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探路(互联网+时代行业转型革命)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张书乐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互联网+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在互联网+的道路上,出现了大量的试错和盲动,同时也涌现出一些值得借鉴的行业经验。张书乐著的《探路(互联网+时代行业转型革命)》一书旨在为您勾勒一副互联网+的行业“地图”,并找到那些容易被忽略却蕴藏巨大机遇的“地缝”之处,给探路者们以思考。

内容推荐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太多从互联网产业引入而来的概念,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熟悉了太久的传统产业的形态。流量为王、粉丝经济、互联网金融、极致单品、饥饿营销、产业闭环……诸如此类的互联网思维,以及C2C、P2P、O2O之类的字母组合形态的互联网商业模型。眼花缭乱之时,也让正在进军互联网+的人们产生了迷茫:究竟该如何走出自己的互联网+之路呢?

张书乐著的《探路(互联网+时代行业转型革命)》通过团购、O2O、共享经济、传统经济、商超、房地产、超级IP等诸多领域的典型案例,为您详细解读当下中国互联网十的产业格局和变化趋势,描绘一幅互联网+的探索地图,以及这张地图上各种成功的、失败的和还不知道成败与否的试错轨迹,让探路者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领悟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之道,助您拨云见日,把握发展机遇。

目录

互联网+名词“解毒”,只要10分钟

第一章 派小广告的团购揭开颠覆式创新真相

 1.亲,咱们上网买票吧,这是直线距离

 2.维络城,史上最强小广告派发者

 3.消失的蓝海,它真的被iPhone蒸发掉了?

 4.最疯狂的互联网公司Groupon来玩颠覆

 5.伴随着垂直极限式坠落的是模式之殇

 6.电商,还是O2O?生死抉择后的结局

 7.能不能别把自己当收银员,当创新者

 8.离不开存量市场,就请远离厕所

 9.有更多边缘值得突破,把脑洞开大一点

 10.颠覆式创新是个啥货?它未必存在

第二章 O2O的入口是边缘化创新的地缝

 1.别误会,这不是互联网+的全部

 2.别拿高频低频、懒人经济瞎忽悠

 3.地图的边缘能看见,却打不开

 4.Homejoy:煮熟的熟人生意飞了

 5.被消费者颠覆的创新者

 6.边缘永远存在,哪怕已经细分的市场

 7.别走同样的路,去别人找的接缝旁觅食

 8.奇葩创新总能找到市场,创业者要注意

 9.小米家装怎么跨界打劫的?量产!

 10.目标屌丝,没错,错的是方法

 11.探索地图!扒一扒边缘化创新的真相

第三章 共享经济,又是临时工干的好事

 1.瞧,这都是临时工干的好事

 2.别和我说诚信!上了规模,才有规矩

 3.蹭网这点事,陈大年做成了大生意

 4.BAT们走错了,万能钥匙走对了

 5.一个以共享为名的商业闭环?

 6.给临时工多找几份兼职干干

 7.别只会接客,还要有情趣才能勾引

 8.差异化竞争的实质还是边缘化创新

 9.创新and突围的公式化路径

 10.做一个能吸起碎片的大磁铁

 11.临时工转正是种什么体验?

 12.必须把碎片锻造成新的钢板

 13.猪八戒是怎么走出暗黑十年的

第四章 可以脱线,方法论有用但别神话

 1.汇源:盈转亏之下还能榨出多少汁?

 2.雀巢:还能和年轻人的味蕾好好说话吗?

 3.南方黑芝麻:垂直细分与刷爆款的“杯具”

 4.美邦:个性时代逃不出的去库存困局

 5.海尔:把自己撕碎后的“第二曲线”

 6.爱茉莉:化妆品也能玩出创新范来

 7.同洲电子:转型互联网+的定位迷航

第五章 小卖部VS大卖场,商超们为拉客而奋斗

 1.大卖场玩不下去了?关店成了家常菜!

 2.浓缩版?便利店?那不是真的小业态

 3.玩转小业态,要和互联网玩“拿来主义”

 4.吃下乐购,华润万家的小业态大布局

 5.楼下的超市,一场事关新鲜的棋局?

