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式总裁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曾仕强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式总裁》专为中国企业打造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解决方案, 不再停留于传播理念的层面,更偏重于实践,深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探讨企业管理的真谛,读来既能借前人智慧管理现代企业,又能感悟中国式的管理哲学,令人受益匪浅。

曾仕强深得中国式管理之精髓,曾仕强几乎成为中国式管理的代名词。

内容推荐

在中国如何当总裁?依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不现实,万试万灵的管理方法,到了中国也会走样。因为中国人是最难管的,不符合中国人特性的管理方法基本上无效。因此,要在中国当好总裁,实属不易。《中国式总裁》集曾仕强教授管理思想和经验之大成,帮助总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提高自我修养,分清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把握整体,知人善任,修炼管理功夫,提升管理智慧,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目录

第一章 总裁必备的观念

 英雄与仁人志士

西方社会重视英雄性

中国社会崇仰仁人志士

总裁也可以成为仁人志士

 英雄的四种类型

风型英雄的特性

火型英雄的特性

雷型英雄的特性

山型英雄的特性

 最好做山型总裁

西方企业的总裁重英雄性

中国企业最重视集团性

中国企业总裁最好扮演山型英雄

 总裁必读的三本书

《西游记》的无用与有用

《水浒传》的领导智慧

《三国演义》的领袖人物

 车、马、炮比将能干

最高将帅不露英雄性

让一切有用的来保护无用的

强以弱为基

 总裁要以无为师

无才能生有

经营管理不完全是数字运算

无可以收到放的效果

第二章 总裁必备的修养

 总裁应有的三种境界

总裁有甘有苦

做总裁的上策

总裁的三阶进程

 总裁要树立三大目标

第一目标:赚钱

第二目标:惜命

第三目标:留名

 三句金言要牢记

“好心啊”是第一修养纲领

“大肚量啊”——有能容人的度量

“让我讨几个钱吧”——能体谅才有大福气

 灵活应对三个年龄段

年纪轻轻何必急于当总裁

壮年当总裁必须逐渐减轻负担

年高德劭的总裁要有特殊素养

 总裁的三大乐趣

开始可以自由练剑

后来领略到佩剑的乐趣

最后把剑挂在家中

 “三张嘴巴”要用好

“闆”字有三个口

有原则而没有固定形式

三张嘴巴要适时应变

第三章 总裁要“替天行道”

 以天道为准则

总裁是“天”,员工是“人”

“替天行道”的方法

总裁要扮演好“天”的角色

 关键在于领悟“善变”

天道善于变化

变化之中必有常道

总裁要依据常道而变化

 要培养前瞻力

中国人喜欢顺天

天、法、道表现为预测力

总裁必须培养前瞻力

 崇尚虚静不争

总裁好比种花人

种花人虚静不争

总裁如何虚静不争

 必须虚怀若谷

总裁最怕无人指点

总裁最要紧在知人

虚怀若谷三原则

 最好自然无为

无为便是不造作

不造作才能够破妄返真

无为无不为的三大步骤

第四章 总裁要掌握整体

 组织分为三阶层

组织大多采取层级制

层级并非阶级

可大致分为三个层级

 各阶层有不同使命

树立服务的人生观

“天”的形象十分重要

配合三才之道而运作

三阶层必须密切配合

 高阶要清楚地含糊

高阶主管要善变

高阶主管要预测未来的变化

高阶主管要有所不为

清清楚楚地含含糊糊的妙处

 中坚要清楚地清楚

小心“君子可欺以其方”

成为高阶和基层之间的良好媒介

中坚干部要清清楚楚地掌握事实

妙用“清清楚楚地清清楚楚”

