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兴岐著的这本《歌号子酒》为“晚华文萃”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为老作家散文随笔和报告文学自选集。以家乡大小兴安岭、松嫩平原为背景,动心动情流入笔端,如东北民歌、林间号子、醇香美酒,写人写农民抚养战争孤儿情真意切的中华民族博大胸襟,随文字飘散的是浓郁的黑土风物民情。
| 书名 | 歌号子酒/晚华文萃 |
| 分类 | |
| 作者 | 屈兴岐 |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屈兴岐著的这本《歌号子酒》为“晚华文萃”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为老作家散文随笔和报告文学自选集。以家乡大小兴安岭、松嫩平原为背景,动心动情流入笔端,如东北民歌、林间号子、醇香美酒,写人写农民抚养战争孤儿情真意切的中华民族博大胸襟,随文字飘散的是浓郁的黑土风物民情。 内容推荐 《歌号子酒》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屈兴岐著的一本散文集。全书共分三集:山籁、乡韵、边音。共收文23篇,包括《森林短笛》、《徜徉自然》、《小屯轶事》、《缘何难忘》、《第七只是狍崽儿》、《卡伦山上》等。 目录 雪松的气质 迟子建 山籁 森林短笛 歌·号子·酒 山女 徜徉自然 石火 鹤唳 良材 魔方 笑 乡韵 小屯轶事 瓜秋 怜爱 缘何难忘 歌问 茶缘 珊珊 关于“支点”的故事 蓓蕾,总要开放 边音 第七只是狍崽儿 乡土 卡伦山上 “木头”安德烈 血管里流的 附:歌声,传自密林深处——读屈兴岐散文和短篇小说 后记 试读章节 森林短笛 处女林 夏天。你在晨霜中走路,觉得一股股清馨的空气沁人肺腑,听到一阵阵不十分响亮却非常深沉的声音,从天边而来,一下子震动了全身,又从脚下向天边滚去,这就是走进广漠的、绿云般的处女林了。 太阳从万山丛中升起。雾气开始退散了。那轻纱般的丝丝缕缕,缠绕着苍松古槐的枝叶。万顷霞光中,就像翻过山崖,海洋突然涌出一般,顷刻间森林出现在你的跟前。这森林的海呀,哪儿是边?哪儿是岸?满眼是绿色的巨浪!走进处女林,你只能条条块块地望见碧蓝的天空。众多合抱粗的红松的枝叶,构成了另一个天,那是用翡翠丝织成的。在处女林中,如果你是一个高大的人,你也会觉得矮小。可是,当你听到那随着太阳逐渐上升而越来越响亮的松涛声的时候,感觉又有变化。那松涛一忽儿像万马千军遥遥呐喊奔驰,一忽儿如狂怒的海潮拍击岩岸,一忽儿又像万钧沉雷在天上滚动。于是,你会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逐渐逐渐像你周围的红松一样高大起来。 处女林啊,崇山峻岭一样肃穆,少女一样温柔,童话一样的美丽,海洋一样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路 森林中的路,是在勇敢的森调队员的足下诞生;在顽强的伐木者的汗水下成长;在威力强大的拖拉机的歌声中壮大! 森林中的路,像林业工人一样勇敢、顽强,不畏一切艰险,不图半点安闲,一直向上,一直向前。 它平穿山谷,一只飞箭划过的印痕;它飞越急湍的河流,凌空出世绚丽的彩虹;它紧缚峭岩峻岭,神话中的天梯;它插入莽莽森林,一条无尽头的长廊。在它上面,是窄窄一条蓝缎带般的天空。 森林中的路,一条生命力充沛的粗壮的血管!是它,把森林工人新村和祖国的心脏——北京联结在一起;把我们和祖国各个战线上的人们联结在一起…… 你听见过森林中像一千架飞机低空掠过一样的树倒的声音么?你听见过伐木者那开心而洪亮的二十里外就能听到的“下——山——倒”的喊山声么?你还听见过伐木者那满含幸福的和电锯声一起飘越山谷的歌声么?