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造犹太历史的亚伯拉罕
文明都毫无例外发端于敬畏
正如人生必将从母亲痛苦的撕裂中开始
——作者题记
亚伯拉罕的追寻
创造历史似乎总是从“追寻”开始:不是追寻安身的物质寄托,就是追寻立命的精神庇护。而对亚伯拉罕来讲,这两重“追寻”早已不容置疑地全都命定于他。关于亚伯拉罕,历史留给我们的资料不多。根据《旧约·创世记》的记载,亚伯拉罕原名亚伯兰,是挪亚三个儿子中闪的第十一代孙,父亲他拉带着他和妻子撒莱、侄子罗得以及他们的部族,逐渐从阿拉伯半岛西移,游荡在叙利亚一阿拉伯沙漠中的吾耳一带,即现在的伊拉克南部巴士拉附近。据说,亚伯兰的父亲他拉是一个拥有许多羊的牧场主,同时还是一个业余的雕塑艺术家。也许正是父亲那各式各样的偶像雕刻场景,引发了年轻的亚伯兰对宗教最初的思考。这个时期大约是公元前1900年。也就是说,耶和华早已封停了通天塔(巴别塔),人类已经从统一的语言状态中失落,互相之间沟通受阻,各地语言产生隔阂,方言四起。亚伯兰的部族属于讲闪米特语的众多部族的一支。在艰难的游牧生活中,他拉去世了,亚伯兰成为这个部族的首领。
这时的亚伯兰面临双重困境:首先,他们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叙利亚一阿拉伯沙漠气候变化无常,到处是砂砾覆盖,岩石裸露,在高低不平的荒地沙漠中只散落着很少的稀稀拉拉的绿洲,或许根本不能称作绿洲,只能叫作一块块稀疏而散乱的植被之地。这种条件不仅让游牧生活方式的主体——牛群羊群们很难肥美,甚至让经常找到能把骆驼皮和山羊皮质的帐篷牢固扎紧的宿营地都变得十分困难。其次,由沙漠养育的各种闪米特人信仰十分混乱,但都以矛盾百出的古巴比伦帝国的多神教为主。这段时间,属于闪米特部族另一支的亚摩利人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已经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建立的古巴比伦帝国正处在黄金时代。和其他地方的初期人类一样,亚伯兰的部族也受巴比伦原始宗教的影响,陷人了因对自然的敬畏而形成的对各种灵异的自然崇拜的迷惘之中:不论是骇然伫立的人形石柱,常青植物中不时蹿出的阴冷蛇虫,还是焦灼烤人的烈日、震撼恐怖的雷电,或是如巨浪滔天的沙尘暴,都成为沙漠中各类人群的自然崇拜对象。但亚伯兰对这种巴比伦原始宗教极端厌恶,他深刻地认识到,所有这些崇拜对象除了给人带来畏惧和恐慌之外,无法给心灵任何可以慰藉的寄托。这种神人严重冲突和对立的状况,使他们的游牧生活显得更加凄凉和没有希望。
虽然现在没有更多的史料证明,但我猜想亚伯拉罕——这时还叫作亚伯兰——可能是在对本部族生存未来的苦苦思索中,骤然间与犹太人最伟大也是唯一的神——耶和华——这时还称为以利或伊罗兴——相遇了。这个伟大时刻的发生必定有充足的理由:亚伯兰可能从商道中的路人口中知悉有一个叫迦南的地方,那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水草肥美的绿洲,不仅能使现有部族富足地生活,还具有支撑他的部族永久发展的全部条件。无疑,这是一个值得追寻并付出一切的希望之洲。但是,遥远的距离成为到达理想彼岸的最大障碍,特别是面对无尽的沙漠以及阿卡德人和胡里部族频繁而强悍的侵扰,漫长艰难的跋涉旅程没有强大的精神和意志支撑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这种强大而坚毅的精神动力从何而来呢?