 6.打酱油的理由,缩短和顾客的直线距离

 7.文艺青年K11在商场里放了三头猪

 8.在博物馆里卖东西,这玩法很酸爽

 9.大卖场玩体验,口味很重也很萌

 10.受招安?大悦城主动充当电商“试衣间”

 11.又是主题乐园?线下才是互联网+的主场

 12.别处没有的商品,请把你的钱包留下

 13.要把顾客变恩客,姑娘们来接客了

 14.电商实体店:体验拉客的节奏

第六章 造房、卖房和租房,不是给房子插根网线

 1.造房子的万科怎么登上互联网新闻了

 2.万科的药方就是用房地产玩众筹!

 3.人肉互联网,这个概念其实就是闭环

 4.王石留不住的女人,去了房多多卖房子

 5.又一个天猫?卖房子的把中介拉入伙

 6.去中介化,租房O2O做的什么局?

 7.有房有朋友,租房变身成社交生意

 8.情怀or功利?给创业孵化基地加张床

第七章 超级IP是个坑,需要猴子请来的带路党

 1.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超级IP吗?

 2.超级IP背后,难以掩盖的是超级败局

 3.新套路,不做播放器改玩社交

 4.版权壁垒,成了音乐世界的新围城

 5.养粉丝,有抄近路的,有绕远道的

 6.包歌手、玩主播,从制造IP到IP智造

 7.网络动漫,走出动物世界不再是冷笑话

 8.IP综合征爆发,先中招的是游戏公司

 9.塑造IP神话,巨头笑了,创业者哭了

 10.中毒就药,游戏公司抓了个内服方子

 11.当名人也成为IP,或许病就有救了

 12.带着阅历入伙,做好带路党的本分

后记:找个地缝,咱们钻进去

试读章节

亲,咱们上网买票吧,这是直线距离

团购,我们可以姑且称之为第一代O2O。这个商业模式的特点很鲜明,就是让线下的服务,能够在网上卖出去。

这个模式有什么卖点呢?不用说什么大道理,其实就是个几何题目,如何让商家到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变成一条直线,而且点到点的距离更短。(无论是大众的,还是企业级的,只要卖东西,我们都可以认为他/它是消费者)。

是否觉得还有点茫然呢?没关系,举个例子,就用团购电影票来说吧。我们都有一种体验,现在越来越想要去电影院看电影了。为什么呢?或许是买票更方便了,或许是对电影的排期、场次乃至时间点掌握得更准确了。手机APP一查就知道,一查就能买,还能选座位。

仅仅如此吗?

那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过去我们(消费者)看电影买票,是种怎样的体验?

去电影院→排队→买票、选座→等待电影上映→看电影。

有了团购站点后呢?这个距离就变成:

上团购平台买票、选座→去电影院→等待电影上映→看电影。

表面上看来,这个距离的缩短只是省去了排队这一个环节。排队被更为便捷的上网流程取代。

当然,这已经是一个对消费者来说很重要的时间成本了。而且,请别忽略了,更重要的是,一旦是热门电影,为了能买到票,无法估算排队要耗费的时间,就会早早到电影院排队,即从去电影院到等待电影上映之间这一过程的时间成本增加了。

同时,能否选到一个好位置,也可能决定是否买票这一结果。网络提供了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若没有合适的位置,则去电影院之后的环节都可以省略;若选到好位置,则只需按时抵达电影院即可,这个过程间的时间成本又将大大省略。

试想一下,在电影院排队买票,却因为没有位置或心仪的位置,只能选择后一场次,之间的时间成本虚耗又将会有多少,还有因此打乱其他预定事项的计划所带来的损失。

上述一切,看起来都不是直接消费的现金,但却对消费者意义重大。

直线距离,这将是本书中为大家揭示的第一个原则。笔者所提出的概念,往往都会采取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希望大家不要过于纠结没有高大上的学术名词这个问题。

直线理论:如果商家能和顾客之间的距离保持成一条直线,你会成功;如果能将这条直线无限缩短,你会更成功;如果将这条直线上的那些障碍物,拿掉一个是一个,就会越发成功。

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捷径理论,不过我觉得捷径,有时候在商业领域,意味着投机,所以我更喜欢直线二字。

