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北洋新军六镇统制,他是义军北伐的燕晋大将军,他是孙中山追认的陆军大将军!他是无头将军吴禄贞。
1911年11月7日凌晨,几声枪响,吴禄贞被暗杀在石家庄火车站,31岁的年轻头颅,被叛将割去献给了袁世凯。孙中山为其写下鸿篇悼词:“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李幼谦编著的《无头将军吴禄贞》情节曲折,悬念设置巧妙,人物个性鲜明,通过传主悲壮的传奇经历真实地反映了正邪势力的激烈斗争和波澜壮阔的时代。
| 书名 | 无头将军吴禄贞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李幼谦 |
| 出版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是清朝北洋新军六镇统制,他是义军北伐的燕晋大将军,他是孙中山追认的陆军大将军!他是无头将军吴禄贞。 1911年11月7日凌晨,几声枪响,吴禄贞被暗杀在石家庄火车站,31岁的年轻头颅,被叛将割去献给了袁世凯。孙中山为其写下鸿篇悼词:“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李幼谦编著的《无头将军吴禄贞》情节曲折,悬念设置巧妙,人物个性鲜明,通过传主悲壮的传奇经历真实地反映了正邪势力的激烈斗争和波澜壮阔的时代。 内容推荐 李幼谦编著的《无头将军吴禄贞》是关于辛亥革命最富有传奇经历的英雄吴禄贞的传记小说。吴禄贞是革命党人打入清朝新军担任六镇统制的将军。他率兵起义与三股革命势力联合,被封为燕晋联军大都督。起兵北伐的前夜,他被袁世凯派人暗杀,割去头颅,“雄图不展,捐躯殉国”。 目录 1.拯救死囚的求助 2.为爱情革命 3.革命者被麻痹 4.不速之客 5.舌战肃亲王 6.饭桌上感化了王爷 7.托捎鸡蛋去监狱 8.炸弹大王想顶包 9.同谋犯要去探监 10.假大夫是真革命者 11.当年有骨气 12.狱中战友巧相会 13.消息公开传递出来 14.死囚犯活下来了 15.邮轮上的官吏 16.中国人好丑 17.拍马屁拍到马蹄上 18.新军自强国才强 19.猪尾巴让中国丢脸 20.不是大清是中国英雄 21.师夷之长以自强 22.国家脸面更重要 23.最好揽得北方军权 24.同志出钱买官 25.意外有了领兵权 26.朋友肝胆相照 27.不成体统的军营 28.值日宫好千练 29.协统是个鸦片鬼 30.撤职报告得罪人 31.假王允实施美人计 32.抱得美人归 33.别致的乔迁盛典 34.聚会中新添一员干将 35.留给后人的照片 36.秋操前的内部会议 37.最高预备会公布剧本 38.吴大炮开炮了 39.士官三杰潜入颐和园 40.石舫密谋 41.当权派的哀叹 42.秘密跟踪者 43.她真是来报信的 44.是谁告密 45.试探得到指示 46.起义打断了秋操 47.袁世凯的机会来了 48.扑火大事谁挂帅 49.老乡来了 50.少年爱打抱不平 51.武昌起义的口述 52.怂恿滦州劫军火 53.慢慢走等等看 54.兵谏震惊朝野 55.尚未出师先诀别 56.受命于危难之中 57.专列上的敌对势力 58.六镇来个新参谋 59.王室只能依靠他 60.袁宫保不识抬举 61.赴滦州还有军谘府的人 62.抚慰变成了策反 63.军谘府的人是奸细 64.回大营调兵遣将 65.献殷勤的侍卫队长 66.副官先行与革命军接触 67.以革命两手对付反革命两手 68.停战呼吁声讨屠杀 69.拖时间劫持军火 70.统制升巡抚 71.下决心除掉障碍 72.都是被利用的工具 73.双方都派出千将 74.让他去面对背叛的人 75.暗杀者聚会了 76.开出高价买人头 77.吴禄贞亲赴娘子关 78.燕晋联盟组成了 79.六镇开始行动 80.英雄在黎明前壮烈牺牲 后记 试读章节 1.拯救死囚的求助 1910年,初春,北京。 风沙袭人,雾霾漫天,太阳也昏昏暗暗,只有一些朦胧的辉光。 东城一条偏僻的小巷路静人稀,突然冲进一匹高头大马,扬着高昂的头,四蹄翻腾,长鬃飞扬,火一般的皮毛,显得那么鲜艳,如同一大团烈焰,给灰扑扑的小巷深处带来一片亮色。 马上之人面容清癯,剑眉星目,也如骏马一般,带着目空一切的轩昂气宇。