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0卷)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0卷)》是第30卷。

内容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0卷)》共收12篇传记。彭德怀、许白昊、李灿、李东光、李铁夫、罗云鹏、蔡树藩、马锡五、钱瑛、温仰春、韩幽桐、李鼎铭。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目录

彭德怀

许白昊

李 灿

李东光

李铁夫

罗云鹏

蔡树藩

马锡五

钱 瑛

温仰春

韩幽桐

李鼎铭

试读章节

10岁时,彭得华给人放牛。13岁,到附近黄碛岭的煤窑去当童工。在黑暗、潮湿又危险的坑道里抽水、拖煤。不久煤窑倒闭,窑主携款逃走,他白白卖命一年,分文未得,不得不仍回乌石打短工。

彭家围子紧靠乌石峰脚。乌石峰顶耸峙着一座石庙,庙内供奉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的参政易华的塑像。易华曾在这一带筑寨保民。他打富济贫的故事在这一带世代流传,乡民把他当作保佑一方的神灵。彭得华从小在乌石山中打柴,易华是他幼小心灵崇拜的偶像。

在家中,他的伯祖父五十老倌,曾是一名太平军的兵士,有时给他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使他知道“长毛”是好人,主张平田土,有饭大家吃;提倡男女平等;“长毛”的女人都放了脚,等等。太平天国的思想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1910年,湖南省因连年大水、蝗灾,遍地饥馑,豪绅富户囤粮居奇,各地饥民相继起来“吃大户”“闹粜”。省会长沙爆发了“抢米风潮”,影响及于穷乡僻壤。1913年,湘潭大旱,乌石乡饥民也相约到同村地主陈满钻子家粜粮。地主哭穷拒粜,个子瘦小、平曰不爱说话的彭得华,爬上陈家屋楼揭开谷仓的瓦,发现稻谷满仓。饥饿的人群涌进院子里开仓分粮,杀猪煮饭,官府派人来捉拿彭得华。

15岁的彭得华,身无长物,带着对童年苦难生活的回忆和前辈农民反抗悲惨命运播下的火种,连夜离开了乌石。

彭得华在穷堂叔彭五爷的帮助下,逃到洞庭湖滨湘阴县属的西林围。那里汇集着各地逃荒的农民,为官府富户围湖造田。彭得华也在围里当了一名堤工,每天烧火做饭,挑土垒堤。这时,他还未长大成人,沉重的土担子使他身躯发育得两肩宽阔而微驼,性格越发倔强而寡言,内心充满了对同命运人的同情。

在西林围,彭得华当了两年半的苦力,仅挣得三担半米,养不活一家数口。他再次试图反抗,参加了堤工要求增加土方工价的停工斗争,但堤工没有组织,斗争没有结果,彭得华感到没有出路。他开始有了一个信念,要像易华和太平军一样,为穷苦人打抱不平。他为自己取号“石穿”,表示要以滴水穿石的意志,去实现这个愿望。

1916年春天,湘军成立第二师,在长沙招兵。这时,彭得华17岁半,血气方刚,决心离开西林围,投军当兵。

“童少年时期这段贫困生活对我是有锻炼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回忆到幼年的遭遇,鞭策自己不要腐化,不要忘记贫苦人民的生活。”在《彭德怀自述》里,他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做了真实感人的描述和刻骨铭心的总结。

1916年3月中旬,彭得华人伍,在湖南陆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一连当二等兵。这时,湖南一方面处于南北军阀混战之中,一方面又受到辛亥革命新思潮的冲击。彭得华的班长郭得云就参加过辛亥革命,富有正义感,对彭得华的影响很大。这时,湘军中还有一批新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见习军官,在练兵中常向士兵鼓吹爱国,提倡富国强兵、实业救国等,使彭得华眼界一开。他在行伍中任重耐劳,在战场上勇敢矫捷,练武习文无不成绩优异,深得连长周磐的赏识,被送到团训练队去学军事文化。三年中,彭得华从二等兵升任班长、排长。

此时,彭得华的家庭经济情况已大见好转。伯祖父早已下世,二弟金华在外学徒,得华的薪饷足可养活祖母、父亲和三弟。但军阀战争给社会造成的灾难,军队对平民百姓的奸淫抢掠,老军官的贪污腐化,青年军官的迅速堕落都使他愤怒、失望,他对旧军队所抱的幻想破灭了。

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同连的黄公略和新人伍的中学生李灿,三人同具满腔的爱国热忱,结为知己。在团训练队学习时,他还结交了二十多个知识分子和贫苦农民出身的士兵。

P4-5

序言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8: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