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嫉妒?嫉妒就是害“红眼病”,就是当一个人发现其他人在某些方面(如金钱、才能、地位、名誉甚至爱情等)比自己强时,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绪感受,如难受、不舒服、烦恼、痛苦、怨恨,从而竭力想超过他人,甚至破坏他人的心理状态。
嫉妒是人类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一种微妙的情感,强烈而又隐蔽,即使你不愿意承认,它也会时不时地表现出来,但这并不见得是件坏事。心存适当的嫉妒,是不甘示弱的表现,可以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超越别人的推力。
比如看见别人在某一个领域获了大奖,或在技术上比自己高出一筹,或在学习上出类拔萃,就会既羡慕又不服气,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赶上或超过他。有这样的嫉妒心,对于自己和社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不要太计较别人的嫉妒。但这只是嫉妒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如由嫉妒而使坏,去诋毁和阻拦别人,自己达不到别人也休想,这样的嫉妒就有点可怕了。这种情况下,嫉妒就成了灾难的根源。
三国时的周瑜,就是一个例子。他嫉妒诸葛亮的智谋,三番五次难为诸葛亮,诸葛亮每逃离一次嫉妒的迫害,就使周瑜的嫉妒增加一分,周瑜最终因为嫉妒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成语“一桃三士”,讲的是皇帝赐予三个大臣一个桃子,三个人都想把桃子据为已有,互不相让,于是决定以决斗定胜负,最后,三人都死于对方的剑下。
人们通常以为,嫉妒是女人的专利,其实不然,男人同样是嫉妒的受害者。女人容易嫉妒,但女人也容易消除嫉妒,并且当女人嫉妒的对象遭到厄运时,女人会转而同情他;男人的嫉妒则像不断蔓延的毒藤,甚至会使他们失去理智,以报复来平衡自己被扭曲的心。
那么,我们会嫉妒什么样的人呢?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段非常直白的说明一一我们嫉妒那些在时间、空间、年龄或声望方面接近我们的人,也嫉妒与我们竞争的对手。我们不会嫉妒那些生活在一百年以前的人,那些未出生的人,那些死人,那些在我们或他人看来,远低于或高于我们的人。我们恰恰嫉妒那些和我们有相同奋斗目标的人。
我们嫉妒别人,也会被别人嫉妒。别人的嫉妒,是从反面证明了自己优秀或者卓越。不要被嫉妒打倒,如果别人的嫉妒就能把你打倒,这说明你虽然可能是优秀的,却不是最优秀的,尤其是在意志上。
冯骥才写过一篇关于富人区的故事,提到了不同人的嫉妒心态。
刚到美国,一位美国朋友陪他去富人区观光。看着那些千姿百态的房子和庭院,个个幽雅、宁静、舒适,恍若人间天堂。冯先生问身边的美国朋友:“你们看见富人们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这位美国人惊讶地看着他说:“嫉妒他们?为什么?他们能住在这里,说明他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将来我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们住得还好!”这是一个标准的“老美”式答案,美国人很看重机会。后来冯先生去日本, 日本朋友也热情地陪他去看富人区。冯先生又问日本朋友同样的问题,这位日本人想了想,回答道:“不会的,如果一个日本人见到别人比自己强,通常会主动接近,以便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过他。” 日本人真厉害! 回国后,他将同样一个问题问一位南方人时,得到的回答却是: “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也可能是文化差异的缘故,相同的嫉妒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再看一例:
一家外资企业,由于经营业绩较好,老板决定为员工加工资,增额为一百元。但是老板对增资又有一个规定,并非每一个员工都增资,只从每一个小组当中推举出一名。到底谁能得到,由各个小组自己决定。各组的名额很快就报上来了。 日本组推选来的是一位技术娴熟资格较老的员工;越南组报上来的是一位工资最少的员工,老板看了很满意。再看韩国报上来的是一位谁都不得罪表现平乎的员工,老板也不很在意,既然是各个小组自行决定,所以就尊重大家的意见。
P13-14
第一章 安静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
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如果喧嚣和抱怨成了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则会明白,自由地生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会有那么多的喧嚣和抱怨呢?
