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弥太郎所著的《做王子也做乞丐(松浦弥太郎的理想生活)》,是作者在日本杂志上的连载文章集结而成,描述了他早年从高中休学后,在欧美等地游历的经过。松浦在旅行时不是如观光客一般地四处吃美食看景点,也不会以作家学者观察、研究的态度,为创作而旅行,而是以单纯而直接的方式,融进当地的生活,步调非常闲散而愉快。他记下自己遇上的人,到达的地方,以及发生了哪些事——有些可能是完美结局,有时却是“这就是人生啊”的状况。
| 书名 | 做王子也做乞丐(松浦弥太郎的理想生活)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 作者 | (日)松浦弥太郎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松浦弥太郎所著的《做王子也做乞丐(松浦弥太郎的理想生活)》,是作者在日本杂志上的连载文章集结而成,描述了他早年从高中休学后,在欧美等地游历的经过。松浦在旅行时不是如观光客一般地四处吃美食看景点,也不会以作家学者观察、研究的态度,为创作而旅行,而是以单纯而直接的方式,融进当地的生活,步调非常闲散而愉快。他记下自己遇上的人,到达的地方,以及发生了哪些事——有些可能是完美结局,有时却是“这就是人生啊”的状况。 内容推荐 18岁辍学,闯荡美国,松浦到了旧金山,在这旅程中,他追寻的是什么? 当双亲质问:“为何要出去旅行?”少年松浦无法响应的答案是什么? 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随时从零开始,不被体制、现实束缚,渐渐找到自我。 松浦弥太郎所著的《做王子也做乞丐(松浦弥太郎的理想生活)》,献给人生路途上的旅者们,这是一部缀满珍贵语句的作品。 目录 Ⅰ 不眠之夜遇见的美好两人 柏克莱的星期六 名叫爱亚的女孩 不眠之夜遇见的美好两人 雨中触摸的柔软 她的行踪(前篇) 她的行踪(后篇) 伦敦的美味餐厅 纽约过圣诞 她的崭新笑容 母亲 马赛的旅人(后篇) 马赛的旅人(后篇) 田德隆的维农娜饭店(上篇) 田德隆的维农娜饭店(中篇) 田德隆的维农娜饭店(下篇) 巴黎——塞纳河垂钓 遗落在草丛里的饼干屑 柏克莱的“奇缘书店”(前篇) 柏克莱的“奇缘书店”(后篇) Yo-Yo绑架案 这是哪里? Ⅱ 纽约书探俱乐部 从柏克莱到纽约 波德维奇的《PORTFOLIO》 纽约书探俱乐部 遇见弗烈得先生 弗烈得先生的教诲 Ⅲ 旅行少年 纽约第一的早餐 摄影器材行中偶遇的老人 最糟也最棒的早餐 你的双脚幸福吗? 荀白克吉他 旅行少年 口哨版巴哈 她寄来的《哈利·波特》 洛杉矶的露天汽车电影院 温哥华的早餐 捍卫战士 德州重逢 国道七号与李希特 蔚蓝海岸遇见加油站兼二手书店 影片中与罗比相见 Ⅳ 何谓美丽 世界最美的路 首次伦敦散步纪行 某天的约定 何谓美丽 和爱丽丝的旅行 向星星许愿 下雪的早晨 旅行中继站——饭店 我在京都只是睡 访高村山庄 文库版后记 试读章节 从伯克利到纽约 二十五岁那年,我在纽约街头开始经营起书店。我想写写这段机缘。 十九到二十四岁这段日子,我经常随喜好走访旧金山、洛杉矶等美国西岸都市,在那里和结识的长途旅行者、立志进入演艺圈的年轻人,以及乐手等一起生活。由于没有长期签证,每次都在美国待到接近三个月的滞留期满,才回到日本,接下来的半年内,找个宅配公司或搬家公司这类高收入的短期临时工作,拼命存了一笔钱之后,再到美国去。几年来,反复过着这样的生活。 悠闲乐观的西海岸生活很适合我这种人。最初我在几个朋友家轮流住几个礼拜,也曾经在朋友家后院搭帐篷,或是在别人的露营车里住过两个月。 直到一九九一年,我才和中美混血的女朋友在旧金山伯克利一起生活。那年我二十四岁。她叫凯伦,二十一岁,是个新人画家。我们俩就寄居在凯伦的伯母家。 “哎,我昨天在奥克兰的牛仔服饰店找到Levi's耶。我们之前不是去过一家很大的资源回收店吗?