犹太教——人类最古老启示宗教的原始形态,正是在亚伯兰对当下生活困境和未来希望的苦苦思索中惊世而出。“至高无上的唯一的神”选中了亚伯兰,也选中了他的民族,这个“至高无上的唯一的神”不再是人类恐惧的对象,相反,他是犹太民族的护佑和庇护的永久希望。《旧约.创世记》中记录了人类精神传奇的这一灿烂情景: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
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诅咒你的,我必诅咒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P4-7
据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世界犹太人口:趋势与政策》统计,现在全球大约有1400万犹太人。然而,这个只占世界人口0.2%的民族,却从1901年到2004年间,贡献了167名诺贝尔奖获奖者,约占诺贝尔奖获奖总人数的22%。而且,在世界文明的许多重要领域,犹太民族都贡献了引领风潮的诸多领袖和大师。其中,我们所熟知的有: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宗教创始人耶稣和摩西;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波尔、波恩、费米、李普曼等;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大师马克斯·韦伯、胡塞尔、马尔库塞、维特根斯坦、弗洛姆、波普尔、卢卡契、马斯洛等;经济学大师大卫·李嘉图、萨缪尔森、西蒙等;在艺术界,也出现了大画家拉斐尔、毕加索、列维坦、毕沙罗等响当当的名字;音乐界则有鲁宾斯坦、格什文、梅纽因、珀尔曼等天才;文学界有海涅、卡夫卡、普鲁斯特、茨威格、塞林格、金斯伯格、梅勒、帕斯捷尔纳克等巨星;既使在电影界,也有爱森斯坦、卓别林、斯皮尔伯格、伍迪·艾伦等大师。实际上,关于犹太民族中的伟人名士,我们还能够列出一个很长的名单。
很显然,犹太民族是一个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民族。然而,当我们翻开犹太民族的历史,特别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在公元前两千年经历过三次灭国,又在公元后两千年经历了1800多年的无祖国大散居的民族,竟然是世界上民族性保持得比较明显的民族之一;同样令人惊奇的是,这个遭受了全世界次数最多种族灭绝和最严厉的种族歧视及种族隔离的民族,竟然保持了充沛的民族生命力和完善的民族智慧发展趋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读懂了犹太民族的历史,你也就读懂了犹太人。难怪阿诺德·汤因比要将犹太文明列为三大文明模式之一,并预言犹太人的生活形态和中国人的家庭社区,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社会形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犹太民族是一个绝对依赖宗教的民族。犹太教就是犹太人的无形的国家。犹太民族的信念、文化、道德和习俗,几乎全都来源于它独特的宗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与自己的宗教结合得如此密不可分,以至于犹太民族的历史就是犹太教的历史,或者说犹太教的历史就是犹太民族的历史。它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无法分割。这种宗教的民族性和民族的宗教性,成为铸造民族性格的奇异力量和特殊模具,也演绎了人类文明史上一部奇特的史诗。
不过,要想读懂这个民族却并非易事。破解犹太民族的神秘基因密码,从20世纪开始,就已成为人类社会学和民族文化学上的最大迷案之一。世界各地多种学科的成千上万的学者,对此谜案破解的著作也早已汗牛充栋。然而,这一历史谜案却始终云遮雾障。幸运的是,本书作者经过多年研究,另辟蹊径,通过哲学和宗教学的独特视角,寻找到了破解这一历史谜案的两把钥匙,而作者独特的文学式叙事语言,又让单纯的学术研究展开了生动而形象的翅膀,为我们打开犹太民族的文化宝库做出了有益和有趣的探索。
约占世界人口0.2%(约1400万)犹太人,却从1901~2004年间,贡献了167名诺贝尔奖获奖者(约占总数的22%),而且,在世界文明的许多领域,犹太人也贡献了诸多引领风潮的领袖和大师。其中,我们所熟知的有: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宗教创始人耶稣和摩西;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波恩等;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哲学和心理学大师马克思·韦伯、胡塞尔、马斯洛等;经济学大师大卫·李嘉图、萨缪尔森等;在艺术界,也出现了大画家拉斐尔、毕加索等;音乐界则有鲁宾斯坦、格什文等天才;文学界有海涅、卡夫卡、普鲁斯特、茨威格、塞林格等;在电影界,也有卓别林、斯皮尔伯格、伍迪艾伦等大师。显然,犹太人是一个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民族。
解析犹太人的文化基因,从上世纪开始,就已成为人类社会学和民族文化学上的谜案之一。然而,这一历史谜案却始终云遮雾障。幸运的是,《犹太人简史》作者李杰经过多年研究,另辟蹊径,通过哲学和宗教学的独特视角,寻找到了破解这一历史谜案的两把钥匙,而作者独特的文学式叙事语言,又让单纯的学术研究展开了生动而形象的翅膀,为我们打开犹太人的文化宝库做出了有益和有趣的探索。
李杰著的《犹太人简史》从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入手,叙述了犹太王国的兴起、分裂、回归与重建,犹太独特文化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作者经过多年研究,另辟蹊径,通过哲学和历史学的独特视角,寻找到了破解犹太历史文化的钥匙,而作者独特的文学式叙事语言,又让单纯的学术研究展开了生动而形象的翅膀,为我们打开犹太人的文化宝库做出了有益和有趣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