他穿着清朝高等武官的军服,军帽上隆起一个小丘。进巷子之后,脱下军帽,扣到马脑袋上,拖下一条长辫,绕到自己脖子上。红鬃大马立即刹住脚步,在一栋普通房舍前长嘶一声,大门打开。 军人翻身下马,这正是吴禄贞。他清癯的脸上凝着一层寒霜,心情也如天气一般阴沉。甩了缰绳,“啪啪”两口,吐出带着飞沙的唾沫,用南方口音的官话,低声骂了一句:“妈的,出去睁不开眼,回家闭不上眼,没人呼吸畅快!” 红鬃大马训练有素,乖乖地跟随他进了门,门房还没来得及说话,门洞里闪出两个青年男子,把他拦住了。 一个文弱的男人冲他作揖后,咧了一下嘴:“吴大人——” 仿佛大阴天看见了阳花花,吴禄贞有点意外:“李书城?老弟,你不是在广西办学吗?怎么到北京来了?” “教书匠而已。难为吴大人还记得。”李书城谨小慎微地四周望了望。 “没什么大人!日本士官学校前后同学,也有同窗之谊。”吴禄贞听着刺耳,到了北京,方知官小,何况是老同学,“你先生了不起,既是陆军干部学堂教官,也是陆军小学堂监督,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革命热情,为我们的事业培养了不少人才啊。” “哪如吴大人——” “叫我绶卿!” 李书城不敢随便喊:“您三到延吉,文韬武略,终于定边,大张我华夏国威,为国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人们都称您为间岛英雄哩。” “拜托拜托,可别给我灌米汤,何时来的?我才下朝,有失远迎啊。” 还是那个脾性,李书城宽慰地笑了:“满城京官,像你这般大员,独自骑马上班的,大约也就你一个。” “肚子饿了。走,出去好好喝一杯。”吴禄贞头一扭,拉着他就走。 李书城依然谨小慎微的样子:“别破费了,在下来,有特等机密大事,在外不便说。” 他带来的另一人个子不高,衣着华丽,面庞柔和,五官明朗,直愣愣地瞪着他们热乎.却一言不发。 李书城不介绍,吴禄贞也不便问,只好带他们进了客厅,让李书城上座,对跟在他们身边进来的小男人不屑一顾。 没想到,那人后来居上,进门抢先在上座落位,占据了首席。 哪有这样不讲理之人?吴禄贞还没发问,坐下之人立即取下帽子,散落一头短发,却是个十分年轻的女子,既没有大家闺秀的仪态万方,也没有小家碧玉的贤淑温顺。 “我是陈璧君。”女子大大咧咧地自报家门。 吴禄贞立刻放下脸:“主人还没落座嘞!再说,那不是女人位置。” “吴先生既然是革命党人,都是同志,应该蔑视封建礼法,倡导男女平等才是。”女人冷冷地说出几句带广东13音的官话。 “陈小姐是印度尼西亚归侨,对国内礼仪不甚讲究,原谅她这个吧。”李书城站在一旁,马上解释,“她也是同盟会成员,当年在日本,曾与秋瑾同居一室的。” 吴禄贞想起来了,听说过这个女杰的名字,似乎,与她一起总有另外一个俊杰——那人正在难中。这女子衣食无忧却闹革命,也算难得。也不管另一个客人,坐到另一边,好奇地打量着她:“听说过,你是同盟会最年轻的女会员。秋瑾女侠为革命捐躯,让我们苟活者难堪了……” “所以我们要多做点事。”陈璧君突然拱手一声叫喊,“请吴大人救救兆铭吧。” “你说汪精卫?”吴禄贞一惊,“他可是谋杀摄政王的凶手,欺君尚有杀头罪,何况刺杀的是皇帝他爹,我哪有这样大的本事?如何救一个犯下灭九族罪的人?” 李书城上前一步说:“吴大人,您已被授以镶红旗蒙古副都统衔,武职外官第三阶,相当于旧制总兵,有任统制官的资格了。” “那是一个虚职,毕竟还不是统制官!”吴禄贞不屑地扭头。 “如果吴大人能救得我的兆铭,我能助您当统制官。” 好大的口气!当你是谁呀?人不出众貌不惊人的一个小女子,竟然口吐狂言,还说什么“我的兆铭”。男女之事,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下说出来呀。吴禄贞捧起桌子上的水烟壶,吸了两口,掸掸烟灰,闭目思索。 烟雾弥漫,陈璧君受到刺激,连声咳嗽,跟着又掏出腋下的手绢捂着嘴喘起来,终于忍不住喊起来:“这里,没人给我端痰盂吗?” 李书城给她使个眼色,这眼色被吴禄贞接住了:“陈小姐自重,我这里没有捧臭脚的,也没有捧痰盂的。自己到后面找厕所,要拉要吐随你便!” 这样的人还是革命者?好刻薄,臭官僚习气重得很,架子大得很,谁知道他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陈璧君半口痰在嘴里,呜呜噜噜不好多说,只有站起来,自己出去找地方吐痰,找厕所方便。 