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如直弦(一个青年学人的德国札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振华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一个韩国人,韩忠诛,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过来读博士,已经待了一年。学过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现在还在学希腊语。

一个对阅读海德格尔充满热情的,具有美国气质的德国人,英语老师。曾经学习过神学因而接触海德格尔。我在Schillerhof旅馆吃早饭的时候碰到他,然后两个人隔着一张桌子,边吃早饭边聊海德格尔,聊得很尽兴。他有自己的阅读海德格尔的方式。他说他两个月前读了菲加尔的《自由的现象学》,从头到尾都不同意这本书,认为这本书是错的。他对Figal今天的演讲也有异议。他认为海德格尔后来放弃了现象学。

他是一个好奇、热情而有趣的人,不像传统的德国人。【2012年1月13日:或者说外国人心目中所历史地形成的“传统的”对德国人的观念。就像其他地方的人眼中的“上海人”。】

一个律师,阅读海德格尔超过20年,其夫人特别典雅。不知何故,请我和韩国人吃饭。

一位曾经在弗莱堡学习过日耳曼学、哲学等的女士(很多德国人都在大学里学习各种学科),叫E1isabeth K6rfer。住在亚琛边上。

还有一个人叫}torst Rosaizin。我刚坐下来,说自己是中国人,他就用中文问我:那你说中国话?我被完全地震慑了。他从小在北京长大。中文名字叫罗沙金。

1949年建国的时候他在天安门望见毛泽东,当时21岁。在北京的教会学校上学,听发音是“辅仁”。

他问我做论文的时候会不会把中国元素带进去。我惊讶于自己竞没有这样鲜明的意识。一个外国人,一个他者,带给了我这种意识。

伟大的马尔巴赫德意志文献档案馆(MarbachDeutsches Literatur Archiv)和博物馆。

博物馆里藏有一封尼采的书信,只有短短几句,最后一句话是:

Ich verachte das Leben(德语:我蔑视生活)

博物馆里,有个人拉住我带我去看尼采1900年死后拓下来的脸部石膏像。他被这些藏品激动得难以自持。他情不自禁地要向一个素不相识的东方人介绍尼采的石膏像尼采的书信,里尔克和格奥尔格的书信、照片。

一个从美国移居到德国的老头,读过三十多卷的海德格尔全集。我问他最喜欢哪一卷,他说是《哲学之基本问题》(全集第45卷)。他前一天跌了一跤,下巴上贴了张伤筋膏药。他说他从某一年起就一直来参加海德格尔协会的年会,这次是第一次迟到。

到会的重要人物有赫尔曼·海德格尔及其夫人,还有一个姓海德格尔的人,那位像美国人的德国人说他大概是海德格尔的孙子。Klostermann也到场,坐在他的出版社的书前面。  赫尔曼·海德格尔,长着一张带有不可一世、严厉等内容的脸,有点像秃鹫、老鹰。上年纪,白发,拄拐杖,行动缓慢。

主持人问他,是否他的父亲到过马尔巴赫……了很久,给了肯定的回答。

【2009年12月6日:海德格尔给妻子的信中写道,1969年8月海德格尔通过阿伦特的介绍,与马尔巴赫的席勒国家博物馆取得联系,试图出售《存在与时间》的手稿,以便筹资建设一个退休的寓所。】

菲加尔讲座,说道三十年代开始荷尔德林,云格尔和尼采成为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三位一体。荷尔德林是一位相关于神之隐遁和到来之神的诗人。尼采则是一种时代意识。云格尔相关于现代世界的技术问题。对海德格尔而言,他与荷尔德林和尼采的关系十分明显和公开,但是与云格尔的关系在50年代之前都十分隐蔽。

有人提问:对海德格尔来说诗歌是艺术的代表,那么音乐之类的艺术呢?Figal回答:从让现象显现角度理解艺术,音乐也是让显现的方式之一。

马尔巴赫Aigner书店的塑料袋上写着:

immer eine Seite voraus…(前面总是还有一页……)

……

P8-11

后记

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系访学交流两年。这是海德格尔学习、工作了一辈子的大学,也是20世纪初由海德格尔的老师胡塞尔所开创的现象学思潮的大本营。每一个做现象学的人,都对这里抱有一种憧憬。

在德国留学的两年,我住在离弗莱堡30分钟车程的一个叫Bollschweil的山村里。和很多其他德国村庄一样,那是一个静谧、美丽的地方。有时候从学校回家晚了,雾气四起,在明黄灯光中,竞像走在仙境。

此前我从不知道这个地方。后来,导师孙周兴先生的朋友特拉夫尼(Peter Trawny)告诉我,二战后有一个著名的女诗人叫Kaschnitz,生前最喜欢住在那里。我的邀请人Gander教授则告诉我,马克思的孙子WernerMarx曾在那里居住。有一次还听一个从清华过来留学的法学博士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法学教授也选择住在那里。他说,Bollschweil真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

