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区具有独特的方言体系,在整理收录各文章时,均原汁原味将其展示,以体现丰富多彩的东北方言,并未做其他多余的文学美化装饰。
民间文学更侧重民间性,口语特点强烈,丛坤主编的《黑龙江民间文学丛书(牡丹江卷)》保存故事在民间流传时的口语形态,保留了其趣味性、地方性、故事性。
本书收录了《白鹿额娘》《北极星》《道士山》等作品。
| 书名 | 黑龙江民间文学丛书(牡丹江卷) |
| 分类 | |
| 作者 | 丛坤主编 |
| 出版社 |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黑龙江地区具有独特的方言体系,在整理收录各文章时,均原汁原味将其展示,以体现丰富多彩的东北方言,并未做其他多余的文学美化装饰。 民间文学更侧重民间性,口语特点强烈,丛坤主编的《黑龙江民间文学丛书(牡丹江卷)》保存故事在民间流传时的口语形态,保留了其趣味性、地方性、故事性。 本书收录了《白鹿额娘》《北极星》《道士山》等作品。 内容推荐 “黑龙江民间文学丛书”,是对黑龙江民间文学的一次系统的整理,它覆盖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学样本。这些样本,包含了各民族的民间神话、民间传奇和民间故事,有记述英雄、有记述地理、有记述民俗,有记述奇异植物、动物,有对爱情的向往,对善良和美丽的讴歌,对贪婪、丑恶的诅咒。堪称黑龙江的一套完整的地方风物志、地方民俗志、地方传奇志。丛坤主编的《黑龙江民间文学丛书(牡丹江卷)》主要收录了牡丹江地区的民间文学作品。 目录 巴拉根仓除恶狗 白鹿额娘 白庙子的传说 白石砬子 百草沟 拜满章京的孙子 半截碑 北极星 布开山的传说 草帽山的传说 长龙屯的来历 城墙砬子 聪明的孩子 达莱香 大孤山和小孤山 大莫和小莫 大牡丹和小牡丹 大石佛的传说 大团和小团 丹娜 道士山 独角龙 二傻子和董占爷 凡察出世 放牛沟 佛手山和人头砬子 佛爷沟 夫妻石 复仇的孩子 古代靺鞨族关于渤海王室人物传说三则 拐棍爷爷与踢熊头 鬼洗脸沟 海东青 海螺姑娘 海参崴的由来 荷花泡的传说 赫哲人大摆鳇鱼阵 黑妃 黑娘娘 红罗女和绿罗女 花妮选新郎 桦皮篓 黄狗救主 黄花甸子的传说 黄花甸子的由来 活吊 鸡尾翎 机智的小白兔 吉祥鸟 江东六十四屯 金厂的传说 金大草帽卖鸟(外一则) 金牛的故事 金娃娃与金川 镜泊湖的传说 镜泊湖的由来 九龙口 旧街的来历 康熙题字 快活林 拉古的来历 蓝玉宝珠 狼洞沟 老鸹砬子 立孝子碑的传说 龙头山取宝 麻花沟 马鞍山的传说 马为什么不长犄角 满族创世神话(1)——佛赫妈妈和乌申阔玛发 满族创世神话(2)——天宫大战 满族创世神话(3)——八主治世 满族剃头开脸的传说 满族跳家神为啥要闭灯 牤牛河子的来历 牡丹江的传说 穆棱河的故事 奶子山的传说 南大庙的传说 年息花 牛拱塔 爬犁和牛 泼雪泉 七星 恰喀拉的金凤凰 萨布素驯牛的传说 三姑娘和黑太子的故事 三音贝子 山参小伙子 山鹰开湖 善良的小姐 神顶峰日出的故事 石猴 石屏格格 手鼓的传说 率宾马 顺女的故事 苏穆夫人的故事 绥芬河的来历 天镜石 突忽烈玛发 兔子坟 托阿恩都哩 万鹿沟的传说 威虎山 卧龙河 卧龙屯 西郊龙头山 西山泪——泼雪泉的传说 响水的故事 小蛟龙 小人国村 兴凯湖的由来 兴凯湖与蜜蜂山 兴凯里罕 杏花姑娘 腰铃的传说 药草和毒草 一担二斗米砬子的传说 一个不如孩子的御史 赵虎山的传说 珍宝岛的传说 珍珠姑娘 珍珠门的传说 珍珠门的由来 织布格格 猪嘴巴子 装歌的葫芦 卓麻法倭伦 试读章节 她孤身一人,心眼儿好使,你把她接回来照顾孩子吧。”说完这老太太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猎手有些半信半疑,心想:我不妨看看去。第二天天刚亮,老猎手喂了瘦得皮包骨的孩子,自己也吃了点儿东西,就向西走去。 老猎手走啊走啊,真看到在一个小山头上有三棵小松树。他急忙走到中间那棵松树前,一看,哪有什么白额娘呀。正在犹豫的时候,就听见草棵子里有呼哧呼哧喘粗气的声音。他拨开草棵一看,原来是一只白母鹿,后腿受了伤躺在那里。 白鹿看见老猎手,掉了几滴眼泪,舔舔后腿伤口,又看看老猎手,好像在说:“你救救我吧,我忘不了你的恩情。”老猎手明白了白鹿的意思,心想:虽然没接着白额娘,可是碰到受伤的鹿,也不能不救啊。想到这儿,他走到白鹿前,抚摸着它受伤的后腿说:“可怜的白鹿,到我家去吧,我能治好你的伤。”白鹿点了点头,一拐一拐地跟着老猎手回了家。 老猎手除了侍弄孩子外,还精心地护理着白鹿,上药、喂草、饮水。没几天,白鹿的伤完全好了。 老猎手一看白鹿好利索了,就打开院子的柴门说:“你的腿好啦,回山去吧!”白鹿摇摇头。老猎手又说:“你的伤治好啦,找你的伙伴去吧!”白鹿又摇摇头。老猎手又开玩笑地说:“你腿一点儿也没落毛病,找你的丈夫去吧!”白鹿不但不走,还向老猎手身边走去,紧紧地躺在老猎手身旁,一动不动。老猎手惊奇地问:“你难道不想回山,想和我一起生活?”白鹿抬起头,亲密地舔舔老猎手的脸,老猎手高兴地笑了。 从此,这只白鹿成了老猎手家的一员。打那以后,孩子饿了,白鹿用自己奶水喂;孩子尿了,白鹿用舌头舔;孩子睡了,白鹿守在身边一动不动。