吴禄贞吐出一口烟,让书城坐到刚才那女人坐的位置,问道:“这就是我们的同盟者?汪精卫可是洁身自好的美男子,怎么找了这样的女人?我一直忙于边关之事,正在恼火呢……” 从国外观操回来,他就随肃亲王巡视蒙古去了。那里平均走五十里才能见到一个人,只有无边的衰草、无边的凄凉、无边的荒芜、无边的冷寂。 考察中,白天在马背上摇曳,晚上烤着火,搓着手,写出了《东四盟蒙古纪实》。回京来,又废寝忘食地写出四万余字的《经营蒙古条例》,提出政治改革、兵事必要、移民政策、宗教改革、教育必要、银行计划、铁路计划、工艺振兴、畜牧改良、森林培植、沙陀改良、矿产开采、马贼安置、盐法改良等诸方面治理内蒙古的意见,条条款款都是势在必行的纲要。 可是呈上之后,便无下文。今日问起肃亲王,他说刚看完,找机会才能呈上去。 禄贞急了:“王爷难道不知日本与俄国已经窥欲蒙古多时了吗?三月份即有日本上尉去了,带领五十多人在那里测绘。俄国人也不甘示弱,花费二十万俄币,去贿赂蒙古王的弟弟……卑职提出的‘以振内治而御外侮’的十六项措施,正是治边守国之迫在眉睫的大事呀,怎能束之高阁?” 可是,吴禄贞稍一质问,就被扣上滥用职权、急功近利的帽子。他这才知道,自己的蒙古副都统,只是个弼马温的角色,还不如在延边有职有权,可以行使改革利民的措施。 李书城却告诉他,当务之急还不是蒙古问题,而是拯救革命志士性命的大事,于是讲了此事的前因后果。P1-3 序言 辛亥革命,喋血千秋。北吴南蔡,谁与蔡锷争雄?——北方吴禄贞! 他是清朝北洋新军六镇统制,他是义军北伐的燕晋大将军,他是孙中山追认的陆军大将军! 1911年11月7日凌晨,几声枪响,吴禄贞被暗杀在石家庄火车站,31岁的年轻头颅,被叛将割去献给了袁世凯。孙中山为其写下鸿篇悼词:“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 吴禄贞何许人?他1880年出生于湖北云梦,自幼随当私塾先生的父亲学习诗文与西学,心怀大志,性格豪爽,8岁时就写下“一拳打倒亚细亚,两脚踢翻欧罗巴”的对联。 1895年,父亲过世,吴禄贞到湖北织布局当童工。见工头欺负女工打抱不平,加入湖北新军工程营当兵。考湖北武备学堂时,写下《投笔从戎争先赴》的文章,获得张之洞的欣赏,将其文大量油印,在新军军营和武备学堂内散发。 1898年,他因成绩优异,被张之洞推荐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骑兵科深造,成为中国留日的第一期士官生,接受了东洋、西洋的民主思想。见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战败中国之后飞速发展,痛恨清朝政治腐败,决心倾覆清室,以革命排满为己任,组织了留日学生的第一个爱国团体“励志会”,在横滨拜访孙中山后又加入兴中会。 1900年,吴禄贞秘密回国参加了大通起义,激战之后惨败,他从战友的尸体堆里逃出去,悄悄重返日本,读书到翌年毕业,回到武昌后即被张之洞扣押。 在审讯时,他义正词严,陈述中国的政治非改革不能前进,说服张之洞释放了他,还担任了武昌学堂教习、会办,利用职务之便从事革命活动,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秘密组织“花园山聚会”,号召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从军。 1903年,吴禄贞与李书城等人前往长沙与黄兴、宋教仁等在湖南发起组织华兴会。黄兴劝他“投身中央,伺隙而动”。经日本士官学校的好友良弼举荐,吴禄贞1904年5月奉调入京,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 1906年,他与同乡兼好友周维桢赴新疆伊犁考察新军,因向陕甘总督升允鼓吹革命,被撤去监督差使扣留兰州,差点被杀。 此间,日本人制造“间岛事件”,把图们江的一块江中滩扩大到整个延边地区。徐世昌受命任东三省总督,肃亲王推荐吴禄贞随行任军事参议。 “筹边之道,贵在知边”,吴禄贞主动请缨,七十多天深入长白山地区调查延吉边务,随后担任了延吉边务帮办。