就在那附近。现在正在结束营业大拍卖哟,要去看看吗?” 有一天,凯伦在我耳边讲悄悄话。 “Levi’s的哪款呀?该不会是很旧的那种吧……” “不知道耶……不过有蛮多看起来都积了很厚的灰尘……” 我说的Levi's旧款,是当时在日本很流行的五十年代复古款。如果是绝版库存的“501”款,一件可以卖到几十万日元。在一九九一年,价格一路攀升。我们为了想赚点小钱,只要有空,就到生意清淡的工作服饰店或牛仔服饰店,到处问老板还有没有卖剩的Levi's。如果仓库里还躺着一件,就等于挖到价值千金的宝了。拿“501”的复古款到原宿的二手服饰店,一件可以卖两万到五万日元。如果没有购买资金,一个对方付费电话打到二手服饰店,对方就会马上汇钱过来。诀窍就在一旦发现,就要尽量用力杀价,既然是剩下的库存,能卖掉,老板也会很开心,还会从仓库里陆续搬出其他存货推销。Levi’s之外的品牌(Wrangler或Lee)也一样,只要是五十年代的款式,大都能卖到不错的价钱。 我半信半疑地跑去那家号称找到Levi's的牛仔服饰店。奥克兰就在伯克利旁边,搭公交车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 当天是结束营业拍卖的最后一天,一走进店里,凯伦就拉着我的手往阴暗储藏室之类的地方走去。店里都是便宜的牛仔靴、牛仔帽,还有工作服,都装在纸箱里,像垃圾一样,堆得乱七八糟。整家店没半个顾客上门。一直往里面走了好久才看到尽头,不知道是景气好的时候硬把店面拓宽,还是刻意把通道设计得像迷宫一样,好营造出店内延伸的空间。 凯伦走到尽头,停下脚步,角落有堆积成山的牛仔裤,上面有一层厚厚的灰尘。大概有四十件吧,不,我看有五十件。 “你看吧,全都是‘501’耶,很旧吧……” “嗯嗯,这可不得了……我看看……” 我从那堆小山中抽出几条牛仔裤,空气中一下子飘散着大量灰尘。我挥着手拨开灰尘,一面睁大眼睛看着牛仔裤腰际上美国人称作“flasher”的标签纸牌。没错,全都是五十年代的Levi's“501”款。陈年的污垢已经深深渗入靛蓝的布料上,变成几近黑色的蓝,对照之下,刻画历史的棉质黄色车线更加显眼,是复古款的最好证明。 “嗯,这该怎么办呢……你身上有多少钱?” P81-83 后记 文库版后记 对我而言,国外是一片未知领域。到国外旅行每天都必定有新发现,目及之处也都是前所未见的景色,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足以勾起我的兴趣。时而惊讶、时而欢喜、时而哭泣、时而欢笑,我的心每时每刻都充满不同的色彩。将这些心情感受逐一用文字记述下来、编成的散文集《做王子,也做乞丐》,这次以文库本的形式出版,让我由衷地感到欣喜。 回过头来重新再读这本散文集,依旧觉得“做王子,也做乞丐”这标题很贴切。这标题即便在现在也不觉过时,清晰地描绘出了“我”的轮廓。 前些天,我在整理塞满旧信纸的箱子时,突然有张黑白照片掉到地上。我捡起来一看,原来那是近二十年前在纽约拍的照片。那时我梦想成为一名摄影师,在自学摄影。然而,我越学就越发现自己没有摄影的天赋,最后耐不住辛劳,学了一年便放弃了。我虽然在纽约拍了大量照片,但后来为表明抛弃梦想的决心,全都扔掉了。本该早就扔掉的照片突然出现在眼前让我备感惊讶。照片拍的是我的旧情人,她正倚着洗衣机站立。拍摄地点是我当时生活的上西城的公寓地下洗衣店。 在刚到纽约没多久的一个冬日,我突然心血来潮,乘渡轮前往曼哈顿南边的小岛史坦顿岛。渡轮从炮台公园的上落点出发,途经自由女神像,驶向史坦顿岛的码头。我在途中心不在焉地眺望在夕阳照耀下闪烁橘黄色光芒的曼哈顿摩天大楼时,目光突然地被自由女神像轮廓分明的美丽侧面吸引。 渡轮乘客大多是在岛上生活的拉丁系移民,他们在颠簸中默默眺望远方。有的人坐在长椅上,有的人站在甲板上,有的人则干脆躺在地上。渡轮对这些史坦顿岛居民来说不过是往返曼哈顿的水上巴士。我在甲板上抓着栏杆,纵览整个纽约港。清爽的海风稍稍驱散了我旅途中的不安与寂寞。 