就这样,老猎手又安心上山打猎了。 一晃,孩子长到五六岁,老猎手教孩子说:“这是你的额娘。”因为孩子天天和白鹿一起生活,也非常习惯地叫额娘了。白鹿和孩子的感情更加亲密,真和母子一样了。 孩子长到十二岁那年,不幸老猎手也去世了,白鹿额娘哀叫了三天三夜,孩子哭得死去活来。 第四天,白鹿在房西头小山下刨了一个坑,埋上了老猎手。白鹿每天到坟上去三遍。孩子和白鹿额娘更是寸步不离、相依为命。白鹿领着孩子上山采果子,找灵芝,精心照顾他。 孩子一年比一年高了,力量也一天比一天大了。有时候和黑熊摔跤,能把黑熊扔得很远。有时候和群鹿赛跑,总是跑在鹿群前面。他抛出石头能打中飞鸟,扔出木棒能打死野狼。他什么野兽都打,就是不打山中的美鹿。 小伙子一天天长大了,白鹿额娘又多了一件心事:到哪里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媳妇呢?有一天,白鹿额娘叼着一根野鸡翎,领着小伙子向山外走去。走到一个小屯子,看见一个姑娘正在小河边挑水。白鹿额娘用头顶着小伙子往姑娘那边推,又把野鸡翎交给他。 小伙子明白了白鹿额娘的意思,一边唱着歌,一边摇动着手中的翎毛,走到姑娘身边。姑娘一看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子,知道是向她求婚,看看小伙子笑了一笑。小伙子把野鸡翎插到姑娘的鬓角上,姑娘也没拒绝,指了指前方的小屋,挑起水一溜烟跑回家去。 第二天,小伙子登门认亲。结婚那天,小伙子辞别了白鹿额娘,到姑娘家去了。那时候,男女结婚是男方先到女方家干三年活,然后再回到男方家。这一来只剩下白鹿额娘孤单单一个。它有时到老猎手坟头看看,有时走到山口看看儿子住的地方,有时走到屋里瞧一瞧。它多么想到儿子那里看看啊!可是又一想,自己是一只老鹿,怎么和人来往呀!只好等到过了三年头以后再说吧。 小伙子自从到姑娘家以后,勤勤恳恳地劳动,开头小两口倒也挺好。日子一长,姑娘嫌他太穷,有心不过,又觉得小伙子长得不错,怪舍不得的,只好勉勉强强过着日子。可是,感情不像以前那样亲热了。小伙子虽然人在姑娘家,心里总是惦念着哺育自己成人的白鹿额娘,天天望着山里,有时候坐在树下掉几滴眼泪。 姑娘一看小伙子闷闷不乐,几次询问,小伙子才说:“我惦念山里的老额娘呀!”(P4-5) 序言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北疆,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上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每当冬季来临之际,万物肃杀,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正如《红楼梦》中那句人皆可诵的诗句:“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黑龙江省的历史也如同它的气候一样,更迭起伏,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出现诸多空白,让今天的史学工作者费尽猜测。 一、孕育黑龙江民间故事的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东北亚的中心区域,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黑龙江省地处北纬43°26'—53°53',东经121°11'—135°05',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6位。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水陆相连,边境线总长2000余千米。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界江,全长4440千米(海拉尔河为源),干流全长2821千米,其中中国境内流域面积89.1万平方千米。两岸植被完好,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生态环境,是世界上四大无污染水系之一。这条粗犷、寂静的大河山远水长,岛屿星罗棋布,是开发界江国际旅游的珍贵资源。 黑龙江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境内西、北、东三面有逶迤起伏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老爷岭等两大山区。在地图上,黑龙江省的形状很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南北长约1120千米,东西宽约930千米,地势大致是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西南部低。地貌类型比例:山地、丘陵占60.5%,余为平原、水面及其他。 