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坤主编的《黑龙江民间文学丛书(伊春卷)》是对黑龙江民间文学的一次系统的整理,它覆盖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学样本。这些样本,包含了各民族的民间神话、民间传奇和民间故事,有记述英雄、有记述地理、有记述民俗,有记述奇异植物、动物,有对爱情的向往,对善良和美丽的讴歌,对贪婪、丑恶的诅咒。堪称黑龙江的一套完整的地方风物志、地方民俗志、地方传奇志。
| 书名 | 黑龙江民间文学丛书(伊春卷) |
| 分类 | |
| 作者 | 丛坤主编 |
| 出版社 |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丛坤主编的《黑龙江民间文学丛书(伊春卷)》是对黑龙江民间文学的一次系统的整理,它覆盖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学样本。这些样本,包含了各民族的民间神话、民间传奇和民间故事,有记述英雄、有记述地理、有记述民俗,有记述奇异植物、动物,有对爱情的向往,对善良和美丽的讴歌,对贪婪、丑恶的诅咒。堪称黑龙江的一套完整的地方风物志、地方民俗志、地方传奇志。 内容推荐 丛坤主编的《黑龙江民间文学丛书(伊春卷)》所收文章多为民间百姓口口相传之作,有的故事流传时间久远,在流传过程中于不同地区可能演变成不同的版本。本书立足于选编内容的完整性及多样性,为了能向读者全面展示黑龙江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均予以收录。并且在收录、出版过程中,不做具体分类,各文章按照名称首字汉语拼音进行排序。 目录 阿哥出猎迎归歌 巴狗告状 巴鲁特改错 白本出 白吃 白吃先生——柳林标 白桦岭的传说 半拉子挖参 棒槌姑娘 棒槌鸟的来历 北方天冷不住楼 毕尔达巧克乔莫日根 采伐工为什么头朝里睡觉 叉鱼能手莫尔高 叉鱼招女婿 查克颜 吃“前”不吃“后” 吃压桌碟 刺猬和黑熊 聪明的猎人 聪明的县太爷 聪明的孝心媳妇 达公射日 打虎救父 大地的由来 大虎和二虎 “大黄”与“小花” 大懒虫吹牛 大麻丫头的传说 大青山的传说 “大神姑”莫兰秀 大学长输金盆 都柿的故事 鄂汉团结把敌杀 鄂伦春人祭祀山神 二小的故事 分匾 夫在里面更自在 哥俩学手艺 公子哥买草帽 狗为什么咬猫 古善和老虎 观音山的传说 蝈蝈、蛐蛐吹牛皮 哈特拜师 海鼠之谜 罕贝舞的由来 行家与力巴 好吃的下场 喝酒赌诗 和气生财 赫哲族民谣 红松的传说 猴头菇的传说(一) 猴头菇的传说(二) 猴子的屁股为什么是红的 狐狸与猫头鹰 黄豆孩儿 黄鹤与关才 鸡鸣的来历 祭月亮的传说 假聪明 将军的婚礼 教条先生 金钢圈和它的朋友们 金耗子 金马驹 金锹金镐金簸子 金银花与积血石 金子库的传说 九头鹰与小青龙 卡伦山的传说 坎查尔与扎乎尔 懒媳妇 老把头 老大寻子 老道题古诗 老黑狗与“雪青犬” 老虎报恩(一) 老虎报恩(二) 老龙马的传说 老炮头 梨树沟的传说 李浪荡和小炕巴狗 两个媳妇 猎人为啥养狗不养狼 猎人之歌 鹿有四只眼睛 落马湖 玛夫卡 卖花篮的小女孩 慢性子 穆大萨满 木丫头和火公子 尼顺萨满 农夫智斗坏门官 “牵骡子吧” 勤劳的祖先 人参姑娘 “人参精”的传说 人参娃娃 忍饥为赴宴 三个衙役 三块石的传说 三口穷气,兔子爪一扒拉 山神爷和老把头的传说 山羊和小老虎 蛇宝石与阿尔达 神斧 神箭手(一) 神箭手(二) 神树的传说 诗画会试 诗中画,画中诗 石人山的传说 水也杰和章斯姐 说大话 塔头甸子 贪心不足 贪心的财主 探心 淘金谣 天河 痛打“哈巴狗” 透龙山的传说 图小利大事不成 团圆媳妇得救 王大娘要猫 王老好 王小抠儿剃头 为什么蝙蝠只在晚上出来 温查库与乌兰颜 我们是生活的主人 卧龙河的传说 乌娜热和乌桂利颜 五道山神的传说 西林蛇山的传说 县太爷巧断民案 小白兔娶媳妇 小蛐虫和蚂蚁王 小眨子放山 兴安太子与杜鹃姑娘 熊虎相争 雄灰鼠的悔恨 秀才不出门 伊春天气 一夫一妻族规的由来 一个难忘的除夕 依玛柞 一年四季山里转 一双温塔 一文钱的官司 永翠河的传说 渔夫和狐狸 渔家节令歌 鱼鳞松的传说 袁大化拷打师爷 张公子和刘小姐 张好友得子寻妻记 赵尚志在老金沟 真假王文 治病容易求药难 智斗知府 周山先生算卦 祝福歌 柱子的故事 拙老婆 试读章节 这闺女供的三年,头二年半拉子还是没有挖着。到第三年这年,把头领着人收拾,就要下山了,半拉子还没挖着,他就自个儿寻思,完了,我还有脸下山吗?六年一苗参也没挖着,把人家闺女针线笸箩钱都花没了,我还觍脸回去!半拉子寻思好了,就跟关把头说:“这么的,把你们剩下的米呀,面呀啥的,给我扔下,省得你们背着还怪沉的,我再挖几天。”他说再挖几天,实际是想等他们走了以后,把这点粮吃没了,实在找不着,就在这儿一上吊,也不回去了。半拉子是这么想的,关把头不知道啊,一寻思,好小子,你还要挖几天,就说:“那好,这点粮也不多了,都给你扔下吧。” 大伙都下山了,半拉子自个儿在山上找啊找啊,又找了几天,还是没有找到人参。半拉子这天真泄气了,躺在小窝棚里寻思,我到底是回去呢还是不回去?我才这么点岁数,真要吊死在这儿吗!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到夜静更深,稀里糊涂打个盹儿,睡着了。这时,从外边进来个小姑娘,扎俩小红髽鬏,戴个红兜兜,说:“半拉子,明天你下山的时候,领着我,我跟你一起下山。”半拉子一惊,醒来是一梦。怪了,哪来这么个小姑娘?