互联网+,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把线变得更直、更短、更无障碍的工具角色。

同时,由于团购平台可以降低这一系列过程,使得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距离变短,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透明,电影院(商家)不再是一个需要观众(消费者)依靠经验和运气来“猜一猜”的地方。距离由此变得更短、更直接,电影院的票也就卖得更好了。

或许,这可以成为2010年以后,以前一直门庭冷落的影院,生意日益好转的原因,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这样的举例,其实也适用于那些在团购平台上“卖票”的餐饮店、休闲吧以及其他线下常见生活服务形态。

但这真的是创新吗?其实未必,从团购这个互联网+的最初形态,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现在已经被人渐渐遗忘的、曾经的朝阳产业的影子。

打断一下,想先澄清一个误解,即在许多人,包括昔日的团购平台的运营者心中,都有一个古怪的思维,即团购就是偏重于提供一些打折卡和优惠券,而且因为团购这个名字的缘故,误导了许多运营者和消费者,以为成为一个特价打折商品促销平台,或者说特价电商平台,是团购的题中应有之意。

用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平台来类比,就是唯品会,其实是一个网购平台,只是特价而已,绝非团购。

如果用之前的鲁提辖的故事来对比,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尽管兔子肉也可以通过快递或生鲜物流的方式送到顾客家里,但由于距离问题,送到其他城市就会变质发臭,所以团购的客户群还是本地的这些消费者。

因此,团购也好,O2O也罢,都是立足于线下实体提供线上网购所无法提供的服务。再通过线上的长尾效应,获得传统线下门店无法得到的用户资源。

但在早期的团购大战中,恰恰因为“团购”二字的含糊定义,导致了一个问题,平台的运营者一方面既想和实体店建立联系,帮助其带来客流:另一方面,又想模仿淘宝或京东,开展纯粹线上的特价商品团购业务。结果后者无法和已经成熟的电商平台匹敌,而前者则因为太过局限于现有线下服务体验模式,而只是成为了一个优惠券的发放者。为啥说是一个优惠券的发放者呢?因为团购其实就是一个从模仿到超越的跨界打劫者。借助的是互联网+的魔力。被模仿的对象中,有个颇为典型的案例,从进入极盛到跌入尘埃,几乎都是瞬间完成。

P7-9

序言

敢问路在何方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因为在小学课本里的缘故,至少我读书那会儿还在,所以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很熟悉。作为写作文的至理名言,这句话也就有了放诸四海皆准的味道。

或许,以前是对的,在别的领域也是对的。但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地上确实一开始也没有路,走的人多了,那条路就会成为死路,而非鲁迅先生笔下,越走越宽阔的康庄大道。

写下上述这段话时,已经是猴年春节,恰巧得知我敬佩的老艺术家阎肃老师逝世。耳边也就自然回响起了他那首和鲁迅先生的名言一样,为每个中国人所熟悉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上面这段话。

其实这也是本书所要表达的关键所在。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太多从互联网产业引入而来的概念,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熟悉了太久的传统产业的形态。流量为王、粉丝经济、互联网金融、单品、饥饿营销、产业闭环……诸如此类的互联网思维,以及C2C、P2P、O2O之类的字母组合形态的互联网商业模型。眼花缭乱之时,也让正在进军互联网+的人们产生了迷茫。

每一个人,哪怕是已经成功成名之人,在内心中都在提出一个问题——敢问路在何方?

阎肃老师给出的答案很诗意,路在脚下;鲁迅先生给出的答案很豁达,大家一起开路。这两个答案并没有什么错误,但组合在一起,却误导了互联网+的探路者们,大家一起等着别人试错,然后蜂拥而上,想要“踏平坎坷成大道”。

你是第几个被吃掉的取经人?

