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管家琪说世说新语故事(魏晋名士的雅趣风流)/语文新课标推荐读物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管家琪编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世说新语》是中国笔记小说的先驱,讲述了从汉末到南朝(主要是魏晋)时期帝王将相、文人百姓之间发生的小故事。篇幅虽然简短,但故事生动,语言简练,人物描写生动富有趣味,栩栩如生。在现代汉语中,人们依旧使用着大量源于《世说新语》的成语。

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潜心研习,通过《管家琪说世说新语故事(魏晋名士的雅趣风流)》,巧妙地将这部古典名著与孩子们的需要相结合,为小读者们引入浩瀚奇妙的经典文学旅程,让孩子们接触经典名著,亲近经典文学,不知不觉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内容推荐

广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法兰克福书展优秀童书获奖作者管家琪,历时多年,呕心沥血,为孩子们量身打造初次经典名著之旅。

推开小小的窗,眼中会有大大的天,轻松读名著,让孩子们从此爱上经典!

《管家琪说世说新语故事(魏晋名士的雅趣风流)》将带领孩子们踏上《世说新语》的阅读之旅。

目录

前言 故事、成语、俗语的来源

不吉利的马

佛为什么要卧着?

钟毓和钟会

两种尽孝

荀巨伯不弃朋友

曹操劫新娘

望梅止渴

真假魏王

曹操的诡计

白雪纷飞像什么?

殷浩解梦

郑玄避祸

管宁和华歆

路旁的果树

善于废物利用的陶侃

有学问的厨子

真人不露相

后起之秀

坏脾气的歌女

自备软绳

最贴切的比喻

视死如归的罗企生

大画家顾恺之

七步成诗

离间计

卜算高手郭璞

驴叫

江渚夜吟

桓温泣柳

吃饭和打仗

刘伶醉酒

周处除三害

坦腹东床

假睡逃生

想些什么

车胤囊萤

谢安教子

范宣不收礼

洛阳纸贵

郭淮救妻

杨梅和孔雀

失火

手足情深

顾雍丧子

石崇与王恺斗富

阮氏的高见

试读章节

不吉利的马

东晋有一个人叫庾亮,他骑的马里面有一匹“的卢”马。

按照《相马经》上说,“的卢”马是一种“不吉利的马”,甚至是一种“凶马”。据说这种马会对主人非常不利。如果骑上这种马,主人将很容易发生意外。

不少朋友都劝庾亮赶紧把这匹马卖掉,但庾亮总是不答应。

“为什么呢?”有人颇为不解地问,“这样的马,你不应该留在身边呀!还是赶紧卖了吧!”

庾亮说:“不,任何一桩买卖,有卖方,就一定有买方,如果我把它卖了,等于把我的不吉利转给别人,这不是故意害人吗?古时候的孙叔敖为了保护别人而杀死两头蛇,一直被传为美谈,现在我学习孙叔敖这种为别人着想的做法,难道不好吗?”

佛为什么要卧着?

“卧佛”最初是基于什么样的理念和灵感被创造出来的?对于这个问题,庾亮有一个既生动又有趣的解释。

有一次,庾亮到佛寺中,看到卧佛,就对身边的人说:“瞧,这个人忙于普度众生,所以现在很疲倦了。”

这句话很快就传播开来,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为名言。

钟毓和钟会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大臣,名叫钟繇。他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开创了书法由隶书演变到楷书的新貌,和晋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钟繇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钟毓,小的叫钟会,都非常聪颖,不过两人的性格颇不相同,钟毓比较老成持重,钟会则有一股豪迈之气。兄弟俩明显的性格特点,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得出来了。

有一天,钟繇正在午睡,忽然听到屋内有些声响,还有两个小儿窃窃私语的声音。他不动声色,偷偷睁眼一瞧,嘿,两个顽皮的孩子竟然在偷喝他的酒。

钟繇表面上装睡,实际上却偷偷观察兄弟俩接下来的反应。

这时,兄弟俩一人各斟了一杯。有趣的是,弟弟钟会一饮而尽,哥哥钟毓却端着杯子先恭恭敬敬地朝父亲拜了三拜,才把杯中的酒一口气喝掉。

钟繇觉得很奇怪,便坐了起来。他没有责怪两个孩子偷喝他的酒,只是好奇地问他们刚才为什么会有那样的举止?

哥哥钟毓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当然要先向您拜上三拜再喝,才合乎礼数呀。”

弟弟钟会则说:“偷喝已经是不合乎礼数了,还拜干吗呀?”

