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边缘与暧昧(精)/王干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干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90年代文学的背景

90年代是纪年的自然时序,但又不尽然,因为在90年代来临之前,出现了很多终结80年代的标志性事件,如90年代初的“苏东波”(苏联及东欧的政治风波),意味着90年代是一个不同寻常、难以言传的时期。20世纪最后的10年,是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状态之中度过的。

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由原来的两极向多极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公开对抗走向了缓和,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的水火不相容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冰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不共戴天的劳资矛盾在新经济模式下转化为蓝领与白领的差异,而当白领数量大于蓝领人数之后原本属于无产阶级的人数优势也已经丧失。和平、发展成为后冷战时代的主旋律,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并重,国家主权民族尊严高于主义之争。90年代的巨大事件都表现了在多极格局下的暖昧政治色彩,90年代欧美列强发动的海湾战争和轰炸南联盟,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匆匆收场,与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60年代的越南战争相比,实在更像一场军事演习和一次军事行动。当年不可一世的美军在朝鲜和越南碰到最顽强的阻击,战争的惨烈与漫长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因为那是与西方阵营在交锋,那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巨人在打仗。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美军攻击伊拉克都算不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至于北约轰炸南联盟倒有点东西(东欧、西欧)之战的意味,但东欧诸国的旁观冷眼使原本可以成为意识形态再度交锋的世纪之战变成了北约单方面的屠戮和扫荡。

90年代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1989年之后,喧嚣于80年代中国的改革派与保守派逐渐消解和退场,延续了近50年的党内“路线斗争”被反贪反腐的新政治风暴取代,应该说这是时代的一个进步。中国共产党在确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之后,加强自身干部的纯洁和清洗,以维护自身的光辉形象和战斗力,比那种在路线斗争名目下的权力斗争要具有现实性,更重要的是反腐风暴是非政治性的群众性运动,它不会给普通百姓带来副作用。影响90年代中国的一个巨大文本,便是邓小平的南行讲话。南行讲话符合邓小平的一贯作风,非高头讲章,谈的都是一些有针对性的话,比很多结构严谨、措辞精确的报告和文件都有现实意义。邓小平南行讲话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这就是他从整个世界格局的现实出发,决定用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推动中国的改革发展。南行讲话使中国从非资即无的对立思维中挣脱出来,中国社会也由此真正进入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80年代初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80年代的主要工作还是要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施清除外围的障碍,还是耍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去征服、去消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90年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发展为中国实施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纲领提供了很好的外在条件和国际环境。中国可以省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专心致志地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加快市场经济的步伐。由于市场经济的合法性在中国得到确认。90年代的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一场历史性的变更,这就是在中国社会横亘四十多年的计划经济体系的唯一陛受到了挑战,市场经济崭露头角,并与之抗衡,原先的一体化经济转化为多向发展的杂体经济,国营与民营,集体与个人,合资与独资,外企与国企,都能够包容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框架之中。股票市场的开放,意味着90年代经济进入了新的转型期。

多向发展的杂体经济与暖昧的世界形式慢慢消解了强大的意识形态话语,在文化上便表现为占绝对主流的话语不在场,多种话语对峙、冲撞乃至消解。传媒成为90年代文化的“主频道”,因为所有的话语、所有的论争都要通过传媒来表达,而90年代的传媒已非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很多传媒肩负经济的使命,甚至已经企业化。传媒的商业化使得话语之争渐趋庸俗,话语经传媒的过滤也开始变味了,文化人、文化名流和文化明星几乎无不成为传媒的“刀下鬼”“下酒菜”,传媒人在90年代便扮演了新一代文化人的角色,他们操纵着媒体实际也操纵着部分话语权,他们在不断建立新的神话又在不断瓦解神话,而文学经传媒化之后很快被还原成世俗角色,昔日的文化英雄降格为文化艺人,王朔便是这一降格的符号,因为王朔的名字不是与王蒙、王安忆、王小波联系在一起,而是和冯小刚、葛优、徐静蕾这些演艺圈的明星作为大众偶像一起出场的。文学在这样的情景下,自然不可能像80年代那般站在有人喝彩的舞台上高蹈,也不可能“躲进小楼成一统”,在脱离了意识形态的羁绊之后也失去了意识形态的光晕,在获得商业文化的滋润的同时又尝到了商业文化的苦涩甚至铜臭。局部的短暂的文化真空,让作家产生了自由与失控的幻觉,而对多元化、多样化、多极化的呼唤首先被多元、多样、多极的文化泡沫所掩盖。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和嘲弄人的。P4-7

后记

这本书的内容分为三辑。第一辑《遭遇诗意》是诗歌评论,我最初写作文学评论是从诗评人手的,这是一种不期而遇的选择:因为爱读诗忍不住站出来评说,没有想到从此难以脱身,至今我的评论还留有这种诗的胎记。第二辑《寻找状态》是对文坛态势进行纵向描述、分析的文字,这里面既有文学运行的轨迹,也有我的心灵轨迹,我内心里非常喜欢这样流动的生存状态和写作状态。比如对“新写实”最早的“后现实主义”的阐释方式到五年之后“多种可能”的记识,便是一道清晰的轨迹,记述着时代之势与心理之变。第三辑《小说之旅》带有“个案分析”的味道,是从作家、作品这类文学史的横断面的细胞进行剖析的“证明”,为了不割袭人与文的和谐,我在写作时有意加强叙事的成分,以保存更新鲜的感受和直觉。我从来没有做一个理论导师的幻想,我喜欢流动,流动便是美,流动甚至是完美。