 基层要含糊地清楚

有条件地含含糊糊地清清楚楚

站在不要顺的立场来顺

尊重中坚干部的中介功能

游走于四种不同的象限

第五章 总裁要知人

 要知人必先善于观人

观人术不是一般的相人术

观人要把握三大要领

观人要研究一些基本道理

 公司里包括三种人——出世的观点

等死的人

怕死的人

找死的人

总裁多半属于找死的人

总裁要以平常心面对这三种人

 公司里包括三种人——入世的观点

红人

黑人

黄人

防止白人产生

不要重用白人

 人有上智下愚的差异

智力高低天生有所不同

总裁要奉行达摩三律

三种人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

 亲亲尊尊还要贤贤

亲疏当然要有分别

亲亲之外还要尊尊

生生不息更需要贤贤

 当总裁最有机会修行

修行是积德的代名词

总裁特别需要修行

总裁比员工更容易修行

七、救人、教人远胜于“杀人”

不“杀人”就要被人“杀”

民主时代“杀人”要偿命

救人要有智慧

第六章 总裁要善任

 善任是总裁最要紧能力

最难在用人

有人才不一定会用

尽才必须感之以德

 用人的最高标准是平淡

中庸最为难能可贵

平淡就是中庸而不偏执

老板要设定用人的标准

 不能重用偏才

一般人多属偏才

八种偏才各有缺失

总裁不要为偏才所惑

 通才的重要性

通才就是兼才之人

兼能八才样样皆通

训练通才的三大原则

第七章 总裁的六大任务

 礼遇顾问

顾问自古以来就有

礼遇并不立即要求回报

对待顾问的三大原则

 配合趋势

必须有自己的理念

掌握时势

调整经营理念

 重视基层

基层员工最可爱

对基层员工的要求

确实要求基层员工不可变

 训练中坚

中坚不宜改称中间

平行之间要求互相支持

要带领大家群策群力

 注意公关

公共关系由来已久

公共关系至下而上

总裁自己的公共关系

 维护家庭

中国人的家庭相当特别

家庭是子女教育的主要场所

总裁应该如何维护家庭

第八章 总裁应该做的

 不多讲大家便能体会

权利由他人所赋予

要设法让员工先开口

少说话的三大法则

 不多做大家便能努力

总裁主要工作在安人

总裁有权力不做

当心做一次就甩不掉

 不多管大家便能自动

天只帮助那些自助的人

员工自动自发才不会觉得承受压力

营造自动自发的氛围

 不授权大家便能负责

中国人不轻言授权

不授权对主管有很多好处

主管有责无权要好做得多

 不紧张大家便能快速

干部往往慢半拍

总裁忍不住要自己做

总裁要忍耐几分钟

 不发威大家便能谨慎

为何总裁的办公室特别大

总裁和干部不一样

其实两者可以兼顾

第九章 总裁不应该做的

 不要独断独行

事情会愈管愈多

从工作中磨练下属

用坚决的意志来取代独断独行

 不要事必躬亲

分工合作,才能做得更好

总裁不必收集所有的情报

如果缺乏默契,只好力求控制

 不要纵容亲信

亲信的必要性

从工作中培养亲信

对待亲信的三大原则

 不要鼓励对立

对立会造成严重冲突

记取历史上的教训

及时培养第三势力

 不要迫害功臣

有人喜欢过河拆桥

最好预先化解矛盾

“杀功臣”的后遗症相当可怕

 不要冤枉好人

好人常常早死

妒忌之心相当普遍

好人也要有好人的修养

第十章 总裁立于不败之地

 掌握形、势、情的变化

总裁不能失败

看清形、势、情

最要紧在择人任势

 有效领导促成团结

中国人当然也能够精诚团结

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以整体的目标为重

正确领导的三大原则

 促使大家同心协力

注入生生不息的树状组织精神

有别于机械化的有机组织

树状组织的主要精神

 关怀导向以得人心

得人心者昌

不能以牺牲人来完成工作

总裁要善尽文化责任

 两难之中必须兼顾

一切莫非两难

兼顾两难

要求合理的突破

 时时保持合理心态

以合理为决策标准

中国人擅长乱中有理

乱得有理就不必害怕

乱得无理要依法来管

后记

试读章节

西方社会重视英雄性

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开始,以雅典的奥林匹克精神为代表,形成了竞争的生活模式,崇拜英雄人物便成为西方的传统。仁人志士,在西方历史中,反而成为可遇不可求的人。西方文化充满了霸道精神,促使大家崇拜英雄豪杰,常常冷落了仁人志士。

