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哥伦)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人,一船,无食物,无淡水 ,身处茫茫大海,面对无尽时间。“我只是大难不死,却因此成为英雄。”陶玉平译的《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精)》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运用自己的文学天才,将一个真实的海难求生记娓娓道来,通过巧妙地组织素材,谨慎地安排情节的进展,以精巧的结构以及充满层次的故事,让漂流的十天充满了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共情。正如巴尔加斯·略萨所说:“这本书集冒险文学的所有成功特点于一身:客观性,不断推进的情节,优秀的戏剧性转折,悬念与幽默感……最具挑战的是,如何才能将主人公在漂流中度过的这空虚无聊、一模一样的十天写得不重复、不野蛮?一切都是真实而感人的,既无怜悯,也无煽情。这要归功于马尔克斯的文学天才。”

内容推荐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陶玉平译的《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精)》讲述了:一阵风浪把军舰上的八名船员卷入了海中,经过四天搜寻,失踪人员被宣告死亡。然而,一周之后,他们当中的一位奇迹般地出现在一处荒僻的海滩。他在一只随波漂流的筏子上没吃没喝地度过了十天,终于靠岸生还。 加西亚·马尔克斯对这位海难幸存者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采访,同时在报上连载。扣人心弦的报道轰动全国,读者每天都挤在报社门前等待。由于揭露了海难真相,惹怒当局,报社被迫关张,马尔克斯也流亡海外。直到十五年后,这篇故事才集结成书。 本书被公认为非虚构文学的绝佳范本。

目录

故事背后的故事

Part l

我那些葬身海底的朋友们

死神的客人

Part 2

我在“狼船”上的最后几分钟

舞会开始

寂静无声的一分钟

Part 3

我眼睁睁看着四个伙伴活活淹死

仅仅相距三米!

孤身一人

Part 4

我孤身在加勒比海度过的第一夜

黑夜无边

每天的日光

海平面上的一个黑点

Part 5

筏子上我有了一个伙伴

他们看见我了!

五点钟鲨鱼来了

筏子上的伙伴

Part 6

救援船和食人族的小岛

我看见了一条船!

七只海鸥

Part 7

一个饿得半死的人的绝望办法

我已经是个死人了

鞋子的滋味如何?

Part 8

为了一条鱼我同一群鲨鱼大打出手

一条鲨鱼跳进了筏子!

可怜我这副躯壳

Part 9

海水的颜色开始有了变化

我的幸运之星

清晨的太阳

Part 10

希望丧失……唯有死亡

“我想死”

神秘的树根

Part 11

第十天,又一个幻觉:陆地

陆地!

可陆地到底在哪儿?

Part 12

复活在异乡的土地上

人的足迹

人、驴和狗

Part 13

六百人簇拥我到达圣胡安

故事终于有人信了

苦行僧的故事

Part l4

大难不死的我成了英雄

一则新闻报道背后的故事

故事里的生意经

试读章节

我承认我也被那部电影震撼。八个月来我几乎已经忘记了海上那套生活习惯。我倒不是害怕,因为指导员早就教过我们落水时应该如何自救。可在看完《凯恩号哗变记》的那天晚上,我还是感到心中那阵不安并不寻常。

我并不是说从那一刻起我就对灾难有了什么预感。可是,我从未像这次这样在临近出航的日子里感到如此害怕。小时候在波哥大,我常看连环画,可从来也没有想过会有人淹死在海里。相反,每次想到大海,我总是信心满满。加入海军快两年了,每一次出海航行,我也从未有过任何不安。

不过承认这个也没什么丢脸的,在看完《凯恩号哗变记》后,我心里总有种近乎恐惧的感觉。我仰面朝天躺在自己的铺位上——我睡的是上铺——想念自己的家人,也想着我们回卡塔赫纳的航程,久久不能人睡。我用双手支着头,耳边回响着海水轻轻拍打码头的声音,以及睡在同一间舱房里四十名水兵宁静的呼吸声。在我下铺睡的是一等兵路易斯·任希弗,他的呼噜声大得像吹长号。我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美梦,可倘若他知道八天以后自己将葬身海底,一定不会睡得这么香。

