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康著的《冯梦龙山歌研究》首先分别对“四句山歌”(卷一至卷六)、“中长篇山歌”(卷七至卷九)、“桐城时兴歌” (卷十)一一进行考察,最后探讨冯梦龙《山歌》的编纂工作以及文学特征。冯梦龙在编纂《山歌》时,一方面依据了现有的唱本,另一方面纪录了农村和苏州街巷实际听到的歌曲。接着围绕《山歌》所收录的歌曲整体共通的文学性,通过与明末同时代的文学作品相比较联系,尤其注意考察《山歌》和诗文、民间歌谣的关系。这些赞扬不加修饰的真率之情(主要是男女之情)的歌谣受到当时知识阶层的瞩目。冯梦龙也是在那样的时代风潮中进行了《山歌》的收集编纂工作的。
《冯梦龙山歌研究》由大木康著。
距今400余年前,冯梦龙出生于苏州。屡试不第后,他弃绝了科举之念,以商品经济发达、文化高度繁荣的苏州为舞台,编撰了戏曲、小说、笑话、歌谣等丰富多彩的作品,被誉为“通俗文学之旗手”。《山歌》十卷即此诸多著作之一,收录了380余首以原汁原味的方言记录的苏州民歌及若干桐城歌,井然有序的精心编排体现出冯梦龙深刻的编纂意图。这些歌谣中,四句山歌来源于当时的农村、都市、水路、青楼、文人戏作等;中、长篇山歌则与摊簧等民间曲艺有亲缘关系,是农村山歌都市化的产物。男女相悦、情欲、幽会、离别、思念、敢爱敢恨……《山歌》构筑了一个与传统诗文迥异的纯净无垢的“真”的文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