十年间,发表评论文字逾百万,抵得上一个小说家的“产量”,精选以上三辑也算是自我小结一把。人生漫漫,书写无涯,这本“南方”的“证明”只是纸做的驿站,一阵风雨会刮得不留痕迹。我亦希望人们和我一起将它遗忘,好让我去面对新的“证明”。

1994年7月高温于南京

目录

边缘与暖昧

·宏观篇·

 90年代文学论纲

 世纪末的风景

——90年代文化心理描述

 边缘与暖昧:诗性的剩余与溢涨

——近年来文体实验研究报告之一

 “新写实”与新时期文学的终结

 现实主义无须重构

 写实的多种可能

——《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获奖小说漫评

 “新状态”是各种文学关系的总和

——答记者问

 小说的新变种种

 老游女金:90年代城市文学的四种叙述形态

 我看96文坛热点

 话说“小女人散文”

 对这一代人的妖魔化指认

 成长的烦恼

——90年代女性文学的一个情结

 仪式的完成

——对“联网四重奏”有关问题的说明

 保卫90年代的文学批评

 文学编组法

 莫把策划当神话

 文艺批评的ABC

 宽容“拒绝宽容”

 海上三巫

·个案篇·

 历史的碎片与状态之流

——评王蒙的长篇小说《失态的季节》

 告别80年代的光荣与梦想

——徐坤小说论

 苏童兆言异同论

 路上船上马上

——朱文的游走美学

 在风中言语在风中倾诉

——关于《桃色嘴唇》这部奇作的一些札记

 叙述之外的叙述

——评鬼子的小说

 场景之外的场景

 冰洁:透明的流动和凝化

——评迟子建的散文集《伤怀之美》

南方的文体

 自序寻找一种南方的文体

·第一辑 反思:理性与非理性共生·

 反思:理性与非理性共生(存目)

——论朦胧诗的哲学背景

 直觉的苏醒:思维结构的嬗变与调整(存目)

——论朦胧诗的认知方式

 悲剧:人的失落与人的呼唤(存目)

——论朦胧诗的理性支柱

 悲剧:理想的痛苦与英雄的孤独(存目)

——论朦胧诗的心理机制

 意象:艺术视知觉的复合空间(存目)

——论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语言的变更:诗的符号化与陌生化(存目)

——论朦胧诗的语言选择

 新的转机(存目)

——第五代一新生代一后崛起的一代

 透明的红萝卜(存目)

——顾城诗歌的悲剧性

 辉煌的生命空间(存目)

——论杨炼的组诗

 北岛:孤独的岛,真诚的岛(存目)

·第二辑 寻找状态·

 现实主义回归的新态势

——从近年来部分小说谈起

 超现实与纪实:小说流到哪里去?

 近期小说的后现实主义倾向(存目)

 论超越意识与新时期小说的发展趋势(存目)

 小说文体实验的现状与前景

 底盘陷落之后,游戏继续进行

 第三代小说家的诞生

 “东方”的没落(存目)

——与哈斯顿教授一席谈

 孤岛,非卖品,乌托邦

——90年代文学走向刍议

“平面人”与精神侏儒

·第三辑 小说之旅·

 融入幻境

——朱苏进神话

 苏童意象

 悲剧:“人”的失落与发现

——评周梅森的小说

 寻找叙事的缝隙

——陈染小说谈片

 王朔的新京味小说

——《玩的就是心跳》及其他

 枪毙小说

——鲁羊存在的可能

 为了文本而放逐历史

——评叶兆言的中篇小说《夜来香》

 为了历史而放逐文本

——评格非的《相遇》

内容推荐

《边缘与暧昧(精)/王干文集》收录了著名评沦家王干先生的两部专著,第一部《边缘与暧昧》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主要针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文化心理、文学关系、城市文学的叙述形态、文坛特点、文艺批评以及文学作品等进行了探索;第二部《南方的文体》则是作者有感于1984年以后文学评论界呈现出南方文体空前发展、异军突起的现象,从评论诗歌、对文坛态势进行纵向描述分析、通过列举小说个例从而剖析作家及其作品这三个方面探讨南方文体,以纯文学的话语清晰而优美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编辑推荐

王干,现有知名人物:中国作家协会王干,江苏扬州人。1985年毕业于扬州大学中文系。王干 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边缘与暧昧(精)/王干文集》收录了著名评论家王干先生的两部专著。在王干眼中,文学是多面的,本来就和文化息息相关。本书的这些文章看不到虚张声势的“文化研究”,只有文学评论家王干一贯的机智、热情和提问的冲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