这,就是它缩张的声音,这,就是脉搏…… 小学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人一过,树枝瓜葛,林梢波动,荡漾开去,就像小船轻轻点破湖面。顺路拐三五个弯,登上一个陡坡,眼前突然开阔,一块山岭上罕见的平场,古木撩云,芳草如茵。微风吹进来,松涛便轻轻滚过。多么幽静的地方啊!你临高遥望,苍翠叠嶂,这气象不由得使人胸襟开阔。 平场中间,有一棵挺拔的古松,树上刻着“打到日帝,保我山河”八个刚劲的大字。你怀着崇敬的心情,伫立沉思,就会依稀看见深夜里这儿烧起的篝火,一张张刚毅的古铜般的抗联战士的面孔!你就会看见,为了保卫这壮丽的山河,党领导抗日联军在连天烽火中向敌寇做殊死斗争。这山,这林,这一草一木是多么珍贵,多么圣洁…… 如今,那古松树下,盖起了一幢木板新房,玻璃窗迎着太阳发光,杏黄色的墙板,散发着松脂清香。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道上,常有三五条红领巾飘动。“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团结起来继承我们的父兄”嘹亮的歌儿,在枝叶响起来…… 小径的枝叶一阵波动。有位伐木者背着油锯走来了。他高大健壮,可是,步子却迈得那么轻,就好像唯恐惊醒熟睡的婴儿。他走近了木板房,把耳朵贴在窗子上,听得多么入神!多么熟悉的孩子们的声音!他们正充满激情地朗诵课文。柔润,像清晨森林中的空气;清脆,像小溪在丛石中流淌;甜蜜,像蜜蜂爬进伐木者的心房。他古铜色脸上粗大的皱纹舒展了,透过那高大刻字的红松的梢枝,凝望着远天,明朗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伐木者轻轻地,轻轻地走了…… 远处,传来了一阵雄壮的油锯的歌…… 1959 P3-5 序言 雪松的气质——《晚华文萃》总序 迟子建 从年轻的时候起,我就喜欢看夕阳。夕阳里有诗,有画,有音乐。 那北方的夕阳,无论是在森林、原野还是江河之上,西沉时分,总是高昂着头,将金色的余晖,涂抹在山水之间。让山披上彩衣,让河扎上金腰带,让树成为燃烧的蜡烛,让江河中往来的船只,成为水上的华丽宫殿。 当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收入此辑《晚华文萃》的黑龙江作家,正值盛年,他们根植黑土,聆听雪花的声音,以蓬勃的创作力,写出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者。当我年过半百之后,这些为黑龙江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们,已是晚年。我做作协主席这几年,最愉悦的时光,就是每年夏天和老作家们,在碧草蓝天下的一次相聚。在哈尔滨近郊远离尘嚣之地,听他们朗诵诗句,也听他们歌唱,让我再一次接受文学的洗礼。春节前冒着严寒去老作家家中走访时,他们总会早早备下热茶、水果,为我们祛除寒意。那些关切的话语,每每忆起,总是心生暖意! 编辑出版一套老作家的丛书,一直是我们作协领导班子成员的心中所愿。我们要将最美的夕阳,做永久的镶嵌!这套文萃题材不一,体裁不同,由老作家自编自选,他们的作品体现出的民族使命感、家国情怀,他们的文字散发的独特艺术气息,是这个商业化的文学时代,永不褪色的珍宝,闪烁着水晶般的光泽,散发着高贵的气质!我们按老作家的年龄,由长及“幼”来排序,共十卷。最年长者虚岁九十,最年“幼”者,也虚岁八十了!