邬昆如教授认为,早在古希腊时代,便出现了许多城邦。它们的共同难题是人口不断增多,粮食愈来愈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解决难题的方式:

移民

鼓励城邦中精壮的男子到其他地方去工作,赚钱回来养家。当然,选择的地方,必定比自己所住的城邦土地面积大,而且人口少,比较容易赚钱。但是,这些精壮男子,外出谋生,往往在结婚生子之后,干脆长住不返,变成移民。结果导致有能力的人都离开原来的城邦,留在本地的人反而是一些谋生能力相对较差的。移民的方式造成了人才外流,因而并不是一种好办法。

殖民

为了避免移民带来衰亡的恶果,有些城邦便主张出兵攻打那些比自己土地大而人口少的城邦,占领之后将该地的产品运回来,供大家食用。这种殖民政策引起各城邦之间互相攻打、彼此侵占的战争,结果导致民穷财尽,根本不能解决生存问题。

增产

雅典人既不愿意移民,也没有采用殖民的方式,而是主张大家留在原来的地方,努力改善生产方式,增加产品数量,从而养活更多的人。于是他们设法把其他地方的人俘虏来当做奴隶,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数量。不料增产的结果导致生产过剩,因而必须设法促进消费,于是雅典人把二月的最后一天(四年一次,比其他年份多出来的那一天)作为向神明谢恩的特殊日子,而地点则选定在雅典附近的奥林匹克山上。公元前776年,举办了第一次祭神大典,借以吸引各地民众,前来消费。并且附加一些趣味竞赛,譬如赛跑、掷标枪等。从此每四年举办一次,并逐渐成为世界性的竞赛活动。发展到今天,便成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雅典的奴隶制度,使主人获得生杀大权。这种不正义、不人道的行为,却不可避免地造就了很多英雄豪杰。

罗马帝国取代雅典之后,凯撒大帝东征西讨。六百年间,奴隶制度“变本加厉”,英雄豪杰更是纵情地表现,毫无禁忌。

西方的仁人志士,大多成为只有理想而缺乏实际作为的哲学家,他们的影响力并没有减弱大家对英雄豪杰的崇拜。

耶稣基督的人人平等信念,固然停止了奴隶制度和殖民政策,但是奥林匹克的竞争精神却不断地被发扬光大。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自然科学的人定胜天,都在增强西方人对英雄豪杰的崇拜,迄今没有改变。

英雄豪杰的主要特质在于利用时势,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英雄性格,借以获取功名利禄。西方的总裁,严格说起来,都具有英雄豪杰的特质。

中国社会崇拜仁人志士

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可以看出,霸道在中国社会并不受欢迎。历史证明,只有王道才能够持久,才能受到众人的拥戴。智商高,必须配合良心好来造福人群、服务社会,成为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的“天命”。就算生当乱世,不得已成为英雄豪杰,也应该心存善念,加强仁德的修养,才能够流芳千古,为后人所敬仰。与西方相比,仁人志士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远比英雄豪杰来得重要。

三皇五帝,不管是不是真有其人,他们的表现都不是西方人所崇拜的英雄豪杰。必须一方面为大众服务,一方面也维护正义,才能够成为大家所敬仰的仁人志士。

譬如,同样面对洪水,夏禹所想到的是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必须设法治水,以维护大家的安全;希伯来的诺亚,却想起人类的罪恶。夏禹知道面对洪水,人类必须自救;诺亚认为人类无法自救,必须依靠上帝的恩赐,企求上帝来拯救。我们走的是道德取向,希伯来人走的是宗教取向。两者都是智能和良心的结合,但是所表现出来的方式却大不同。