黑龙江省地处欧亚大陆东缘,深受日本海海洋季风的影响,南北相距10个纬度,从北到南分为寒温带和中温带,气候的地域差异明显。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40℃,大兴安岭地区大于44℃。黑龙江省冬长夏短,全省大部分地区冬季都长达6个月以上(205—215天);有些地方可达8个月左右(220—265天),夏季不足1个月;甚至有一半左右的地区春秋相连,没有真正的夏季。西南部夏季最长也只有50天。冬季的北疆,坚冰锁寒江,瑞雪铺大地,为开展冰雪运动,制作冰灯、雪雕创造了条件;连绵起伏的山地,过去是冬季狩猎的好去处,如今是建设滑雪场的理想地。 黑龙江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现出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大、小兴安岭不仅是黑龙江省,也是东北、华北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黑龙江省资源丰富,大森林、大草原、大沼泽、大田作物都是国内罕见的,同时在国际上也颇闻名。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中国之首。黑龙江省拥有世界公认的黑土带、大豆带、玉米带和奶牛带,非常适合发展粮食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尤其适合发展生态绿色食品生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高于全国其他省份2—5倍,素以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和中国“黑土地之乡’,著称,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战略后备基地,是大豆、玉米、水稻等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主产区。 黑龙江省野生动物区系组成复杂,种类较多,数量可观,加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更具有北方特色。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种类众多,其中鸟类和兽类占全国的20%-30%,为国内种类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境内有东北虎、紫貂、貂熊、梅花鹿、丹顶鹤等1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处,其中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扎龙自然保护区、洪河自然保护区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三江自然保护区、丰林自然保护区已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发现矿产资源135种,其中石油、石墨、天然气、煤炭等资源量均位居我国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与东南沿海地区,乃至中原诸省相比较,黑龙江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但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较小,已成为黑龙江省的后发优势。 (二)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 1857年,马克思说,“黑龙江两岸的地方”是“当今中国统治王朝的故乡”。这一精辟论断印证了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格局的形成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黑龙江省早在距今三万至四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乡学田村,曾居住着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从伴生的具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片及哺乳动物骨骼化石看,当时这里的人们已将狩猎作为谋生的重要手段。位于哈尔滨市的阎家岗遗址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石片,石核和砍砸器,动物化石等历史遗迹,推断其地质年代距今约22000年。