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瑞德著的这本《早期道教的混沌神话及其象征意义》从比较宗教史的角度出发,调查研究了中国道教的一些早期经典文献,如《道德经》《庄子》《淮南子》等,发现“混沌”作为道教的母题之一,其神话的寓意带有救赎的性质,将“道”在宇宙、社会及个人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比作基督教神学中的“永续受造”,而“混沌”,这种原初的形态和法则,对“道”的理念和实践具有根本意义。尽管书中有些提法还有争议性,其独特的探索和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道教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意义。
| 书名 | 早期道教的混沌神话及其象征意义/道教学译丛/青松观文库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 作者 | (美)吉瑞德 |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吉瑞德著的这本《早期道教的混沌神话及其象征意义》从比较宗教史的角度出发,调查研究了中国道教的一些早期经典文献,如《道德经》《庄子》《淮南子》等,发现“混沌”作为道教的母题之一,其神话的寓意带有救赎的性质,将“道”在宇宙、社会及个人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比作基督教神学中的“永续受造”,而“混沌”,这种原初的形态和法则,对“道”的理念和实践具有根本意义。尽管书中有些提法还有争议性,其独特的探索和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道教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意义。 目录 总序 译者序 中文版序言 新版序言 精装本序言 原版序言 引言 “有序的”秩序和“混沌的”秩序之比较 一、“秩序”和“静默” 二、“混沌”的秩序和“有序”的宇宙 三、意义“明确”的神话与意义“混沌”的符号 四、若明若晦之时:中国神话 五、奇妙的东西方秩序比较 第一部分 “骑在墙上”的蛋头儿:遥远的“混沌” 第一章 中国和道教传统中的混沌主题:馄饨汤、符号和救赎 一、语汇、仪式和混沌神话 二、馄饨汤、符号和祭祀 三、混沌和早期道教的“救赎” 第二部分 “蛋头儿摔下来了”文本分析 第二章 《道德经》中的“始和返” 一、“太始”之道 二、“大象”:一、二、三 三、物之“大宗” 四、道和“复” 第三章 开窍而死与《庄子》中的混沌术 一、中央的混沌之帝 二、入会和意义 三、开窍而死:混沌故事中的符号与神话 四、混沌之“术” 第四章 《庄子》:混沌而“有序”与善良而“失序” 一、《庄子》中的“混沌”和“乱” 二、儒家典籍中“混沌”与“乱”的意义 三、生和熟 第五章 《淮南子》和《列子》中的宇宙演化和设想 一、“天”“人”之似 二、《淮南子》:对历史和神话的记载 三、《列子》:壶子之“返” 第三部分 比较研究:国王的所有人马 第六章 通往混沌主题:卵、葫芦和洪水 一、文化的起源 二、与混沌主题相关的神话类型 三、混沌和宇宙卵一葫芦神话类型 四、动物祖先和宇宙巨人符号 五、始祖夫妇神话 第七章 混沌主题的神话原型:卵、葫芦和洪水神话 一、混沌主题的神话原型 二、葫芦的亲缘主题:洪水神话和动物祖先神话 三、葫芦珩生的奇特神话 四、恢复混沌状态 五、葫芦样的宇宙本体 第四部分 螺旋式结尾:拼不回去的“蛋头儿”时代 第八章 混沌秩序:道教神秘主义的符号意义 一、有“孔窍(脸)”的神与面目混沌的神 二、死亡和“南瓜化” 三、视和内视:“为目”与“为腹”之区别 四、神圣的猖狂:道教圣人之愚 五、愚人形象比较 结语 混沌之谜 一、道教传统中的混沌及其发展 二、道教传统的内在一致与分化 三、道教沉思中的解决和凝结 四、鲸鱼和鳄鱼——西方卡奥斯和中国炼丹术之比较 五、卮言:东西方炼丹术比较 六、混沌和神秘的现代超人 七、混沌之混沌 附录 相关神话 一、洪水和动物祖先神话 二、葫芦神话 三、印度东北部的布贡 四、起源於鷄蛋的民族神话 五、人兽通婚 六、无孔之人 参考文献 译者後记 丛书後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