黑龙江文坛后人,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 黄益庸以其富有真知灼见的文字,始终关注文坛思潮和龙江作家的成长;王忠瑜的《鹰击长空》和《赵尚志》深深感染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读者;中流富有激情的诗作,是一杯文学的醇酒,芬芳四溢;郭先红在《征途》过后,依然在文学之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赤叶富有哲思的诗文,是一束免于心灵饥荒的沉甸甸的稻穗;陈碧芳大气沉实的文字,不让须眉;刘畅园是不老的诗歌女神,她一生徜徉在自己的诗园中,以其清新隽永的文字,为读者所爱;鲁秀珍饱含深情的散文,典雅秀丽,自成一家,如她漂亮的白发,散发着月光般的光泽;屈兴岐到了晚年,创作力旺盛,笔锋尤健;门瑞瑜写出《雪国绿》《漠河白夜》等散文名篇后,依然笔耕不辍,文思飞扬。 黑龙江这些老作家,有几位曾在《北方文学》做过编辑和领导,如鲁秀珍,黄益庸,陈碧芳,门瑞瑜,他们甘愿为人做嫁衣,其实以他们的才华和笔力,如果当年少为作者付出一份心血,他们的文学收成,将会更加丰硕,他们也因此赢得了作家们永久的尊敬! 为我所敬仰的作家老师的书做总序,我心怀忐忑。一是觉得自己资历太浅,不配;二是觉得笔力不够,怕辜负了他们。好在老作家们都很支持我这个在他们眼里还年轻的作协主席,我相信以他们的胸怀和品德,一定会宽宥我文中的不足之处。我权且把此文,当做写给老作家们的一篇习作吧——给我及格就行。 我非常喜欢俄罗斯著名画家希施金的《在遥远的北方》,这幅画是这位伟大的风景画家,为莱蒙托夫的诗作《在荒野的北国》所作的插图。在北方的山崖上,在苍穹之下,屹立着一棵雪松,它披挂着珍珠一样的白雪,也披挂着银色的月光,庄严大气,沉凝雄厚,就像一支不屈的笔,在天地之间,书写着历史、现实和未来。“晚华文萃”中的黑龙江老作家,他们沧桑的经历,不老的情怀,不倦的笔,恰似这棵雪松,傲然挺立,光华永远! 后记 报刊发表了,书出不了,抚来摸去的。怕磨损了,就按体裁结集,复印,成十余册,放在书架上,偶尔拿下来看看,与它们一交流,可倒好,却问我什么时候可以进书本,心被灼了一下,赶快落荒而逃吧。 这一次,借重省作协可以出一本了。它们却争得脸脖子粗,都申明理由要挤进来,犹如常态生活中,人们争一个什么名额似的。 思来想去,我的生活范围有限,总不过松辽平原兴安岭。边疆也流连过。山里山外,山里云彩山外雨嘛,就在这片生我养我将来还要埋我的黑土地上。乡亲与林区工友,生活有关联,性格有“血缘”。文学不是要写人,要写情,要写美与善,发掘那些美好向上人之所以为人的品格与情操吗?至于体裁,我这人生性直通通的,从小迄今话就照直说,缺乏从容老成。倒是感情常被触发,好眼圈红,心里热,暴跳如雷,事儿放在心里憋的喘不上气。算是个散文的性格吧,所以跟散文更有缘些,不论写啥,常常下笔就往这个路子上走。那么,只看内容,不拘体裁,就当集子里的,都是不规范的散文吧,好像也并无大碍。 分三集:山籁、乡韵、边音。 附录的,是李家兴先生评论文章。她不惜花许多宝贵工作写作时光,眼睛又近视,看了我百万字习作,我感动。文中褒贬,我折服。这层意思,向未出口,写在这里,表达谢忱。本来想请她点头,哪知年初竟是悄然逝去。家兴同志年轻时从《光明日报》转来,黑土文坛上耕耘几十年啊。选此文谨表示敬重与追思。另外,其内容也有助于了解本书所选一些文字篇章。 后记里,最想说的一点,是感谢我工作几十年的省作协。经费捉襟见肘啊,每一元钱要算计着花。在为极有发展前途的文学青年出书的同时,还顾念着我们这些文学老年,就中也给了我一个机会,也许是画上一生创作句号的机会。一年春节,省作协领导来家探访,谈起我正写着的两部稿子。子建主席转脸对旁边同志说,你看,老作家们手头都有一些稿子呀。她是文学领军人物啊,正处于创作势头上升期,时间何其宝贵,却很快启动了给老作家们出书的“工程”,关怀推动,为之作序。负责精神,对老作家们的关心,能不动心动容? 唯盼同道,见到这小书,并乐意翻翻看看的,做一次心底的交流,也就不负作协党组及领导美意了。 2015.8.17 2016.10.20改毕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