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影响广及海外,从启蒙运动的中国趣味到东亚文化圈,一直到现在的孔子学院,儒家作为世界重要的思想资源,孔子亦被认为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孔子摄制组著的《孔子(汉英对照)》以开放性的当代视野,创新性的电视影像风格,讲述鲜活的故事,解读深邃的思想,站在历史与今天、中国与世界的高度,去发现孔子由凡而圣的生命历程及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
| 书名 | 孔子(汉英对照)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孔子摄制组 |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孔子思想影响广及海外,从启蒙运动的中国趣味到东亚文化圈,一直到现在的孔子学院,儒家作为世界重要的思想资源,孔子亦被认为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孔子摄制组著的《孔子(汉英对照)》以开放性的当代视野,创新性的电视影像风格,讲述鲜活的故事,解读深邃的思想,站在历史与今天、中国与世界的高度,去发现孔子由凡而圣的生命历程及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 内容推荐 孔子摄制组著的《孔子(汉英对照)》系统梳理了孔子及其思想的前世今生,分为孔子其人、传说、至圣先师、传承、当今六章,旨在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理解,深化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孔子》脱胎于中英合拍文化纪录片《孔子》,云集了孔子后人、孔子学院及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第一手采访资料。这是一次对孔子与儒家思想的终极的探索与发现,让全球观众了解到,当今孔子与儒家思想依然影响着中国与世界。 目录 序一:在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全球上线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 Preface Ⅰ:Address at the Global Press Conference for the Co-produced Documentary Confucius 序二:孔子就在我们身边 Preface Ⅱ:The Confucius Who Is Just Around Us 孔了其人 CONFUCIUS 传说 THE LEGEND 哲学 THE PHILOSOPHY 至圣先师 THE GREAT SAGE & MASTER 传承 A LIVING GOD 当今 THE MODERN WORLD 附录一:摄制组名单 Appendix Ⅰ:Crew List 附录二:主创人员简介 Appendix Ⅱ:Main Crew Members 附录三:中外专家点评纪录片 Appendix Ⅲ:Experts' Comments on Confucius 附录四:学者评论 Appendix Ⅳ:Scholars' Comments 附录五: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我创作纪录片《孔子》 Appendix Ⅴ:Application of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Harmony in Diversity' in the Production of Confucius 后记 Afterword 试读章节 孔子诞生于2500多年前,那是一个礼坏乐崩、天下大乱的时代,而他穷其一生所开创的儒学思想,正是试图为那个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时代重新建立秩序与和谐,并从此深深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几十亿人的生活。 孔子的一生历尽挫折与磨难,他的思想和学说并没有被他的时代接受,然而在他辞世数百年之后,他的思想却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坚厚基石,已经沿用并发展了2000多年,而在社会伦理道德层面他提出的孝悌忠信和任人唯贤、为政以德的理论和主张,依旧深植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之中。孔子坚信“礼”是家国安定的关键,这种观念始终贯穿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上至国家典礼下到构成社会生活的核心单元家庭。 悉尼大学王安国教授: 若想了解中国就必须理解孔子,以及他留下的思想和文化遗产。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然而他那些以身垂范的生平事迹,却在辞世近400年后才被后代史学家记录下来。也就在那个时代,历经数百年的动荡与战争,中国进入了一段相对和平与迅速繁荣的时期,许多延续至今的传统观念与文化习俗逐渐形成。这个经济与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就是汉朝,在同一时期,除罗马外世界上再无一个国家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就在此时撰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中评述了不同朝代的君王和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记载了他们的言行事迹以及家族世袭的谱系,《史记》中的《孔子世家》一章就是第一部关于孔子的传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史记·孔子世家》不但记载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他的言论思想,也包含了司马迁对于孔子的评论和赞誉。时至今日,这段文字仍然是当代学者研究孔子最重要的史料依据。 耶鲁大学金安平教授: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司马迁所著的《孔子世家》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历史上首次尝试,真正的第一次将孔子逝世300年后出现的多个故事编纂在一起,通过一个连续的长篇传记还原孔子的一生。我认为司马迁对孔子人性化的一面非常关注,这么一个伟人不仅能够生存下来,还传承了重要的思想,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教导我们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当然,孔子全然不知自己的言论最终会对中国人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 传说 THE LEGEND 司马迁: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的父亲曾是鲁国有名的武士,在与正室妻子生育了9个女儿之后,通过纳妾生下了儿子孟皮,却不幸患有足疾。这让他更加急切地盼望拥有一个身心健全的儿子作为家族的继承人,于是他又迎娶了当地一位17岁的少女。 孔子75代后裔孔祥林: 孔子的父亲大概在60多岁的时候向颜家求婚,颜家就跟三个女儿商量,你们谁愿意嫁给他。老大老二都不吭声,谁愿意嫁给一个老头?但是小女儿说:父亲说谁嫁给他就谁嫁给他。所以第三个女儿颜徵在,就嫁给了孔子的父亲。 盼子心切的孔子父母于是去往当地有着“圣山”之称的尼山祈祷,渴望能够生下一个健康的儿子。(P2-12) 序言 孔子就在我们身边 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的诞生,让世界各地民众再次将目光聚焦中国,聚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意义重大。这也是继《孔子》动画片、电视剧、电影之后的又一文化力作,为孔子文化传播再添新亮点,也标志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全球化传播形态日益丰富。