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71卷)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71卷)》共收9篇传记。陈云、王诤、华罗庚、章士钊、谷广善、周谷城、杨福涛、李林、邓毅刚。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内容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71卷)》主要讲述了陈云、王诤、华罗庚、章士钊、谷广善、周谷城、杨福涛、李林、邓毅刚9位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平事迹。他们的卓越功勋及其在人生中表现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历史的财富。斯人已逝,但光辉永存!他们点亮了后人的道路,他们的事迹、精神和气节必将激励后来人继续为了民族和人民的事业、为了伟大的理想而继续奋斗!本书是一部生动的党史研究教材,无论对于研究党史还是教育后人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目录

陈云

王诤

华罗庚

章士钊

谷广善

周谷城

杨福涛

李林

邓毅刚

试读章节

困苦童年

1905年6月13日,陈云诞生于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练塘镇一户贫苦农家。父亲陈梅堂,务农兼从事手工业。母亲廖顺妹,祖籍广东,其父早年随太平军北上嘉兴,失败后在练塘成家,以修船为生;其母练塘泖东人,生有一女二男。陈云有一个姐姐,名陈星,年长他八岁。陈云家里既无田地,又无房产。陈云两岁时,父亲病故,剩下的一家三口全靠母亲帮人做散工及缝衣度日;四岁时,母亲因积劳成疾,也离开了人世。陈云的外祖母怜惜陈云姐弟俩,把他们接过去和舅舅、舅妈一起过。陈云六岁时,外祖母病故。临终前,她叮嘱儿子廖文光,将陈云立嗣为子,并抚养好陈星。舅舅遂认陈云为养子,改陈云姓廖,名陈云。廖文光,俗名龙相,心地善良,性情温和,爱好文艺,起初开了个裁缝铺,后因生意冷清,改营小酒馆,勉强维持生计。舅母是个勤快和善的妇女,但手脚均患风湿病,仅能料理家务。

陈云性格内向、沉静。据幼时的伙伴回忆,常常是其他孩子在一起玩耍、嬉闹,他则静静地站在一旁看。他从小就非常懂事,知道体恤大人的艰辛。舅母身体不好,他是舅母的小帮手,小酒馆劈柴、洗菜之类的杂务活全由他承担。舅舅和舅妈都很喜欢他,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

1913年,陈云满八岁,舅舅送他进私塾,读《三字经》、《百家姓》等书,习毛笔字。九岁那年,舅舅又送他到镇上贻善初等小学读书。他聪颖好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诚挚待人,深得同学信赖。平日课后,他仍帮家里劈柴、烧火、担水、洗菜、打扫屋子,不仅使舅父母感到欣慰,也颇受街坊邻居夸奖。

1916年,陈云初小毕业。这时,舅母生了一个儿子,风湿病更趋严重,致使家境困难,陈云未能继续升学。次年夏,舅母病情好转,加上亲戚资助,陈云得以进青浦县立乙种商业学校读书,寄宿在县城内一中药仓库里。两个月后,资助中断,陈云被迫停学。这次在校时间虽短,但他学会了珠算和记账。辍学回家后,陈云一面在家烧火、打杂,一面照顾体质孱弱的表弟。廖家小酒馆有一位常客,叫杜衡伯,是镇公立颜安国民小学的第一任校长。他见陈云总蹲在灶前烧火,便与陈云攀谈起来。杜先生发现陈云口齿伶俐,记性很好,初小学的知识对答如流,不觉引起注意。他向廖文光提出,要免费收陈云到颜安国民小学高小部继续学习。于是,陈云又有了上学的机会。

1917年秋,陈云人颜安国民小学高小部读书。这所小学按照新式学校编制和教学,除国文、算术外,还设英文、地理、体育等课,并聘请了一些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教师来校授课。陈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教学方法和进度,成绩依然名列前茅,并连年获品学兼优奖状。在这里,陈云不仅能流利地背诵《古文观止》中的名篇,打牢了传统文化的基础,而且接触到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社会变革思潮,开阔了视野。

陈云自小喜欢南方丝竹。离他家不远有个隐真道院,道院中有个小道士叫万隆泰与他相处很好。陈云平日做完功课和家务,常去道院,向万隆泰学习拉二胡、吹箫和笛子。陈云还十分喜欢听评弹。镇上有个畅园书场,离他家也不远,他没事常去那里。由于没钱,就站在书场内的墙边听书,人称听“戤壁书”①,也叫听“站书”。开始,是跟着舅舅去听;以后长大了,就独自去。由于记性好,每次听书回来,他都能原原本本讲给别人听。从书中,他得到不少生动的历史知识,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洪流波及了陈云的家乡。在颜安国民小学组织的声援北京学生的活动中,由于陈云威信高、口才又好,所以他很自然地成为同学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们将高小部的师生组成救国十人团和宣传队,连日赴镇上街头、明园寺及小蒸等地,游行演讲、募捐、表演短剧,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政府的罪行,号召乡亲们抵制日货。陈云还参加了短剧《叶名琛》的演出。叶名琛是清末两广总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他既不领兵抵抗,也不弃城出逃,结果当了俘虏,被押到印度,死在那里。这出戏以叶名琛的下场告诫人们,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不反抗,只有死路一条。陈云表演时很入戏,有一次演到表现帝国主义罪恶的时候,义愤填膺,脚向地上使劲一跺,手在桌上猛力一拍,把桌上的茶壶都给碰翻了。年仅14岁的陈云经受了这场爱国运动的洗礼,也在运动中展露出很强的组织才能和沉着、坚毅的性格。

是年5月底,陈云毕业于颜安国民小学高小部。为了不再加重家里的负担,他放弃了继续求学的念头,想在外面找份工作,以接济舅父母。正在这时,陈云在颜安国民小学的老师张子谦,受杜校长之托,通过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弟弟张子宏,替陈云在商务印书馆找了个学徒的工作。年底,陈云离开练塘镇去上海。

到了商务印书馆,陈云被分配到发行所文具仪器柜当学徒。当时,陈云的个子比较矮小,仅比柜台稍高一点。一些老职工认为他做不了卖货的工作,文具柜主任说:“试试看吧!”陈云从小吃过苦,这点困难难不倒他。他在柜台前放了条凳子,站在上面,照样可以接应顾客。由于悟性高,又刻苦谦虚,所以,他很快熟悉了业务,受到老职工的称赞和信任。P2-4

序言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