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卫阳、周玉冰的《初心:中国好人王能珍的大爱人生》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以时间为线,描写英雄王能珍一生的事迹。写王能珍出生贫寒,参军入伍后任劳任怨,勤学苦练,成为军事技术能手,多次受嘉奖。由于过度劳累,患上慢性胃溃疡,只得复员回家。复员后病情加重,胃部大切除。虽身患重病,他始终不忘初心,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时时处处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帮助别人。王能珍凭着自己当过海军水性好的本领,在当地历次抗洪抢险中,总是以一个党员的身份冲锋在前。2016年夏,他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献身,终年61岁。
| 书名 | 初心(中国好人王能珍的大爱人生)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崔卫阳//周玉冰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崔卫阳、周玉冰的《初心:中国好人王能珍的大爱人生》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以时间为线,描写英雄王能珍一生的事迹。写王能珍出生贫寒,参军入伍后任劳任怨,勤学苦练,成为军事技术能手,多次受嘉奖。由于过度劳累,患上慢性胃溃疡,只得复员回家。复员后病情加重,胃部大切除。虽身患重病,他始终不忘初心,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时时处处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帮助别人。王能珍凭着自己当过海军水性好的本领,在当地历次抗洪抢险中,总是以一个党员的身份冲锋在前。2016年夏,他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献身,终年61岁。 内容推荐 《初心:中国好人王能珍的大爱人生》由崔卫阳、周玉冰著。 安徽省芜湖县农民王能珍出身贫寒,参军入伍后任劳任怨,勤学苦练,成为军事技术能手,多次受嘉奖。由于过度劳累,患上慢性胃溃疡,复员回家后病情加重,胃大部切除。回到家乡的他始终不忘初心,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时时处处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帮助别人;同时凭着自己当过海军的一身好水性,在当地历次抗洪抢险中,总是以一个党员的身份冲锋在前。2016年夏,他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献身,终年61岁。 王能珍的一生事迹感人,情怀博大,信仰坚定。他离开后,先后被授予“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荣誉称号,被《求是》杂志誉为“濮阳圩的‘守护神’”,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宣传对象,其好人好事传遍大江南北。 目录 用生命筑起党性丰碑——《初心》序 贺懋燮 引子 第一部 赤子心拳拳 1 汪溪河畔的童年 2 笃厚的家风 3 参军,时代的呼唤 第二部 我爱海蓝蓝 1 初入军营 2 爱钻的钉子精神 3 打靶比赛第一名 4 学习雷锋好榜样 5 从不识字到写家书 6 党旗下的宣誓 7 耀眼的军功勋章 8 抢修民房 9 借瓦风波 10 请别让我住院 11 别了,亲爱的军营 第三部 家乡情深深 1 半夜里,舍身救火 2 一定要让七弟读书 3 爱心赊账 4 好房子留给弟弟 5 科学种田 6 当爱心被误解 7 为村子让路 8 救急不救懒 9 象棋不是赌博的 10 病床上的心思 11 寒水救女孩 12 教育子女成长 13 为了侄子重操井业 14 井口惊魂 15 三豹偷偷砸井 16 热心帮助小家庭 17 不忘自己是老兵 18 濮阳圩的守护神 19 浓浓父爱 20 我们是党员之家 21 热心推荐三豹就业 第四部 魂归浪涛涛 1 宁波带孙子 2 雨中寻访旧部 3 暴雨肆虐江淮 4 “守护神”回来了 5 殊死抢险 6 献身洪水 7 深深的思念 8 时代先锋 9 英雄一路不孤单 后记 崔卫阳 附录 试读章节 1 汪溪河畔的童年 爱你柔柔的情怀 爱你淳朴的品格 我苦涩的童年里 有碧波流过 汪溪河,在中国版图上找不到坐标,但是在王能珍眼里,它是一条美丽、质朴的河流。 王能珍对汪溪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小时候,夏天,他几乎天天在河里捉鱼摸虾。他善于游泳,能一口气在水里憋3分钟,大家送他一个外号叫“水猴子”。汪溪河给了他甜蜜的记忆,也让贫苦的日子有了鲜美的味道。 清晨,河水清澈见底,能够照出人的影子来,鱼儿在小河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王能珍赶着一群鸭子走了过来。鸭子自由自在,他心里也格外愉快,不禁轻轻地哼着歌儿,顺着河岸走着。 小河像绿色帐幔间的一根银弦,淙淙流淌,欢快跳跃。 一不小心,王能珍在一个杂草丛生的沼泽地里摔了一跤。爬起的时候,腿上被什么深深地刺了一下。低头一看,只见一条长长的蛇哧溜一下蹿走了。 他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啊呀,我被蛇咬了——” “什么鸭被蛇咬了?”正在附近种地的张朝剑问道。 “不,不是鸭被咬,是我被咬,我的腿出血了,好胀。” “你被咬?”张朝剑便问,“有没有看到是什么蛇咬的?” “我不认识,颜色有点青黄,不像水蛇。” “没事的,我们这儿没什么毒蛇。”张朝剑安慰着。 