翻过身,一打盹,又睡着了,还是这么一梦。连做三梦,都是这小姑娘,说要跟他下山。哎呀,这小姑娘要跟我下山,备不住是人参吧,别忙,我明天还得上山,找这人参去! 这回,他早先走过的地方,就不去了。出了小窝棚,就奔南山走去。他爬到南山顶,往南坡一下,不大会儿,来到立陡的一个大崖子的边上。往下一瞅,就像关把头说的有参那样儿。在早,领着挖参的把头都会看山景,树头儿齐不齐,草长得啥样儿,就用这个来判断这山有没有参。半拉子一寻思,我从来没到过这地方,我得怎么下去呢?他就转悠来转悠去,见那边有条道,是一趟大明沟,就像什么玩意儿没长腿,来回出溜成的。再往下一瞅,沟底就像泡子似的,有水。半拉子寻思,是什么玩意儿,在这里来回出溜,出溜出这么趟明沟。半拉子正这么寻思工夫,就听山上有动静,像什么野兽叫唤似的。坏了,这要有野物,它不得吃我吗!他想,这玩意儿一定是从这里走,他往旁边一闪,哎呀,山上下来个大长虫。这大长虫不说有大缸粗,也得有饭盆那么粗,两丈来长。半拉子躲在石头后,眼瞅这大长虫顺那趟明沟就出溜下去了。它下去干啥呢?下沟底去喝水。喝完水还不得上来?上来要看见我也没好。过去上山的人都有腿扎子,就是现在所说的匕首,半拉子把他的腿扎子抽出来,刀尖朝上,刀把冲下,就埋在大长虫来回出溜的那趟沟上,心想,你要上来,不是你没好,就是我没活啊。 大长虫喝完水,顺旧道就往上来,到半拉子埋腿扎子的地方,大长虫不知道啊,出溜得再快点儿,嚓一下,从脑瓜一直劐到后尾。大长虫这一劐开,不动弹了,半拉子来到跟前儿,拿起腿扎子,他听老人讲过,长虫要大了,眼睛就是夜明珠,这我得剜下来。半拉子上去,用腿扎子一剜一个,一剜一个,俩眼珠子都剜下来了,揣在兜里。刚揣进兜里,就听上面还有叫唤声,原来这大长虫是一对,这个下来喝水,那个在上面等着,这个不回去,那个就在上面等着急了,所以叫唤。半拉子一寻思,上面这家伙要下来,看这个死了,那我还跑得了吗?别忙,我得往上走走。在上面,半拉子找个地方,又把腿扎子尖朝上埋好,闪到一边,躲在隐蔽的地方。上边那长虫干叫唤,这个不回去,它急了,顺着那趟明沟就往下出溜。这一出溜不要紧,照样劐成两半。半拉子一不做,二不休,下去把这长虫的俩眼珠子也剜了下来。他听人说,长虫皮年头多了也管用,他割下两块,垫在鞋里。半拉子寻思,昨晚那小姑娘提示我,是叫我来挖参的,怎么没看着参,倒看见这么两个大玩意儿?这俩玩意儿,除了两对眼珠子,我也弄不回去呀!我还得找参去。对了,这俩玩意儿八成就是看参的吧,我顺这趟沟上去看看。 半拉子顺着明沟就往上爬,爬来爬去,就来到了大长虫的窝跟前儿,大长虫没了,光剩个空窝。他在窝跟前儿转悠来转悠去,也没看见有啥。离不远,有棵多年的大枯树。半拉子来到这棵枯树跟前儿一转悠,哎呀,可下找到了一棵参,小参不大,是二甲子。半拉子也不嫌乎,心想不管咋的,六年了,这回我总算开了眼,该我不死!上去就把这二甲子取出来,一看,小参还挺整装。人参是六十年一还胎,不管多大的参,只要没人采,满六十年一还胎,还是个二甲子。半拉子得了这苗参,回到他那小窝棚,翻来覆去睡不着,明天我是下山回去呢,还是再找找呢?寻思:得了,我也不找了,我有了这苗参,回去向姑娘一交,我也算对得起她了。 P18-19 序言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北疆,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上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每当冬季来临之际,万物肃杀,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正如《红楼梦》中那句人皆可诵的诗句:“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黑龙江省的历史也如同它的气候一样,更迭起伏,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出现诸多空白,让今天的史学工作者费尽猜测。 一、孕育黑龙江民间故事的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东北亚的中心区域,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黑龙江省地处北纬43°26’—53°53’,东经121°11’一135°05’,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6位。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水陆相连,边境线总长2000余千米。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界江,全长4440千米(海拉尔河为源),干流全长2821千米,其中中国境内流域面积89.1万平方千米。两岸植被完好,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生态环境,是世界上四大无污染水系之一。这条粗犷、寂静的大河山远水长,岛屿星罗棋布,是开发界江国际旅游的珍贵资源。 黑龙江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境内西、北、东三面有逶迤起伏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老爷岭等两大山区。