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很大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弟子规》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所讲的道理,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讲述了古代很多的典故,是学习中国文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千字文作为儿童习字的啓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
王应麟等著,赵彦春译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汉英对照)》以英语的三词对应汉语的三字,形式简洁新颖、别具一格、押韵整齐、韵律优美。译文译境极高、对仗工整、形意之间的张力掌握得恰到好处,堪称经典,为中国传统典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的传播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