两人的解释,让做父亲的钟繇听了,不觉莞尔。

渐渐这两个孩子才思敏捷、对答机智的美名,传到了魏文帝的耳里。或许因为魏文帝也是一个文人,对这两个小神童感到很好奇,便叫钟繇把两个孩子带来让他看看。

这天,兄弟俩被领到朝廷之上,哥哥钟毓汗流满面,弟弟钟会的脸上却一滴汗也没看到。兄弟俩截然不同的模样,对比之下,显得十分有趣。

魏文帝先问哥哥钟毓:“你为什么流这么多的汗呀?”

钟毓老老实实地回答:“因为要见陛下,太紧张了,所以才会流汗流个不停。”

魏文帝笑了,接着又问弟弟钟会,“那么,你又为什么不流汗呢?难道你就不紧张?”

“当然紧张,”钟会说,“就是太紧张了,连汗都吓得不敢流出来啦!”

两种尽孝

王戎与和峤同时遭到了父母大丧,他们都表现出十足的孝子本色。

不过,他们表现孝道的方式大不相同。简单来说,王戎因悲哀过度,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短短几天的工夫就形销骨立,甚至体力不支到不得不躺在床上;和峤则是尽到了哭丧,为父母举办了非常隆重的丧礼。

这天,晋武帝问刘仲雄:“你去探望过王戎与和峤了吗?听说和峤非常悲伤,令人担忧。”

刘仲雄回答:“臣倒不这么认为,臣认为陛下不必为和峤担忧,反而应该为王戎担心啊。”

“哦,为什么呢?”

“他们两家,我都去吊唁和慰问过很多次,和峤所举行的丧礼虽然非常完备,和峤本人也不断哀哭,然而经过这段日子以来,他的精神、气色看起来仍然很好;而王戎那里,尽管丧礼不怎么讲究,也很少看到他大声哭泣,可是他自遭逢大丧之后,健康已大受影响,现在已经只能躺在床上了!”

最后,刘仲雄的结论是,王戎与和峤确实都相当尽孝,只不过王戎的孝是做给死人看的,和峤的孝则是做给活人看的啊。

P4-12

序言

故事、成语、俗语的来源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大成就,是出现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志人小说”则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所谓“志人小说”,就是以记录人物的逸闻琐事为主的小说。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由于西汉刘向也写过一本《世说》(已失传),为了与刘向的《世说》区别,大家遂叫它《世说新书》,宋代以后又改称为《世说新语》,这个书名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作者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长沙王刘道怜的次子。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过继给他叔父为子,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一直在地方或朝中做官,曾在荆州任职十年,据说《世说新语》就是在荆州完成的。刘义庆一生都很简朴,对权力不感兴趣,唯独爱好文学,在全国招聚文学之士。很多人都认为《世说新语》很可能是刘义庆及其门下文人共同编纂而成。

《世说新语》记事很简略,最少的只有一句话,最多也不过四百多字,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微型小说”。全书分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贤媛》《容止》《假谲》《任诞》等三十六篇,主要是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总共有一千一百三十多个小故事。在这本书里我们则挑选了六十几个精华故事。

全书所涉及的人物,从帝王将相、名儒、名僧到一般老百姓,不下五六百人(很多人物的故事不止一则,譬如曹操、桓玄、王羲之、殷仲堪等),所以,如果作为史实来看,《世说新语》所记录的故事绝大多数都无关紧要,但其可贵之处,就是完整地将当时士族阶层真实的生活情况记录下来。之所以能做到真实,是因为书中没有教条,取材又非常丰富多样,既让读者看到了一些孝子、廉吏、贤妻、良母的事迹,感受到他们高尚的品格、敏捷的才思、狂放豁达的生活态度,也能看到一些士族贪婪、残虐、吝啬、虚伪的言行。

《世说新语》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常常能给人一种韵味无穷的感觉。不少故事后来都成为成语或俗语的来源。

此外,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而“七贤”的说法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篇》: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七贤”之中,以阮籍和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魏晋时代,由于政治环境恶劣,许多知识分子有感于前途茫茫,便自我麻醉,经常一起在竹林下饮酒清谈,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而阮籍等七位,无论是在文化修养、人生态度以及价值取向上,都相当接近,所以被称为“七贤”。不过,随着后来司马氏的恐怖政治日益严重,“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事风格也就逐渐分道扬镳了。

书评(媒体评论)

读者透过简洁扼要的文字内容,不仅能提升阅读文学的乐趣,还能在这些传统文学里浸泡,于是乎所谓的文化传承或者共同记忆,因此产生。

——林文宝教授

融通古典资料,用现代人的心眼与语言,活泼、流畅而富含意义地写出来;这不是容易的事,但管家琪小姐做得很好。因此,我被吸引了!

——颜崑阳教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