当下幸福,你感受到了吗
所有的所有,你都需要珍惜
“庸人”,还是有点烦恼比较好
人生的主题不是苦难,是幸福
自己的路自己走,不用去迎合别人
嫉妒你,证明你比他好
身后的门,你关闭了吗
命由心造,自己把握
你的“贫穷”,是因为你欲望太多
唱属于自己的歌,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宁静与淡泊——幸福的目标
好心情是习惯,要保持在每一刻
今天,你豁达了吗
为难自己的幸福——自寻烦恼
人生苦与累,潇洒面对
第二章 有一种安静和淡然叫做放下
能放下是一种领悟、一种在历经磨难后的豁达,因为有时候想放下也不一定能放下。“放下包袱,且歌且行”——对于生活,我们要积极应对,放下精神和物质的“包袱”,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看待人生、创造人生、享受人生。不要因为一点点与目标无关的小事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承受不必要的压力,“放下”便是为自己打开一扇通向光明的窗,“放下”便是选择了一条豁然开朗的生命之路。
有钱了,你幸福吗
内心认同了,才是真的富有
慢一步,稳一点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放下是一种觉悟
聪明过了头,你就不幸了
最大的幸福不是追逐,是放下
功名乃浮名,你明白吗
生活本身并不累,是你活得太累
成功了,健康丢了
负重而行的人生
第三章 因为安静,所以心灵就释然了
任何事情在发生的一刹那或许会想不明白,但每当静下心来再想的时候,你就会想通了,人生也是一样,只有你安静下来,沉淀自己,那么,你对以往的事情也就释然了!
释然了,你的心灵就自由了
爱自己,就让自己自由
不想占有,就不会有坎坷
五味瓶的生活,才是真生活
先舍弃才有“大得”
人生在世当从容,奋力前行
卸下你的包袱,踽踽而行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说闲话的人,无需计较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放飞心灵,像风筝一样
给自己放个假,其实没那么辛苦
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章 安静向暖,莫让烦恼过夜成殇
人的苦恼,不在于获得多少、拥有多少,而是想得到更多,而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任何事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很多事就可能变得极其荒谬。因为得不到的而苦苦折磨自己,只能用一个字给其定论,那就是“累”。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呢?要知道,怎么过都是一天,我们为何不开心度过每一天呢?
一切琐事,皆源于心
你想要快乐,快乐才会来找你
快乐的源泉在你的心底
想快乐吗,那就顺其自然吧
看开了,你就快乐了
生活中的快乐,你仔细品味了吗
予人快乐予己快乐
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存在着快乐
幸福会被你的怨天尤人所伤害
心怀希望,才有好的心情
心灵“忘忧草”,你种上了吗
用心感受生活,你会没有烦恼
第五章 安静下来,素心浅笑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别跟自己过不去,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算人生不够完美,也能微笑着去唱失意生活的歌谣。
感恩坎坷,它是你宝贵的财富
失意的人,未必是不幸的
感恩之心常有,则抱怨不常有
逆境是礼物,你笑纳了吗
自己的感觉,自己相信
信念在挫折中发光
面对屈辱,让它成为动力而不是压力
失意也不可失志
挫折中的“金子”,你找到了吗
心态平和,便是阳光明媚
人生是对信念的考验,相信奇迹
否极泰来,相信这一切
正确认识生活,换个角度看待自己
第六章 宽容在心,自然明媚安静
人生是一个质数,总有它除不尽的地方,生活不会永远像清晨的阳光那样温馨明朗,也不会像无风的蓝天中飞翔的鸟儿那样舒适安逸,与人相处也好,与自己相处也罢,总是有很多矛盾、烦恼、苦难……于是很多人悲叹生命的短暂和生活的艰辛,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得失无常,唯有常存安静之心,常存宽容之心,优雅的人生,就是用平静的心,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和自己。一切取决于心态,安静下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慢慢阳光就会照进来。
相遇是缘,请珍惜
用错误来惩罚别人,没有结果
做一个幽默的人,感染别人
反省一下,没那么多是非
沟通一下,理解一点
宽容别人,别人就会欢迎你
种一株鲜花,用怨恨做土壤
成功,你相信彼此了吗
赞美一下自己,自己也要鼓励
失败是成功的积累
对于压力,要有信心
安慰自己,其实这都没什么
善待自己,好好爱自己
自己选的路,坚定地走
第七章 知足简单方能安静平和
如果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应该学会知足,知足者才能常乐。困境中知道寻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平衡,从而满足自己的现状,珍惜自己的拥有,远离欲望的烦恼,品味人生的快乐,保持精神愉快,情绪安定,乐而忘忧。
想幸福吗,先学会知足
知足常乐的境界,你知道吗
知足才能知不足
曾国藩的“不求诗”,你也看看
知足的人往往自得其乐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忙里偷闲,劳逸结合
你的心灵也需要阳光
解放心灵,你做得到吗
心中的瓶颈,你打破了吗
简单是一种美,是一种灵魂的升华
心灵也要呼吸,自由的呼吸
要学会“游手好闲”
心情也需假期,你知道吗
第八章 安静平和方能做情绪的主人
发怒会破坏人们健全的思维能力,使人难以理智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有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导致那样的后果。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伟人,都不必为此而大惊小怪。
安静一下,别做愤怒的小鸟
控制自己的脾气,请别生气
坏脾气不是天生的,别找借口
生气可以,但是要有底线
冲动是魔鬼,想好再生气
焦虑情绪,你要学会避免
放松自己的情绪,别紧张
学会调整,别让自己抑郁
或许,我们太在乎,反而适得其反;也许我们太在意,却失之自然;正是我们“喻于利”,亲情、友情、爱情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与人之间就只有利用和交换,充满了物质和金钱的味道。这怪不得我们。物价快速增长,看病如此昂贵,房价如此高,生活压力如此大,我们不得不殚精竭虑,如履薄冰,与天斗,与地争,与人搏,去追名,去逐利,其苦也无穷,其难也无尽!