王能珍一听宽心了,清洗一下伤口后继续放鸭。走了几步后,被咬的地方胀痛严重,越肿越大,头有些眩晕。他感到不妙,便又朝张朝剑喊起来:“张伯伯,张伯伯,我的腿好痛,胀得要命!” 张朝剑跑过来,一看伤势,一把将王能珍抱起来:“不要放鸭了,赶快回去叫你爸送你去医院。” “伯伯,疼得不行,心里好闷,眼睛看不清了。” 张朝剑见情况不好,想到紧急处理被蛇咬的法子,便找根绳子将他的腿部包扎了一下,然后背着他往家里跑。倒在凉床上的王能珍,都没什么力气说话了。 父母都在田里干活,听到儿子被毒蛇咬了,脸急得一下就白了。慌里慌张地跑回家,一看儿子昏迷不醒,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家里还有一担稻子,我挑到隔壁村老齐家恳请他换点钱。”父亲王雾云心急火燎地把家里仅有的一担稻子扒出来,挑着就往外走。 “都什么时候了,还来得及去换钱?去县城有二十里路,来不及,快到老莫那里去看吧,莫医生是我的亲戚,钱的事我来跟他说。”邻居小六子看着满头大汗的王雾云,一把拉住他的担子。 老莫是大队的赤脚医生,住在不远的村里。王雾云背着儿子就往外跑。 莫医生一摸,发现王能珍烧得发烫,心里一下没底了:“乖乖,怎么被咬得这么严重,这种毒蛇很少见。” “莫医生啊,求求你,快帮我救救孩子吧!”王能珍的母亲哭喊着,内心无限痛楚,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莫医生身上。 “伤势这么重,时间有些长了,这样的蛇伤我也没见过,弄不好误了时间!”莫医生心里十分没底,“你最好还是送到湾沚去,若能来得及就是命大。” 湾沚止是芜湖县县城所在地。 “这到湾浊哪来得及呀?莫医生,还是你给我们想想办法吧,真要是没得救,我也不怪你,那是他的命!”王雾云含着泪,狠心地说道,希望莫医生能够出手。 莫医生知道王雾云一家的为人,见他说得也有道理,真要送湾沚的话,估计不到湾沚县医院人就走了。于是,他鼓起勇气,坚定地说:“那我就全力以赴吧!” 他迅速将伤口划开进行消毒,同时进行吊水、贴药等必要的治疗。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所有人的心都在悬着,都在为这个可怜的孩子默默祈祷。 王能珍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五。由于家里贫穷,相比其他兄弟,王能珍更是命途多舛。刚出生不久,母亲奶水不够,就将他送人哺乳,寄人篱下;4岁多的时候遇上了三年困难时期,吃不饱、穿不暖;7岁时同龄人大多去上学,而他却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父亲年迈,没有条件去上学。 从会走路开始,这个穷苦农家的孩子就一直帮着家里干农活,过早地承担着生活重担。 吊管里的水一滴一滴快速滴着,滴落在人心里。大家盼望着这孩子能睁开眼睛。一直到了半夜时分,伤情还是没有好转。 “24小时内如果醒不过来,就难了。”一直熬夜的莫医生把王雾云夫妇拉到一旁,心酸地用低沉的声音告诉他们。 P5-7 序言 用生命筑起党性丰碑 2016年梅雨季节,安徽芜湖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面对严峻汛情,芜湖上下视汛情为命令、视水情为战情,紧急动员,众志成城,互相支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冲在最前面、抢在最险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部队官兵火速驰援、力克洪魔,确保了不破圩、不垮坝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场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抗洪抢险战役中,芜湖涌现出了一批奋不顾身、主动抢险、勇于奉献的先进模范。王能珍同志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他在最关键的时候,潜入急流,封堵漏洞,英勇牺牲! 王能珍同志是芜湖县湾沚镇桃园村陀公自然村人,1955年出生,1972年参军入伍,在海军某部队服役,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退伍回乡务农,直至2016年7月7日抢险牺牲。王能珍同志牺牲后,他的事迹迅速传遍中华大地。中宣部将他列为全国重大典型。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中央电视台及省、市主流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广泛、深入、持续报道。全国各地网民纷纷留言,盛赞英雄壮举。中央文明委和安徽省文明委分别评选他为“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安徽省委、芜湖市委、芜湖县委分别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烈士。 王能珍是一名普通农民、普通党员、普通退伍军人。他的人生轨迹像大多数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农村人一样,从艰辛的童年、少年,到青年时期参军入伍、加入党组织,到退伍回乡,务农、养育子女。他的一生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党员的缩影——朴素平凡。 为什么这样一名普通人的离去,却感动了邻里乡亲,感动了千里之外的战友,感动了全国无数群众?这是因为王能珍同志数十年初心不改,深情爱党,平凡中孕育伟大,关键时挺身而出,点滴中折射光辉,他的壮举“一贯不偶然”;这是因为王能珍同志心中有大爱,热心助乡邻,永葆赤子情,他的爱心“一生不间断”。可以这么说,王能珍同志入党43年来,时刻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做党的好儿女。