春秋乱世,虽然有孔子、老子这些仁人志士周游列国,倡导王道思想,而战国时代,却是连年战争,英雄豪杰互相讨伐,弄得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秦朝统一六国,可以说是霸道的表现。汉代以后,一直以推行仁政为号召。虽然有王有霸,却仍以王道为正统。至少没有人公然宣扬霸道,以免遗臭万年。

近代西风东渐,竞争的意识已经弥漫全球。英雄式的旋风,似乎无处不在。我们实在很难保持冷静的道德取向,以伦理道德来发扬仁人志士的精神。

但是,我们还是把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首先拿出来展示和比较,以便让我们的总裁多一种选择,不致由于时代的潮流而丧失了成为仁人志士的机会。若是经过仔细分辨,认识得十分清楚,仍然选择英雄豪杰的取向,那就是个人的选择,我们必须加以尊重。

有人会这样想,中国人过于重视仁义,实际上却做不到,满口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男盗女娼。到处可见假道学,时时出现伪君子,实在不如西方人那样,干脆坦白地承认自己有所企图,要成为英雄豪杰。这种想法,当然也有道理。只不过一下子把标准降得这么低,恐怕以后就再也看不见仁人志士了。

取法乎上,往往只能够达到中等的程度。若是摆明的仅仅取法乎中,那么所得的结果不理想,就必须自己去承受,怨不得别人。

具有仁人志士的理想,就算做不到,至少还能够成为英雄豪杰。何况刚开始时很可能条件不够,环境不允许,存在很多束缚。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条件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逐渐收敛英雄性,也能成为真正的仁人志士。我们常说要盖棺才能定论,意思便是终其一生,有没有努力做出仁人志士的善举。只要努力,能不能成功那是上天的意旨,用不着我们去猜测。P4-6

序言

自古以来,当老板就很不容易。恐怕要潜心自修好几世,累积许多阴德,才有机会、够资格当老板。

但是,当老板可能有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一为成事,一为败事。成事的老板,把事业创立起来,然后鸿图大展,还能够生生不息;败事的老板,则刚好相反,把员工带坏,浪费人家宝贵的人生,而且危害社会大众,破坏社会秩序,还要祸及后代!

当大老板更不容易,规模庞大,人员复杂,涉及的事务众多。若是要求赚钱、保持健康,留存好名声三方兼顾,那就更加困难。大老板的现代称呼,便是总裁,意思是总合而决裁之,可以做出最终的决定,没有人能够加以改变。

面对二十一世纪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目标模糊化,市场不明确,同时全球化与本土化产生矛盾,而资讯化的结果,更使得组织成员不容易建立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总裁虽然把事业经营得十分成功,但却把自己累坏了。失去健康,财富还有什么价值?

有些总裁注意保健,知道透过众人的帮忙,把事业做起来,却由于过度使用人力,成为大家所畏惧、咒骂的“甘蔗压榨机”,榨干了员工的血,便加以丢弃。久而久之,失去了好名声。

某些名望甚佳的总裁,会说不会做。在公开演讲中,声称自己如何如何,说完之后,赶紧交代干部不可以在外面泄底,因为实际上他并非真的如此。写成传记,也多半报喜不报忧,自己看着都觉得不好意思。

某些心地善良的老板,常常被下属气得半死。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好像真的是这样。

许多总裁为了事业而失去家庭的温暖、忽略子女的教育,或者缺乏知心朋友。无论哪一方面的损失,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许多总裁各方面都很成功,但是因为不了解“阶段性调整”的必要性,未能把握“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的差异,无法及时有所改变,在一夜之间从成功的巅峰掉入痛苦的深渊。固然说人生原本就有起伏,但是落差太大,毕竟非常不好受。

有一位总裁,当公司盛极而衰时,发现下班后偌大的公司,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感叹说:“从前不是这样的!”他显然不明白,初创时期大家下班不回家,聚在一起热烈讨论问题固然是好现象,而今老将们白发苍苍,牙齿松动,下班后希望回家安静下来,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总裁的观念不正确,有时会误人误己。有一位总裁对我说过:“做人有什么意思?在家骗妻儿,出门骗朋友;在公司骗员工,到外面骗客户。”如果真的是这样,当然很悲哀。