在地图上,黑龙江省的形状很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南北长约1120千米,东西宽约930千米,地势大致是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西南部低。地貌类型比例:山地、丘陵占60.5%,余为平原、水面及其他。 黑龙江省地处欧亚大陆东缘,深受日本海海洋季风的影响,南北相距10个纬度,从北到南分为寒温带和中温带,气候的地域差异明显。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40℃,大兴安岭地区大于44℃。黑龙江省冬长夏短,全省大部分地区冬季都长达6个月以上(205_215天);有些地方可达8个月左右(220一-265天),夏季不足1个月;甚至有一半左右的地区春秋相连,没有真正的夏季。西南部夏季最长也只有50天。冬季的北疆,坚冰锁寒江,瑞雪铺大地,为开展冰雪运动,制作冰灯、雪雕创造了条件;连绵起伏的山地,过去是冬季狩猎的好去处,如今是建设滑雪场的理想地。 黑龙江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现出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大、小兴安岭不仅是黑龙江省,也是东北、华北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黑龙江省资源丰富,大森林、大草原、大沼泽、大田作物都是国内罕见的,同时在国际上也颇闻名。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中国之首。黑龙江省拥有世界公认的黑土带、大豆带、玉米带和奶牛带,非常适合发展粮食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尤其适合发展生态绿色食品生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高于全国其他省份2—5倍,素以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和中国“黑土地之乡”著称,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战略后备基地,是大豆、玉米、水稻等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主产区。 黑龙江省野生动物区系组成复杂,种类较多,数量可观,加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更具有北方特色。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种类众多,其中鸟类和兽类占全国的20%一30%,为国内种类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境内有东北虎、紫貂、貂熊、梅花鹿、丹顶鹤等1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处,其中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扎龙自然保护区、洪河自然保护区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三江自然保护区、丰林自然保护区已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发现矿产资源135种,其中石油、石墨、天然气、煤炭等资源量均位居我国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与东南沿海地区,乃至中原诸省相比较,黑龙江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但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较小,已成为黑龙江省的后发优势。 (二)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 1857年,马克思说,“黑龙江两岸的地方”是“当今中国统治王朝的故乡”。这一精辟论断印证了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格局的形成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黑龙江省早在距今三万至四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乡学田村,曾居住着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从伴生的具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片及哺乳动物骨骼化石看,当时这里的人们已将狩猎作为谋生的重要手段。位于哈尔滨市的阎家岗遗址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石片,石核和砍砸器,动物化石等历史遗迹,推断其地质年代距今约22000年。