2015年年末的O2O大溃败就是明鉴。山寨之国的印象更上一层。

或许“西游四人组”(对不起,又把白龙马落下了)的故事早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踏平坎坷的是这四人,成就的大道也是他们心中的梦想,而非后来取经者跟风的路径。故,唐僧取经后,再无成名的西天取经之人。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里,亦是如此。当互联网将世界变得扁平之时,距离从年、月缩小到了秒之时,其实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创业者、每一个个体,都要探寻一条符合自己基因的互联网+之路。就如同“西游四人组”一样,一路试错,一路斩妖除魔,才能证出一条自己的路。

当无数次试错后,这条路被发现之时,于开路者而言,就是坦途,就是康庄大道;于尾随者,尤其是数量庞大的机会主义蝗虫而言,这条路依然是一条小路,跟风者只会挤在路口,拥堵、塞车,后绝大多数被堵在门槛之外,望着成功叹息,渐渐地虚耗掉自己宝贵的时间。

道理人人知,可受了千年中庸之道教育的中国人,却依旧保守,依旧在等待着别人探路成功的信号,期盼着自己能够挤过人群,成功进入别人开辟的互联网+新路之上,获得成功,并终越那些探路先驱,成为领航员、领军者。

对了,在《西游记》里,其实“西游四人组”也不是批取经人。别不信,在《西游记》第8回,沙僧登场之时,也对观音说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

这句话,若是看作是寓言,可以有两种解释:

其一,披荆斩棘开路很难,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一个试错过程,沙僧是这一试错过程中的一道坎,许多开路者在此失败,直到唐僧出现;

其二,沙僧代表资源,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互联网大佬,比如BAT,顺着之前试错者的路径,后来居上,将其击败,然后继续取经。

其实呢,我们还可以有第三种解释:

无论是试错成功开创新路,还是越之前的试错者,进行上升路线,之后还是有九九八十一难(更多新的试错)在等待。“西游四人组”依然可能被下一个沙僧给吃掉,终获得真经的,可能就是宋僧、元僧或清僧了。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没有足够的参照物,必须不断试错。毕其功于一役,那是幻想!

每一条路上,胜利者只有一个!

放在过去,没有被互联网拉得扁平,没有因为互联网所带来的级机会和无尽资源之时,这是可能的,但成功者依然不多。

举个例子。不用拿太久远的去比较,就把时间定位在20年内。昔日我在广电系统工作之时,大家经常开玩笑地说,当时的电视综艺节目大多是,港台抄欧美,湖南卫视抄港台,后全国广电翻版湖南卫视。

然后,这就成功了。为什么会成功?有人说是用了微创新,将海外精品变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有人说是平台好,上的卫星就进了客厅;还有人说国人素质低,就喜欢玩玩闹闹看明星出糗……

其实都不是,只是因为我们看不到原汁原味的国外节目,而湖南卫视尽管山寨,但却是在卫星电视时代,国内还一片“正大综艺”之时,它成为了“西游四人组”,开风气之先……之后模仿它的其他卫视,往往难以获得同样的成就,直到有人(包括在线视频平台)跳过了模仿湖南卫视这一环,直接去山寨港台,或更上一层楼,直接去山寨欧美,后当这些路都堵死之时,唯有自己探路,自己创新了。于是乎,有了今日各种综艺节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时代。

再近一点,10年前,当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国内的玩家们发现,湖南卫视那般绕远路,山寨那些山寨了别人的山寨节目的方式已经跟不上形势之时,直接山寨硅谷的新潮流,成为了互联网大潮中更为直接的路径。于是乎,我们有了论坛、博客、电商、微博、微信,但成功者更少了,率先吃螃蟹的人们也在不断地加入更加生猛的创新原料,才能够得以生存下来。

比如电商,淘宝不是个国内电商平台:在它之前,还有个8848;在它同时,还有海外电商大佬eBay与之竞争。而淘宝不仅越了国内的前辈8848,使之成为历史;更击败了大家都在山寨的eBay,至少在中国。

为何?或许用粗线条的方式来阐述,就是免费开店这一个特别有中国特色的优惠条款,尽管,除此之外,它还有许多黏住商家和消费者的创新招数。

又比如更为熟悉的QQ,它怎么越山寨对象ICQ?又怎么从当年无数的国产山寨即时通信软件中脱颖而出,依然用一个粗线条的方式来叙事,可以在云端保存好友名单的功能,或许就是初制胜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当时主要在网吧上网的中国青年如我者,每次在不同的电脑上使用ICQ,都需要重新寻找好友,就足以神烦了……