总裁的言行不检点,经常会害人害己。有一位总裁在晨会时放出狠话:“大家看我手中握的这一大叠求职信,你们最好认真一点。”结果有路可走的员工,都离他而去,留下来一些走不掉的人,只好扮演讨好总裁的奴才角色,最后害死总裁自己。

看来,总裁真的不好当。

干部可以常常去听课,美其名曰“充电”。总裁忙碌,无法去听课;有时候脸拉不下来,也不好意思去听。干部愈充电,电力愈强;总裁整天放电,久了电力更弱,形成企业界另一种“脑体倒挂”的怪现象。

更有一些总裁,认为自己白手起家,已经是无师自通,哪里还需要学习?殊不知就是由于不学习、不看书、不听课,这才身处危地,随时有掉入深渊的危险而不自知。

这时候,有一本随时可以翻阅,当做参考的总裁学,相信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解除许多困惑。

依据《易经》“天、地、人三才之道”,总裁应该替“天”行“道”,也就是秉持“天之道”来知人、用物。

《易经》是一本研究“变化”的书,告诉我们如何因应变化多端的未来。世界愈稳定,愈不需要研究变化的道理,《易经》愈不受到重视。世界愈变动,就愈需要掌握未来的动向,《易经》的道理就愈受到大家的观注。

二十一世纪是快速变化的时代,总裁依照《易经》三才之道,顺天应人,必然可以顺势进展,而且立于不败之地。

对总裁而言,开创固然重要,守成也十分要紧。无论创业守成,最好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好不容易当到总裁,却一下子败下来,还要苦苦地反败为胜,勇气可嘉,内心则是万分无奈。

总裁倡导“反败为胜”,简直和自己过不去。中国人善求“立于不败之地”,才是真正的大道。我衷心希望,社会上有愈来愈多的好总裁,能够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尽一份责任。

写作过程当中,受到父母、师长和朋友的鼓励,很多总裁也将宝贵的亲身经验,不吝传授给我,在此特为感谢。希望已经当总裁、将要当总裁,以及不想当总裁却想知道怎样才算是好总裁的朋友,能够喜爱本书,并且多多指教。

曾仕强

序于兴国管理学院

后记

总裁的命运由自己控制

要不要当总裁?决定权在自己手中。不必因为大家的期许与鼓励,便非当不可。不能够由于一时激动,为了争一口气,硬要当总裁。不需要一时遇不着好的总裁,就决定要自己当。尤其不能听了一句“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片面道理,便盲目地顺应潮流,当上了总裁。这时候才发觉上当,已经骑虎难下,很难挽回了。

希望成为什么样的总裁,同样由自己决定。要甘要苦?先甘后苦?先苦后甘?悉听尊便。

社会上那么多总裁,可以当做自己的借鉴。有些人赚大钱,却只能在牢狱中度余生。就算真的“在狱中过帝王生活”,划得来吗?有些人财禄丰厚,却被不肖子孙弄得身败名裂,大半生辛劳所得,付诸流水。有些人名利双收,却不知道所为何来?过着富有却茫然的日子。有些人虚有其名,凡是真正认识他的,无不摇头叹息;身受其害的,更是咬牙切齿。有些人患大头病,一次竞选,搞得企业几乎破产。有些人好大喜功,盲目扩大的结果是亏损累累。

没有哪一位总裁,存心整垮自己。他只是不明白自己的实力和处境,才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总裁的命运,正是自己的一连串抉择。几次决策错误,便是运气欠佳。连续几次正确决策,就表示运气很好。但是,总裁的命运,有一个不变的大前.提,那就是:顺天应人,替天行道。

天道是天、人、地三才之道当中的常理,总裁扮演“天”的角色,以大公无私的心情,来因应未来的变化。天道尚“无”,所以总裁必须懂得“无为”的道理,来达成“无不为”的理想。