Kaschnitz这个女诗人受到海德格尔的赞美。女诗人非常热爱BolIschweil,专门写有一本有关Bollschweil的小书《对一个村庄的描写》(Beschreibung eines Dotfes)。海德格尔曾把这本书当作圣诞礼物送给他的朋友。后来,我私下里给Bollschweil配了一个有点过度雅致的中文名字,波诗婉尔。因为Bollschweil不仅有一位女诗人,还有一条小溪。小溪有一个闪光的名字M6hling。我的室友Trudi说,在北欧语言中它的意思是洪水。我曾一度想,如果我以后有一个女儿,就给她起这个名字,让身在中国的她同一条遥远的德国小溪产生奇特的关联。

作为在哲学系工作的青年“学者”,我并不特别喜爱和享受学术论文的写作。但是从2008年开始,我在电脑上写大量的思想札记,几乎是每天。它们是我人生和阅读过程中的“风景速写集”(维特根斯坦语)。在札记中,思想和表达更加不受拘束,更加直接,因而更加贴合我想要说的东西。我的电脑里如今有约七十万这样的文字,这本小书便出自如此性质的札记。

人是和时空环境呼应的。相应的时空环境生产着相应的心境。海德格尔称其为Stimmtmg(德语:心境,情绪)。回国后,时空环境改变了,我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到德国那两年的Stimmtmg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认识到这些文字具有一种独特性,它们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产物,带上了彼时彼地的“晕圈”。

在德国的两年,我的生活围绕着博士论文的写作展开,简单而丰富。除了完成博士论文主体部分的写作之外,因为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感慨和体会,我还同时写了一份论文写作日记。一边写作,一边对写作本身加以观照。和德国札记一起,它们都是对德国两年的生活的见证。这份写作日记最初以“七种白”为名发在了网上。工作以后,经常碰到别人告诉我说他们读到过这些文字,尤其是我们同济哲学系的学生们。我想,把这份写作日记一并出版,既是合适的,也有一定的价值吧,它曾鼓励过一些人。

这本小书的文字本来并不是为出版而准备的。在出版过程中,我对所有文字进行了检视,修正了一些不恰当的表达,隐去了部分真实姓名,添加了一些必要的注释,但是总体上它仍然保持其为札记的原本形态。当然,因为不是为出版而写,它们会带上相应的缺陷。最大的缺陷便是缺乏特定的形式塑造,显得粗糙。随手写下的文字,未经反复琢磨。而且,当初的一些想法对于现在的我而言,也未必是毫无保留地同意的。不过,有时候,粗糙的真实或有它的动人之处?小鸟习飞的那种努力、坚持与心向,是在一生的飞行过程中最美妙的部分。我想,这也是德国人重视“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的原因吧?若当初那份纯粹的心意终始不改,那是多好——以此与生活和思想道路上的习练者们共勉。

因为不是为出版而准备,这些文字原本只是以“德国札记”的名目在朋友们中间传阅。临出版之际,看到《楞严经》卷六的一段话:“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人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深为喜爱,遂拈出“心如直弦”四字,用以代表日记体直接记叙的风格。这四个字也呼应着福柯在最后思想阶段所强调的希腊人在真理实践中秉持的parresia(希腊语:直言,坦白)观念。parresia,坦率地说,无所伪装地说。在福柯看来,parresia的话语带有简单和透明的特征,“它必须像纯净的水一样简单,真理必须从中流过”(福柯,《主体解释学》)。

感谢职烨,感谢海鸥,感谢叶沙,你们是少数几个最初的读者,这令我骄傲。最特别的感谢要给我们共同的老师,张老师。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张老师曾在课堂上评点过其中的部分文字。

张振华

2015年9月初拟

2017年6月改定

目录

德国札记

博士论文写作日记

后记

内容推荐

《心如直弦(一个青年学人的德国札记)》是青年学者张振华的一本在德国读书时候的读书札记。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在德国学习时候的思考。一些阅读中碰到的关于学术、学习、人生的一些思考。加上写博士论文期间的一些日记札记的精选。札记是在国外非常流行的一种文体,张振华的札记充满真的思考,很诚挚,是目前市面上不多的诚挚之作。在豆瓣上小范围发表后,得到了许多人的传播和喜爱,在青年学者中有很好的口碑。

同济博士生导师张文江老师专门在自己的课上精讲过张振华的德国札记。书中集合的博士论文期间的札记也引起很大的共鸣。许多博士说,“要不是张振华的札记,也许无法度过写博士期间的孤独岁月。”

编辑推荐

《心如直弦(一个青年学人的德国札记)》有声有色,洋溢着异国风情和青春气息,更有访学中的沉思。作者张振华尝试走哲人之路,无意中闯入了文学的园地。满目奇花异革,往往动人心弦。

据说,对古典音乐热烈爱好的人,会渐渐趋向于德奥音乐,甚至仅仅趋向于德奥音乐。对音乐有所感觉的人,于文字内在美的追求,接近于纯白,内分七色的自。而非一穷二白的白。有志于求学之人。在写博士论文的艰苦跋涉中。可以把

此书置于枕边,换换脑筋,歇歇脚。看见远处的方向,目标尽管遥远,终究可以走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