王能珍同志43年不忘初心,43年执着追求,他用最纯洁的心、最朴素的行动实践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实现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王能珍同志的事迹感天动地,春风化雨,给人们以强大的精神感召,他的身后紧跟着千千万万的后来者,他的行动“一路不孤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7月1日告诫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长篇报告文学《初心》正是通过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情节、细腻的笔触,在字里行间翔实记述了普通党员王能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点点滴滴,为我们提供了新时代共产党员永葆党性、为民服务的生动教材。 值此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我们要把学习、宣传王能珍同志先进事迹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把学习、宣传王能珍同志先进事迹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结合起来,把学习、宣传王能珍同志先进事迹与推动五大发展新理念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宣传王能珍同志先进事迹的成果积极转化成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贺懋燮 2017年10月 后记 在那个暴雨肆虐的夏天,抗洪英雄王能珍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因工作关系,我一步步地了解了他的成长历程,了解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深受震撼之余,萌发了为他写书的念头。经过几个月的采访创作,初稿完成,后几经打磨,终于正式出版。 该书之所以取名“初心”,是因为书中的主人公王能珍43年来始终不忘初心,深情爱党、爱国、爱家乃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体现了坚定的党性、执着的大爱。作为一名军人,他做到了坚守信仰、苦练本领、保家卫国的坚定;精神病患者家的房子被暴风雨掀了,他明知军纪如铁,仍然紧急上前抢修,做到了解他人之难时的坚定;孤寡老人家深夜失火,他虽然重病在身又极度疲劳,却义无反顾地冒死灭火、救人,做到了在挽救他人生命财产损失时的坚定;寒冬季节,村里的女孩落入水中,他带病纵身跳入冰冷的水中,做到了奋不顾身时的坚定;在洪流滚滚的防汛大堤,他有无数个理由可以退在后面,但作为一名党员,在紧急时刻,他一次次纵身跳入急流,做到了舍生忘死时的坚定…… 王能珍的一生不知默默做了多少这样的事。在人们的眼里,他所做的这些事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大都是平凡、琐碎的小事,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串联起来就构成了他不平凡的人生。这个人生释放的就是“初心”。 王能珍曾说过,我是党的人,就要听党的话,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时时处处做个有用的人。 王能珍同志的这种精神,不仅感动了周边无数村民,也感动了各级领导同志。因此,本书的采访和创作,得到了芜湖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芜湖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广电台、县文联、县作协、县评协,湾址镇党委、镇政府等单位及有关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当时全程主持王能珍同志事迹报告会,对他的事迹特别熟悉的时任芜湖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现任芜湖市教育局长的江汛先生对此书的创作给予了特别的重视,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审看了初稿,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指导性意见。芜湖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李莉莉女士一直关注本书的创作和出版,也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一同参与王能珍同志事迹报告会工作的芜湖县委宣传部张致林同志在材料的采集以及相关方面也给予了特别多的支持。他们对本书的关心也像王能珍同志的精神一样,释放的是一种大爱,是初心。作为王能珍同志事迹的撰写者,我在这里对他们的关心和厚爱表达最诚挚的谢意,愿以此书作为爱的回应。最后也特别感谢周玉冰先生对本书创作的帮助,感谢安徽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的辛勤付出。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书中所涉少数人物为化名,某些情节因创作需要作了适当处理,请勿对号入座。 崔卫阳 2017.11.20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