现代中国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重“有”不重“无”。其实“无为”并不是“不动”,也不是西方所说的“自然主义”。总裁崇尚“虚静不争”,最好依照种花人“不禁其性、不塞其源”的道理,使下属自由自在、自动自发,大家都获得正常的发展。

总裁要能“舍”才能“得”

顺天应人,最要紧的是分清楚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唯有“舍”弃不应该做的,才能够“得”到应该做的良好效果。

总裁不应该独断独行,不可以事必躬亲,不能够纵容亲信,不应该鼓励对立,不可以迫害功臣,也不能够冤枉好人,而这些偏偏是若干总裁有意无意常犯的错误。

身为总裁,应该不多讲大家便能体会,不多做大家便能努力,不多管大家便能自动,不授权大家便能尽责,不紧张大家便能快速,不发威大家便能警惕。而事实上,若干总裁就是缺少这些能耐,反过来责怪大家不能够如自己的意。

总裁最困难的,在“知人善任”。知人不能善任,等于不知。知人之前,又必须知己,所以总裁具有自知之明,才能够知人善任。  遇到任何事情,总裁第一想到的,不是“怎样去做”?却应该是“让什么人去做”?

“天”从来不做“事”,只求把“人”安顿好。总裁不必去处理“事”,却必须把它交给合适的“人”去处理。找对“人”,让他自由自在、自动自发去解决,则“事”必顺成。

楚汉相争的时候,楚霸王有万夫不当之勇,却由于有范增而不能用,以致兵败自刎。刘邦的成功,居功于得人而能用人,善用萧何、张良、韩信这些人,正是刘邦获得最后胜利的主要原因。

有些总裁“舍不得”,不能够“放心”,没有条件“放手”,终于累坏自己,也拖垮企业。舍得让下属表现,舍得让大家分享利益,也舍得回馈社会,更舍得礼贤下士,这样的总裁,才能“得”人,因而成“事”。

知才、觅才、聘才、任才、留才、育才、用才和尽才,成为总裁最大的本领。这一连串与“人”有关的学问,必须虚心求取,勤而行之。

不要寄望反败为胜

自从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的大作《反败为胜》问世以来,某些身世相似的总裁,便极力推荐,好像反败为胜乃是总裁的共同命运。

其实,中国人自有一套“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不可不加以深究。因为总裁好不容易打出天下,为什么要轻易让它败亡?为什么要随便拱手让人,自己再出去另打天下呢?

在事业旺盛的时期,总裁及时让贤退休,或者交给合适的人,让他顺利接班。这种出乎自愿的“尧舜禅让”,值得赞美,也值得学习。

好不容易当上总裁,却被迫下台,甚至于遭人赶杀,终究不是好事情。中国人最好明白“上台容易下台难”,知道“上台多半靠机会”,机缘成熟,总裁就当上了;“下台必须靠艺术”,万一被劈成三段,不能全身而退,岂非得不偿失?

希望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礼遇顾问。因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总裁对于自己的处境,往往弄不清楚。刘邦如果没有张良的指点,恐怕也不能成功。

掌握时势,绝对不是投机取巧。总裁应该具有自己的理念,把自己的理念表现在事业上。守时待势,都是为了发挥自己的理念,这才是掌握时势,而不是同流合污。

基层的信息,最能够代表现场的实况。总裁不必拘泥于层层节制的形式,时常逾越中坚干部,表现一些“亲民”的作风。唯有亲近基层,不高高在上,才能深入基层,迅速掌握现场的变化,适时找“人”去处置。

中坚干部的训练,愈来愈重要。因为现代管理课程,这一环十分薄弱。总裁感叹人才难求,多半对此而言。  注意公共关系和用心维护家庭实在是一体两面,内外兼顾。家庭是根本,子女不肖,再好的公共关系也会转坏。总裁各方面兼顾并重,自然立于不败之地。若是顾此失彼,就难免遭遇失败,不得不咬紧牙关,无奈地祈求反败为胜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3:50:24