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国焘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苏若群//姚金果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三弟张国杰,1918年萍乡中学初中毕业后,遵祖父之意,回家挑起家庭重担,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他热心公益事业,深受村人尊敬。他的家训是:“多做少说。”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没有光辉的历史,只有安稳踏实的农家生活。”张国杰有三子一女。他的儿子们这样评价父辈们不同的人生道路:“时事造英雄。国焘大伯的结局叫人遗憾和痛心。三伯国庶英勇牺牲,使我们感到惋惜和骄傲。看到自己平凡一生的父亲,我们感到满足。”

张国焘的少年时代,清王朝走向灭亡,民国初创,袁世凯篡权,孙中山发动反清和反袁革命,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思变。历史的发展注定需要新的力量来推动。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日本创立了中国同盟会,他高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组织反对清朝的革命活动和武装起义。1906年冬,还处在童年时代、对世事变化懵懵懂懂的张国焘,正在他父亲的好友廖石溪所办私塾里与十几个孩子读诗书,他的家乡忽然爆发了反清的洪江会起义。

张国焘当时年仅九岁,耳闻目睹了洪江会造反和这次造反失败后绿勇捉拿、残杀“会匪”的情景。他后来回忆说:“经过了这场风暴,我的小心灵中开始印上了许多新奇的情景;知道了这就是所谓‘洪江会造反’,而且也模模糊糊的了解了造反是怎么一回事。”

1908年,张国焘来到离家五十公里的萍乡县立小学读书。这座小学虽是废科举兴学校之后才成立的,但学校主持人是本县的一些著名宿儒,他们注重读经,反对新生事物,把经书以外的知识全部称为“异端邪说”,禁止学生接触。

进入20世纪,守旧的理念逐渐失去往日的阵地。无论旧派先生们愿不愿意,学生仍然被新派先生们所吸引。张国焘在学校里知道了拿破仑、华盛顿,知道了牛顿、瓦特和卢梭,也知道了维新变法和反清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主共和思想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而成为社会主流。新的风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和漫延,人们的思想由禁锢封闭而渐渐趋向追求自由。

在上栗,张家的一帮年轻人再也按捺不住追求新生事物的冲动了。他们常常在家里的客厅高谈阔论,发表对时局的看法,对家长们不准外出、保留辫子的禁令尤其不满。他们羡慕那些剪去发辫的同龄人,欣赏那种青春焕发的感觉。相形之下,他们认为自己脑后拖着的东西,简直就是“守旧”的标签。

终于有一天,张家二十多个青年统一行动,全部将头上的辫子剪去,示威似的出现在家长面前。张国焘虽年纪较小,也效法其他男子们剪下发辫。张家子弟们的这一举动,在家族历史上无疑是一场小小的革命。  1912年,张国焘来到由萍乡县县立小学改成的县立中学继续学业。

这一年,中国政治风云变幻。2月14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内外交困之中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呈,推荐袁世凯代之。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职。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8月25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袁世凯执政后暴露了其反动真面目。1913年3月,国民党政治活动家宋教仁被暗杀,革命党人遭镇压,孙中山等领导人被迫流亡海外。袁世凯还下令解散国民党和作为民主共和制度标志的国会,进而授意制定了一部赋予他个人绝对权力的《中华民国约法》。

当时,刚刚开始关心政治的张国焘,非常同情孙中山和革命党的遭遇。他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我算是一个心直口快的天真青年,常因同情孙中山先生革命派的主张与人发生争执,因此引起反对革命者的注目。”

1914年,张国焘因替违纪的同学辩护,受到舍监开除学籍的威胁。出于义愤,他离开萍乡中学,就读于南昌心远中学。

孰料,这一变动竟成就了张国焘追求进步的愿望。心远中学由著名教育家熊育锡创办,崇尚科学,反对守旧;注重西学,反对八股。正是从这时起,张国焘“越过了攻读经书的范围,开始敲响近代知识的大门”。

1915年对于中国来说,几乎是写满耻辱的一年。

P6-8

后记

《张国焘传》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出第一版,2007年出第二版。第二版重新进行了装帧设计,更显庄重大气,但内容上仅进行了文字和技术规范的核校。实际上,在第一版问世后,我们仍继续关注国内外有关张国焘研究的进展。十多年来,通过不同途径,我们积累了一大批有关张国焘生平的资料,其中尤以俄罗斯公布的共产国际、联共(布)有关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为重,这些资料或弥补了空白,或揭开了谜团,也成为我们对原版进行重要补充和修订的动力。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部《张国焘传》,就是在广泛运用新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相信读者看后会有不同的感觉。衷心感谢天地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和本书特邀策划人李向晨先生为该书的出版所做的努力!

