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瑞编著的《世界文明总量论》提出文明总量的量化衡量,是为了贯通研究中学之体、西学之用。它能够囊括康德永久和平思想,纠正黑格尔搭建的文明分期框架,通约与重释美国的历史主义范式和国际政治思想,并为任何国家的“文明地崛起”提供学理上“澄澈的天空”。历史人口的创造性劳动结合其地缘特征,构成了一国的文明禀赋。汤因比曾提出中共政权引进西方思想(指马列主义)的做法会不会给中国历史带来“一次决定性的中断”?——文明总量可以回答这个“汤因比之惑”:他只是在他的国别文明总量之中固守着自己欧陆思维的传统惯性。
| 书名 | 世界文明总量论(中国的文明崛起与国安法治原理)(精) |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 作者 | 赵宏瑞 |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赵宏瑞编著的《世界文明总量论》提出文明总量的量化衡量,是为了贯通研究中学之体、西学之用。它能够囊括康德永久和平思想,纠正黑格尔搭建的文明分期框架,通约与重释美国的历史主义范式和国际政治思想,并为任何国家的“文明地崛起”提供学理上“澄澈的天空”。历史人口的创造性劳动结合其地缘特征,构成了一国的文明禀赋。汤因比曾提出中共政权引进西方思想(指马列主义)的做法会不会给中国历史带来“一次决定性的中断”?——文明总量可以回答这个“汤因比之惑”:他只是在他的国别文明总量之中固守着自己欧陆思维的传统惯性。 内容推荐 当中国崛起并审视西方学界书写的世界文明史时,可以发现其中缺失对中国文明的整体认知:黑格尔之谬,在于误判中国属于“历史儿童期”;汤因比之惑,在于未解中国和安文明的传承与禀赋;李约瑟之谜,不在于科技、而在于难悟中国满清无以动员全民的攘外悖论;约瑟夫·奈之问,在于尽量掩饰西方垄断的网络霸权;弗兰西斯·福山之反问,在于尚未参透那些支撑中国和平崛起的文明内核。赵宏瑞编著的《世界文明总量论》提出文明总量和文明崛起的概念,旨在总体衡量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上述认知误区与大国兴衰必然性。 目录 作者的话 作者介绍 Table of Contents 导论 世界未来的“17年曲线” 第一部分 国家建构及其历史规律 第1章 中国和安文明 第2章 中国国安自主 第3章 文明禀赋认知 第4章 世界文明总量 第二部分 国安法治及其秩序规律 第5章 国际公法:传统的安全 第6章 国际软法:非传统安全 第7章 国别法:国安法治模式 第三部分 文明崛起及其进步规律 第8章 历现主义的视阈 第9章 洲际均势的世界 第10章 竖版地图的文明 附表1: 变革世界中的未来“17年曲线” 附表2: 19世纪以来“世界文明史学”代表作的源流梳理 附表3: 世界196国“安全自主性”实证研究(按GDP顺序) 附表4: 世界60个国家与地区的国安法治、战略目标实证研究 附表5: “国家安全自主性”研究:世界196个联合国成员国中的17个国家或地区 附表6: 中国与世界“文明总量”相关图示 附表7: 公法统筹下“国安法学”文件汇编 参考文献 1.文明历史学类 2.人口地理学类 3.国安法哲学类 4.国际政治学类 5.军事战略学类 后记 索引 1.符号、数字、英文索引 2.中文索引(字母顺序)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