而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分子,我也对能为孔子文化的现代化传播贡献一份心力而倍感荣幸和欣慰! 孔子作为中华文明和东方文明极具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已经成为全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载体。早在2007年,我曾就职的中国孔子基金会就联合山东省委宣传部等单位,开始了以孔子为主题的文化产品的创意开发,先后打造了中国孔子网、新杏坛、动画片《孔子》、电视剧《孔子》等一批文化品牌项目,推动了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而对于《孔子》纪录片,我们也早在2010年就开始立项和筹备,并通过召开多次专家论证会,达成最终拍摄共识:就是要还原真实的孔子和孔子思想。不仅要有古人评孔子,还要有今人论孔子;不仅要有国人看孔子,还要有外国人看孔子;要以现代视野、世界眼光来看孔子、儒家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在世界各文明中的地位. 2013年中央电视台加入了《孔子》纪录片项目,将其立项并全力以赴推进国际、国内版纪录片制作。多方合作之下,终于完成了有关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国际化影像呈现。在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诉求越来越强烈的背景下,这部影片无疑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我们认同孔子是至圣先师,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融入了华人血脉。而他具体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纪录片《孔子》给了我们一个梳理的机会,通过影片发现原来圣人不只是被高高地供起来的,其实他就在我们身边——与你我同行。 这么大的一个题材,能够通过90分钟时间展现出来,而且让观影的人觉得很有看头,这的确是比较难做的。影片选择了平实、朴素的手法,从最普通的个人出发来阐述孔子的大贤大智,将本应供在高处的概念拖回到现实生活中,让每一个人能亲切地贴近孔子。孔子其实跟当下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关系,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在亚洲、在世界也都有其深远影响。看完影片,穿越了2500多年,你就会发现:孔子其实就在你身边! 90分钟国际版的完成刚让我们松口气,紧接着的六集长篇国内版又将开拍了。而今迈步从头越,以闫东为总导演的《孔子》摄制组全体成员们,继续加油吧!为自己为国家也为世界,为历史为今天也为未来,即使担子再重,我们必须全力完成这项历史使命,向大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梁国典 影片总监制、山东大众报业集团社长、前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 后记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我们在策划、拍摄纪录片《孔子》国际版前,通过对西方市场的调研,发现西方人对孔子的认知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德国汉学家托马斯·海贝勒在与我们交流时曾说,欧洲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知之甚少,因此,拍摄一部纪录片让世人了解孔子、了解其思想、了解其思想的当代意义和价值就变得非常必要。 《孔子》国际版的摄制组是由中国和英国的创作人员共同组成的。搭建这样一个国际化团队是为了从创作源头把握纪录片的国际化表达。在创作过程中,触及纪录片的文化传统、社会价值、美学标准、历史评估等问题时,中英团队由于文化背景、信仰、价值观的不同产生过许多矛盾和分歧。但是,双方对专业精神和艺术品质的追求以及传承儒学文化和开展中西交流的目标是一致的。双方通过无数次的越洋电话、会议和对话,在不断论辩、切磋、磨合中逐步取得一致,顺利完成了拍摄制作,缔结了深厚友谊。合作过程鲜明地体现了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90分钟的国际版纪录片用80%的篇幅讲述了孔子这位思想家在普通中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现代中国产生的意义。坐火车回家的务工者,在孔庙工作的年轻学者,在石化公司上班的员工……英方导演克服语言障碍在拍摄前期花了大量时间与不同职业身份的受访人面对面交流,建立信任,以捕获最自然的情感流露。 文化是沟通世界各族人民心灵的桥梁。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想让全球的观众看到一部不同以往的中国历史纪录片,还原一个活生生的孔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法国文艺评论家艾莲娜·罗谢特在《电视全览》杂志上撰文称,《孔子》这部纪录片致力于勾勒出这位“以德治国”理论家的坎坷人生,并着重表现这位圣人如何根据其生活的时代特征来构筑其思想体系。该片从孔子门徒的记述和司马迁写的传记出发,呈现了儒家学说的概貌,并分析了儒家理论如何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广受推崇和复兴的原因。 在《孔子》国际版的创作中,片子可以放大哪些部分,是价值观的体现,是由导演思想决定的。所有创作始终在我的把控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现场我都亲自把关,不放过任何细节。可以说,我用心血在拍摄。走进孔子的过程,是痴痴情深和理性思考的过程。我这样的年纪与阅历,得做出能够留得住的片子了。 2017年7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马黎司长一行来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围绕“合拍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进行专题调研。她充分肯定科教频道近年来在国际合作纪录片上取得的成绩,希望我们进一步和英国雄狮公司联合创作《老子》,深入挖掘中国的思想文化遗产,建议考虑能否形成系列选题,继续探索主旋律作品的国际表达。 虽然相隔干山万水,中国与世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往在跨越时空的纪录片中得到汇聚。中国主旋律纪录片走向国际,既需要一个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也需要很多时代与历史的机遇。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往,通过共同努力,携手并肩,使中西方的义化交流与合作向着更加深入、更加持久、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 我们正处于纪录片创作的最好时代,《孔子》在国际电视市场的成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源远流长的东方智慧,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日益走近世界舞台,我相信,主旋律纪录片作为承载和呈现东方智慧的文化使者,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中国魅力。 闫东 书评(媒体评论) 孔子绝对不只是中国的,他应该是中国人类文明当中所探索出来的一个有生命的、现在仍可以服务于整个世界文明的基因。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 何苏六 孔子在西方是一个知名人物。我认为向西方世界普及孔子的故事十分重要,着对于帮助西方观众理解中国观点与视角也很重要。此外,片中西方学者的观点那些普通人的故事、精彩的历史再现,组合成一部十分成功的影片。 ——澳大利亚野熊公司总裁 麦克·狄尔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