目录

第一章 走向马克思主义

 萌发爱国之心

 追求进步与温和请愿

 参与领导五四运动

 南陈北李联络人

第二章 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

 参与创建北京共产党组织

 主持中共“一大”

 领导劳动组合书记部

 首次莫斯科之行

 贡献于“一劳大”和中共“二大”

第三章 受挫于国共合作之争

 影响深远的西湖论争

 代理委员长

 指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三大”落选

 固执己见

第四章 隐瞒背叛 危难受任

 牢狱之中

 再次进入领导核心

 应对排共浪潮

 难挽狂澜

 受任于危难之时

第五章 莫斯科岁月

 处分与分歧

 争论于中共“六大”

 代表团风雨

第六章 初到鄂豫皖

 支持王明中央

 辗转抵达苏区

 立威:整顿组织、解决粮食

第七章 分歧、争执、“肃反”

 东进南下之争

 制定“肃反”政策

 问罪许继慎

 妄杀无辜

第八章 与跌宕

 辉煌鄂豫皖

 四大战役

 反“围剿”失利

 漫漫西征路

第九章 川陕根据地:“惊人的胜利”

 新创根据地

 扬威通南巴

 统战工作

第十章 强胜与苦战

 川陕再“肃反”

 反六路围攻

 广昭战役

第十一章 会师后的分歧

 策应中央红军

 雨中拥抱

 碰壁两河口

 喜怒芦花镇

 波澜再起沙窝

第十二章 矛盾扩大 铤而走险

 分裂

 另立中央

 南下是死路

第十三章 曲折的北上路

 争取张国焘

 北上途中

 西路军

第十四章 受批与叛党

 批评与检讨

 反国焘路线

 叛逃

第十五章 最后岁月

 人在矮檐下

 失意的“反共强人”

 随江而下

 另觅他途

 海外终老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的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跌宕起伏、曲折坎坷。他曾有过令人炫目的成就,也犯过令人发指的错误,最后走上了人所不齿的背叛道路。总之,他是一个成就与错误并举、光荣与耻辱同存的人。

张国焘的成就与光荣在于:在五四运动时期,他是学生领袖之一。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他是北京共产党小组创建者之一,是李大钊的得力助手。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是主持会议的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公开指导工人运动的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他是第一任领导人。在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大会上,他是中国代表团团长,也是中共领导人中唯一获得列宁接见殊荣的人。在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中,他是直接领导者。在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中,他积极参与了领导工作。在大革命失败前后,他受任于危难之时,接替陈独秀成为中共临时常委负责人。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八一南昌起义中,他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在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后,他成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1931年初,张国焘从苏联回国后,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又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在反抗蒋介石国民党的斗争中,他带领红军扩大了鄂豫皖根据地,开创了川陕根据地,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为了策应中央红军,他率军深入四川腹地开辟了新的战场。

张国焘的错误与耻辱在于:1924年,他突然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在敌人的刑讯逼供下出卖了李大钊等人。在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他因为执行了错误的“肃反”政策,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在一系列问题上与中央产生了歧见,最后犯下了“另立中央”的重大错误。在到达陕北之后,由于他深知自己问题之大之多,便借机离开陕北,投入到蒋介石集团的怀抱,背叛了他与之共生死18年的中国共产党。他的命运由此彻底改变,最终在悲凉的境况中死于异国他乡。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将张国焘的这些成就与光荣、错误与耻辱尽量客观地再现出来。但由于我们所依据的史料有限,我们的研究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漏之处,恭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他曾是热血青年、革命干将,建党时积极奔走;他野心勃勃,拥兵自重,另立中央。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后来竟成为拥有国民党中将军衔的特务。

他曾风光一时,后来却客死异国。

他,就是张国焘。

本书以近年俄罗斯公开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大量档案资料为依据,结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向读者讲述了张国焘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以及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

《张国焘传》由苏若群、姚金果著。

编辑推荐

罕见的、具价值的张国焘全传,客观、完整再现这位争议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

作者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深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姚金果教授。数十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张国焘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叹服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均在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近年来,国外尤其是俄罗斯,有大量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从历史的尘封中解密,众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浮出水面。本书充分参考和引用了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令人大开眼界。

张国焘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早期积投身学生运动;红四军的负责人,长征途中由于执行错误的路线险些葬送中国革命;此后背叛革命,加入国民党特务机关进行反共活动;后来四处漂泊,寓居海外,晚景凄凉。本书将张国焘的对与错、功与过加以客观描述,是是非非留待读者自行判断。

张国焘遗留的历史照片并不多,而本书将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一网打尽”,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张国焘的曲折一生。

《张国焘传》由苏若群、姚金果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