距今约6000年的密山肃慎先民(渔猎文化)的新开流古文化遗址,其存在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龙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的东胡族系(草原族系)昂昂溪遗址,广泛分布于嫩江流域。距今约4000年的小南山遗址是黑龙江流域文明起源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界标。据考古发现,位于肇源县民意乡白金宝村的白金宝遗址分布范围有20多万平方米,是黑龙江省境内嫩江流域一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有代表性的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的大型原始聚落遗 有些原住民族,如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历史上一直没有能够创制出自己的民族文字。他们利用口耳相授的传统,不仅娱乐生活,联系亲朋,而且还传扬民族历史,歌颂民族英雄,传承民族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教育后代,传授生产劳动知识,培养同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所以,民间故事又起到了教科书的作用。几乎直至20世纪30年代,在某些少数民族如赫哲族、鄂伦春族中,民间故事依然能够在对民族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同时,起到一部包括哲学、历史、宗教、伦理、民俗、生产知识等在内的民族生活百科全书的作用。在距今尚不算久远的族内老辈人观念中,某些种类的传说故事(如关系到“民族信仰”的故事、族源故事、祖先故事等)甚至还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无论情节多么离奇,幻想成分多么浓重,故事还是会被作为“真实”接受下来。许多故事不仅是讲给人听的,讲故事甚至成了一种礼仪、一种传统。它们是献给灶神、家神、各种自然神、山林水泽渔猎之神,献给林中鸟兽、水中游鱼的。人们在愉悦自己的同时,还以此来愉悦大自然,愉悦神灵,以求好运和好收获的回报。在民族心理上,某些故事甚至具有“圣经”的地位,它们代代相传,不容随意“篡改”。在民族生活中,故事曾经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实际需要,是民族精神生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黑龙江省的民间故事,早在20世纪初即曾引起过俄国学者的注意,但并没有像样的采录成果存世。凌纯声先生于1934年发表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采录整理了19个赫哲族长篇故事,是为黑龙江省民间故事有文字记录之始。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56—1959)起,随着对省内少数民族开展全面系统的社会历史调查,对本省少数民族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也有所采录整理。其间经60-70年代有所停顿,但于80年代初又恢复了这项工作。先后有隋书金、马名超、王士媛等人采录、编辑、出版了一些故事集,如《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选》《赫哲族民间故事选》等,所取得的成绩引人注目。从1981年开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黑龙江分会由王士媛主编的《黑龙江民间文学》(不定期集刊)陆续发表了大量以省内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为主体的民间故事(至1991年停刊止,前后共发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2000余篇,约400万字)。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全省共出版地方《民间故事集成》95卷,收入故事近两万篇,总数约计2356万字;采集期间共整理出文字资料和录音资料5000余万字,积累故事总计约5万篇。2005年,《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黑龙江卷》(主编徐昌翰)出版,该卷选人神话、传说、故事计580篇,异文22篇,约140万字,基本涵盖了全省所有地区和县、市,具有广泛代表性。比较集中地折射出黑龙江这块土地的历史文化特色。 本套丛书主要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黑龙江卷》为蓝本,以全省13个市、地为划分,每一市、地各出1卷,共计13卷。在此谨向徐昌翰、栾文海先生,以及为黑龙江民间文学整理工作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王士媛、马名超、隋书金、李路、郭崇林等先生表示由衷的谢意。 《黑龙江民间文学丛书》编委会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