转眼间,渡轮便抵达史坦顿岛。码头上的落客处异常冷清,只有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在弹奏吉他。 在我思索接下来的行程时,正好看到一名矮小的女性拿着地图站在前方。“这岛上有什么好玩的去处?”我上前问道。女性被我的声音吓了一跳,回过头盯着我的脸看了半晌后,才回答说:“这里有个动物园。” “动物园啊,反正还有返程的渡轮,就去看看吧。地点在哪儿?” 女性露出诧异的神色,把地图递给我看。 “你是岛上的居民吗?” “不是,我一星期前才来到曼哈顿。今天过来看望朋友。” 我向女性道谢后,便举步走向动物园。 史坦顿岛是一座海岸线约七十公里长的小岛,人口是纽约五区当中最少的。从码头乘坐地铁去到附近,再步行两个街区便可到达动物园。动物园闲散冷清,动物们都慵懒地趴在笼中一动不动。 回程时已过晚上七点,乘坐渡轮的人少了不少。我走上渡轮,感觉有些冷,便把领口的纽扣也扣上,双手插进口袋,蜷着身子坐到长椅上。开船的广播响起,渡轮离岸朝曼哈顿驶去。曼哈顿的夜景美得就像电影画面。 从渡轮下来时,我又碰到那名在史坦顿岛遇见的女性。女性看见我,上前打招呼。 “动物园怎么样?” “很冷洁,你去哪儿玩了?” “我逛了下主街道,然后和朋友在咖啡厅消磨时间。” “还是你的行程更棒。” 女性闻言,说了声再见便走开了。 此刻我萌生出在纽约交个朋友的想法,既然认识了,就该请人家喝个茶。 “请问,能赏光一起喝杯咖啡吗?我也是来旅行的。” 我一路小跑追上去问道。“没问题,不过我只待一小时。”女性稍作犹豫后便答应了。她下榻的酒店在曼哈顿中心,所以我们就来到这附近的咖啡厅。 “我还是第一次和日本人聊天。” 女性说着微微一笑。 那天我们喝着咖啡无所不谈,尽兴地聊了一个小时。我们交换了电话号码,约好下次再见。女性来自北加州,名叫罗拉。一周后,我想起她说过想参观纽约现代美术馆的中庭,便打电话约她出来。她当时不在酒店,我给前台留言后,她很快就回电话了。 “我也想去,明天怎样?” “那明天下午一点在美术馆门口等。” 于是我们又见面了,之后我们每周都会见一次面,一起逛书店、美术馆、画展等。后来,我们竞在不知不觉间牵起了手。 罗拉从故乡来到纽约是打算在这里定居。她有一个朋友在纽约,并打算通过朋友介绍在一间商店工作。但后来她和朋友闹僵,工作自然也泡汤。她说现在想尽快在纽约找到一份工作。 再过一阵子,她已支付否起酒店住宿的费用,只好搬来我住的小公寓。我为学习摄影,每天都会去书店、图书馆、摄影店、电影研究室,与同样学习摄影的人群交流。而她则每天都通过报纸、小广告寻找招聘启事,参加面试。 我们虽生活在一起,但各自都在为理想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暇关心对方。在纽约的生活仿佛就是日复一日地追逐梦想。我英语也不是很好,我们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幸福的时光相当少。 “我的梦想……” “我的梦想……” 我们总把梦想挂在嘴边相互争吵,最后渐渐疏远。 我现在拿在手里的正是当时拍的照片。当时拍完这张照片后,她生气地说“我再也不拍了”。一星期之后,她留下一封信就回老家了。 “对不起,我已经没法再爱你了,我已经没法再对你温柔了。希望你终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再见,罗拉字。” 照片用回形针别在信上,由于是和信一起的,所以没被扔掉。当时的幸福、欢喜、悲伤也一起留在了照片和信上。没错,这一切正是旅行的所在。 这次文库的排版设计仍旧交给在单行本也帮过忙的立花文穗小姐。我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能将这仅剩的一张照片插入书中。 二○一一年 松浦弥太郎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