整整一个星期,我都被这种不安所笼罩。起锚的日子飞快地临近,我一直试图通过和伙伴们聊天来放宽心情。卡尔达斯号驱逐舰已经整装待发。这些天里,我们都情不自禁地谈论各自的家庭,谈论哥伦比亚,也谈及各自回去之后的打算。一点一点地,舰船上装满了我们要捎回家的礼物:大都是些收音机呀电冰箱呀洗衣机呀电炉什么的。我只带了一台收音机。

出发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完全无法排解那种揪心的感觉,于是我做出一个决定:一回到卡塔赫纳,我就脱离海军。我可不想再经受这种航行的风险。出发前一天晚上,我去同玛丽告别,原本是想把自己的担忧和决定一并告诉她的,但后来没那么做,因为我曾向她保证过一定会回来,如果我跟她说以后我不再航行了,她就不会再相信我了。我只向我最要好的朋友、二等兵拉蒙·埃雷拉透露了这个决定,他也对我坦言,说等回到卡塔赫纳他也要脱离海军。拉蒙·埃雷拉和我忧心忡忡,我们约上水兵迭戈·韦拉斯克思一起去乔艾·帕洛卡酒馆喝杯告别威士忌。

本来我们只想喝上一杯,结果一下子喝了五瓶。几乎每晚都和我们厮混在一起的女友也对我们的行程了若指掌,她们决定为我们饯行,要喝个一醉方休,还要痛哭一场以表隋义。乐队指挥是个神情严肃的男人,戴了副眼镜,这让他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个音乐家,他把一组曼波还有探戈曲献给我们,他一定是把这些都当作哥伦比亚乐曲了。我们的女友全都哭了起来,喝了不少一块半美金一瓶的威士忌。

因为最后这个星期发了三回钱,我们决定好好挥霍一番。我是心里有事,想一醉解千愁。拉蒙·埃雷拉则是开心,他一向都开开心心的,他是阿尔霍纳人,打得一手好鼓,还特别擅长模仿各路时髦歌手的演唱。

正当我们快要离开的时候,一个美国水兵走到我们桌前,请求拉蒙·埃雷拉允许他邀请拉蒙的女友跳一支舞,那女伴身材高大,一头金发,是那天晚上喝得最少却哭得最凶的一位——而且哭得真心实意。那美国佬说的是英语,拉蒙’埃雷拉推搡了他一把,用西班牙语回答:“你说的我他娘一个字儿也听不懂!”

那算得上是莫比尔市最热闹的一次打斗了,椅子在脑袋上砸得散了架,还惊动了巡逻的警车,来了不少警察。

P13-15

序言

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八日这天,人们得知一条消息,在加勒比海的一次暴风雨中,哥伦比亚海军的卡尔达斯驱逐舰上有八名水兵落水并失踪。这艘军舰在美国莫比尔市经过维修,当时正驶回哥伦比亚港口卡塔赫纳,悲剧发生两小时后,该舰准点到达卡塔赫纳港。对海难者的搜寻工作立即展开,在南加勒比海地区实行警戒并从事其他善举的美国驻巴拿马运河区部队也参与了合作。四天后,搜寻结束,失踪水兵们被正式宣布死亡。然而,又过了一周,他们当中的一位气息奄奄地出现在了哥伦比亚北部一处荒僻的海滩上,他在一只随波漂流的筏子上没吃没喝地度过了十天时间。他的名字叫路易斯·亚历杭德罗·贝拉斯科。事故发生一个月后,他给我讲述的故事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在波哥大“观察家报》上刊登,本书即由此而来。

