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湖区画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蒋彝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蒋彝著,朱凤莲译的《湖区画记》风格恬淡安逸。但表面上的宁静与将至的惊骇危机形成对比,使人想起海明威的《宛如白象的群山》或《大双心河》的情节,暴风雨来临前笼罩着一触即发的宁静。

8月6日蒋彝在早餐时的那段长篇思索,正当他旅程的中点,象征性地成为叙事的高峰。他直斥战争对艺术造成全面的冲击,同时也质疑进步、文化与宗教等现代观念。正是因此,神圣凛然的湖区对蒋彝别具意义:它是崇高的庇护所,与世相隔。然而,这安详的氛围在实际上又是如此脆弱纤细,一受破坏,即灰飞烟灭。

内容推荐

蒋彝著,朱凤莲译的《湖区画记》是蒋彝“哑行者”系列的第一本,英文版于1937年首次出版。讲述了一名“思乡东方人”眼中不同的英伦湖区景致。在本书中,作者蒋彝既是一名思乡游客,又是一位东方画家兼诗人,书中不时穿插作者以全然中国的方式创作的画作及有感而发写下的书法题诗。蒋彝在本书中还呼吁人类与大自然应该和平共处,世界应该充满和平而非战争。本次出版英汉对照版。

目录

前言 郑达

序 赫伯特·里德

引言

瓦斯特湖

德文特湖

巴特米尔湖与克拉莫克湖

温德米尔湖

莱得湖与格拉斯米尔湖

结语

英伦湖区之梦

试读章节

快到11点钟,路上仍不见其他行人,我环视四周壮丽的大自然,感觉自己完全“身在家中”,并开始讲起道来:

“大自然存在于世上每一角落,并有着相同的外貌,然而各地人类的脸孔与语言却有极大的差异,若无这等差异,我深信全世界必能享有和平!可惜现代人故意将大自然抛诸脑后,仿佛她从不存在,只汲汲营营于都市生活。火车穿过山腹里的偌大隧道,矿坑丢出脏陋的黑色矿渣,炸弹摧毁形态美丽的峭壁与树木,飞机的巨响划破宁静。”“战争”这恐怖的字眼重击我的心,捣碎每个念头……

我抬起头来,才发现山与树已隐没在雾里,我看不清任何一座山头,大陡岩山的山巅消失无影。我想起曾有人告诉我,沃斯代尔的所有山顶经年云雾缭绕,大家常说不出山的实际高度。雨开始下了起来……我在雨中不断向前走,点点雾岚沾湿脸颊,我朝它们微笑,交起了朋友。我并未带着雨伞或雨衣随行,我还没养成这习惯,但几乎每个英国人都这么做。衣衫很快就湿透了,我浑然不觉。雨中我是如此快活,享受着雾里的山和树。相较之下,在伦敦的雨天中踩过皮卡迪利广场及牛津街上的泥泞,真是判若云泥!

后来我到了一个路两旁树木蓊蓊郁郁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个门口,是扇小木门。我在门口前约20码处停下来,回头凝视雨雾中的群山,将其形貌深深印入脑海中。门旁四名嬉戏的孩子惊讶地望着我这外国人出现,盯着我,打开木门让我通过。我向他们道谢,话一出口,终于打破了我长久的缄默。我伫立林间,凝望大陡岩山半晌,群峦像是全换了颜色。

我继续前行,邮差骑车朝我行来,向我问了声早安,我也回问安好。接着我走到沃斯代尔大堂旅舍,一名园丁正清理门前小径,于是我上前与他攀谈,并询问山名,他一一告知,并聊起自己的出生地和工作。他出生于怀特黑文附近,靠近华兹华斯的出生地,已在这旅舍工作11年。我心中纳闷,不知他是否仍喜欢四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他会像我今早一样,仍觉得这儿处处透着别致吗?在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想法中,牧人与樵夫都能让自然美景大大生色,同样地,将之画入山水画中,也能起相当良好的装饰之效。我们想象这些人也许能自得其乐,但还是很难让自己融入周遭的环境中,虽然他们跟大自然朝夕相对。已相当熟悉。那园丁可能因此幻想城里的生活有多么美妙,唉,又有谁能真的满足于现状!

我下个目的地是桑顿桥,那儿有一间小旅馆、一家名为“邮局”的小铺及几间屋子。我走到溪边,聆听溪水潺潺由桥下流过,好一会儿之后,三名小男孩向我走来,但我们始终没有交谈。雨丝开始洒落,天空漆黑一片,对我的毛笔来说真是绝妙好景。我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生琢磨了一番这暴风雨中的大自然。我试着画下这景致(图XIII)。在英国,特纳以云雾迷蒙的作品闻名;而在中国,米芾则开创烟雨景致的新画风,以“米点”山水著称。同样地,石涛以涩笔描绘暴风及雨势,用墨已达神乎其技之境。这幅画作,我一律使用中国的画具。但不采用米氏或石涛的技法,驱动我画笔的,仅有当时酣畅的心境。(P7-8)

序言

蒋彝先生是中国山水画的大师,熟悉他作品的人,无不认为他的画作是传统国画的现代诠释,意即,我们将之视为地道的中国画。而我们也感谢蒋先生,尤其他的早期作品《中国画》,清晰地剖析中国的艺术观,使我们能真正了解这门艺术,进而欣赏其本质。然而从前我们一直以为,中国的艺术离不开神州山河——中国的山、中国的湖川、中国的林木,但现在这名艺术家站了出来,仿佛向我们诉说:“我的艺术观、我的技法,简而言之,我的艺术,并不受地理空间所束缚。那是全人类共通的,可表现中国山水,也可诠释你们英国的景致。”

英国人对风景很敏锐,我们有自己伟大的风景画传统,更有传世的山水诗。我们可以说,康斯特布尔、特纳、克罗姆、格廷、科特曼与其他许多该流派的艺术家,已刻画出我国山水、原野及村庄的神髓。同时我们也能断言,我们的诗人,莎士比亚、汤姆逊、格雷、科林斯、华兹华斯、济慈与丁尼生等,开创了独特的山水诗,所有微妙的感觉与形式,都难逃他们与生俱来的洞察力,那是如此真切,直指内心,无需我们多所赘言。

然而蒋先生这位诗人兼画家,却胆大无畏地踏入我国的圣殿,以他自己的方式致敬。他手持笔具画具,创作一本书,画下一系列的山水画,挑战我们的自满。他走进我们自然派诗人的至圣之地——湖区,追随我们这些信徒的伟大先知——华兹华斯及罗斯金的脚踪,直截了当地证明多年前我大胆主张的一种反论:华兹华斯的诗作贴近某些东方情感和思想。但我们一定要抛弃这类地域与国籍的比较,蒋先生和华兹华斯皆清楚表述,所有真实情感与思想都是相通的。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本就是两种永恒的关系,天地不老人恒在,会变的是人类感知并表述这层关系本质的能力。

生之奥秘衍荣耀,意虽神迷仍复见,

儿时简朴纯真志,人立伟业稳青平,

感玄妙天机纵横,泽恩从天不强留。

“儿时纯真”,华兹华斯视之为人性可贵之处的基石,同时也是诗人和画家澄澈无瑕的洞察。蒋先生将这样的洞察赋予我们挚爱的山水,描绘其神韵,挥洒尽致。

赫伯特·里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