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诠释学与儒家思想/中国诠释学研究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景海峰//赵东明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景海峰、赵东明编著的《诠释学与儒家思想/中国诠释学研究丛书》是“中国诠释学”丛书之一种。该丛书以西方诠释学为参照背景,将其运用到中国经典诠释的研究当中,从而促进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丛书由汤一介、景海峰主编,收录一批海内外中青年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以儒家思想为个案,紧扣“中国诠释学”的核心理念,突出中国性、比较性与现代性,力争反映出中国经典诠释学的发展动向。

内容推荐

中国有着两千年以上的注释经典的传统,有关“诠释”的话题和资源可以说丰厚无比,为诠释学的吸纳和消化营造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思想空间。从诠释学的发展史中寻找富有启发的线索和材料,运用到中国经典诠释的研究当中,促进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这便有了“中国诠释学”的构想与探索。

在汤一介先生的筹划和推动之下,我们组织了这套新著,定名为“中国诠释学研究丛书”,收录一批海内外中青年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每种著作的主题,均紧扣“中国诠释学”的核心理念,突出中国性、比较性与现代性,力争反映出中国经典诠释学的发展动向,具有较强的学术前沿色彩和理论突破意识,并具相当的可读性。景海峰、赵东明编著的《诠释学与儒家思想/中国诠释学研究丛书》为其中一册。

目录

总序

导言 中国诠释学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一、西方诠释学的历史和现状

二、诠释学的传播

三、诠释学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四、如何定位中国的诠释史

五、训诂学与诠释学

六、作为方法的诠释学和作为本体的诠释学

第一章 西方诠释学的主要形态及其理论旨趣

 第一节 从诠释学的产生到存在论诠释学的确立

一、从圣经诠释学到一般诠释学

二、狄尔泰的认识论奠基:作为精神科学方法论

基础的诠释学

三、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诠释学

 第二节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

一、作为诠释学经验之范例的艺术经验及其真理

要求

二、从对理解之历史性的理解到实践的规范

 第三节 利科的话语诠释学及其遭遇的挑战

一、在存在论诠释学框架中的主体诠释学课题

转换

二、以作为空泛意指对象的实在概念置换存在概念

三、对“从属”的经验中“间离”因素的强化

四、隐喻性语言与想象力的意义创造

五、巴迪欧等反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挑战

第二章 从诠释学看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第一节天人合一

一、观念之两源

二、汉代的曲折

三、理学之范式

四、现代阐释

 第二节 三纲五常

一、“三纲”与“五常”

二、“三纲五常”与“三纲六纪”

三、“三纲五常”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理一分殊

一、《睽》与“一贯”

二、以《西铭》为中心

三、从罗钦顺到陆世仪

四、现代理解

 第四节 教化

一、教化与启蒙

二、儒家哲学的教化特质

三、教化诠释学

 第五节 体知

一、体知与认知之别

二、体验之知

三、作为实践的知识

第三章 作为诠释的儒学历程及其发展

 第一节 儒学三大历史阶段

一、古代文明的遗产和古典文明的创造

二、以经为本的时代

三、以传记为中心的时代

四、走向多元的时代

 第二节 儒学的当代转折

一、后经学时代的来临

二、熊十力:哲学化路径的开拓

三、唐君毅、牟宗三的深化之功

四、中西之问的调适

 第三节 儒学:经学、哲学与国学

一、儒学诠释的两种形态

二、国学的当下性和包容性

三、国学的新形态和儒学之角色转换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