当这位海难幸存者和我一起努力把他这次奇遇一点一点重构起来的时候,我们谁都没有想到,这种详尽彻底的挖掘探询竟让我们卷入一场新的冒险,在国内酿成轩然大波,最终他损失掉的是他的荣耀与前程,而我则差一点送了命。哥伦比亚当时正处在古斯塔沃·罗哈斯·皮尼利亚将军的军事专制统治之下,能让这位将军载入史册的有两桩最为昭著的功绩,一件是下令军队开枪驱散一次和平示威游行,在首都市中心对学生进行屠杀,另一件是,由于在一个星期天的斗牛场上,一群斗牛爱好者朝着独裁者的女儿发出嘘声,他授意秘密警察大开杀戒,遇害人数至今不详。新闻媒体受到监控,反对派报纸每天只能找一些和政治毫无关联的新闻来逗读者开心。在《观察家报》,从事这项高尚的烘焙工作的人有:社长吉列尔莫·卡诺、主编何塞·萨尔加尔和当记者的我。我们三个人当时都未过而立。

当路易斯·亚历杭德罗·贝拉斯科主动跑来问我们能为他的故事出多少钱的时候,我们恰如其分地接待了他:这已经是一条被炒过很多次的新闻了。军方曾经将他在一家海军医院里软禁了好几个星期,其间他所能接触的只有官方记者,此外只有一位乔装打扮成医生的反对派记者。这个故事已经被拆解拼凑、翻来覆去地讲了许多遍,被加工修补,乃至歪曲颠倒,读者也早已厌倦了这位英雄人物。他出面替手表做广告,因为他那只手表历经风餐露宿分秒不差;他也替鞋做广告,因为他那双鞋结实异常,他几次想把鞋撕烂吃进肚子里都没能成功;诸如此类乌七八糟的广告他接了一大堆。他得了勋章,也在广播上发表过充满爱国激情的演讲,还作为未来一代的榜样上过电视,他在鲜花和音乐的簇拥下逛遍半个国家,给人签字留念,接受各地选美皇后的献吻。他也发了笔小财。我们找了他好多次都不得一见,这次他居然不请自到,可想而知,他已经没多少牛可以吹了,现在准是想编出点儿新花样挣钱,而且哪些能讲哪些不能讲,政府也一定早就给他画好了道道。于是,我们请他从哪个门进来还从哪政府的光荣传统,想通过花言巧语来掩盖事实,就此翻篇儿。他们发布了一份严正公告,否认驱逐舰上装载有走私货物。我们则想方设法为我们的指控寻找证据。我们请路易斯·亚历杭德罗·贝拉斯科提供了一份舰上拥有照相机的水兵的名单。尽管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正在全国各地休假,我们还是找到了他们,并出钱买到了他们在航行途中拍摄的照片。在连载完成的一周之后,我们出了一期增刊,在登出全文的同时,还特别附上从水兵们那里买来的不少照片。从这些拍摄于公海上的朋友们的合影上可以看到,背景中摆放着不容置疑的走私物品的纸箱,上面甚至还可以看见厂家的商标。专制机关面对这一重击,采取了一系列激烈的弹压手段进行报复,最终让我们的报纸在几个月之后关张了事。

路易斯·亚历杭德罗·贝拉斯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遭遇种种威胁利诱,尽管如此,对这篇记述,他没有否定过哪怕一个字。他被迫离开了海军,那是他过去唯一熟识的工作,而且迅速从公众生活中消失了。两年后,军政府倒台了,哥伦比亚政权又几度易手,表面上更光鲜了,可论起公正来,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与此同时,我在巴黎开始了我的流亡生涯,时时思念着故土,这倒真有点类似于筏子上的漂流生活。很长时间里都没有人知道那个孤独的海难幸存者后来怎么样了,直到几个月前,才有位记者阴差阳错地在一家公共汽车公司的办公室里碰见了他。我见过那张照片,他年纪大了,有些发福,看得出来,他又有了不少的经历,同时身上也增添了些许沉着安详的气质,那是一个有勇气亲手将自己的雕像炸毁的英雄。

十五年过去了,我没再重读过这篇记述。尽管并不完全明白集结成书有什么用处,我还是觉得它完全值得再一次出版。使我沮丧的是,相比对这篇文字价值的兴趣,出版商们更在意它是由谁的名字发表的,其实我很难过,这个名字恰好属于一个当红作家。这一次它能以书的形式出版,是因为我并没有深思熟虑就同意了,而我又不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