在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的心灵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冲和,越来越喜欢逃避。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让我们越来越喜欢伪装,慢慢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东西并不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王侯将相和凡夫俗子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有什么区别?俗世铅华使我们的翅膀变得沉甸甸,从而失去了翱翔时的灵动和机巧;浮萍般的名利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模模糊糊,从而没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雅和平和。
所以,我们需要开始一次寻找本心的旅行,让自己能够听得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这样,我们才不会觉得每天都无所事事,无精打采!
古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心,指的是去私欲障碍,立心中“智”字,即在尘世中安下心来,不让名利等外物占据心田。静心智生,智生事成。静心,说到底它是一种境界。《礼记》上讲:“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忙忙碌碌的生活,各种各样的压力,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有一种窒息的压迫感。尘嚣世界,忙碌人生,在躁动中我们往往会迷失自我。这一切皆因我们的心不静,静由心生,心不静,则烦恼生!
所以,想要开始这段旅程,就需要我们首先能安静下来,我们只有安静下来,我们才能整理自己的思绪,对自己的以前做一个回眸和总结,才能找到我们自身的正能量;安静下来,你会意识到,其实生活中许多事情我们都没必要去争执。当为了一时的对错跟别人争执的时候,才是我们最愚蠢的时候;安静下来,保持一颗平静真实的心,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追随自己内心的方向,我们的生命才会有色彩,我们的人生才有了意义;安静下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本来很美,当你用一颗安静的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它已经将自己美好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你的面前!
在繁杂的人世间,能够保有一份心灵的宁静,随时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细细品味生命的微妙,无疑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人生境界。紧张时静静心,你会拥有一份从容和镇定;愤怒时静静心,你更能和风细雨地化解矛盾;疲惫时静静心,你会更有信心走好后面的路;得意时静静心,不要过分忘形,你会发现这点成功实在是微不足道;失意时静静心,不要盲目悲观,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有很多优点;痛苦时静静心,不要借酒消愁,你会发现看淡一点,快乐其实离你并不遥远;绝望时静静心,不要意气用事,你会发现生活的另一面正阳光灿烂、繁花似锦……来去匆匆的人生旅途中,停住忙碌的脚步,静心是件幸运的事。静心让压力的灰尘得以沉淀、洗涤,让压抑的情绪得到放松,让匆忙的步调得以舒缓。
所以,不要再执着地坚持你的不快乐。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去追求那些属于自己的幸福!让我们大声地喊出来:
纵然世界再喧嚣,我也会安静以对!
在繁杂的人世间,能够保有一份心灵的宁静,随时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细细品味生命的微妙,无疑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人生境界。紧张时静静心,你会拥有一份从容和镇定;愤怒时静静心,你更能和风细雨地化解矛盾;疲惫时静静心,你会更有信心走好后面的路;得意时静静心,不要过分忘形,你会发现这点成功实在是微不足道;失意时静静心,不要盲目悲观,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有很多优点;痛苦时静静心,不要借酒消愁,你会发现看淡一点,快乐其实离你并不遥远;绝望时静静心,不要意气用事,你会发现生活的另一面正阳光灿烂、繁花似锦……来去匆匆的人生旅途中,停住忙碌的脚步,静心是件幸运的事。阅读赵凡编著的《纵然世界再喧嚣我也会安静以对》,静心让压力的灰尘得以沉淀、洗涤,让压抑的情绪得到放松,让匆忙的步调得以舒缓。
心如止水并不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喧嚣,我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更需要心如止水,安静以对。赵凡编著的《纵然世界再喧嚣我也会安静以对》语言通俗且发人深省,还配有大量极具说服性的案例,从而让读者能够心如止水,安静以对,赢取人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