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职业精神的缺失和职业道德的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企业的管理者们。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价值观念的转变,也带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包括基本的商业精神——勤奋、敬业、诚实和守信。
如今,许多年轻人把频繁跳槽当作生活的常态,把善于投机取巧为炫耀的本事。这样的人通常是老板一转身就懈怠下来,只要没有人监督就没办法正常工作;即使勉强工作也总是拖拖拉拉、敷衍了事;工作多年,得不到加薪与提升,还总是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解。拖沓、消极、怀疑、抱怨……种种职业病如同瘟疫一样在企业、在机关、在学校蔓延着……
这些整天抱怨的年轻人真的就是天赋不如他人吗?不是这样的,这些人中有不少人有着极其卓越的才华,但是他们只有才华,却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于是他们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可怜虫。
放眼望去,在现实世界里,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
管理者们也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到哪里能找到“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目前,不少公司的管理者们,对实干家情有独钟,坚持不懈地寻找“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指那种不问缘由只知道忠实执行任务的实干家),遗憾的是这样的人越来越少。这种人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世界上急需这种人才,这种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如今“送信”已经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信守承诺、敬职敬业、自动自发的象征。在现实的世界,我们太需要这样的“送信人”了。
有人对《把信送给加西亚》颇有微词,认为它是一本站在管理者角度写出的书,是在给员工洗脑,是在发表奴役和压榨他人的言论。认为本书有失公正。说这种话的人,一定是没有好好读本书,没有真正领会本书的深意。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员工自己,是正在努力的千千万万的打工者。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一个到处都受欢迎的人。这种人永远会被老板看重,永远不会失业。这种人善于向老板学习,这种人有超越老板的能力。而那些懒惰的、终日抱怨和四处诽谤的人,即使独立创业,自己为自己工作,也很难改变已经形成的那些恶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社会是最好的大学。《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超越了许多大学里所教导的那些理论。它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赖于本书中揭示的道理。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文明的进步,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长久过程。”
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洗礼,《把信送给加西亚》依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据《哈奇森2000年鉴》《出版商周刊》统计,此书可以排在全球最畅销图书第六名,前五名分别是:《圣经》《毛主席语录》《麦加菲读本》《英语语法原理》《吉尼斯纪录大全》,其畅销实力和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美国西点军校长期以来将此书作为讲授独立性和主动性课程的教材;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任州长时,曾在这本小书里签名,并把它赠送给自己的部属;许多跨国大公司要求所有员工人手一册。
现在,我要再一次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中文读者。书中深入细致的阐述,值得所有公务员、公司职员细心捧读。
李慧泉
2016年夏
阿尔伯特·哈伯德著,李慧泉译的《把信送给加西亚》讲述了100多年前,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受到启发,创作了一篇名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文章,书中写的是美西战争前夕,美国总统麦金利急需一名合适的特使去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将信送给古巴的加西亚将军。美国陆军中一名叫罗文的中尉被选中。他秘密登陆古巴岛,穿越枪林弹雨和西班牙殖民者的严密封锁,靠着勇气、智慧、执著和自信,亲手把信交给了加西亚。
阿尔伯特·哈伯德著,李慧泉译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本关于忠诚敬业勤奋责任的著作!如何成为高价值精英人才的职场励志书,含热情专注感恩荣誉等工作理念。全球销量突破10亿册,畅销书第6名。世界500强高管必读枕边书,员工培训不二之选。罗文的事迹100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他身上的忠诚、自动自发和高度的责任优良品格激励着千千万万年轻人。沃尔玛、大众、宝洁、联想、中石油等众多500强企业优秀员工培训读物!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省委书记、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纷纷强力推荐。随书附赠哈伯德成功信条和《把信送给加西亚》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