还需要再举例吗?或许不必要了。

过去这类成功,更多依靠的是时间差,一个信息闭塞环境下,先知先觉+资源在握者的成功之路。

用《西游记》的故事来叙述,就是湖南卫视式的成功,在起步阶段,和“西游四人组”一样,更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佛祖亲自指定、唐太宗提供周游列国护照,而依靠资源优势,有效地排挤掉了其他想取经、没有资源、却先知先觉的竞争对手。

但如果这些门槛指标都不存在了呢?或逐渐消失了呢?

搁在湖南卫视模式的时代,你即使先知先觉了,但没有卫视资源、不是广电决策者,你只能继续做梦;放到在线视频兴起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记录者,但你至少要有台摄像机,并且懂得基本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再到人人都拿智能手机的时代,或许,一个微视频也能hold住全场……

这是资源扁平化的结果。而信息扁平化则更不用说了,君不见,我们现在已经基本能够“神同步”“追美剧”了吗?

结果,当你在模仿别人的成功模式之时,和你“神同步”进行模仿的,已经不知道有多少……

互联网+就是这样,赐予你一个利好(报名参赛的大门为你敞开),也给予你一个大麻烦(报名参赛的大门为每一个人敞开)。

还能简单地成功吗?

寻找地图的边缘……

成功就在那里,只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一切又从零开始。

还记得大航海时代吗?每一个船长手中都只有一张残缺不全、充满未知的海图,因此,每一次远航探索新的航路,都可能是一场死亡之旅。

这就是试错。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每一个船长的探险,都可能发现新的岛屿、新的大陆、新的世界。

这就是成功。

当探索到了一定程度之时,新起航的船长还能找到什么?有可能获得探险家称号的人,恰恰是不按照现有海图标注,去未知的领域、去地图的边缘探索的那些人。

依旧继续举例。

中国人有书写历史的传统,煌煌二十四史,汗牛充栋。现在开始提问:

《史记》,司马迁著;《汉书》,班固著。接下来呢?或许你还能说出《三国志》,陈寿著。那么请继续,估计就是学历史专业的人,才有可能逐一点出作者名了。哦!提一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是二十四史。

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探险家称号属于早写历史的那几位。他们把路探索好了,后面沿路而上的,虽然不是山寨者,但也面目模糊。至少,他们写的史书,大多没啥章节进入了我们的九年义务制教育课本里。但并不代表无人能够翻盘,而且确实有人翻盘了。

就在民国时期,文化界突然又掀起了一股写历史的风潮,只是这一次,他们换了模式。鲁迅写了《中国小说史略》,胡适写了《中国哲学史大纲》,王国维写了《人间词话》(相当于词史)。别忘了,还有梁思成、林徽因这对鸳鸯,他们合伙整了本《中国建筑史》。

发现了什么问题?二十四史又被人称之为帝王将相的大历史,那么留给后世文化人的地图边缘,则恰恰是帝王将相所覆盖不到的地图边缘。

然后呢?当这些边缘也被创新了之后呢?20世纪80年代,黄仁宇不还用一个《万历十五年》截取了公元1587年这一其实并不太起眼的年份,书写出了一个30年的史学名著吗?

谁说被开垦过无数次的田野里,就没有地图没有标注的边缘呢?

这就是我这本书想要表达的,在互联网+这个刚刚崛起的大世界里,地图才刚刚开始描绘,留出的空白还有许多许多,只是这一次,我们很难像过去那样,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用国外的经验来为自己的成功背书。能做的就是找路。

我这本书能做的:

一是把现在探索的地图描绘出来,让大家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路,一个在地图没有标注的位置上的路,尽管这张地图,受制于我个人的眼界,依然是一张残缺的地图,但总比没有地图为好;