得知日本军人已在间岛附近集结的消息,立即联络当地民团首领韩登举,借助绿林好汉的力量,向自己在日本曾经的教官、后来侵入延边的日军头目斋藤季治郎示威,逼退了来犯的侵略军,建起了戍边楼。日方首领哀叹:“中国尚有人在,如吴禄贞者,不可欺也。” 吴禄贞处处与日方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日本政府向清廷状告他太强硬;帮办陈昭常说他独断专行;总督徐世昌担心他过于严峻惹出事来……只有将他调离。 他一离开,日本人就在边境不断制造纠纷,局面不可收拾,清廷不得不再度启用吴禄贞,任命他任延吉督办。 当他二度登临戍边楼时,日军已在图们江对岸大量增兵,不断越江骚扰寻事!吴禄贞寸土必争,主持编写了《延吉边务报告书》三册,绘出《延吉边务图》,证明延吉自古为中国领土,并用武力抵抗日本人的入侵,迫使日政府于1909年9月4日与清廷签下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坚持了中韩以图们江为界河的历史事实,保住了延边地区,他也因此被誉为“间岛英雄”。 史学家称,延边之争,为晚清时期唯一的未以割地赔款告终的对外交涉!捍卫住延边地区的主权,是吴禄贞毕生光辉的一页。 1909年5月,吴禄贞升延吉边务督办并任陆军协都统,在延边办学校、开矿山,招兵买马、筹备革命并同时掩护了宋教仁、廖仲恺等大批革命党人。次年初他又被调回北京,授以镶红旗蒙古副都统,派赴德、法两国考察军务后回国。同盟会员提供了巨款活动奕勖成功,吴禄贞获得了陆军第六镇统制的职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吴禄贞请求随军南下资助革命不成,被派往滦州平息兵谏,他却约张绍曾、蓝天蔚举兵反清。清廷趁机抽调他的兵力去攻打山西革命军,吴禄贞赶到石家庄,截留了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并电奏清廷,要求停止进攻武昌革命军。 清廷已经掌握了他是革命党的证据,但为了拉拢与离间,特授予他署理山西巡抚的职务。吴禄贞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亲赴清娘子关见山西都督阎锡山,拟定成立燕晋联军,他任都督,打算联合山西义军与张绍曾的部队北上东进,直捣北京。 袁世凯指使其死党周符麟,用两万元收买了吴禄贞的侍卫队长马步周。 1911年11月7日凌晨,就在义军即将出发的前几个小时,马步周领着几个刺客闯进吴禄贞的司令部,枪杀后割去他的首级,同时遇害的还有副官周维桢与参谋张世膺。 为彰显烈士英雄事迹,笔者曾写下了吴禄贞建功延吉的历史小说《间岛铁骑》,2008年已经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现在接着撰写他为革命抛头颅的英雄事迹,取名为《无头将军吴禄贞》,从吴禄贞回北京拯救革命义士开始,一直写到他英勇就义…… 后记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念吴禄贞的革命功勋,命以大将军例赐恤,并提笔为吴禄贞书写祭文: 挽吴禄贞 荆山楚水 磅礴精英 代有伟人 振我汉声 觥觥吴公 盖世之杰 雄图不展 捐躯殉国 昔在东海 谈笑相逢 倡义江淮 建牙大通 契阔十年 关山万里 提兵燕蓟 壮心未已 滦州大计 石庄联军 将犁虏廷 建不世勋 狭貐磨牙 蜂虿肆毒 人之云亡 百身莫赎 泉下同袍 惟周与张 庶相民军 恢复汉疆 邦基始建 公目未瞑 敬奠椒桂 以酹忠魂 吴禄贞的被害,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极大损失,使燕晋联军会师北京推翻清廷的起义计划流产,北方革命大好形势顿即黯然失色,辛亥革命未能尽其全功。五日后袁世凯人京就任内阁总理,组成责任内阁,取得清廷全部统治权力。十天后他下令占领汉阳,又炮击武昌,以武力迫使革命党人接受他停战议和的建议。继而劫取革命果实,登上大总统宝座。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一个长达十余年的、由祸国殃民的袁世凯及其后的北洋军阀统治国家的黑暗时期。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