距今约6000年的密山肃慎先民(渔猎文化)的新开流古文化遗址,其存在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龙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的东胡族系(草原族系)昂昂溪遗址,广泛分布于嫩江流域。距今约4000年的小南山遗址是黑龙江流域文明起源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界标。 …… 有些原住民族,如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历史上一直没有能够创制出自己的民族文字。他们利用15耳相授的传统,不仅娱乐生活,联系亲朋,而且还传扬民族历史,歌颂民族英雄,传承民族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教育后代,传授生产劳动知识,培养同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所以,民间故事又起到了教科书的作用。几乎直至20世纪30年代,在某些少数民族如赫哲族、鄂伦春族中,民间故事依然能够在对民族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同时,起到一部包括哲学、历史、宗教、伦理、民俗、生产知识等在内的民族生活百科全书的作用。在距今尚不算久远的族内老辈人观念中,某些种类的传说故事(如关系到“民族信仰”的故事、族源故事、祖先故事等)甚至还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无论情节多么离奇,幻想成分多么浓重,故事还是会被作为“真实”接受下来。许多故事不仅是讲给人听的,讲故事甚至成了一种礼仪、一种传统。它们是献给灶神、家神、各种自然神、山林水泽渔猎之神,献给林中鸟兽、水中游鱼的。人们在愉悦自己的同时,还以此来愉悦大自然,愉悦神灵,以求好运和好收获的回报。在民族心理上,某些故事甚至具有“圣经”的地位,它们代代相传,不容随意“篡改”。在民族生活中,故事曾经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实际需要,是民族精神生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黑龙江省的民间故事,早在20世纪初即曾引起过俄国学者的注意,但并没有像样的采录成果存世。凌纯声先生于1934年发表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采录整理了19个赫哲族长篇故事,是为黑龙江省民间故事有文字记录之始。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56--1959)起,随着对省内少数民族开展全面系统的社会历史调查,对本省少数民族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也有所采录整理。其间经60—70年代有所停顿,但于80年代初又恢复了这项工作。先后有隋书金、马名超、王士媛等人采录、编辑、出版了一些故事集,如《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选》《赫哲族民间故事选》等,所取得的成绩引人注目。从1981年开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黑龙江分会由王士嫒主编的《黑龙江民间文学》(不定期集刊)陆续发表了大量以省内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为主体的民间故事(至1991年停刊止,前后共发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2000余篇,约400万字)。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全省共出版地方《民间故事集成》95卷,收入故事近两万篇,总数约计2356万字;采集期间共整理出文字资料和录音资料5000余万字,积累故事总计约5万篇。2005年,《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黑龙江卷》(主编徐昌翰)出版,该卷选入神话、传说、故事计580篇,异文22篇,约140万字,基本涵盖了全省所有地区和县、市,具有广泛代表性。比较集中地折射出黑龙江这块土地的历史文化特色。 本套丛书主要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黑龙江卷》为蓝本,以全省13个市、地为划分,每一市、地各出1卷,共计13卷。在此谨向徐昌翰、栾文海先生,以及为黑龙江民间文学整理工作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王士媛、马名超、隋书金、李路、郭崇林等先生表示由衷的谢意。 《黑龙江民间文学丛书》编委会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