二是把现在探索互联网+世界这张地图中,各种成功了的、失败了的、或许还不知道成败与否的试错轨迹描绘出来,让探险家们可以不用重蹈覆辙(这个成语在这里未必是贬义)……

本书的形成得到了陈敏、莫宜芳、陈友贵、卢康林、龙建军、江洋、段顺权、李洁、吴佳伟、李鲜艳、程智君、骆学进、宋国光、姚秋林、王乐、段明明、虞又新、胡学明等人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一个全球同步的大时代,谁先找到了路,谁就能够找到成功。

在前言的结尾,我想继续用阎肃老师的《敢问路在何方》中的两句词做结: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后记

找个地缝,咱们钻进去

沉迷于互联网行业里的日子久了,似乎对豪言壮语总是不那么过敏了。对于那些动不动就飞跃出来的新名词,我往往都会有一种OUT的感觉。

先按照奥斯卡的模式来一段自白:感谢《销售与市场》《商界评论》《互联网经济》《中国文化报》和《人民邮电报》的编辑们,在这些年里,一直用约稿的形式,让我一直跟着互联网+的大风口,不断地研判、分析和解读着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和各个模式的兴衰荣辱。更要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给了我这个机会,能够将碎片化的案例,聚合成为一个思路,一个在互联网+的大世界里寻找成功路径的方法论。

然后呢?按我自己的套路继续来说说“敢问路在何方”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在互联网+这个大变局中,想取得真经只能寻找自己的路。

因此,有了这本书,书里我希望能够用尽可能通俗的话语,试图来解构一个问题:为什么风这么大,但天上却掉下来了这么多“猪”?因为路不对,或许顺风真的能起飞;但飞不了多久,只想着借风势的“猪”,如果突然没有了风,就只能掉下来。可惜,“猪”没有翅膀,就如同有着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位法力高强的大仙加持,肉体凡胎的唐三藏,也只能一步一步地向着西天慢慢前行、寻路。

如果找不到路,就是不断地绕圈,直到把盘缠用尽。即使找到了路,没有正确的方法,也可能被路上的妖怪吃掉。

如何找路呢?办法或许就是边缘化创新,不管你的地图是完全一片黑雾笼罩,还是已经被许多的人探寻过N遍,都只能想个办法找到边缘。用更通俗的说法:找个地缝,咱们钻进去,也许就是一片新天地。

互联网+其实就是一个法宝,权且当它是金箍棒吧,’也可以千变万化,至于怎么钻地缝,就有很多考究了。但至少,当孙悟空被罩在黄眉老祖的金饶之下时,即使有诸天神佛帮忙,手持着金箍棒也只能当是烧火棍子。只能借着前来帮忙的亢金龙,让他将犄角似针尖一样,顺着金铙的缝隙伸进来,再把金箍棒变成钻头,在犄角上这么钻个小孔,悟空才能缩小身形,借着犄角上的小孔,脱身而出。

边缘化创新大抵就是如此这般,需要巧妙结合地图的边缘特征,用别样的手法,造出一个新天地来。

这是一个互联网行业在深刻变革的时代,过去已经变得有点固化的BAT架构,出现了松动的机会,可以颠覆并突破瓶颈了。

这是一个传统行业在深刻变革的时代,过去垄断了资源的传统巨头们,在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时,多多少少有点无所适从,就如同BAT当年逐步从电信、电视的行业垄断中,通过跨界打劫的方式,用更直的线,更无障碍的直线,得到了更多的红利。

每一个创业者、进军者和颠覆者,都应该想一想:  如何找到地图的边缘,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窗口期……

如果打开地图的边缘,为自己获得更多跨界资本……

如果画出一条直线来,让自己和目标变得更近点……

如果在直线上排障碍,让自己比对手更有亲和力……

如何跳出互联网思维,从概念中创造自己的招数……

或许,还有很多如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大家够用的启发、更多的思考和更大的行动力。这就是我指手画脚如许多字,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请不要在别人的地图上打转,除非你比它有绝对的优势;

请不要在别人的成功处感慨,除非你压根只想着去山寨;

请不要在别人的失败处跌倒,否则,我这书就真白写了。

如果你感觉无地自容,找个缝钻进去,出路就在最里面。

最后用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一段话做结吧,也算致敬我小时候喜好引用名人名言来增强底气的往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3: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